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一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器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它由一个三极管和几个外围元件组成。
在这个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接地,发射极接负电源,集电极接负载电阻,形成了一个共射放大电路。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时,三极管会产生放大效果,输出信号会在集电极上得到放大。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使其符合电路要求。
2.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输入信号,接入电路,观察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的波形。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电压增益。
5. 改变负载电阻的数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在经过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后,输出信号得到了明显的放大。
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我们发现输出信号的波形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整体上保持了放大的特性。
通过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我们计算得到了电压增益的数值,验证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
在改变负载电阻的数值后,我们也观察到了输出信号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电路的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测量其性能参数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放大特性,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一定频率下,输出信号会出现失真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决。
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认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的确定方法;3.学习基于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的放大器;4.通过实验测量并分析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数字万用表;2.函数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双踪示波器;5.NPN型晶体管;6.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
三、实验原理1.在输出信号的封装之前,输入信号先经过耦合电容CE进入晶体管的基极,经过放大形成输出信号;2.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E进入基极后,根据电流放大的原理,使得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与输入信号在幅度上成正比;3.集电极电流变化引起集电极电压变化,通过电容负载使输出电压变化;4.通过对负载进行选择可以实现不同放大效果,如电阻负载可以使电路具有较好的输出信号功率;电容负载可以实现相位整顿放大等。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首先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图连接实验电路,电源电压选择为12V,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按照实验要求选择;2.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并记录各个器件正常工作电压,包括集电极电压、基极电压、发射极电压等;3.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通过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并记录相关数据;4.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并分析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数值,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给出分析结论。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其中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出电压幅值除以输入电压幅值得到,输入阻抗可以通过理想放大电路的计算公式得到,输出阻抗可以通过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比值得到。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输入阻抗,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阻抗匹配功能。
同时,在选择合适的负载电阻和负载电容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改变,如形成整流放大等特殊功能。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学习如何调试和测试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 熟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4.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放大作用,使输出信号的幅值得到放大。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在无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放大电路的失真。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表示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比;输入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阻抗;输出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负载的阻抗。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板;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交流毫伏表;5. 万用电表;6.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试和测试静态工作点(1)将实验板上的晶体管插入电路,连接好电路图中的电阻和电容元件。
(2)使用万用电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确定静态工作点。
(3)调整偏置电阻,使静态工作点符合设计要求。
(4)测量静态工作点下的晶体管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输入信号。
(2)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3)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3.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1)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
(2)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根据实验数据,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为:Vbe = 0.7V,Ic = 10mA。
2. 电压放大倍数根据实验数据,电压放大倍数为:A = 100。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实验一、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 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仪器① 示波器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3. 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射极放大电路。
4. 实验步骤 (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②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③ 调节RP1使RP1+RB11=30k④ 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Rs 4.7K(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幅度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分别测Ui和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 I不变)(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①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②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 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电压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 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
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模板pdf

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模板.pdf标题: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学习并掌握BJT(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及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关系以及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特性。
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实验原理1.BJT的基本特性:包括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入信号通过基极进入晶体管,经过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通过调整偏置电压和其他元件参数,实现电路的放大功能。
3.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倍数、频率响应、失真度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电源、信号源、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放大器、示波器等。
2.搭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连接电源、信号源、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元件,构成完整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3.调整电路参数:通过调整偏置电压、电阻器阻值等参数,使电路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4.测试放大电路的性能:利用示波器等仪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计算放大倍数,观察频率响应等特性。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路性能,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加深对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理解。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测量的输入、输出电压数据,计算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特性指标。
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性能表现,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找出误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问题解答: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结论总结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BJT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了其组成和测试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电路参数和测试仪器使用,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与理论预期的比较和分析,我们认识到实际电路与理想模型的差异和局限性,为今后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电子电路实验中,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电路。
它具有放大效果好、输入输出阻抗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设计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深入了解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信号加到基极时,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将随之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使输出信号放大。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元器件:NPN型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分别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接入示波器。
4. 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使电路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
5. 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和分析:1. 输出电压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放大的效果。
输入信号的幅值越大,输出信号的幅值也越大。
2. 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一致,没有发生反相变化。
3.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晶体管的频率响应特性导致的。
4. 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使电路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以获得最佳的放大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该电路具有放大效果好、输入输出阻抗适中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放大电路设计。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通过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使电路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以获得最佳的放大效果。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输入信号频率对输出信号幅值的影响,这对于电路设计和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探索。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3.利用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分析电路的放大性能。
实验器材:1.射极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不同值的电阻、电容4.信号发生器5.数字万用表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它由一个NPN型晶体管、射极电阻和负反馈电路构成。
该电路的输入信号被加到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得到。
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在电路中加入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实验步骤:1.先利用真实的电阻、电容值设计所需要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2.在实验箱中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3.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将示波器的探头接在电路的输出端口上。
4.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
5.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放大信号变化。
6.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的改变。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实际测量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
2.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可以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
3.负反馈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4.改变负反馈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改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比发生了放大。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数值,可以调节电路的放大倍数。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添加相应的负反馈电路后,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得到了提高。
这是因为负反馈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至输入端口,通过控制反馈的比例,可以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和噪声。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实验中搭建的电路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数值,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并进行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的放大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接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上升,使得晶体管导通,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此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下降,使得晶体管截止,电流无法流过,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输入信号得以放大。
三、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将信号源接入电路的输入端,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
3. 接入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4.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增益。
5. 调节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等,观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测量了其幅度。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了电路的增益。
通过对比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看出信号经过放大器后得到了增强。
增益的大小取决于电路参数的选择,如集电极电阻的大小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当电路参数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说明单管共射放大器的性能受到电路参数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共射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了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搭建了一个单管共射放大器电路,并观察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了其幅度,并计算了电路的增益。
我们还通过调节电路参数,观察了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更加熟悉了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和性能特点。
六、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BJT 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
班级:姓名:学号: 2015.11.11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并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 实验仪器及器件
三、 实验原理
图1-1为射极偏置单管放大电路。
图1-1
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b2
B V R R R V +≈
e
BE
B E
C R V V I I -=
≈
)R (R I V R I R I V V e C C CC e E C C CC CE +-≈--=
电压增益
be
L
C
i 0V r R R βV V A ∥-==
输入电阻
R i =R b1∥R b1∥r be R V -V V R
V V I V R i S i
R i i i i ===
输出电阻
R o ≈R c L L
1)R -V V R (o = I c 的测量
E
E
E C R V I I =
≈ 四、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
为防止干扰,各电子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同时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线或屏蔽线,如使用屏蔽线,则屏蔽线的外包金属网应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 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I C = 2.0mA (即V E =2.0V ),测量V B 、V E 、V C 及R B1值。
计入表1-1。
表1-1I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v s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v i ≈5mV ,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输入电压v 0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v 0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V 0和V i 的相位关系,计入表1-2.
表1-1I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置R C =2KΩ,R L =∞,V i 适量,调节R W ,用示波器见识输出电压波形,在v 0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I C 和V 0值,记入表1-3。
表1-3 R 测量时,要先将信号源输出旋钮旋至零(即使V i =0)。
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R C =2KΩ,R L =2KΩ,v i =0,调节R W 使得I C =2.0mA ,测出V CE 值,再逐步加入输入信号,使得输出电压v 0足够大但不失真。
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 W ,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v 0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 C 和V CE 值,记入表1-4中。
每次测量I C 和V CE 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至零。
表1-4R
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R C=2KΩ,R L=2KΩ,按照实验原理4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 W,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V OPP及V0值,记入表1-5。
表1-5R
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置R C=2 KΩ,R L=2 KΩ,I C= 2.0mA。
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v0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V S、V i和V L记入表1-6。
保持V S不变,断开R L,测量输出电压v0,记入表1-6。
五、实验总结
1.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误差分析: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理论值和测量值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误差原因:1.由于实验设备使用时间的关系,实验电路板的电阻的实际阻值和标注的阻值存在误差,电路中的其他元件老化等对电路也有一定的误差;
2.由于我们测量时三极管等元器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长时间的工作也会对数据的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在用万用表测量实验数据时,首先万用表本身存在误差,其次在测量有些数据时。
万用
表显示的数值一直在跳动难以稳定,这也对数据的读出造成不能忽视的影响。
2. 总结R C、R L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
a. R C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阻不受影响、输出电阻越大。
b.R L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阻不受影响、输出电阻不受影响。
c. 静态工作点中电流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阻越小、输出电阻不受影响。
但静态工作点
太大或太小容易导致三极管进入饱和或截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