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导学案(全册)

1我们知道的植物【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植物2.学会栽种植物并观察植物生长【学习重难点】1.能分辨植物2.了解植物特征【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塑料花是什么?()A.植物 B.动物C.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2.请问植物有生命吗?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植物有的部分。
()A.手 B.眼睛 C.叶4.判断下列说话是否正确。
植物不需要水分。
5.植物能在池塘里生存吗?你都在池塘里见过什么植物?二、达标检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2.树、草、向日葵是植物吗?3.栽种植物前,你需要为它准备什么呢?4.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吗?5.说说你栽种的植物生长有什么变化。
2观察一棵植物【学习目标】1.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2.学会怎样观察植物。
【学习重难点】1.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生长环境。
2.观察植物茎、叶。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植物是_________色的。
2.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植物没有根。
3.在大自然中,你在_________见过下图这种植物。
4.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观察第三题图中的植物呢?5.植物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达标检测1.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茎。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叶。
3.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根。
4.请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的植物。
5.在下面空白处画一株植物。
3观察叶【学习目标】1.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重难点】1.能描述叶的形态2.能分辨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桃树叶像什么?()A.眉毛 B.爱心 C.扇子 D.眼睛2.杨树叶像什么?()A.银针 B.眉毛 C.手掌 D.扇子3.芭蕉叶像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松树叶子是针状的。
5.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叶是什么样的。
二、达标检测1.下图中的叶子可能是哪种植物的叶子?()A.桑树叶 B.银杏叶 C.牵牛叶 D.枫树叶2.银杏叶像()A.手掌 B.爱心 C.眉毛 D.扇子3.你观察到的同一植物的叶子都是一样大的吗?4.请你说一说枫树的叶子可能有哪些颜色呢?5.请你举三个例子说说不同叶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观察、思考、提问、假设、实验、验证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对科学的了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科学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我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部位:头、身体、四肢2. 主要身体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心脏、肺、肝、胃等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身体。
2. 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和主要器官。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身体部位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第三章:我周围的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天气、季节、植物、动物2. 生活环境:家庭、学校、公共场所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周围的环境。
2. 讲解:讲解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内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周围环境的能力。
第四章:我喜欢的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主要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豆类等2. 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
2. 讲解:讲解主要食物和食物的营养成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物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2、制订计划。
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3、搜集证据。
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
看视频。
金鱼会呼吸。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2.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科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 1 课总 1 课科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 2 课总 2 课课堂小结 1、请生分享今天的收获。
强调观察方法的学习。
4、师:小朋友们收获很丰富,希望你们能在课外用这些观察方法捡到合适的落叶,下节课一起来做树叶画吧!判断观察行为是否准确,并说出原因。
分享自己的收获。
培养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分享的意愿,并对科学学习保持期待和兴趣。
教学板书 观察叶叶片 叶脉 叶柄不同点颜色 大小形状 贴观察方法这是谁的叶?教学内容:科学书p11—p1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简单描绘出叶的外部特征。
并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找到对应的植物。
科学态度目标: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难点:叶子的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同一种树叶具有相同特征。
教学重点:能根据叶的特征在校园里找到相应的植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腊梅叶、牵牛叶、红花檵木叶、松树叶、玉兰叶、银杏叶、樟树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
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师:你还认识他们吗?(大部分是上节课里已经认过的)学生依次说出这些叶对应的植物。
师:如果你不用眼睛看,只用耳朵听,能不能辨认出那是哪种叶?教师说明“猜叶”游戏的规则,强调说的同学要大声清晰,听的同学要静心聆听,猜到的同学要举手发言。
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比一比:选出最会出题的一组和最会答题的一组2、到校园里找一找(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

一年级科学教案上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等了解生物的特征1.2 实验法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取用物品、测量等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3 调查法学习如何进行调查,如问卷调查、访谈等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和生活常识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球2.1 地球的基本面貌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2.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2.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简单的环保行为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生命3.1 植物的世界学习植物的特征和分类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3.2 动物的王国学习动物的特征和分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适应能力3.3 人与自然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保护动植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第四章:科学在我们身边4.1 生活中的科学学习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4.2 科学实验与探索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4.3 科学创新与发明学习科学家和创新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五章: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5.1 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5.2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5.3 科学精神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第六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6.1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6.2 分子与原子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作用6.3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变化,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不同变化的特点和区别第七章:人体的奥秘7.1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了解人体的各种功能和作用7.2 健康与生活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了解营养、运动、睡眠等对健康的重要性7.3 人体保护机制学习人体的保护机制,如免疫系统、疼痛感觉等了解人体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和疾病威胁第八章:声音与光8.1 声音的世界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了解声音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8.2 光的现象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了解光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8.3 视觉与听觉学习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和功能了解视觉和听觉在生活和科学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能源与材料9.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不同能源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性9.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学习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材料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9.3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学习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相关的环保行为第十章:科学探究与实践10.1 科学探究活动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10.2 科学实践与创新进行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10.3 科学探究与生活学习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2.说一说:(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才能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天想比跳远,但不知道怎么比。
2.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起点、距离、长度、终点……4.引导学生思考:(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5.小结:为了比赛公平,我们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上节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恐龙设立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青蛙跳远比赛1.试一试:每人领一个塑料青蛙玩具,让学生在桌上练习青蛙跳远。
2.说一说: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3.说一说: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教师活动21.恐龙们比赛跳远场地不够大,所以它们委托了跳远能手青蛙来代替它们比赛。
2.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3.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引导小结: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4.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全班要统一比赛标准。
4.试一试: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5.比一比:(1)谁的青蛙跳得远?在纸带上画上起点、终点及时记录,每轮跳3次。
(2)小组内比较,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5.比赛任务及要求:(1)画一条起跳线,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2)弹跳青蛙,注意在青蛙的尾部画一条终点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
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
一年级科学(上)课堂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