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应该如何理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应该如何理解?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这是本词的一个名句。
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
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
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
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脱,答案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本词格高气盛,体悟深刻又用语清疏,满腔郁愤化若无痕,又字字深入人心,读完全词,这种感受殊为强烈。
作为一个性情耿介的英雄,辛弃疾写诗也气魄非凡,并且毫不做作。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已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
读过辛诗全集的读者,当知我此言不虚。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历城)人。
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绝不足以做辛弃疾的人生履历。
在中国古代众多诗家学者中,他的一生最为轰轰烈烈。
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区的他,受到了祖父洗雪国耻的教育,也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社会苦难。
他痛恨战争,却又不得不以自己的参战来寻求民族争端的解决。
身形魁伟的他在战场上骁勇披靡,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不得重用。
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就像当年的放翁一样,有志不能伸。
幸而,辛弃疾不是个只晓冲锋陷阵的武夫,上天剥夺了他成就功业的机会,却开辟了另一个天地任他挥洒。
手握巨笔的他照样呼风唤雨,涂抹人生。
辛词解析提起辛词,似乎总有“掉书袋”的嫌疑。
其实,那也需要有“书袋”可掉,这正体现了幼安学识广博,且能融会贯通,因此才能驾驭众多生僻的典故。
而且,这一评价并不能涵盖他的所有作品。
比如他的《清平乐》,一派田园风光,其意趣之妙已超过陶潜,颇近天真了。
所以说,稼轩词不拘一格,绝不至为典故所囿。
前文所引的《贺新郎》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辛弃疾与生俱来的卓绝文笔。
“甚矣吾衰矣!”若单看这几个字,则不免以为是老者意气衰竭之言,以此做为全词开头,似乎下文要一叹到底了。
可是,这是辛弃疾的风格吗?一生耿介悲慨的豪雄之士岂能出此绝望之语?下面几句话给出了原因。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风尘才女柳如是诗词欣赏

我见青⼭多妩媚,料青⼭见我应如是—风尘才⼥柳如是诗词欣赏柳如是,⼥诗⼈,本名杨爱,字如是,⼜称河东君,因读宋朝⾟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多妩媚,料青⼭见我应如是”,故⾃号如是。
与马湘兰、卞⽟京、李⾹君、董⼩宛、顾横波、寇⽩门、陈圆圆同称“秦淮⼋艳”。
后嫁有“学贯天⼈”“当代⽂章伯”之称的明朝⼤才⼦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陵之间。
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辞之委婉⽽激烈,⾮真爱国者不能。
【柳如是诗词欣赏】⾦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种凄凉,⼗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酿成秋⽇⾬。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云犹故。
忆从前,⼀点东风,⼏隔着重帘,眉⼉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忆梦梦中本是伤⼼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都受⼈⼼误。
遮莫今宵风⾬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近也,愁回处。
南乡⼦·落花拂断垂垂⾬,伤⼼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有个⼈⼉似你。
莫道⽆归处,点点⾹魂清梦⾥。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棠梨。
黄鹂梦化原⽆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奈⾬丝丝。
杨柳·其⼀不见长条见短枝,⽌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影迟。
忆得临风⼤垂⼿,销魂原是管相思。
梦江南·怀⼈其⼀⼈去也,⼈去凤城西。
青山见我多妩媚 我见青山应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译文】我看青山的姿态那样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吧。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贺新郎》。
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洒脱,以青山当做知己,体现了他内心渴望知己的心境。
【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
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词人借此告诫自已要像青山那样忘乎情感,才会跟青山一样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
古诗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翻译赏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前言】《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手,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已经四年。
全词在一个个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表达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浊酒。
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引《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我看见眼前的青山妩媚可爱,笔直健壮,充满活力;料想青山眼中的我应该也如此吧。
不管是内在的情志,还是露于人眼的外貌,我们都略相似。
作者是在自欺、自慰、自嘲吧(通读辛弃疾628阕词,可知其经常在词中「习惯性自嘲」,此不详论)!开头便是「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直接点明自己已经衰老得太厉害了,还能像青山一样永远健壮妩媚如初吗?朋友也没剩几个,此刻只有「青山」、「溪水」与我为伴?孤独吗?
这句话「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单独摘出来(断章取义),让人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人格色彩与人格魅力。
多么自信,多么洒脱,多么霸气。
但一联想到作者老了——肉体能支撑继续抗金复国吗?知己少——不被重用,朝廷无作为,同僚排挤,自己的满腹牢骚志向向谁倾诉呢?
在这里我们只能感受到一种
年老的悲凉感与习惯性自嘲;
壮志不能酬的无奈;
无友陪伴的伟大孤独感。
当然,也可以单独摘出来,但必须加一句:这仅是我想
说的——我想说的仅是这两句话本身(字面意思),而不是辛弃疾原词想表达的。
古诗初见嵩山翻译赏析

古诗初见嵩山翻译赏析《初见嵩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前言】《初见嵩山》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用曲折的笔墨描写嵩山的独特景物,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借嵩山来慰藉情怀的思想感情。
【注释】(1)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岳中的中岳。
(2)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
(3)豁我怀:使我开怀。
豁,舒展。
【翻译】我多年来奔走风尘,被困在尘世的疲惫中,庆幸有青山使我的情怀得到开豁,感到愉悦。
临近日暮时分,萧瑟的北风将飘零的雨吹走,几座高峻挺拔的山峰才从云中隐现出来。
【鉴赏】本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
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嵩山的七言绝句,写法很别致。
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
“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
诗的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写起,“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
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
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又为读者拉开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从云层中耸现出来。
由于有前面的重重笔墨给它做了渲染准备,嵩山的出现便特别引人注目,能够把人的兴味调动和集中起来。
并且又因有上面的一番交待,末句点出嵩山,又不至于意随句尽,见其面貌即止,而是要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诗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
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
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
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贺新郎》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创作背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创作背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
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宋词名句,它内蕴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
(附译文:我看青山,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吧。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本来是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讲的是词人观赏青山风景时,景与人合化为一的境界。
词人不仅从青山的俊美中获得了很深很强烈的审美快感体验,还自比风景,料想青山此刻的想法应该和自己一样。
审题: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写作中,诗句是喻体。
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须从材料推导出本体来,而本体就是文章的大范围,之后再从中确定出自己文章的中心。
这句诗的本体是什么呢?这里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我”是主体,“青山”是客体。
因此,如果我们正说材料的话,那就是“主体看到客体很美丽,料想客体肯定会以美丽的姿态回报给主体,所以主体也就变得美丽起来”。
一言以蔽之,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的对话。
例如,有考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这就是说,你和生活之间可以存在着平等的对话。
如果我们反说材料的话,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但是青山见我未必如此”,主体在客体面前仅仅是一厢情愿。
比如,有考生说,他看到了牧场中羊妈妈和小羊羔的和谐之美,在自己用相机留下这种美丽的瞬间时,闪光灯惊吓了羊妈妈,结果小羊羔被踩伤。
作者由此看到了人类的自私。
正因此,这句诗的本体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是怎样的,而客体会不会以这种态度反馈给主体。
客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自然、社会、他人,还有自我。
例如,就“自我”而言,“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如果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称为“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宋词名句,它内蕴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
(附译文:我看青山,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吧。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本来是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讲的是词人观赏青山风景时,景与人合化为一的境界。
词人不仅从青山的俊美中获得了很深很强烈的审美快感体验,还自比风景,料想青山此刻的想法应该和自己一样。
审题: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写作中,诗句是喻体。
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须从材料推导出本体来,而本体就是文章的大范围,之后再从中确定出自己文章的中心。
这句诗的本体是什么呢?这里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我”是主体,“青山”是客体。
因此,如果我们正说材料的话,那就是“主体看到客体很美丽,料想客体肯定会以美丽的姿态回报给主体,所以主体也就变得美丽起来”。
一言以蔽之,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的对话。
例如,有考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这就是说,你和生活之间可以存在着平等的对话。
如果我们反说材料的话,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但是青山见我未必如此”,主体在客体面前仅仅是一厢情愿。
比如,有考生说,他看到了牧场中羊妈妈和小羊羔的和谐之美,在自己用相机留下这种美丽的瞬间时,闪光灯惊吓了羊妈妈,结果小羊羔被踩伤。
作者由此看到了人类的自私。
正因此,这句诗的本体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是怎样的,而客体会不会以这种态度反馈给主体。
客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自然、社会、他人,还有自我。
例如,就“自我”而言,“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如果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称为“自信”。
但是,通篇文章谈论的是自信,而不是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
比如说,他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有自信”;而分论点是自信是一种勇气,自信是一种智慧,自信是一种能力。
这就是跑题。
立意: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辩证关系。
材料:《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淮安市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5分)1.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
A.嗷嗷待哺重视而且B.急不可待优先尤其C.嗷嗷待哺优先尤其D.急不可待重视而且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将达到250公里/小时。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中国红十字会近日通过官方网站宣布:该会名誉会长和名誉副会长的任命由理事会聘请国家领导人担任。
D.网传《新华字典》将被改编成电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认为,电影人应该尊重互联网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改变。
3.古人常有手书名人诗文名句的习惯,下列有可能发生的一项是(3分)...A. 司马迁手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 骆宾王手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 温庭筠手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 归有光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著名作家冯骥才在《趣说散文》中这样写道:“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为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依据上述比喻,在横线上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散文、小说、诗歌的主要特征。
......散文▲小说▲诗歌▲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
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
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
上至,相国谒。
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
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
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
”高帝不怿。
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
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
”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臵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注:分过,分担过错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乃利贾人之金乎?利:以—-为利(贪求).B.愿令民得入田田:耕种.C.毋收稿为禽兽食稿:秸秆.D. 高帝曰:“相国休矣!”休:休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夫相国乃利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其李将军之谓也..C.相国不以此时为利/鲍叔不以我为贫..D.君即百岁后/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l)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3分)(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4分)(3)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贺新郎[宋] 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1: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被罢,59岁,此词仿陶氏《停云》“思亲怀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造“停云堂”感怀而作。
(1)辛弃疾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请列举此词典故涉及到的人物?(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3分)(3)此词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司马迁《高祖本纪》)(3)桃李不言,。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4)岁寒,。
(司马迁《孔子世家》)(5),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6)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7)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8)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白月光胡玲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简陋破旧的工棚里,洒下一地清辉。
大毛翻来覆去睡不着,精瘦的身体里,一颗心翻江倒海。
工棚外,月光皎白如雪,月光下,工地静极了,仿佛睡着了一样。
大毛披着银白的月光,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仓库前。
仓库的门虚掩着,工长斜躺在门边的凉席上,鼾声如雷。
门前,一摞摞电线堆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座小山。
这些电线贵得很,200多块钱一卷呢。
大毛蹑手蹑脚走到电线跟前,轻轻抽出三卷电线,掂量一下,不重。
大毛犹豫片刻,把一卷电线放回原处,手上只剩两卷电线。
两卷电线,可以卖400元钱。
400元钱,正好是二毛欠学校的学费。
大毛紧紧拽着电线,拼命朝前跑,夜风吹得他的衣服像两面乱舞的旗。
他一口气跑到工地外面的小树林里,趁着月色,大毛将两卷电线藏在大树下的草堆里。
第二天午休时间,大毛偷偷把电线拿到镇上五金店里卖了400元钱,一分不少地寄回了家。
整整一天,大毛都在惊恐中度过。
出乎意料的是,工地平静如旧,没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像自己偷电线的事从未发生一样。
晚上,大毛躺在床上,下意识摸摸口袋,心里一惊,揣在口袋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在了。
大毛的心猛烈地跳起来,他感到深深的恐惧。
他害怕的并不是录取通知书丢了,因为他本来就不打算念大学了,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继续读书。
他害怕的是录取通知书上有他的名字,他断定录取通知书昨晚掉在仓库了。
如果工长捡到录取通知书,就会发现他偷电线的事,那样,他会被赶出工地,还有可能被扭送进派出所。
大毛的心忐忑不安,难以平复,他觉得每一秒钟都很难捱。
大毛,出来一下,工长突然在工棚外叫他。
大毛的心蹦到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