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6.2《科学计数法》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6.2《科学计数法》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科学计数法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记数法,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2.经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过程,体验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二、学习重难点:1、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2、会根据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求出原数.三、预习感知1、由乘方的意义知道:101=________,102=________,103=________,104=________,105=________,…2、10 的n次幂等于10 … O ,那么在l 后面有多少个0 ?反过来,把数表示成乘方的形式,100 =__________,1000 =___________ , 10000=___________,100000 = ______________,…3、数10 …在l 后面有n个0 .怎样用乘方表示这个数?利用10 的乘方可表示些大数.如:150000000=1.5×__________=1.5×____________。

4、议一议:①上面所说的数1.5×108怎样读?②把数150000000写1.5×108的形式,有什么优点?5、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 的数记做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____________.四、合作探究探究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阅读教材P41“议一议〞之前的内容,寻找规律,完成下面内容:在小学我们就学过,2×2可以简记为22,2×2×2可以简记为23,那么2×2×2×2可以简记为,2×2×2×2×2可以简记为。

类似地,〔-2〕×〔-2〕= ;〔-2〕×〔-2〕×〔-2〕= ;〔-2〕×〔-2〕×〔-2〕×〔-2〕= ;〔-2〕×〔-2〕×〔-2〕×〔-2〕×〔-2〕= 。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6.2汽化与液化 导学案2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6.2汽化与液化 导学案2

七年级(上)科学编号:040602 主备:祝小平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七年级科学上册§4.6.2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液化的概念、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过程。

2、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液化现象。

【教学重难点】解释液化的现象【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液化的定义:2、液化需要________热。

3、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4、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水由_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

5、液化和汽化是_________过程。

6、气体液化的条件:____ _的气体遇到____ __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液体。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7、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1、寒冷的冬季早晨,门窗紧闭温暖的教室内的窗户上,你常会看到窗户上雾满小水珠,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活动:书本152页,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面会出现什么变化,请解释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

3、仔细观察老师演示“乙醚液化实验”,完成下列内容:A、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B、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C、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D、实验结论4、冬天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为什么?5、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6、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液化现象?怎样解释?每组举例越多越好12 【拓展提升】放寒假时,由于教室里没有学生学习,所以导致了教室里的温度比较低,而室外因为阳光照射温度会比较高些。

如果在这种条件下,导致教室的玻璃上产生了水珠,你觉得水珠会在玻璃的哪一侧?并解释这个现象。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2.1质量的测量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2.1质量的测量导学案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402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 日 姓名: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1 七年级科学上册§4.2.1 质量的测量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测量质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的使用训练,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学习重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天平的结构与正确使用。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一、质量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

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关系是:1t= ____ Kg , 1Kg =_____g,1克= ____ 毫克三、质量的测量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请您估算一只鸡的质量约是20002、请你阅读课本P129-130,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把这些质量单位与生活中的实物的质量大小联系起来,并准备在课堂上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质量单位毫克 克 千克 吨生活中的实物举例 (2)请你观察生活中测量质量的一些器具,你能使用哪几种?测量质量的工具有 、 、 等,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仪器是 。

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 ____的改变而改变。

3、请你仔细阅读书本上的图4-18及P13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⑨ ⑩(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 ○1调平:将天平放在 ,把游码移到衡梁标尺左端的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5课时科学记数法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5课时科学记数法导学案湘教版

第15课时、科学记数法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弄清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与这个数的整数位的关系;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并能写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3、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好处。

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目标导学:(2分钟)由此我们可知:10n=10……0(在1的后面有n个0)导入:我们知道,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000000平方米。

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学自研:(16分钟)模块一、科学记数法阅读教材P43~44,完成下面内容:我们可以用10的乘方表示这些大数:300 000 000= ;5100 000 000 000= 。

(其中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是____________)归纳: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10n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①315 000 000;②-2 180 000 000;③-2887.6。

例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

①-5.1×107;②3.1415926×106。

变式、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约52万亿元人民币,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模块二、数位移动例3、已知3622=131044,则36.22= 。

变式、已知3622=131044,则x2=0.131044(x>0),则x= 。

交流展示:(20分钟)按照各组分配任务进行展示探讨。

当堂检测:(5分钟)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万= ; 1亿= ;-= 。

(2)80000000= ;76500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1×106;3.2×105;7.5×108。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科学计数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科学计数法

科学计数法学习目标熟练掌握科学计数法课前学习(1)计算:102= ______;103= _______ ;104= _______ ;105= ________ .(2)108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一般地,10n表示在1的后面有_____个0.(3)试把下列各数用10n的形式来表示:100=_____;1000=______;1000000=_______100000000=___;1000000000= ______.(4)太阳半径约为700000千米:700000=7×_______=7×_________.(5)2018年春运期间铁路运送旅客达210000000人次:210000000=21×________ =2.1×________.课堂学习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据:赤道长约为40000000 m;(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 km2.探究1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为9.597×106平方千米;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07×107平方千米;(3)加拿大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为9.976×106平方千米.检测反馈1.某校有在校师生共2000人,如果每人借阅10册书,中国国家图书馆共2 亿册书,那么可供借阅的学校有( )A.1000所B.10000所C.100000所D.2000所2.201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约为91万亿元人民币,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01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A.9.2×1012元B.92×1012元C.0.9×1014元D.9.2×1013元3.9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 .4.330100000= __________×106=3.301×10n,n=______.。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4.2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4.2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导学案

七年级(上)科学编号:030402 主备:祝小平使用时间:2013年11月日姓名:七年级科学上册§3.4.2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

发生地震时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2、地震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3、知道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哪些保护性措施?提高防震抗灾的能力。

4、能对照地图说出我国和全球地震分布的规律、特点。

【教学重点】地震形成的原因、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哪些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哪些保护性措施【课前预学、课中交流】学会自学、终身受益★温故知新: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构成了。

2.全球的火山带主要分布在和。

一.阅读与思考:P105汶川地震北京时间,我国四川省发生级大地震,目前地震已导致69227,17923人失踪,让我们深切悼念那些遇难的同胞们!地震还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也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地震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组内成员间交流)二.地震的成因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的作用下,发生或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发生地震时会将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强烈释放出来。

2、说出右图中的各点的名称:AB C3、依照学习课本102页图3-38,与地震有关的概念震源是指震中是指震中距是指震级小知识: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在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震级在3级以下的为微震,5级以上的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的强度与地震的震级及震源深度都有关。

三.地震分布(阅读课本102页图3-38:)1.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和。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5.1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5.1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405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 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上册§4.5.1 熔化与凝固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能说出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能说出海波和松香熔化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海波和松香熔化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什么是熔化? ,生活中哪些是熔化现象 ;什么是凝固? ,生活中哪些是凝固现象 。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

阅读书本第145页表4-11可知:不同的晶体熔点 ,熔点是物质的一种 。

冰的熔点是 ℃,冰在0℃以下处于 状态,冰在0℃以上处于 状态。

3、下表记录了萘加热过程测得的实验数据: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606570758080808590(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该物质的图像(将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

(2)分析图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合作学习】活动:书本第143页探究海波、松香熔化的规律,完成书本144页表4-10记录表及图像。

主要实验方法:水浴法(使晶体均匀受热)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试管、晶体(海波)、非晶体(松香)、温度计、钟表、搅拌器。

操作提示:(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 )放在盛有温水(稍低于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给海波加热要缓慢均匀,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水浴应缓慢加热,使试管内外温度差保持在5℃左右,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应保证水温不超过55℃。

(3)分组:两个实验同时进行,每实验需报时一人,报温、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

问题1:根据海波和松香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图像分析,海波和松香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先不断 ,当温度上升到 ℃时,开始熔化。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3.1组成地壳的岩石 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3.1组成地壳的岩石 导学案.

新授课七年级科学上册§3.3.1组成地壳的岩石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知道岩石的三种成因;2、知道岩石的主要外观特征;3、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4、知道岩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岩石的三种成因;知道岩石的主要外观特征【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快乐预学、课中交流】——掀起神秘的面纱1、岩石圈是由和共同组成的。

2、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我把岩石分成、和三种类型。

3、岩浆岩是由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后形成的。

往往有明显的和,或柱状结构。

4、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而形成的。

有明显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5、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产生的、条件下,原来岩石的和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常有结构。

6、自然界常见的岩石有、、、、等。

大理石雕像、花岗岩地面等可能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岩石。

期中和中可能有化石,有气孔构造。

7、岩石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些岩石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如、等。

有些是良好的工艺品材料,如、。

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

【课堂巩固】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有()A、大理岩、玄武岩B、砂岩、页岩C、石英岩、板岩 C、砾岩、花岗岩2、关于岩石的成因正确的是()A、花岗岩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B、石英岩按成因属于岩浆岩C、页岩受挤压变质成为坚硬的板岩D、玄武岩受热变成大理岩3、能够找到化石的岩石是()A、板岩B、花岗岩C、玄武岩D、页岩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基本定义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吉县高禹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1.1科学并不神秘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王雪梅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时间:
-------------------------------------------------------------------------------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并对这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环境的污染等的影响。
4、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
全面看问题。
【自主学习】
1、科学要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学习科学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和 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______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__________________着手,我们都可以
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
【合作探究】
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自然现象)
(1)认真观察1-1、1-2、1-3图片,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1 ;
图2 ;
图3 ;
(2)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课本图1-4、1-5、1-6,讨论发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
图4 ;
图5 ;
图6 ;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3、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科学要研究 ,并寻找它们 、 的原因和规律。
(1)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2)你曾经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过哪些现象?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
4、科学研究为我们带来什么?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好处?请你说说,跟大家一起分享。

(2)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它有时还会给我们带来负责影响,
你能举一些我们生活周围存在的实例加以说明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些不良影
响?

【成果交流】

【巩固提升】
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
2、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 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影响。我们
要多 、多 、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
和 的关系。
3、 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
而改进了蒸汽机。

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