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实录

人教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实录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二、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

2、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培养学生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教具准备中国地图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课件有关台湾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出示中国地图,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谁能在中国地图找到台湾岛?2、生到前边地图上找出台湾岛,并说出台湾岛的位置。

3、师俯视中国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大地上,有一座形状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1、台湾的形成及结构(1)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自己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由来及形成。

(2)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师总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2、美丽富饶的台湾(1)师说出台湾的别称(“米仓”“东方糖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

)(2)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让生观赏)3、台湾的小故事(1)声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关于台湾小故事的资料,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代表发言。

(3)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是分不开的。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一、说教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其主要内容有(1)地理位置(2)美丽宝岛(3)根脉相连(4)祖国一定要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和开发台湾的历史。

3、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4、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懂得祖国一定要统一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旅游,去什么地方呢?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答案吗?2、出示台湾风光图片,由日月潭引出台湾。

3.揭题。

今天,老师就是要带同学们到堪称祖国宝岛的台湾旅游参观。

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二)、活动一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1、俯瞰中华大地,台湾在哪里呢?2、课件展示地图。

谁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生上台操作)3、台湾离大陆哪一个省最近?台湾周围有些什么?4、你们还想知道有哪些关台湾的地理知识?(三)、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与开发史1、指导学生看书后播放台湾风光视频,让学生欣赏台湾的美丽。

(板书:风光秀丽)2、台湾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盛产水果,因此台湾有“水果之乡”之美称。

你们还想知道台湾有哪些美称吗?(课件展示台湾8个别称)3、现在你又想用哪个词或哪句话称赞台湾呢?(板书:物产丰富)4、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四)活动三探究共同点,理解根脉相连1、默读课本60,61面的内容,想一想,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与有哪些共同点?(勾画、批注)2、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

板书:饮食文化节日风俗语言文字历史渊源3、这么多的相同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相同的传统习俗,相同的中华文化,说明了什么?(板书:根脉相连)4、一位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让我们读一读,用心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但对于台湾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台湾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产生浓厚兴趣,但同时对于台湾的历史背景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难点:台湾的历史背景,以及学生对台湾问题的正确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台湾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相关图片和视频。

2.资料:关于台湾的书籍、文章、新闻等,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正确理解台湾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属于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使学生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对祖国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台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报道,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台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台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台湾的美景和文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3.准备好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台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的宝岛台湾,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台湾这个名词也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台湾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台湾地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准备与台湾相关的视频资料。

3.图片:收集台湾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台湾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五上《美丽的宝岛》的教学设计6.美丽的宝岛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我是中国人”第1条“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资料等形式,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物产资源和民俗风情,了解发生在台湾的重要历史事件,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及高山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台湾省的重要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进高山族——曾经的台湾——秀美的台湾——丰富的台湾——两岸一家亲”等一系列活动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重点: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风光、物产资源和民俗风情,了解发生在台湾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师准备:有关台湾的风光片、音乐,有关台湾物产的资料片、中国地图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台湾省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进高山族同学们,仔细听这首歌,说的是哪个民族?(课件音乐《高山青》)(高山族)高山族是我国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板书:台湾)你知道台湾省在我国的位置吗?二、曾经的台湾1.台湾地理。

(课件出示:中国的行政地图)观察:从地理位置上看一看,她位于祖国的什么方位?(学生说,师引导台湾省位于祖国的东南边,她东临太平洋,与祖国大陆只隔着这么一条浅浅的台湾海峡,点击课件,台湾海峡出现了一条闪光线条。

台湾省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也是我们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板贴:台湾岛形图于黑板上。

)2.台湾历史。

同学们,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两次离开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的山和水”中主题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风景与物产、文化与风俗等,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验台湾与大陆根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相聚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从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开始,以一首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为切入点展开课堂教学,在一次次的信息交流中,在对台湾的逐步了解中,在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本课的教学目标逐一达成,重点得以落实,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中突出的表现为:一、注重了课前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较好地融合了课程资源,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了桥梁。

二、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地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分享信息,探索新知,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总结出台湾是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与大陆祖国密不可分,自发地祈盼两岸统一。

三、把握教材特点,各个活动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由了解台湾的风景与物产到体会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进而发出盼望两岸统一、台湾回归的呼声。

这中间,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设问,无一不是精练、得当而又切中要害的。

四、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如“活动一”中,课件展示台湾的风景与物产,一幕幕赏心悦目的图片,让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台湾真美,台湾真富饶。

又如“活动四”中,配乐诗朗诵《乡愁》,如泣如诉的诗句,哀怨悲凉的音乐,一下子将孩子与那段历史的距离拉近,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整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与认知有机地结合,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但感到不足的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融合,教学方式的采用还要更活泼些,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也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中老师说的比较多,而学生参与的活动体验较少。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实录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实录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实录-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自已发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自已总结出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体验两岸人民盼望团聚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师:(课前)看同学们这么紧张,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欢快的歌曲吧。

(视频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师:(上课)同学们知道刚才歌曲中所唱的“阿里山”在哪里吗?生:(齐)在台湾。

师:对,台湾。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师勾画大陆轮廓图),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同学们,台湾在什么位置呢?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找吧。

(出示中国地图)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

师:你真能干。

台湾在我国东南沿海(勾画台湾轮廓图),是一座岛屿,它紧邻我国的福建省,是我国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台湾的地理情况。

(课件:台湾地图,同时播放课文第二。

三段文字)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介绍,说说你了解到什么?生:我从这两段文字中知道了两点:第一:台湾是中国…..第二:台湾地区包括……等几十座岛屿。

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台湾的地理情况,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台湾的风景名胜,那么,她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

(课件出示日月潭风景图)生:看图,发出“哇,好美”的称赞声。

师:是呀,真美啊!你们知道这是台湾的哪一处风景名胜吗?生1:钓鱼岛生2:阿里山生3:日月潭师:对,日月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自已发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自已总结出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教学难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体验两岸人民盼望团聚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台湾水果。

2.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制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生:(齐)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好吗?(课件展示歌舞视频:《阿里山的姑娘》)师:歌儿听完了,老师要提问题了。

同学们知道歌中所唱的“阿里山”在哪里吗?生:阿里山在台湾。

师:对,台湾。

(板书:台湾)那么,台湾又在什么位置呢?(生不语)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找吧。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生:我找到了,台湾在那里。

(手指地图上台湾的方向)师:“那里”是什么方位?生:(思索)南……东南方向。

师:对,台湾在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岛屿,它是我国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台湾,了解台湾。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台湾地理方面的情况。

(课件:镜头从中国地图逐步推至台湾地图,同时播放课文第一、二段文字录音。

)(点评:教师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使得课亦始,趣已生。

首先,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歌舞片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台湾的地理位置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了学生对台湾的感性认识,从而建立清晰的概念。

)(二)活动一: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师:同学们,请看课本58页,下方的这幅图拍摄的是台湾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你知道它的名字吗?生:我知道,这是日月潭。

师:大家在课前收集了台湾的有关资料,其中,关于日月潭的一定有不少吧!我来考考你们,谁知道它为什么叫“日月潭“?生:日月潭是一座天然湖泊,湖水一半形似日轮,一半形似月牙,故称“日月潭”。

师:你讲述得真清楚!(播放课件:日月潭风光)你们瞧,日月潭四面青山环抱,树木苍郁,湖面波光粼粼,气象万千,一派诗情画意。

像日月潭这样美丽的景色在台湾还有很多,谁来为大家介绍?生:阿里山是台湾风景秀丽的象征景点……生:台湾北部的海岸很美…………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既全面又具体,太棒了!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了这么多的介绍,我们来看看吧!(播放课件:台湾风光,有云雾缭绕的阿里山,有风光秀丽的日月潭,有号称“台湾屋脊”的玉山,有著名的野柳奇石,有精美的庙宇建筑,有旖旎的海岸风光,有繁华的都市夜景……)(观看的同时,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看了这么多台湾的景色,你觉得台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台湾真美丽。

生:台湾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生:台湾的景色实在太迷人了!……师:是啊,台湾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板书:美丽)师:台湾不仅风景迷人,物产资源还特别丰富。

比如说,水果。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台湾出产的水果,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实物:火龙果、杨桃)认识吗?师:台湾的水果可多啦!除了这两样,你还了解到哪些?生:我知道台湾的水果还有香蕉、柚子、枇杷。

生:台湾还有槟榔和椰子。

生:台湾还出产芒果、番荔枝、番石榴、柿子。

……师:听了这么多水果的名字,让我们来瞧瞧它们的样子吧!(播放课件:台湾水果系列图)师:你们看,台湾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啊!除了水果之外,台湾其他的物产也很丰富,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生:台湾的蝴蝶种类特别多,有400多种,是世界上最多的,被称为“蝴蝶王国”,其中有不少珍贵品种,比如黄裙凤蝶,1000万只中才有一只。

(播放课件:台湾的各种蝴蝶)生:台湾的兰花品种也很多,有2019多种,著名的有素心兰、报岁兰、四季兰、无叶兰、一叶兰、蝴蝶兰等。

所以,台湾有“兰花王国”之称。

(播放课件:台湾的各种兰花)生:我还知道,台湾盛产大米,其中“蓬莱米”驰名中外。

生:我查到,台湾的海产十分丰富,鱼类达500多种,海盐年产量有四五十万吨,珊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有“珊瑚王国”之称。

……(学生汇报,随机点击物产资源图片)。

师:(点击课件:物产资源集合图)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物产,了解了台湾那么多的美称,你觉得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生:台湾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台湾的物产实在是多呀!生:台湾有这么多的物产,一定是个富饶的地方。

师:是啊,台湾是个富饶的地方。

(板书:富饶)台湾不但美丽,而且富饶,不愧是我们祖国的……生:(齐)宝岛!(板书:祖国的宝岛)(点评:这个环节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充分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手段收集台湾风景、物产、习俗等方面的信息,课中教师以日月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台湾风景;以水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物产。

通过信息交流,加上课件展示的迷人的风光与丰富的物产,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台湾是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活动二: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师: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很早以前,人们就对宝岛台湾进行了开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悉心经营。

(播放课件:课本第59页的三幅插图及图旁文字配音)师:在人们开发与建设台湾方面,你还收集到哪些信息呢?生:我收集到的资料是刘铭传建设台湾的。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新政,清理旧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局,建造铁路,创立西式学堂……生:我查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师:无论是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还是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各朝政府都对台湾进行了积极的治理、建设,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各朝政府都很重视台湾这块土地。

师:这块土地是谁的?生:我们中国的。

师:凭什么这么说?生:(指屏幕)那么早的三国时代,人们就去台湾进行开发,还有隋代、元代,我们大陆都有人到台湾去开发………师:是啊,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世世代代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点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这个环节中,教师在保留教材原有学习主题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的机会,充实了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交流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历代中国人民的开发与建设才有台湾今天的美丽与富饶。

至此,这节课的重点就得以较好地落实。

)(四)活动三:共享文明根脉相连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今天的台湾人民的生活中发现一些我们特别熟悉的东西。

(播放课件:台湾食品图,有包子、饺子、粽子、中式菜肴等。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的表情,就知道你们非常熟悉这些食品,其实,这也是台湾同胞的日常食品。

(停顿了一下)这让你有什么感受?生:台湾人在吃的方面和我们差不多吧!师:的确,台湾同胞和我们大陆人有同样的饮食习惯。

除了饮食,你还发现台湾有哪些和我们一样的地方(在文化、风俗方面)?生:在台湾,过春节时,亲朋好友之间也要互相拜年。

生:过年了,台湾也是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还要放鞭炮。

生:台湾也有清明时给祖先扫墓的习俗。

生:台湾的电视剧中,人们说的也是汉语。

……师:如此看来,台湾与我们大陆有着同样的习俗,同样的语言、文字,同样的文化传统,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生:因为台湾人和我们是一家人。

生:因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师:是呀,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同胞与祖国人民同祖同源,根脉相连,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历经沧桑的宝岛台湾和我们大陆还未统一,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两岸人民只能隔着海峡远远地相互眺望。

(板书:祖国)(点评:品德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以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孩子的心弦,从而弹奏出动人的德育乐章。

教师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本课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拉得更近了,较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五)活动四:体验情感祈盼统一师:两岸的隔绝,造成了多少人间的悲剧。

有那么一位台湾人,五十多年前离开大陆,来到台湾,海峡两岸的隔绝,让他饱受骨肉分离、思念家乡之痛。

一首《乡愁》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也感动了许多的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课件:《乡愁》配乐诗朗诵)。

师:同学们,听了诗人如泣如诉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生:我仿佛看到诗人正在眺望着海峡那边的家乡,正在思念着他的亲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峡的那边站着诗人,海峡这边着他的母亲和他的新娘,他们相互眺望,想到思念着。

生:这个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他现在非常想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

生:诗人在思念自己的祖国,他想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

……师:是啊,许许多多的台湾同胞都像诗人一样,虽身处台湾,但是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祖国以及祖国的亲人,盼望着与亲人团聚,盼望着回到故乡。

这一盼就是五十多年。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海峡那边的台湾同胞说的?生:我希望所有离开家乡的人都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生:我希望到台湾去的那些人能回到大陆的家乡,和亲人相聚。

生:我希望台湾和大陆早日统一。

生:我希望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统一,让这位离家50多年的游子——祖国的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板书:回家)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台湾,快点回家吧!(课件出示:台湾,快点回家吧!)(师生共同呼唤:台湾,快点回家吧!)(点评: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年龄的限制,他们对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的史实不太了解,很难体会到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及大陆亲人的心情,老师借用一首小诗《乡愁》,创设了一个哀怨、思念的氛围,让学生们通过聆听、想象,感受到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深切情感,最后“深情的呼唤”,将情感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是本课设计的又一个亮点。

)(六)、延伸师: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进一步走近台湾,请大家收集有关台湾的历史、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人民在各个方面交往的活动情况、感人的故事等资料。

(课件出示要收集的信息:1.台湾问题的由来。

2.两岸的交流活动。

3.两岸同胞之间的感人故事)(点评:教师巧妙地体现了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出示几个具体的查阅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热情,使其学习有的放矢,将拓展活动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祖国的宝岛台湾(美丽富饶)回家祖国(总评:《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的山和水”中主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