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雪莱抒情诗及其艺术特色
雪莱抒情诗选读后感

《雪莱抒情诗选》读后感《雪莱抒情诗选》是一本充满激情与浪漫的诗集,收录了英国著名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大量经典诗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雪莱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雪莱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云》这首诗中,雪莱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云彩的美丽与变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而在《爱的哲学》中,他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爱的真谛,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出自雪莱的《西风颂》。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即使面临困境和冬天般的寒冷,也要相信春天终会到来。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舞了许多人,成为了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名言。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在她的怀中沉睡。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恋。
他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爱情像一阵微风,来时无影无踪,去时却留下无限的思念。
”这句话出自雪莱的《爱的哲学》。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自然情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同时,他也强调了爱情的珍贵和美好,即使爱情离去,留下的也是无尽的思念和美好回忆。
“我愿做你的奴隶,为你献上一切。
”这句话出自雪莱的《致爱尔兰》。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和平等,没有任何人应该成为奴隶或被剥夺基本权利。
他号召人们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雪莱的经典语句不仅富有哲理和诗意,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思想、情感和才华都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阅读《雪莱抒情诗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雪莱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才华,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雪莱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追求。
雪莱诗歌特点

雪莱诗歌特点
1、雪莱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理所当然地充满了
浪漫气息。
在雪莱的众多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浪漫的氛围描述等是十分
多的。
雪莱十分喜爱大自然,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很多自然景象是表达他
情感的媒介,例如山川、鸟雀等。
最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风颂》。
在这篇诗中,雪莱就是借着对西风的歌颂来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除
了将自然界中的事物当做媒介外,雪莱还喜欢将自己比作自然中的东西、
他曾说“世人是一只夜莺”。
2、除了与自然相关的诗集外,雪莱诗歌的风格多数还以抒情为主。
因为雪莱是一位现今的社会主义诗人,在他的作品中除了浪漫主义,还有
就是革命性的存在。
在《致英国人之歌》中,他通过抒情的方式指出英国
的统治阶级是依附在人民身上的寄生虫,并且号召人们反抗黑暗的资产阶
级的统治。
3、正是由于浪漫主义和革命性的结合的特殊的诗歌风格,使得喜欢
雪莱的诗歌的人越来越多,而雪莱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雪莱也因此受
到了英国政府的排挤,甚至还曾被驱逐出英国。
通过对雪莱诗歌的风格介绍,可以看到雪莱一生中所追求的理想是什么。
致云雀诗歌鉴赏

致云雀诗歌鉴赏
雪莱的《致云雀》是一篇经典的抒情诗,诗中赞美了云雀的美丽和神韵,以及其带给人们的欢乐和感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1.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致云雀》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全诗共21节,每节四句,形式整齐划一。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看起来美观大方,更加突出云雀的形象。
2.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了云雀,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鲜明。
他通过一系列美好的形象来描绘云雀的美丽和神韵,如“天堂的精灵”、“晶莹的流光”、“明朗、清新、欢悦”等,使得云雀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3. 表达情感,真挚动人:
雪莱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云雀的热爱和感动。
他的语言真挚动人,流露出他对云雀的无限喜爱和敬仰之情。
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和动人,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到雪莱的情感世界。
4. 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致云雀》的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雪莱通过描绘云雀的形象和神韵,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也通过云雀的形象来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社会的期望和理想。
这种意境和韵味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
总之,《致云雀》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雪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
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云雀的美妙和神韵,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感
动。
探析雪莱《西风颂》之美

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动词“cleave”描述了面对西风 行体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结合的形式,每一行都有五个音
就连平日霸道横行的大西洋也要畏惧三分,连忙劈开波浪给 步,即十个音节构成,整体格式非常工整。
西风让路。拟人的使用赋予自然人格化的特征,令西风翻云
另外,由于原诗句式复杂,诗人运用了跨行、倒装、插
文学评论·外 国 文 学
探析雪莱《西风颂》之美
段田园 河北大学
摘 要 :《西风颂》是珀西 • 比希 • 雪莱在 1819 年创作 “destroyer”又是“preserver”的矛盾之美。
的一首抒情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西风来表达自己的革命乐
诗人开篇就指控西风扫走落叶,“enchanter”一词让西
观主义精神。作为一首格律诗,《西风颂》实现了从内容到 风化抽象为具象,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法师那冷漠的破坏者
形式再到语言的完美结合。本文旨在探析原诗呈现出来的意 形象。接着,诗人又写西风吹送种子,在这里西风颠覆了之
美、音美、形美,以期更好地欣赏这不朽的诗篇所蕴含的美。 前“破坏者”的形象,西风变成了生命的“保护者”。实际上,
关键词 :珀西 • 比希 • 雪莱 ;《西风颂》;意美 ;音美 ; 西风的双重身份表达了诗人想要推翻黑暗腐朽的统治阶级,
形美
迎接象征美好的自由曙光。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文献标识码 ] :A
三、音美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9)-12-130-01
诗与乐的关系尤其密切,诗常可歌,歌常伴乐。《西风颂》
是一首格律诗,每行均为抑扬格五音步,格律讲究整齐,整
一、雪莱及《西风颂》
首诗赋有格律之美、音韵之美。
让两者不断交替、融合,从而营造出虚实结合之美。
雪莱《西风颂》的语言艺术风格评析

雪莱《西风颂》的语言艺术风格评析
雪莱的著作《西风颂》是虚构的一篇颂歌,它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采用夸张手法,充满了浪漫的激情和热情,借助诗词的美妙语言和抒情手法,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把一种美好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西风颂》的语言艺术风格来看,它在语言方面展现了一种高雅自然的风格。
首先,该诗集采用明确而细腻的语句,除文字本身极具美感以外,还通过诗句的安排和一定的句法结构突出诗意的特点。
这种特殊的句子结构给人以一种朦胧的感受,使诗的主题显得更加贴近自然。
比如,“霞光灿烂,月影悠悠”这句话,结构紧凑完整,可以清楚形象地传达出日月的辉煌。
其次,该诗集用更多的排比结构,赋予诗句以抒情的美感,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渴望。
比如,“宝物有无数,金玉良辰;珍宝无价,珠宝璀璨”,排比结构使读者感受到诗人那种极致的欣赏力。
此外,该诗集也采用夸张的语言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浪漫情怀。
比如,“山河万里,冥冥犹可辨;祁门巨口,若白浪多”,采用夸张手法来形容山河间的壮观,激发读者对自然惊人之美的惊叹之情。
最后,该诗集还强调了语言的律动性。
比如,“抱膝恩深情重,玉颜明媚眉盈”,采用手拍胸脯的律动抒情,表达诗人对亲情的浓浓感情。
总之,《西风颂》在语言艺术风格上充满浪漫情怀,表达对自然
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它采用明确的语句、抒情的排比结构、夸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律动性,让诗文表达出一种恬静、抒情的美好画面。
解读雪莱与他的抒情诗

a k n df w r” 美 的 芬 芳 :T1tese tt ie/ k s wa e e o es : l “ i c n v s 1h ig Ma e fit t o c e th s e v - ig dtiv s ; 好 an ht hs ete e a y w n e e e ” 美 wi o mu w h h
经 济枷 锁 。
i el f e s atrn n e o d nisa ra u ” 美 的 nad lo w,c te igu b h l e /t e il e : d h
声 音 : sn i gsi o t o ra d s a ige e i g s ,an “ i gn t1 d s a ,n o rn v rs精 灵 ! 叶乍 吐时 清新 的大 地 . / 你 嫩 / 星
光 下 的 夜 景 , 色 的 迷 雾 升 起 时 的 清 晨 , 那 秋 日里 的 / 金 / 和
关键 词 : 莱 雪
抒情诗
浪 漫 主 义
夕 阳黄 昏 。我爱 白雪 , 爱 霜 的 一 切 闪 光 的形 态 . 爱波 我 我 浪 、 风 、 风 暴 雨 , 几 乎 热 爱 / 切 自然 的 , 被 人 的 清 狂 / 我 一 未 不 幸/ 染 玷污 过 的事 物 和 情 景 。” 助 大 自然抒 怀 是 浪 沾 借
他 像 古 希 腊 神话 中 的普 罗 米 修 斯 那 样 坚 贞 , 畏 地 同一 无
切 黑 暗 势 力 勇 敢 搏 斗 . 此 。 遭 统 治 阶 级 的 迫 害 。 时 因 屡 同 也 深受 各 族 人 民 的爱 戴 。在 欧 洲 “ 圣 同盟 ” 狂镇 压 革 神 疯 命 运 动 的腥 风血 雨 中 . 莱 作 为 一 位 “ 正 的革 命 家 ”马 雪 真 ( 克 思 语 )创 作 了许 多 如 火 的 诗 篇 , 们 像 一 束 火 炬 , 黎 , 它 在
从《心之灵》探雪莱浪漫派柏拉图主义诗学观
从《心之灵》探雪莱浪漫派柏拉图主义诗学观盛 钰内容摘要:英国革命浪漫主义诗人珀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一生写了数量众多的抒情诗歌。
本文所要探讨的抒情长诗《心之灵》(Epipsychidion),自1821年问世之际便在诗人的要求下被匿名发表,因其传达出微妙的对爱情的不贞和不确定性,被视为“雪莱诗歌中最难懂和最富有争议的”,为多数雪莱诗歌研究者所忽略。
本文在结合历史、社会语境的具体分析后认为,《心之灵》作为一首典型的“追寻罗曼斯”,诗人在其间隐晦地将自己对永恒真理与“美”的理念的向往,内化成为一种对理想化爱情的歌颂与追求,并试图将浪漫派柏拉图主义诗学思想通过诗歌的隐蔽话语之形式传达出来,是雪莱的爱情观与诗学理想的完美融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细细品读。
关键词:雪莱;《心之灵》;浪漫派柏拉图主义诗学;追寻罗曼司作者简介:盛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英语诗歌与跨文化研究。
Title: Percy Bysshe Shelly’s Romantic-Platonic Poetics in EpipsychidionAbstract: Percy Bysshe Shelley was one of the more influential and radical English Romantic poets, and wrote great many lyric poems in his life. Epipsychidion is a major poetical work published in 1821 with a subtle feeling of faithlessness and uncertainty towards love. Anonymously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its publishing, the long poem wa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Shelly’s most obscure and controversial 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helley’s quest-romance Epipsychidion in both the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it can be disclosed that Shelly has internalized his poetic thoughts and understanding of eternal truth and beauty into his pursuit of the ideal love, which can also help him to present his Romantic-Platonic Poetics in a cryptic and abstract discourse mode. Key words: Percy Bysshe Shelly; Epipsychidion; Romantic-Platonic Poetics; Quest-Romance Author: Sheng Yu is Ph. D. candidate at 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Her major research field is English poetry and cross-culturalstudies.E-mail:********************.cn一、引言珀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出身于英国贵族之家,年轻之时怀着对宗教的疑惑、对宇宙的好奇、对至真与至美的渴望以及改造世界的憧憬,走了一条叛逆者之路。
弦动诗心——浅论雪莱抒情诗的音乐美
体, 并且 同语音 象征 结合起 来, 构筑 了诗歌 独特的音乐 美感。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15 ( 09 0 0 3 0 lo 7O 2 o ) 3— o 3— 2
关 键词: 乐; 音 音韵 ; 演奏 ; 语音 象征 中图分 类号 : 6 .7 I 102 5
“ 诗是 心灵 的音乐 ” 诗 歌的美学 价值之 一就是诗 歌的 , 音乐性 。雪莱 自觉运用这 些特 性来进 行创作 , 他 的诗歌 使
乐 色彩。同 时每个 诗行 中 间有一 顿顿 如 :hw r, 0 es so es n W r; saeli; ae , a e ;etbes; a ,alaa ,a , h d , d s kn w kn rs,r t i bi gi r n 等 a b a n l ; n j
式, 以达 到“ 诗是蕴蓄 于文字 的音乐 , 而音乐则是 文 字 中的 诗 。 在诗人早期的作品《 ” 无常》 中这样 描述 :
达到的音乐效果 。雪莱在他的抒情诗 中就常常运 用这种方
A, Z “ ^ c , Ⅱ g p∞ 凡 琥M ,
诗人用 f s , rn wr;j £lae, i r h f , 0 e l h, vs l d等压 头韵 , e 0 s g e a 这
种英 国诗歌传统的韵式 有很强 的节奏 感 , 有着很 丰 富的音
第2 8卷第 3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O 年 6月 Ju l f h n il f e 舢 t a Ids yMaI e I tsc l c neE io ) O9 o加a e h uI t£ 0 A ml i ln u乜 rgⅡ n( oi i c dt n 0z 璐tle c a e aSe i
浅析雪莱的《西风颂》
浅析雪莱的《西风颂》赏析《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
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
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
从内容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
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
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
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
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主旨仍然是歌唱西风。
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雪莱善于把主观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起来,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
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搅动着“浓云密雾”,唤醒沉睡的浩翰大海,把一丛丛躲藏在海底深处的海树海花,吓得“瑟瑟地发抖,纷纷凋谢”。
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
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诗人看到了革命一方面在扫除腐朽,无情地摧毁旧世界;另一方面又在“鼓舞新生”,积极地在创建着美好的新世界。
他在歌唱西风的同时,也是在激励和鞭策自己。
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以诗歌作武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受过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
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雪莱在歌唱西风。
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他歌唱西风“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搅动着“浓云密雾”,呼唤着“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为这将逝的残年唱起挽歌”。
谈诗人的修养——雪莱的抒情诗论
外国文学谈诗人的修养——雪莱的抒情诗论赵晨霞河北大学摘要:抒情诗是诗人对这个世界最为殷切的告白,而作为这场精神活动的主体,虽有着历史赋予其的特殊而艰巨的使命,但也面临众多的误解和偏见。
雪莱在《为诗辩护》一文中,比较详细地为我们刻画了抒情诗人的形象特征。
本文总结了抒情诗人的三个特点,并以此来观照现实世界。
关键词:雪莱;抒情诗;《为诗辩护》;诗人在西方文论史上,表现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各种诗歌类型中,人们总认为抒情诗缺乏气势,也产生不了有益于人的效果。
原因在于它的题材主要来源于作者的自我感受,是诗人想象的产物,达不到郎吉努斯的崇高性,所以它是无用的。
17世纪后半叶,有人为它争辩说《圣经》里的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这难道不是最宏伟的颂诗?1800年,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就像一道亮光,点燃了浪漫主义的激情,抒情诗盛极一时。
19世纪,当消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肆虐在华兹华斯的诗篇中时,抒情诗再次遭受怀疑,它的气势仿佛也仅限于此,重振社会历史的使命从来不属于抒情诗,于是抒情诗人被戴上了“病态的梦想家”之帽。
1821年,雪莱的《为诗辩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
当时托马斯•皮科克以极为尖刻的口吻对浪漫主义诗人竭尽嘲讽挖苦之能事,他将抒情诗称为“激情难忍的咆哮、自作多情的啜泣、假情假意的哀诉”,在崇尚科学的时代,诗歌只是毫无用处的奢侈品,注定将日趋衰亡。
为了反对托马斯的嘲弄,雪莱在《诗辩》中把诗人的地位抬高到超越一切之上的程度,夸大了诗歌的社会功用,虽然在有些地方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漩涡,但是,他不仅勇敢地捍卫了诗歌的崇高使命和永久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浪漫主义抒情诗的价值取向,使抒情诗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
本文以雪莱的抒情诗论为主要基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诗人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
第一、抒情诗人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不作无病呻吟的哀诉。
抒情诗的本质在于诗人去积极地表白,是情感的自由倾吐,这种极大的主观性很容易使诗人“为赋新词强说愁”,陷入无病呻吟的漩涡而被诟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0 女 " 吉林省镇来县人 "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 作者简介 , 刑孟达 ’!$--0("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对把爱情看作柏拉图式的纯精神的东西 ! 雪莱在他的诗了所 表现的爱情 " 正是这重高尚而炽热的情感 " 既 包 括 热 烈 的 地 情欲 " 也包括随时能升华并容纳更多的 精 神 素 质 "# 爱 的 哲 学 $ 就抒发了这种感情 % & 心与灵 $ 堪称雪莱爱情抒情诗中卓 越篇章 " 它全面地阐述了诗人对爱情的理想 % 综观雪莱的抒情诗 " 无论是议论政治 " 描写自然 " 还是畅 谈友谊 " 抒发爱情 ’ 也无论是回忆过去 " 还是展 望 未 来 " 无 不 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他始终坚信 ( 善必战胜恶 " 光明必 战胜黑暗 " 世界始终走向光明与幸福 % 因此 " 他能在凛冽的严 冬里听到春天的脚步 " 新喜若狂地喊到 ( 世界的伟大时代重新降临 " 黄金的岁月回来了 % 土地象一条蛇 " 焕然一新 " 他陈腐的冬衣都已脱掉 " 天空在微笑 % 宗教和帝国象是梦的遗迹在闪烁 % 天才的预言家以他博大的情怀召唤人们朝着光明 " 幸福 的道路迅跑 % 二 ) 雪莱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 波西 ) 比希 ) 雪莱 " 心的心 + 这是雪莱生前为自己拟定的 墓碑铭文 ! 实际上 " 这三字铭文也正是雪莱诗歌的总体概括 ! 雪莱在诗苑里勤耕细作 " 播下的是高傲 ) 飘逸 ) 不 驯 的 心 " 而 结出的是硬朗 ) 优美 ) 不朽的果 ! 他的诗是典型的 , 心灵化 - 了 的社会生活 " 他的作品的幻想性 " 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 ) 奇 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 " 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 的艺术风格 % 雪莱的抒情诗倾心于 , 幻景 - 体裁 " 他的诗常常描写广阔 的宇宙场面 % 加之稍带抽象而奇异的形式 " 这一点颇象弥尔 顿 % 但诗中的广阔的哲学政治概括 " 飞驰的宇宙幻想 " 神话形 象与革命的政治相结合 " 雪莱又高出弥尔顿 % 他的幻想是与 人世帖近的 % 诗中将神话世界的虚幻和人世间的真实景观巧 妙结合起来 " 显示了当时欧洲被压迫被污辱者的情绪世界 " 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繁荣 % 这说明 " 雪莱形象化的诗 的 , 号角 - 是弥尔顿诗歌中未曾有过的 % & 麦布女王 $ 在幻想 )
P !" P
怪诞的外壳里面 " 可以掏到人世界的现实 内 容 " 让 人 看 到 英 国社会封建野蛮与资本主义不文明的混合状态 % & 伊斯兰的 反叛 $ 描写的 , 黄金邦国 -" 其实是典型的 , 十九世纪的幻景 -% 雪莱抒情诗在形式上的探索是大胆的 % 诗人往往能找到 恰当的形象和语言尽情宣泄自己的激情 % 读雪莱的诗 " 象大 海上突然遇上了飓风 " 碧空刹时暴发出雷 电 " 火 山 突 然 喷 发 赤热的岩浆 " 炽热的很 " 急速的很 % 也深广的很 " 磅礴得很 % 这 是因为雪莱受到冲向未来的热情 所 鼓 舞 " 是 受 渴 望 社 会 变 革 " 相信人类能够新生的信心所支配的缘故 % & 伊斯兰教的反 叛 $ 描写了象征自由的蛇与象征残暴的鹰 的 驳 战 " 写 得 异 常 壮观 % 莱翁和西丝娜从容就义的场面写得悲壮感人 " 而一对 英烈飘然长河之上又写得光辉灿烂 % 雪莱说他自己的诗富有庄严 ) 热情的 , 比喻风格 -% 雪莱 诗的句法结构相当复杂 " 比喻尤为离奇 % &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 斯 $ 把海神的女儿们的快乐比作空漠的青 山 " 这 青 山 面 对 着 绵绵的云雾化作一阵细雨时 " 便对着一碧 万 里 的 青 空 " 笑 出 了千万点灿烂的泪花 % 地神在谈到地上发生的变化时说 (, 劳 动 ) 痛苦 ) 忧愁 ) 全换了情绪 " 在人生青绿的 树 丛 中 快 乐 地 徜 徉 . - 这种复杂性是与他描写复杂多样的生活中的哲理和复 杂的情结晶是一致的 % 而当他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地方 " 他 的诗歌语言又显得鲜明朴素而不失浓郁的诗味 % 雪莱在格律 ) 韵脚 ) 节奏方面 是 英 诗 最 出 色 的 革 新 家 之 一 % 他十分强调诗歌的音乐性 % 他既善于利用舒已自如的斯 宾塞诗节 " 又善于应用莎世比亚 ) 弥尔顿 曾 喜 欢 用 的 无 韵 体 诗 % 而他的抒情诗又喜欢以十四行诗体来写 % 他的诗节奏多 变 " 韵脚变化无穷 % 自然他的诗歌多是英国传统的抑扬格和 扬抑格 " 但他常常用混合韵律 " 造成一种快速 ) 急 剧 ) 奔 放 的 节奏深受英国工人的喜爱 % 雪莱诗的韵律给人一种新鲜感 % 他 的 抒 情 诗 格 )重 音 )头 韵 )诗 节 )叠 句 的 布 置 都 错 落 有 致 % & 解放了普罗米修斯 $ 和 & 钦契 $ 创造了交响乐的节奏 " 高亢处 似大江东去 " 细密处如清风弄琴 "& 西风颂 $ 以 头 韵 来 状 写 秋 风的声音 ’ 而 & 云 $ 却采用了内韵来表示行云之态 % 这些都达 到了音乐美的高妙韵致 %
中图分类号 ,+,-,.%
一 ! 雪莱抒情诗
在罗马新教徒的墓园里 " 埋葬着一位不满三十岁青年的 心 # 这位青年就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 雪莱的一 生虽然短促但有光辉 $ 他的生前猛烈地反对专制暴政 " 抨击 宗教迷信 " 热情歌颂自由民主 " 支持被压迫 人 民 和 被 压 迫 民 族的解放斗争 $ 他向古希腊神话中 的 普 罗 米 修 斯 那 样 " 无 私无畏地同一切黑暗势力勇敢搏斗 $ 因此 " 屡遭统治阶级的 迫害 " 同时也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 $ 在 %欧洲同盟 & 疯狂镇压 革命运动的腥风血雨中 " 雪莱作为一位 % 真正的 革 命 家 &’ 马 克思语 ("% 天才的预言家 &’ 格斯语 ( 以他那如火的诗篇象一 束火炬 " 在黎明前的黑夜里闪烁真绚烂夺目的光辉 $ 雪莱的抒情诗按其思想内容 " 分 为 政 治 抒 情 诗 " 自 然 抒 情诗和爱情抒情诗三部分 $ 政治抒情诗是闪烁着现实主义光 芒的一组优秀诗篇 $ 诗人一生始终注意政治 " 研究政治 " 热情 地投身于政治 $ 他不倦地探讨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 他很 早就觉察到了宗教的邪恶 " 贫富的对立 $ 从 !"#$ 年到 !"%! 年 ) 世界的伟大时代重又降临 * 这几十首诗篇中 " 诗人的思想 深刻之处在于 " 他不仅揭露了社会罪恶的根 源 " 号 召 人 们 为 自由而奋斗 $ 而且 " 英明地指出了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 首先必须摆脱统治阶级加在人民身上的重重经济枷锁 $ 著名 的政治长诗 ) 暴政的假面游行 * 简直就是一 篇 反 对 专 制 暴 政 的宣言 $ 他不仅对 % 彼得卢大屠杀 & 提出严正的抗议 " 而且还 暴露了奴役的罪恶 " 阐明了自由的真谛 " 激 励 劳 苦 大 众 觉 醒 起来 " 开展反对专制暴政的斗争 $ 借助大自然畅抒情怀 " 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共同征 $ 对 于酷爱自然的雪莱来说 " 他的诗歌中的精彩篇章当然要数自 收稿日期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