通货紧缩对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视角

合集下载

浅析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

浅析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

ACCOUNTING LEARNING85浅析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文/陈佩喜摘要: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重点,对企业投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盈余管理也被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盈余数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建设,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

文章结合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内涵,以实证具体分析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关键词:融资需求;融资约束;盈余管理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下,证券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证券市场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影响证券市场股价的重要因素——企业盈余信息,对企业盈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得到了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研究和关注。

文章基于企业发展的成本收益,在分析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约束情况能够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应用上市中小企业数据对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证分析。

一、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关系分析研究(一)数据信息来源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具有防范风险能力较差、发展规模较小、融资发展受各种限制的特点,因而在企业发展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文章以2008-201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和盈余管理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最终获得了703个公司数据信息,剔除了无效的数据信息之后总共获得了2260个年度数据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winsorize 处理分析。

(核对了是703家公司 中包含的2260种(个)年度数据信息)(二)数据模型和变量说明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关系数据分析模型具体如(1)所示。

在考虑企业实际盈余管理各项活动在操作时候存在抵消的可能,将三种真实盈余信息管理手段进行计算合并,计算公式为:实际盈余管理 = 实际生产操控 - (实际销售操控+实际费用操控)。

通过公式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真实盈余管理问题。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摘要: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看重的不仅有自身的发展趋势,还有就是能获得的盈利。

而盈余管理慢慢成为了现代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

其次,企业在做某些重大的决定前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做出合适的决策。

而为了让我国的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那么企业领导人就要注意到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融资需求;融资约束;盈余管理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我国极重视本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下,其证券的法律法规也在发展,而此时企业资本家也发现了证券市场的利益。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其盈利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股价,可股价的高低又受到企业盈余的影响。

此外,企业盈余信息还是评价企业该年业绩的重要的依据,因此它在企业近几年的发展中受到很多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和关注。

接下来文章会在企业盈利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约束进行详细了解,并找出这三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1分析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1.1在数据信息来源方面的差别在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中,企业在发展中也有着不同的规模。

同时在规模不同的企业中,其防风险的能力、融资的能力也是不相同的。

而那些中小企业则会因为自身发展规模较小的影响,其防风险能力、融资能力会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也正是这样的企业才更需要强烈的盈余管理意识及动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该企业今后的发展和盈利。

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它们不仅拥有着更好的发展资源,同时在防范风险、融资方面也具有更加先进的方法,可即使如此,这些企业也还是会重视自己公司的盈余状况,并会聘请专业人员对这些情况进行适当的管理,以此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接下来文章的内容将围绕2008-2015年中发展起来的中小规模的公司对融资及盈余管理的处理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而最后也从这些企业中获得了703个公司的详细的数据信息,同时研究者也对这些详细信息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及分析,以此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融资约束_基于两类稳健性视角的研究_张金鑫

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融资约束_基于两类稳健性视角的研究_张金鑫

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融资约束———基于两类稳健性视角的研究*张金鑫王逸(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44)【摘要】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的会计稳健性在公司融资活动中的经济后果,近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基于四种计量模型度量样本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实证发现稳健性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更进一步,将会计稳健性区分为事前的非条件稳健和事后的条件稳健,对比回归后发现———内生于会计制度的非条件稳健性的提高,比条件稳健性这种事后稳健能更好地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其效果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尤为显著。

此外,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首次得到了条件稳健性是对公司融资约束的事后反应的实证依据。

以上结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融资约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融资约束条件稳健非条件稳健Granger因果检验一、引言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不外乎改善内部现金流以及以适当的资本成本获得外部融资这两种途径。

在内部现金流给定的情形下,外部融资约束的程度显然与公司表现的健康程度相关,而外部投资者判断公司健康程度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所释放的信号。

因此,作为会计信息质量重要特征之一的会计稳健性的高低,很可能会成为外部投资者决定是否向公司提供资金的依据,即会计稳健性会影响公司受到的外部融资约束。

然而,由于会计稳健性是一个会计概念,而融资约束是财务术语,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科分属而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如果可以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验证会计稳健性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无疑有助于深化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认识,也会为财务管理实务和资本市场投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引。

采用多指标Logit模型度量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并通过与基于四种不同设计思想的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得到的稳健性指标进行回归,我们发现会计稳健性水平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更进一步,将会计稳健性区分为条件和非条件两种稳健性后,发现相对于事后的条件稳健性,内生于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制度的非条件稳健性的提高对于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为显著。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

关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与启发融资约束是企业在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和约束的现象,是财务约束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许多情况下,融资约束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限制企业的投资、创新和扩张等活动。

对融资约束的研究成为了财务经济学和公司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融资约束的本质、影响及应对策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启发。

一、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融资约束是指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通过外部融资渠道融得所需资金的现象。

融资约束的存在主要有三个理论基础,即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市场失效理论。

1.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差异,导致企业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异。

由于内部融资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优势,因此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外部融资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融资时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融资而非外部融资,也为融资约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解释。

2. 代理成本理论根据代理成本理论,企业董事、管理层等内部人员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而选择保守的融资政策,导致企业在外部融资上受到限制。

这种代理成本会导致融资约束的存在,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增长。

3. 市场失效理论市场失效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原因而无法有效调节资金的供需关系,导致企业在融资时受到限制。

融资约束的存在可以部分归因于市场失效,这也为政府干预和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融资约束的影响融资约束对企业的生产、投资、创新和发展等活动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会导致企业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受到限制,加剧企业的内部融资约束和现金流困境,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融资约束还可能使企业放弃有盈利前景的投资项目,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融资约束也会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和偿债风险,限制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和并购活动,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融资约束背景下河南制造业企业盈余管理

融资约束背景下河南制造业企业盈余管理

融资约束背景下河南制造业企业盈余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重塑步伐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内需市场竞争力度加剧。

河南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形成后疫情时代河南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在融资约束背景下,首先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根据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河南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手段、动因等,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审计师等外部监管、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

一、引言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所系,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河南只有抓住机遇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力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牢牢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制造业品质与能级,才能在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新洗牌中提升位势。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重塑步伐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内需市场竞争力度加剧,迫切需要加快实现自主创新、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集聚先进要素。

因此,河南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在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提效、工业互联提速、品牌价值提档、发展环境提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加快形成后疫情时代河南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企业的资本不仅有来自股东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债务融资来扩充企业需要的资金,通常是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资金。

但是偿债付息的压力使得管理层基于契约动机实施盈余管理。

关于债务契约,企业与债权人签订契约时,债权人往往会用企业部分会计指标作为参考来评估企业的信用或偿债能力,或者在条约中增加限制性条款以保障自身的利益。

为了向外界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满足借债条件或者给债权人信心,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管理者会为达到相关指标而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盈余管理和资本市场中许多重要问题关系密切,至今仍是财务会计、金融学以及资本市场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研究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研究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创新与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融资约束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其关系。

一、融资约束的定义与特征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限制,包括市场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过高、企业信用不佳等。

这种约束使得企业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受到限制,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融资约束的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融资渠道的不完善导致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增大。

其次,由于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小微企业往往面临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

最后,融资约束还可能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如金融危机等。

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创新活动中,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供给、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首先,融资约束限制了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

资金是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基础,融资困难会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技术创新。

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融资的不确定性更是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发挥。

其次,融资约束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融资困难使得企业无法投入足够的研发经费,无法招揽高水平的研发人才,从而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融资约束还可能使企业陷入短期利益追逐的怪圈,无法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与技术创新。

最后,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必然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资源和技术的有限性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融资约束的限制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三、融资约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

首先,融资约束限制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与扩张。

由于融资困难,企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无法拓展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其次,融资约束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融资约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债务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

本文将探讨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这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提供参考。

在融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多种约束,其中最常见的是内部融资约束和外部融资约束。

内部融资约束指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投资时受到的限制,而外部融资约束则指企业在外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如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政策法规的限制等。

这些约束条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业绩。

债务能力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债务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历史、盈利状况等。

债务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在债务到期时按时偿还本息,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信用形象,降低融资成本。

债务能力还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债务和股权融资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债务能力。

公司业绩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直接体现,良好的公司业绩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融资约束和债务能力都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在融资约束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影响其投资能力和经营业绩。

而债务能力较强的企业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

一方面,债务能力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这会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与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另一方面,债务能力还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的风险偏好程度,这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和业绩产生影响。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自身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和债务能力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融资策略,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营业绩。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一、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融资约束与债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

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所面临的限制和困扰,而债务能力则是指企业其所承担的债务偿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融资约束与债务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二、融资约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1.影响企业扩张与创新能力融资约束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具有直接影响。

例如,当企业融资渠道受阻时,其筹资能力受限,难以进行新项目的投资和扩张。

融资的困难也会影响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活动,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业绩表现。

2.限制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没有足够的融资支持,企业往往难以快速扩大规模。

对于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如果无法获得充足的融资,便无法抓住市场机遇,同时也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此外,融资约束还会导致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失去优势,无法与其他具备良好融资渠道的企业竞争。

3.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融资约束会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

当企业融资能力不足时,无法满足日常业务资金的需求,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

此外,融资困难还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临时性的资金短缺,无法按时偿付债务,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

三、债务能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1.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债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债务负担过重会使得企业的利润被大量用于偿还债务,降低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债务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债务杠杆效应,通过借款投资于高收益的项目或市场,增加了企业的盈利潜力。

2.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债务能力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适度的债务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增加投资,改善生产装备,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债务能力过弱或过强都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债务能力过弱时,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难以改善生产设备和工艺,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IZHENGJIANDU专题院企业盈余官理改进的相关研究

通货紧缩对_邏營棚ii 业绩关系的影响#堯—基于融资约束视角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曹阳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基建办孟杰

【摘要】本文以宏观经济视角切入,利 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 数据为样本,研究盈余管理在通货紧 缩的货币环境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本文主要有如下几个发现:一是盈余 管理会降低下一年度公司业绩;二是 紧缩货币政策强化了正向盈余与公 司业绩之间的负向关系,并且这种现 象仅出现在非国有企业中。本文的研 究丰富了盈余管理和公司业绩关系 的相关文献,同时为我国企业盈余管 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 了直接的实证证据。【关键词】紧缩货币政策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6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5 10

—尧弓I言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 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 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 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1999)。对于盈余管理,已经

有很多的学者进行了系统深人的探讨, 而其已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 的重要研究课题(吴联生、王亚平,2007) Watts 和 Zimmerman(1986)提出的二个

著名的假设:债务契约、薪酬计划和政 治成本。此外,避税、高管更替、管理层 收购也都可能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 动机(Scott,2000)。在中国,由于转型经 济的特殊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 动机则主要有IPO、防亏保壳、配股或增 发等(陆宇建,2002;陆正飞、魏涛, 2006)。同时在审计方面,同样存在一系 列的影响因素,包括审计意见、审计收 费(曹琼、卜华,2013)、审计质量、审计师 变更(王少飞、唐松、李增泉、姜蕾, 2010)、内部控制等。盈余管理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 量的重要因素,而会计信息是公司业绩 的直接载体。然而对于盈余管理对公司 业绩影响的研究却并不多,Wahlen

(1994)发现公司在进行非正常调低贷款 损失准备时,较差的未来利润和经营业 绩常常紧随其后。Kevin,C.W.Chen和 Hong-Qi Yuan(2001)使用配股审批的公

司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和未进行盈 余管理的公司的未来业绩,发现进行盈 余管理的公司业绩较差。而蔡春、李明 和和辉(2013)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对于公 司未来业绩确实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 中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短期业 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主要影响公司长 期业绩。这说明盈余管理的确影响了公 司业绩,这也是本文的理论出发点。但是过去大多数的文献都集中在对 于微观层面的研究,而把宏观因素当做 一个常量(王铭利,2012),虽然有学者对 于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引人了经济周期、 行业景气度等宏观和中观因素(陈武 朝,2013),但对于货币政策在盈余管理 与公司业绩中起到的影响作用的研究 则少之又少。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经济 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 实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赵华,2012)。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 策对于微观企业行为,例如投资行为和 融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Hu,1999;专题:企业盈余管理改进的相关研究IKashyapelal.,1993;Nilsen,2002),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

业资产配置的目的是在解决现金流短缺问题的前提下,保 持绩效的稳定(马永强、孟子平,2009),所以企业对货币紧 缩政策会有主动性防御行为(冯建、王丹,2013)。同时,货币 政策还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非融资约束 的企业会根据经济周期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Korajezyk、 Levy,2003)。当货币政治由宽松变为紧缩时,将会使得所谓 的信贷配给现象(Sliglilz and weiss,1981)更为严重,此时将 直接影响公司信贷资源配置(饶品贵、姜国华,2013)。但是, 在货币政策文献之中,很少有文献对盈余管理进行涉及。 同时,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将会 有严重的信贷歧视(叶康涛、祝继高,2009;饶品贵、姜国华, 2013),所以货币政策对于盈余管理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 系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可能存在不同。本文以2003—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仿照饶 品贵、姜国华(2013)的做法,将我国2004年、2006年和 2007年定义为通货紧缩期,一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验证盈余管理和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引 人货币政策紧缩期变量,检验通货紧缩期是如何影响盈余 管理程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对于企业按照 产权性质进行了分组,以了解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此 存在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盈余管理属于企业的一个微观行为,相比以往 的文献,本文将货币政策环境引人其中,以宏观的经济视 角来对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丰富了 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互动关系的相关文献。第二,以前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影响 因素上,而本文在考虑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考 虑了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会计业绩),并研究了二者之间 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通货紧缩加剧盈余管理降低企业 未来业绩的可能原因。本文以下内容做如下安排: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和研 究假设,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和分 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在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中,盈余管理对于公司业绩影 响的研究不在少数,蔡春、李明和和辉(2013)研究发现盈余 管理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确实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应计 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主要 影响公司长期业绩。Gunny(2005)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导致公司业绩的下降,但是Xu et.al(2007)则发现真 实盈余管理活动并没有显著降低了公司的业绩,Taylor等 (2010)也得到了和Xu et.al(2007)—样的结论。所以盈余管 理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学术界并还没有一个统一 的定论。盈余管理将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夏立军, 2005;于敏,2006),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容易导致公 司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的产生(Verdi,2006),最终降低 企业的会计业绩。同时,盈余质量的降低也意味着应计利润 波动性的增加,风险增大,这会导致企业进行金融机构贷款 时面临更加严苛的条件,也会使得相应贷款利率的提高 (Bharath el al., 2006),最终将对公司会计业绩产生冲击。据

此,提出假设1院H1:盈余管理将会降低企业的未来业绩。

盈余管理从方向上实际可以分为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 盈余管理(Hribar and Nichols,2007),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 对公司治理等的影响存在差异(薄仙慧、吴联生,2009)。姜 付秀、朱冰和唐凝(2013)在研究CEO和CFO任期交错是 否降低盈余管理时也对盈余管理进行了方上的区分,并且 得出了任期交错只对正向盈余管理起到了降低的作用。章 卫东(2010)发现在定向增发新股之前上市企业有动机进行 盈余管理,并且当上市企业通过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定 向增发新股的方式收其资产时,有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可 能;与此同时,当上市公司向其他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 募集资金时,会进行正的盈余管理,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 是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进行盈余管理的目所在。并 且,两种盈余管理当期产生的经济后果的不同也导致了其 对于企业业绩影响的差异,正向盈余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 当期公司业绩,而负向盈余管理的结果则是降低了公司的 当期业绩(申慧慧,2010)。所以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对盈 余管理进行方向上的区分。货币政策对于微观企业行为影响主要是通过融资环境 产生了,而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和信贷 传导机制来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冯建、王丹,2013)。盛松成、 吴培新(2008)的研究也表明,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国企业主 要融资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王铭利 (2013)也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银行信贷仍是上市公司资金 的重要来源,且以短期为主的结论。在银行评价企业是否有 资格获得信贷时,公司业绩自然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孙铮、 李增泉、王景斌,2006),所以为了获得银行信贷,企业有很 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王铭利,2013)。所以在通货紧缩时 期,融资更加的困难,企业很多可能为了自身融资的需要,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5 10 7C AIZHENG」IANDU专题:企业盈余管理改进的相关研究

做出更加激进的正向盈余管理,以损害未来业绩为代价,提 高企业当期业绩,获得信贷资金。在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 别。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财务和政治上都能够获 得更多的政府支持(Qian,1994)。银行在对待国有企业时亦是 如此,中国国有企业虽然业绩糟糕,却还是能获得银行信贷, 但非国有企业则不然(Cull,2006),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 贷歧视”,而且这种现象在通货紧缩时期更为显著(叶康涛、 祝继高,2009)。据此提出假设2院H2:紧缩货币政策强化了正向盈余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负

向关系,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普遍。三、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本文以2003—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而宏观数据(GDP)来源于巨灵数据库。借鉴前人的研究做法, 我们采用如下标准进行了样本筛选院(1)剔除金融行业公司; (2)提出ST和*ST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样本;(5)对主要 连续变量在5%.水平下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到14926 个公司样本,年度区间为2003-2012年。(二)主要变量定义1.盈余管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修正的琼斯模型是具 有较强解释能力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Guay,IKolhary,WaUs, 1996;陆正飞、魏涛,2006;张祥建、郭岚,2007;夏立军, 2003),其估计过程如下:(1) 计算总应计利润TA,,t=NI1,t-CFO1,t ⑴

其中TA,,t为i公司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I,,t为i公司第 t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CFO,,为i公司第t年

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2) 计算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分行业分年度第方程2 进行回归,得出特征值茁0,茁,,茁2和茁3,并将特征值带人方程3 得出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NA,,t。

茁。+茁i^+茁2 AREVit-ARECt +茁3^p^+Eit (2)Ait-1 Ai,t-1 Ai,t-1 A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