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正式组织理论

合集下载

我国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浅议

我国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浅议

我国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浅议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为了提高酒店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各种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断涌现。

本文将对我国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1.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非正式组织是指在酒店内部形成的一种不被正式规定和明确的、非官方的组织形式。

它由酒店员工主动组织而形成,目的是为了解决团队内部的问题、调节员工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

2. 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的意义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员工更加融入酒店的大家庭,增强员工对酒店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非正式组织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提高酒店整体服务质量。

1. 自发性非正式组织是员工自发组织形成的,而非酒店管理层强制推动或组织构建的。

它是建立在员工共同利益和需求上的,因此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2. 群体性非正式组织是由员工组成的一个团队,它是集体行动的结果。

每个员工在其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3. 灵活性酒店非正式组织能够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酒店的管理需求。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是非正式组织管理的基础。

酒店管理层应该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反馈。

这样能够增加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工作热情。

2. 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非正式组织管理的重要保障。

酒店管理层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酒店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增加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管理层应该主动地为非正式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资金、物质和人力等。

这样能够为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四、酒店非正式组织管理的优势和挑战2. 挑战酒店非正式组织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管理层对非正式组织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无法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正式的行政结构之外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可能是由职工自发组成的社团组织,也可能是由领导者自发组织的团队或者小组。

这种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起到补充正式组织的不足、促进组织活力、增强组织凝聚力等作用。

本文将就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在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可以起到补充正式组织不足的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正式组织无法满足职工的需求,或者职工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无法通过正式组织得到满足。

这时,非正式组织就起到了弥补正式组织不足的作用。

比如说,某公司的职工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俱乐部来放松身心,但是公司并没有将这一需求纳入到正式的组织架构中去,这时,职工们就可以自发地组建一个俱乐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俱乐部虽然不在公司的正式组织架构中,但是它却能够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为职工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增强职工的生活质量,最终也会对公司的整体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可以促进组织活力。

正式的行政组织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显得官僚化、僵化,很难有活力、创新。

而非正式的组织却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它能够吸纳更多的新思维、新理念,从而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说,某公司的正式组织结构中可能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但是如果有一个非正式组织能够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快速做出反应,那么就可以很好地促进组织的活力。

非正式组织还能够为正式组织培养出更多的领导人才,使组织人才梯队更加合理和多元化,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在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可以增强组织凝聚力。

正式的行政组织通常都有着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但是这种组织架构无法完全满足组织成员的情感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组织就可以发挥出增强组织凝聚力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可以围绕着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理念等方面展开活动,从而拉近组织成员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没有正式定义的组织类型,它给管理学家带来很多便利,但又有许多不确定性。

这种组织模式不需要典型的正式组织结构,如一个董事会或行政层,但具有明确的目标,他们致力于实现共同目标。

这类组织可能有许多形态,有时可能具有低成本,较少的程序和更轻松的管理。

非正式组织可充当多种形式,包括面对面的联系形式,如协作伙伴关系,虚拟和分布式在线关系,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自发组织的形式。

非正式组织不一定有固定的角色,其结构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而组织的成员也会随之变动,这使得非正式组织更具弹性和灵活性。

非正式组织的有效管理是它能获得成功的关键,管理者需要理解组织的目标,创建一个系统,为参与者提供指导,以及打造一个条理分明的便利环境,上肢参与者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与正式的组织一样,非正式组织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要求参与者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以此来评价非正式组织的成功。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在于它们可以激励参与者共同致力
于实现一个目标,并能够有效地转移责任和责任,从而使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非正式组织在节省资源、提高灵活性和可行性、推动共同目标实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优势,因此在管理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为标题,探讨了非正式组织的特征、作用以及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性,旨在帮助管理学家正确理解和
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通过此处提及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非正式组织极具优势,并且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带来极大的价值,因此未来在管理学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

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的名词解释
2、非正式组织是指经过心理学角度解释的分组概念。

它与正式
组织不同,是没有明确职责和结构的群体的集合。

它的组织者倾向于自发性组织,并且没有明确的决策机制或决策过程。

非正式组织的组成成员以自发和协作的方式支持组织的运作。

它的发展特征是建立并保持其自身的心理构造和社会构造,使其能够影响他们的工作和行为,以实现一定的目标。

非正式组织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自发性,即组织者不会有明确的规划,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根据情况而发生变化;二是协作性,即各行动者在没有明确的领导时,会进行适当的协作,比如通过沟通来确定方向;三是自我组织性,即成员会根据他们的角色和动机,来安排自己对组织的贡献,从而达到有效组织的目的。

非正式组织在管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面临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时,这种特性可以使得人们有可能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改善已有体系中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此外,非正式组织也可以用于推动组织发展,协调团队协作,优化团队运作,完善组织文化等。

有些组织认为,只有通过使用正式组织的架构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但是,实际上,非正式组织也能带来许多好处,例如在提升团队凝聚力和促进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借助于非正式的组织合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扩大团队对外合作的范围,并促进团队贡献能力的发挥。

总之,非正式组织是一种自发性、协作性和自我组织性特性的分
组概念,可以为管理学中各种类型的组织提供助力。

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复杂问题,而且在提升公司凝聚力、促进交流、激发积极性、扩大合作范围和促进团队贡献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行政组织都离不开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非正式组织是指在行政组织内部自发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它通常不受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约,但却在行政组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对于行政组织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往往扮演着“润滑剂”的作用,减少官僚主义的程度,协调内部利益冲突。

在一家公司中,员工可能会因为升职、薪酬、晋升等方面的利益问题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而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可以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减少内部纠纷,从而促进公司的有序运行。

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组织中还具有承上启下的角色。

行政组织往往是分层次、分职能的,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有着控制和要求,下级机构又需要上级的支持和指导。

在这样的体系中,非正式组织可以扮演桥梁的作用,通过它,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源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非正式组织也可以帮助下级机构更好地理解上级的战略决策,加强对上级工作方向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组织中还有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行政组织面临着多样化的员工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发展需求。

对于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群体,要想保持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而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为员工提供一个情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平台,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组织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不仅在促进组织运行、承上启下、凝聚员工、监督反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组织内部正式机构的不足,为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力量。

行政组织内部应当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论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摘要: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因素的系统。

本文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最后提出怎样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提高组织绩效非正式组织定义(一)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自发的无意识的,行动无规律,仅以感情、习惯、喜好、相互依赖来满足个人不同的心理需要的群体。

(二)非正式组织相关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

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始于霍桑试验,梅奥在霍桑试验中发现了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一个在组织以外的群体,这个群体不是由正式成文规定而成,而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共同情感,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或惯例,即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未经组织规定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工作中,基于心理、观点、情感、兴趣一致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联合体。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而其中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是非正式组织成员之所以能凝聚在一起的主要因素。

在正式组织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和组织任务规定的,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基于组织分配的工作层面的交流,这种刚性的、非人性化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组织成员特定的情感、心理的需要。

因为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比如年龄、受教育的经历、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成员在正式组织中不能很好的融入该群体,易产生孤独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导致员工丧失集体归属感,自信心下降,这与企业倡导的合作文化背道而驰。

同时,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难免遇到诸多困难,当这些烦恼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自然也会影响其工作状态。

所以,组织成员的情感和心理的需求并不是关乎其个人的小事,而是关乎组织命运的大事。

(三)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具有两重性。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非正式组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只有对非正式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管理者才能够在管理工作当中,更加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使非正式组织能够与正式组织完美地结合,切实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从而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

文章分析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差异、产生原因和它的积极、消极作用,并就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管理;非正式;组织【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 were concerned gradually by the people. If the administrators know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 well, they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and making the formal organizations connect with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 perfectly, making up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formal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whole target. This author analyz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ovided some advice to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Key words】administration;informal;organization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所做的“霍桑实验”。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摘要:学生在校除了班集体、学生会、团委等正式群体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非正式群体。

这些非正式群体大多时为了满足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等需要,而由一些兴趣、爱好、习惯、观点、志向、态度一致的学生自发结合而成的,它们有自己的特征,对学生群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在社会进步与高校建设的带动下,高校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它深刻地影响到大学生教学效果的体现,对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问题尚未给予足够的关。

本文我将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它的类型、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非正式组织等作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正文: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在霍桑实验中,非正式组织在决定产量高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对于生产效率、工作满意度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人员只根据效率而忽略感情因素来进行管理,则必定会产生冲突,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作为我们二班的班长,我不得不承认非正式组织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大学大多是大教室上课,这无疑对一个班的凝聚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二班整体作为一个正式团体,要靠组织规章来保证高效率的运作,我们的沟通需要以会议的形式展开,而在会议中我们得到的信息肯定是不全面的,因为很多人不愿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非正式组织不一样,他们私底下可能了解的更多更全面。

比如说,又一次帮两同学解决一些矛盾,她向我讲述了很多自己的委屈,如果我之前没有听过那些非正式组织的私聊,我就不会对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或许当她在诉说委屈之时我的态度会向她那边倾倒,可我没有,通过非正式组织的消息,我可以更全面更客观的看待问题。

还有就是,平时组织大家一起聚会,很难把他们聚齐,很大原因就是其中有一个人不去就会有好几个人不去,所以只要每次说服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那么活动举行就容易多了!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行政学说史期末论文“大组织”与“小团体”——浅议非正式组织理论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引入 (1)二、非正式组织界定及相关理论 (2)(一)非正式组织界定 (2)(二)非正式组织理论 (2)三、非社会组织的成因 (3)(一)满足友谊 (3)(二)追求认同 (3)(三)取得保护 (3)(四)谋求发展 (3)(五)彼此协助 (4)四、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4)(一)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4)(二)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4)(三)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4)五、非正式组织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5)(一)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5)(二)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 (5)(三)关注中层的管理方式 (6)参考文献 (7)摘要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一个甚至多个组织当中,并在组织里扮演着参与者或是管理者的角色,所以我们多数人都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组织与内部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微妙关系与利益纠葛,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组织当中。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好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而组织的普通成员也需要考虑如何维护自身以及所在的“小团体”的利益。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去做,才能在组织与“小团体”的博弈中,既保证自身的利益,又不妨碍组织的发展呢?关键词非正式组织成因作用一、引入乔治·尔顿·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民美国。

曾获逻辑和哲学硕士学位。

后又学习医学,进行精神病理学研究。

1926年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副教授,1929年后任教授。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参与并领导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从1924年到1932年,霍桑实验持续了9年。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包括社会人理论、士气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而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非正式组织理论也就是他从这次试验中总结出来的。

二、非正式组织界定及相关理论(一)非正式组织界定第一、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交错地同时并存于一个单位、机构或组织之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第二、非正式组织运行的原则是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如: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

第三、非正式组织不一定有明确的目标,但有着共同的利益、观点、习惯或准则。

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群体规范,群体效率高,它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情趣和爱好出发,规范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调节内部关系。

这些规范反映了组织成员的集体利益和要求,虽然不成文,但作用往往大于行政组织明文规定的规则。

第四、非正式组织自然形成领导核心,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一般具有很高的声望,他的产生以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或者其他个人特质而自发形成。

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上级任命的领导,但实际上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领导”。

这些人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们的职务、地位和权力,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知识丰富、技术水平高、办事公道、待人热情等等,故对其他成员具有特殊的影响力。

他们在非正式组织中具有权威性,发挥着维护群体的相对稳定性和提供行为规则等作用。

由于自然形成的领导在非正式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二)非正式组织理论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始于霍桑试验,梅奥在霍桑试验中发现了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一个在组织以外的群体,这个群体不是由正式成文规定而成,而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共同情感,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或惯例,即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未经组织规定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工作中,基于心理、观点、情感、兴趣一致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联合体。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而其中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是非正式组织成员之所以能凝聚在一起的主要因素。

在正式组织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和组织任务规定的,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基于组织分配的工作层面的交流,这种刚性的、非人性化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组织成员特定的情感、心理的需要。

因为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比如年龄、受教育的经历、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成员在正式组织中不能很好的融入该群体,易产生孤独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导致员工丧失集体归属感,自信心下降,这与企业倡导的合作文化背道而驰。

同时,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难免遇到诸多困难,当这些烦恼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自然也会影响其工作状态。

所以,组织成员的情感和心理的需求并不是关乎其个人的小事,而是关乎组织命运的大事。

三、非社会组织的成因(一)满足友谊人类会有友情的需求而去寻找友谊,建立社会关系乃是人的通性,人们既属于一个组织,其生活圈、社交活动范围自然让他们相互来往,最后就形成非正式组织。

(二)追求认同经由非正式组织人们可取得社会地位、得到认同、扮演角色,让人们产生同属感。

(三)取得保护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们必须藉著团体的力量以维持自身的利益,这种寻求集体力量防护自我的心理,亦促成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因素,但是此动机是消极的、防卫的。

(四)谋求发展人们在组织之中还是要谋求发展、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张,但是如果孤立无援就会难有发展,于是人们就要结合成团体,互相援引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此动机为积极的。

(五)彼此协助人类是群居动物,也只有靠组织的力量方可达成人们的愿望,故人在组织需要互助,为此非正式组织应运而生。

四、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和作用(一)非正式组织的特点1.非正式组织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是人群任意结合的结果。

2.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是人们由于兴趣、爱好相投,或者由于共同的习惯而形成自发的、不自觉的活动。

3.非正式组织不存在稳定的活动形式。

4.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总是变动的。

5.非正式组织的群体之间及其群体成员之间没有稳定的隶属关系。

(二)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满足组织成员的某些心里需要。

2.有助于成员间产生和强化合作精神。

3.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工作状况的重视,有助于正式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4.被外部环境认同的需要,维护正常活动秩序,使正式组织运行更加有效。

(三)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突,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保持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

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五、非正式组织理论对管理的启示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其作用对正式组织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组织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组织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

当非正式组织不配合正式组织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具有一个过程,在规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来看,非正式组织还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正式组织的发展目标。

(一)在管理中要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一般来说,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提升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间关系,创造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而当非正式组织逐渐演变成紧密型结构时,其对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危害将不容忽视,员工内部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存在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的现象,并且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从而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当非正式组织在内部形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非正式组织的紧密程度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谨防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二)让管理层融入非正式组织由于骨干员工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新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因此非正式组织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时,管理人员就要对骨干员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融入到某些松散的非正式组织中,或者弱化紧密型非正式组织对骨干员工的影响,尽量避免或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和部门管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可资参考的做法包括:工作调动,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关注关系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三)关注中层的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员为强化自己的管理职能,通过采用笼络员工的方式来培育自己的亲信,增强管理效力,客观上已形成了非正式组织。

这类部门,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能较好地进行日常运作,对一般性经营目标也能完成,但对于企业或部门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营造了不好的人员关系和工作氛围,结果是企业或部门员工缺少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优秀人才逐渐流失,不再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员工要么刻意奉承,要么被约束。

因此,企业领导要定期评估企业内部中层经理们的管理方式,防止管理行为中所滋生的非正式组织。

参考文献1.李维刚,白瑷峥. 管理学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侯玉莲.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尔顿·梅奥.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4.朱国云. 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5.邹志平,刘艳红. 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郭成刚. 西方管理思想史.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忽略此处.......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