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哲学论文 高中生哲学类书籍推荐

合集下载

人生智慧的启示中学生阅读的哲学类书籍推荐

人生智慧的启示中学生阅读的哲学类书籍推荐

人生智慧的启示中学生阅读的哲学类书籍推荐人生智慧的启示:中学生阅读的哲学类书籍推荐作为中学生,读书是培养自己的智慧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众多书籍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并获得启示的哲学类作品可能并不容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推荐几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哲学类书籍。

1.《柏拉图的对话集》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柏拉图的对话集》是他最重要的哲学作品之一,其中包含了多个对话篇章,探讨了理想国、正义、真理等重要哲学概念。

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不同角度的观点,引导读者思考并从中获得智慧。

2.《存在与时间》法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一本深度思考人存在的经典作品。

尽管这本书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通过导师或者老师的解释和指导,读者可以逐渐理解其中关于存在、存在方式和时间的思考。

这本书启示了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存在方式以及生活的意义。

3.《生活的智慧》罗尔夫·多贝利是一位当代哲学家,他的《生活的智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很多人生哲学的观点。

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解释了诸如爱、死亡、快乐等基本概念。

尽管这本书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简单,但其中包含的智慧和哲学思考会给年轻读者带来启示。

4.《哲学的快乐》马修·斯图尔特的《哲学的快乐》是一本将哲学带入日常生活的书籍。

通过对名人名言的解读和天马行空的思考,斯图尔特展示了哲学如何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这本书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给予中学生们独特的哲学视角,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

5.《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人》以哲学和政治学的视角探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演化。

对于那些对政治和社会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素材,引导读者对人类社会的前景进行反思。

以上是我向中学生推荐的几本哲学类书籍。

虽然这些书籍可能需要一些思考和解释来理解,但它们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考的启示。

哲学书籍推荐

哲学书籍推荐

哲学书籍推荐
一、中国古代哲学书籍:
1.《论语》:儒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创始人为孔子,《论语》是其重要著作,包含孔子的睿智思想和讲话,涵盖社会和道德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经典著作。

2.《孟子》:也是一本古代名著,由孟子所著,流传至今。

书中讲述了孔子的思想和道德。

3.《庄子》:由庄子编写,其中收录诸多至理名言,展示的是现实的道德观,书中提出的哲理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4.《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德性的大全。

二、西方哲学书籍: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由英国达尔文编写,是19世纪英国哲学家达尔文所著,是影响现代自然科学和人类进化学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2.《社会契约论》:是现代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著,书中探讨了人类社会自由、平等与社会契约之间的内在关系。

3.《尼采的睿智旅行者》: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经典代表作,书中提出了关于宇宙、人类和存在的思考。

4.《库夫斯基的哲学真理》:是俄国哲学家库夫斯基的著作,书中探讨了关于客观性、感官性以及认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关哲学的书

有关哲学的书

有关哲学的书
1.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让-雅克·卢梭
2. 《存在与时间》-马丁·海德格尔
3. 《理性的批判》-伊曼纽尔·康德
4. 《福音书》-尼采
5. 《被遗忘的存在》-辛则生
6. 《超越学科的研究》-威廉·詹姆斯
7. 《治国论》-柏拉图
8. 《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9. 《巴黎守则》-托马斯·阿奎那
10. 《哲学沟通》-尤根·哈贝马斯
11. 《道德经》-老子
12. 《弗洛伊德的宗教观》-埃里克·弗洛姆
13. 《论人类理性的限制》-亚瑟·斯奎克勒
14. 《黑格尔哲学原理》-海德格尔
15. 《哲学家们的晚餐》-吉布林
16. 《爱的哲学》-欧文·艾略特
17. 《心灵哲学》-蒙塔涅德
18. 《爱德华·萨义德的宗教哲学》-马克思·唐纳
19. 《亡灵与地狱》-斯韦登堡
20. 《万物体系》-布洛赫。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没有先后顺序,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60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

60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

60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60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亦师亦友。

带你开阔视野,为你指点迷津,一个人的生活里如果少了书,那个空缺是任何东西都填补不了的。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5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格局》一个人的格局是跟他所处的高度成正比的。

这本书是由被称为台湾“拿破仑”的著名作家何权峰所著。

《格局》主要通过八大内容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审视生活:①你怎么看自己②你所认识的人③你说的每句话④你给人的感觉⑤你做事的态度⑥你经历的遭遇⑦你的每个念头⑧你的所作所为。

曾国藩曾说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可见格局对一个人的所做所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用五六分的力气,过刚刚好的人生》生活就像一段旅行,需要带上一个轻松的心情,路上醉心的风景,路上的坎坷遭遇……好的坏的都是一种阅历一种你专属的财富,不必事事太过较真,不必花费太多力气去钻牛角尖,用五六分力气去处理事情,给心留点空间思考。

生活中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但美也无处不在,需要好的心态才能感受到美。

3、《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三分做事。

是一种处事之道,也是一种哲学。

做事要先学做人,七分做人也说明了做人比做事更难,七分人加三分事刚好是十分的生活,也是一种刚刚好的圆满。

掌握了做人的艺术,生活才能够事事顺手。

在空闲之余拿起这本书阅读,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给生活呈现一个优秀的自己。

4、《诸葛亮旷世奇才的16堂人生智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智谋成就了一段辉煌历史,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把握了多少天时地利人和,可谓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诸葛亮旷世奇才的16堂人生智慧,讲述了诸葛孔明传奇的一生,志当存高远,从诸葛亮的历史事迹学习他运筹帷幄的智慧。

5、《厚黑学》厚黑学这本书一方面介绍了人性黑暗自私的一面,也从一方面教人们的怎样为人处世的道理。

作者李宗吾整本书采用嘲讽手法,犀利的言语揭示了真实的生存之道。

推荐5本好的哲学书籍

推荐5本好的哲学书籍

推荐5本好的哲学书籍生活中有哲学的精神可以优化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得人能够不断超越自己。

以下是推荐给大家的关于推荐5本好的哲学书籍,希望大家喜欢!好的哲学书籍推荐1:《爱的艺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千百年来,爱情两字,折磨了无数人也幸福了不少人。

人人都想和心上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做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神仙眷侣,可世间却有无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可怜种。

爱情,究竟是什么,究竟拥有何等魔力,才能让天下人如飞蛾扑火般奔向它的怀抱?《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知名的著作。

它可以详细地告诉我们爱是什么,可以为大家解答为何我们需要爱。

《爱的艺术》作者艾里希;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

他于1900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里,1922年从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赴美在大学执教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艾里希;弗洛姆一生著作等身,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爱的艺术》一书中的观点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它不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一部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类书籍。

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自身没有拥有爱人的能力,如果自己不向他人付出爱,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在《爱的艺术》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笔写道: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推荐一本适合中学生读的哲学类书籍

推荐一本适合中学生读的哲学类书籍

推荐一本适合中学生读的哲学类书籍《思考的艺术》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哲学类书籍。

本书由美国哲学家约翰·多素著作,由张颐武教授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本书引导读者进入哲学思考的世界,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多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方法。

他逐步介绍了哲学的核心议题,如道德、知识、自由、真理和宗教等,并提供了不同哲学派别的观点和论证。

通过举例、提问和分析,多素鼓励读者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哲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进行哲学思考。

多素解释了哲学对于人类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哲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他还提出了一些哲学思维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质疑常识、分析问题、辩证思考和形成论证等。

第二部分涵盖了几个重要的哲学议题。

多素首先探讨了道德伦理学,讨论了道德价值观的来源和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

他还讨论了知识论,解释了知识的本质、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知识和谬误的关系。

此外,他还探讨了自由意志、真理理论和宗教问题,引发读者对这些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部分是关于如何运用哲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多素通过具体问题的案例分析,教导读者如何运用哲学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

他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指导,如公正的判断他人、辨别谬误的逻辑、决策的原则等。

通过阅读《思考的艺术》,中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他们将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各种观点和论证,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有见解和有追求的人。

此外,本书还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上伟大哲学家和他们思想的机会。

读者可以通过多素的引导,学习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等哲学家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的来说,《思考的艺术》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哲学读物,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将获得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哲学的书

人生哲学的书

人生哲学的书
人生哲学书籍推荐
人生哲学是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的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人生哲学书籍:
1. 《论语》- 孔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言行的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书中讲述了孔子的伦理道德、政治主张等方面的思想,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老子对于道家思想的阐述。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庄子》- 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所著的一部道家经典,主要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书中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4.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历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5. 《活在当下》- 埃克哈特·托利
《活在当下》是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当下和内在的探索和思考。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理解现代心理学和现代哲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6.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等方面的思考。

一生中必读的哲学书籍_励志书籍

一生中必读的哲学书籍_励志书籍

一生中必读的哲学书籍很多人说,多看一些哲学的书籍,你就会拥有不一样的看世界眼光,所以我们的一生应该看点哲学书籍。

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推荐的一生中必读的哲学书籍,欢迎参阅!一生中必读的哲学书籍1.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法)栏目:哲学.宗教内容简介: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2.语言、真理与逻辑作者:A·J·艾耶尔(英)栏目:哲学.宗教内容简介:艾耶尔(A.J.Ayer),英国著名哲学家,牛津大学逻辑教授,维也纳小姐成员,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之一。

本书为艾耶尔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

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作了系统的论述...3.科学发现的逻辑作者:波普尔(英)栏目:哲学.宗教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

作者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

书中提出的有关科学的性质和方法...4.共产党宣言作者: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栏目:哲学.宗教内容简介:共产党宣言一名来自日语,最初是共产主义者宣言的意思,后来在1920xx年11月13日日本《周刊·平民报》上,这部著作首次被译成「共产党宣言」。

1847 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5.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德)栏目:哲学.宗教内容简介:叔本华认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认识本质,包括自我和世界的本质。

他说:我们决不能从外面得到事物的真正本质。

无论我们怎样进行探究,我们只能得到印象和名称。

我们就像一...6.精神现象学作者:(德)栏目:哲学.宗教内容简介: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的哲学论文高中生哲学类书籍推荐本真的哲学尽管以理论形态关注人生,但因其真诚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勇敢地挑战前提和传统、智慧地建构生活和家园而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的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的哲学论文篇一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戏哲学摘要:哲学是对人类生活的深情检视和智慧救赎。

本真的哲学尽管以理论形态关注人生,但因其真诚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勇敢地挑战前提和传统、智慧地建构生活和家园而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哲学因其时代内容而“有力”、因其民族形式而“有根”、因其个性风格而“有我”,换言之,理论是因为彻底而拥有了生命力。

然而近年来关乎生存根本的哲学日益被边缘化,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哲学变成了“三无”的概念哲学,这样的哲学也许可能成为学术象牙塔中的摆设,但绝不能成为照亮苦难征程的阳光。

今天面对中国人的生活困境、精神焦虑与意义危机,建构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即“游戏哲学”,从而为人们重拾意义,是时代交给中国哲学的神圣使命。

因为游戏是实践的最本真样态,源于审美,因而自由,能够创造与超越,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的新课题。

关键词:游戏哲学;审美实践;生命哲学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06-0020-07哲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关注命运、审视自己其实出于人的本性,人类需要哲学就如同植物需要阳光、动物需要空气一样。

哲学也从来都不是文本、不是概念、不是冰冷的逻辑和理性,而是满怀深情对生活的眷注和对现实的检视,从而为人类寻到某种安身立命的意义基石,以安顿心灵、抚慰人生。

尽管每个时代的哲学和理论形态不尽相同,但本真的哲学总是因其真诚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挑战前提、智慧地建构家园而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哲学因其时代内容而“有力”、民族形式而“有根”、个性风格而“有我”,换言之,理论是因为彻底而拥有了生命力。

然而近年来哲学越来越被边缘化,这是因为关乎生存根本的哲学日益变成了“无力”、“无根”和“无我”的概念哲学,这样的哲学也许能成为学术象牙塔中的摆设,但绝不能成为照亮苦难征程的阳光。

今天面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困境、精神焦虑与意义危机,建构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即“游戏哲学”,帮助人们重拾意义,是时代交给中国哲学的神圣使命。

因为“游戏”作为人类实践的最本真样态,源于审美,因而自由,能够创造与超越,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崭新课题。

一、哲学史:哲学的游戏史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其中包含了三种含义:第一,哲学的路有很多条,任何一条都不足以代表哲学,许许多多的哲学运思合在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哲学版图。

第二,任何时代的哲学都不是什么绝对真理,而只是关于绝对的相对真理,必有其时代、民族、个体的规定性和片面性。

第三,哲学有其相对性,这是哲学的缺点,也是哲学的优势,哲学史也因此成为一个高度包容与开放的生命体。

换言之,哲学史的生命力源于视域扩大,开敞历史的胸怀;哲学的生命力在于视域缩小,瞄准现实的根基。

尽管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每一时代的哲学没有绝对性,但对那个时代来说却是哲学家所洞察的“绝对”,这是因为“真正意义的哲学,并不处理过去,而是在处理永恒和真确的现在”。

而本真的哲学就是因为真诚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挑战前提、智慧地建构家园,才能够为人解惑、叫人受用,才能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也就是说理论是因为彻底才能说服人、才有了生命力。

对此海德格尔解析的最透彻:“哲学如果只是一些与生命割离了的理性构作的话,将是无力的。

”古希腊的哲学是哲学史上最纯真素朴、也最有生命力的哲学,虽然没有太多的逻辑和体系,有的甚至都没有文字存留,但它却承载着人类童年最多的热爱与忧虑。

因为希腊哲人最明白,哲学不是学术、不是职业,而是一个向一切探索真理的灵魂敞开的精神世界。

赫拉克利特用隐语“自然喜欢躲藏起来”指明了希腊行进的方向:哲学家一生的任务就是寻找自然。

这是因为在古希腊,人生命活动的重要逼迫源于自然,人要生活就要依赖自然、求助自然、了解自然,而寻找外在的自然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安顿内在的自然,为自己的有限人生在天地间提供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永恒和无限。

所以那时的哲人,面对自然时既有孩子的纯真又有恋人的激情,他们全身心投入在这样的探究中胜过爱这世间的一切,而这爱智只为了揭开生命的谜底、寻找人生的慰藉。

苏格拉底就用最真诚的办法启示人们:真正的永恒和无限只能生成在我们的心坎里!人是自然的存在,更是自由的存在。

认识自己才能认识自然,返回自己才能返回自由、走进永恒。

从此希腊哲学从外在的“自然”转向内在的“自由”。

柏拉图告诉人们自由其实是理念之光照耀下的自我寻找即“回忆”,而亚里斯多德则致力于自由的现实生成。

然而人怎样获得自由、怎样拥有永恒?希腊智慧提供了路径:审美游戏!理想主义者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教导:每个人都应玩最高尚的游戏,这样才能拥有与他们目前不同的另一种精神。

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人才能抚慰神灵,才能在生命的竞争中获胜。

柏拉图以他的智者心灵深深体悟到: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游戏状态,在玩高尚游戏时人就能获得一种自由超越的精神,“游戏”就是本真的人以最严肃的态度做的最严肃的事情,而人也只有在这时才走近了神、走进了永恒。

有意思的是与老师志趣迥异的现实主义者亚里斯多德同样钟情“游戏”。

他说:“休闲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其实希腊语中“休闲”为“Skole”,并不是指纯粹的休息,而是指必需劳作之余的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亚氏的“休闲”是指在休闲时间所作的事——游戏。

个性不同的两个哲学家“在山下分手,又在山顶相遇了”。

在哲学史上,能和马克思比肩的大哲学家可能只有康德,这是因为只有他们既能够成为哲学断代的标准和典范,又能在所有时代的哲学中一直保有独立超然的位置,这是因为他们在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性、人生总有着最清醒的思量和深沉的把握。

康德生于近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理性疯狂膨胀的启蒙运动时期,但他以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深邃眼光,给了人类理性以最冷静的检视。

康德对人的有限性有深刻的体认,他既不像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自视过高,也不像以后的哲学家走向绝望,而是给予主体理性以适当的地位,提醒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一句话:扬弃知识,为信仰留地盘!康德彻底贯彻了希腊精神,哲学不是知识不是工具,哲学是要认识自己,过爱智的生活。

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三个命题:一、我可以认识什么?二、我应该做什么?三、我可以希望什么? 20年后,康德在这三个问题后又加了第四个问题:人是什么?与其说这是个“元问题”,还不如说是前三个问题引发的最根本追问。

对第一问题,康德的回答是:人是有限的存在,可以认识“现象”,但永不可能认识“物自体”。

对第二个问题,康德的回答是:人应该做道德的倾听者和承担者。

那么这样的实践何以可能?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给了明确答案:在审美的“游戏”中可能。

康德深知理性规定的常不是感性喜欢的,这种二重性是人的一切苦恼的根源,于是康德寻到了唯一的桥梁:审美。

因为审美不借助概念、无功利性,既不是片面的个体感性的疯狂扩张,也不是片面的社会理性的极度压抑,审美使感性和理性统一、使个体和社会融合,这种协调方式康德称之为“游戏”。

换言之只有在审美的游戏中,人才能站在他者的立场思考,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人也因此获得真正自由和解放。

在审美判断力的疆域,康德哲学的光芒得以真正绽放,同时康德告诉人们:人是什么?人是一个审美的有限存在!人可以希望什么?希望在审美游戏中从有限走向无限、在瞬间中把握永恒!马克思是近代哲学的终结者,又是现代哲学的开拓者,他的伟大在于他用实践哲学覆盖了所有哲学的领地。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与其说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的“无人身的理性”和费尔巴哈的“自然的感性”基础上建构了“实践哲学”,还不如说是对康德的实践思想的真切领悟和纵深发展。

从本质上说,康德的哲学就是如何实践的哲学,只不过在康德哲学里,这种实践更多地指向了道德领域,而在马克思的哲学里,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然最基础的实践是指物质实践,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马克思之为马克思,其哲学的光华在于:物质实践只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精神实践才是人类自由的标志!马克思生活的年代,人从自然、感性、理性的桎梏中走出来又跌入了经济与资本的枷锁中。

换言之,此时人摆脱了“最初的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 却走进了“第二大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面对这样异化的人类处境,马克思以“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为旨归,为人们描绘了第三个阶段的蓝图:“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①马克思同时也警示我们,只有摆脱了必然的束缚,人才可能真正的解放,走进“自由王国”即“共产主义”。

然而这个“产”绝不是物质“财产”与“资产”,而是精神的“生产”和创造。

颇有意味的是接着马克思还提供策略:“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其实这审美实践就是当年康德所说的“游戏”。

因为“审美”作为“人的尺度”,它“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因此走向自由与永恒。

马克思一生没有专门阐述概念的美学著作与体系,然而他有一个最懂审美的心灵,每一个与马克思神交的人都深知,其全部哲学运思的根源就是“美”,就是通过现实实践的审美化而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也因此这样的哲学被萨特誉为“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其不可超越就在于从此以后几乎所有哲学都是沿着这个进路并不同程度阐释着“审美实践”的真谛。

一部哲学史,就是哲学家满怀挚爱全情投入的“大爱”史。

因为对时代生活的审视,哲学有了力量;因为对民族品性的体认,哲学有了根基;因为对个体风格的把握,哲学有了自我。

本真的哲学都是“有力”、“有根”和“有我”有生命的哲学,理论能够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彻底。

然而意味深长的是每个时代的哲学问题虽不相同,如古代哲学寻求“万物的统一性”、近代哲学寻求“认识的统一性”、现代哲学寻求“实践的统一性”,但是这所有的哲学探索最后全部都落到同一个基点上——审美游戏。

换言之,哲学史就是游戏史。

那么,这个让无数哲学家深情凝视的游戏到底是什么呢?二、游戏:最本真的审美实践游戏是最古老而普遍的活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

其实在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前动物就已经在游戏。

席勒认为动物摆脱了物质的需求而有了盈余精力,就可能进入游戏:“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它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荒原,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它的旺盛精力在自我享受。

”事实上,动物在进化中的序列愈高,就愈能因优越的身体或直立而获得充足营养,当它们不受生存需要的驱迫时,精力很容易转向更加深层的游戏中。

我们在观察动物游戏时会发现,人在游戏中体会到的所有东西和动物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