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心得体会

篇一: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姓名:许明贺学号:20XX0132030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据文献记载,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以介寿眉”,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至商代,伊尹制汤液,著《汤液经》,以烹调之法疗疾。《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有抵御风寒的作用,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

味品。以此烹调成汤液,既是食品,又可是汤药,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周朝时,《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

书,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其中云:“酒者,五谷之精气也,其人中散流,其人理也,彻而周”,韭“春三月食之,病疾不昌”(《十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认为,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不能偏胜,偏胜则会引起疾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腆理以密,如实则筋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在该书中还强调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人脾,辛先人肺,咸先人肾”等论述。《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载药用食物50种左右,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东汉著

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不乏有食疗药膳的有关内容,《金匾要略》著有“食禁”专篇,列举了治少阴咽痛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

()肉汤,以及桂枝汤、百合鸡子黄汤等,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至于之后的发展与繁荣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药膳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老龄社会的到来,使得传统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

说到此,就应该谈谈药膳的应用以及原则了。首先我们要明了药膳的养正御邪的目的。药膳可养护正气、抵御外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安排药膳、饮食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的旺盛,正如《灵枢·五味》所言:“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只有“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而药膳发挥了食物的特异性作用,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葱白、生姜、芫荽可预防感冒,绿豆汤防暑,山楂降脂预防动脉硬化,大蒜杀菌防治呼吸道和胃肠感染等。其次药膳的治则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来调整脏腑的偏盛偏衰、气血失调及阴阳失衡,使得未病脏腑机能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如,枸杞猪肝汤预防夜盲症,海带鲫鱼汤预防甲状

腺肿大,,番薯玉米羹预防脚气病。《黄帝内经》认为,口渴时服兰草汤,以阻截消渴病的发生。疾病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药膳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根据其传变规律,辨证施膳可防止其传变。药膳

食疗可使已病脏腑机能增加,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患者在感受温热病邪时,服用养阴生津之品,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液,发生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之变。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复发率亦随之增高。如瘥后再加以药膳调养,对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有显著疗效。如丹参粥、首乌大枣汤、桑椹茶等可以防止诸如高血压病、心绞痛、脑中风的复发。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防止产后恶露不净、腹中绞痛等。再次,必须要强调三因治宜(即因地、因人、因时),科学健康膳食。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使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因此药膳亦应有差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不同地区的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需求而形成的饮食习惯。南方湿多热甚,宜食甘凉、甘寒、辛凉等降火清化之品,忌辛辣、助阳、助火食物;北方地高气寒之地,饮食多热而滋腻,宜辛温、补阳、助火食物。“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天,皆自人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膳,达到与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协调而延年益寿。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大寒大热;青年体壮,荤素搭配;壮年以后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烈酒、辛辣,以免损伤脾胃;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宜温、熟、软的食物;孕妇恐动胎气,不宜活血滑利之品。。《饮膳正要》载:“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

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老师的频频善诱下,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更增加了对药膳的了解与认知。学着烹饪,

学着做菜、做饭,尝试才能出真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合乎规范的材料做出属于自己的药膳。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篇二: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李恩庆老师:

您好!!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同学推荐选读的。她说,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

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这应该是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根据我自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希望李恩庆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在

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 第一章绪论 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 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 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 5、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 (2)配食禁忌; (3)药食禁忌(相反); (4)胎产禁忌; (5)时令禁忌; (6)质变腐烂禁忌; (7)偏食禁忌。(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 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 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

高血压患者的药膳食疗方

高血压患者的药膳食疗方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一般50岁以上的人,其收缩压超过20千帕、舒张压超过12千帕的就属于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初期主要是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心悸、乏力等症状,并在工作紧张或用脑过度时,症状加重;晚期病人可发生心、脑、肾和视网膜的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可产生组织病理改变。 高血压病不但本身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还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心脑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等病证范畴,同时与“不寐”、“心悸”、“中风”等病证亦有一定联系。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内阻、阴阳两虚等证型。 饮食原则 1.控制热能和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入超造成的。体内多余的热量能转化为脂肪贮存于皮下及身体各组织中,从而导致肥胖。有人观察超过正常体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

人1.33千帕,舒张压高0.93千帕。因此,控制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2.限盐。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呈正相关,食盐销售量大的地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故一般主张,凡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其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摄盐量应更严格限制,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3.控制膳食脂肪。食物脂肪的热能比应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应超过30%。脂肪的质量比其数量有更重要的意义。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高,可升高胆固醇,易导致血栓形成,使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而植物性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能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故食用油宜多选食植物油,其它食物也宜选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食物、鱼、禽、瘦肉及低脂乳等。 4.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新近的研究发现,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者,其血压最低。据认为维生素C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免遭体内有害物质损害的作用。 5.保证膳食中钙的摄入充足。据研究报告,每日膳食,钙摄入800~1000毫克,可防止血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资

四季养生药膳(整理后)

四季养生药膳 春季药膳 淮扁茯苓炖瘦肉 1、原料:淮山药20克,扁豆50克,茯苓20克,瘦肉500克,生姜1片,蜜枣10克。 2、制法:1)将淮山药、扁豆、茯苓洗净浸泡60分钟,蜜枣洗净拍扁、去核。 2)瘦肉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 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健脾益气利湿。 4、注意事项:本品健脾益气利湿,阴虚、湿热体质者慎用。 棉茵陈溪黄草炖猪腱 1、原料:棉茵陈100克,溪黄草20克,猪腱500克,大枣(去核)15克,生姜2片。 2、制作:1)棉茵陈、溪黄草洗净浸泡20分钟,大枣洗净。 2)猪腱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 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利湿。 4、注意事项:本品清热利湿,药性偏寒,阳虚者慎用。 夏季药膳 车前草赤小豆煲猪肚 1、原料:赤小豆50克,车前草100克,瘦肉200克,猪小肚400克,生姜2片,蜜枣10克。 2、制法:1)赤小豆、车前草洗净浸泡1小时,蜜枣洗净。 2)猪小肚反转用盐洗去潺,瘦肉洗净切块。 3)将所有原料及清水2500毫升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去泡沫,小火煲2 小时,转大火煲30分钟,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利尿,消肿。 4、注意事项:本品利水为主,过用伤阴,阴虚体质者慎用。

冬瓜薏米煲老鸭 1、原料:老鸭1/2只,冬瓜200克,薏米100克,枸杞10克,姜片、葱段、白胡椒、盐 2、制法:1)将老鸭收拾干净、斩块、焯水。冬瓜去皮、切厚片。 2)鸭块入煲,加入葱、姜、胡椒粒大火烧开,去沫,再下入薏米、枸杞,改小火煲约2小时至熟透。 3)下入冬瓜改大火滚5~6分钟,放盐调味即成。 营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祛湿、消暑去肿 秋季药膳 沙参麦冬炖瘦肉 1、原料:沙参20克,麦冬15克,莲子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1片。 2、制法:1)莲子去心与沙参、麦冬洗净浸泡30分钟。 2)瘦肉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滋补肺胃。 4、注意事项:本品滋养补阴为主,药偏滋腻,阳虚、痰湿、湿热体质者慎用。 百合玉竹鲜淮山炖甲鱼 1、原料:百合20克,玉竹10克,桂圆10克,鲜淮山200克,甲鱼1只(约500克),瘦肉200克,鸡脚2对,生姜2片。 2、制作:1)百合洗净浸泡30分钟,玉竹洗净,鲜淮山刮去皮,切小块。 2)甲鱼宰杀后,去头、爪尖、内脏,用80度开水烫过,去衣膜,斩件。 3)瘦肉切小块,鸡脚切去爪尖,与甲鱼一同焯水去血污。 4)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滋补肺肾,止咳平喘。 4、注意事项:本品为滋补为主,痰湿、湿热体质者慎用。患高血脂者不宜使用鸡脚。 冬季药膳 巴戟蒸狗肉 1、原料:带皮狗肉750克,香菜10克,巴戟5克,枸杞子10克,绍酒,白糖,胡椒

药膳饮食在北方的发展分析

药膳饮食在北方的发展分析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通过科学搭配形成的有益于养生的美食,色香味与药效的合理配搭,让药膳具有了广阔的市场。使用药膳,既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药膳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药膳市场的发展受到其本身的社会认知度低、制作费时、利润较薄等限制因素的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局限。今后的发展中,如何调整药膳的推广,如何提升大众对药膳的认知,是今后药膳发展的重点。笔者结合北方地区药膳的发展进行探究,通过揭示其发展现状,指出今后药膳的营销拓宽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作为饮食、营养、保健和长寿相结合的药膳,它是中国药膳文化的结晶,并积淀了几千年。经过二千年的传统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药膳疗法经历了几千年。近年来,对药膳的研究逐渐增多,有一批相关的研究作品不断涌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因,笔者展开了对这一课题的探究。 以上文章很有见地,从不同角度、以新的视野对药膳的运用做了分析,代表了最近以来学界的最新研究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以上研究背景下,笔者紧抓这一研究本体,就其实质进行探究,部分做到了独辟蹊径,希望在这一新的视角上有新的发现。 (二)研究目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药膳饮食在北方地区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笔者在全面梳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作为分析探究的切入点,从而更鲜明准确的揭示这个研究课题的本质,更明晰的揭示今后研究的方向。 从写作意义层面上讲,笔者的写作着眼于药膳饮食在北方地区地发展进行研究,着力于理论探究,希望更客观直观的呈现这个论题最前沿的内容,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最为直接地现实意义。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为本主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使整个研究更进步更客观。

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我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义。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 药膳食疗是中华医药学中的一颗明珠,是东方文化的瑰宝。药膳食疗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食用者得到美味的享受,又在享受中使身体得到滋补,使疾病得到治疗,它具有“观之形美,食之味佳,入口不苦,效在充腹,功在健身,益在享乐”的优点。食疗药膳的制作应用,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评价它的标准是:色、香、味、形、器、效。食疗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的作用,多用以养身防病,在保健、养身、康复中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的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食疗药膳博大精深,但也不乏汗牛充栋的,不是说凡是果蔬谷肉都可以原封不动的作为食疗的,必须讲究药膳的应用和烹调的原则,必须重视因症、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药膳的搭配烹调方法亦应讲究宜忌、用量、火候等。因此,我们应重视发掘它的精华,为人们的褒奖养生服务,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虽然在学习药膳食疗这门课程之前对于药膳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有接触到药膳的,只是我们并没有将它归为一门学科而已。例如在去年的夏天由于天气比较炎热,白天运动过度有段时间晚上经常难以入睡,渐渐地演变为失眠。而失眠属中医“不得眠”、“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失眠主要因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以致心失所养或心神不宁。我妈就给我煮了《丹核佛片汤》。连续两天的服用之后,效果很好,睡眠很快得到改善,没过多久就不在失眠了。 具体膳方如下: 丹核佛片汤 配方:核桃仁5个,佛手片6克,丹参15克,白糖50克。 制法:将丹参、佛手煎汤,核桃仁、白糖捣烂如泥状,加入丹参、佛手汤中,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成。功效: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用法:每日2次,连服数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常见疾病,像感冒,发烧,头痛等,我们有时也会用药膳来进行调理。 感冒常用《黄芪姜枣汤》 黄芪姜枣汤 配方: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吃枣饮汤。 风寒外袭导致的头痛时有时会用

药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讲解

药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不断提高,中国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 现代药膳的发展是在总结古人经验的础基上,得以进一步完善,其运用更加附合中医理论的发展,并注意吸取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具备其理论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特点更具有多样化。其一,总结应用前人的经验而不泥于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药性及配伍等理论为指导来配制用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提倡辨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其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相结合,药膳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品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昧力。其三,现代药膳的技术操作与特殊应用上,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药膳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点,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还要根据中药炮制理论来进行原料的处理。如成都同会堂的荷叶凤脯,虫草汽锅鸡,广春堂的银杏鸡丁,吉林的参茸熊掌、爆人参山鸡片等,都各具其特色而驰名。 综观建国以来有关药膳、食疗专著的出版面世,种类已达50余种以上,如较具影响的当局属人民卫生出版社于八十出版的《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还有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中华药膳食谱系列丛书,中华药膳防治疾病系列丛书等,为宏扬中国药膳饮食文化,都做出了大量工作,为推动养生药膳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近十余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下,药膳这种寓治养于食的天然食品,倍受青睐,药膳餐馆如雨后春笋,纷纷面世,各种搞高性和普及性药膳书籍不断付梓,专门的药膳机构成立,药膳已开始由中国走向世界,药膳正在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中医-养生-药膳配方明细表

药膳配方明细表 一、虫草甲鱼汤:(养阴补髓、清热润肺) 甲鱼一只、虫草8克、大枣150克、沙参50克、当归5克、调料 二、八宝甲鱼:(滋阴补肾、健脾调肝、益气补血) 甲鱼一只、当归5克、川芎3克、白合5克、党参3克、黄芪5克、茯苓5克、芡实5克、莲米5克、苡仁5克、甘草2克、枸杞5克、大枣5克、调料 三、枣园甲鱼汤:(补脾补血、滋阴益气) 甲鱼一只、红枣150克、元肉20克、调料 四、参麦甲鱼汤:(补肾固精、大补元气) 甲鱼一只、人参一支、麦冬30克、枸杞5克、大枣10克、调料 五、虫草鸭子汤:(养肺补肺、清热止咳) 鸭子两斤、虫草16支、沙参5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六、黄精鸭子汤:(补中益气、强筋壮骨、养阴调肺) 鸭子两斤、黄精30克、玉竹30克、党参3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七、玉竹沙参鸭子汤:(滋阴壮肾、扶正固本) 鸭子两斤、玉竹50克、沙参4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八、天麻乌鸡汤:(壮骨强筋、熄风惊血) 乌鸡两斤、天麻25克、当归5克、大枣5克、枸杞5克、调料

九、天麻鱼头汤:(养心补脑、除风定惊) 鱼头两斤半、天麻70克、茯苓15克、川芎5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十、三参乌鸡汤:(益气血、大补元气) 乌鸡两斤、红参20克、党参10克、人参一支、大枣8克、枸杞5克、调料 十一、天麻乳鸽汤:(熄风定惊、益气养血) 鸽子两只、天麻50克、党参5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十二、山药参芪鸽子:(健脾益胃、气血双补) 鸽子两只、山药20克、党参5克、黄芪1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十三、参芪蛇肉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蛇一斤半、党参30克、黄芪3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十四、龟蛇汤:(补气养血、祛风除湿) 龟一斤、蛇一斤、百合5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莲米5克、芡实10克、黄芪1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十五、龟凤汤:(养阴补髓、滋补肝肾) 龟一斤、乌鸡两斤、百合5克、党参10克、莲米5克、黄芪5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十六、龙凤汤:(补血养血、祛风除湿) 蛇一斤、乌鸡两斤、百合5克、党参10克、莲米5克、芡实10克、大枣10克、枸杞5克、调料

经典民间药膳食谱

(一)基本原理 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滋养身体为“补”,排泄体内废物为“泻”,这些“补”或“泻”的药,都取自于食物。 “补”药大多含在谷物、果实、豆类、蔬菜类、动物性食物和矿物质食物之中。“泄”也有“补”性,称为“泄”胜强的食物。如:红小豆、黑豆、绿豆、冬瓜、黄瓜、海带、鲤鱼、葱、姜、薏米等,都具有利尿、消肿(发汗、解毒等作用。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谷物、水果等所有的食物,都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一些食物的“属性” 属寒性的食物:动物性——马肉、螃蟹、牡蛎、蛤蜊。植物性——茄子、莲藕、黄瓜、白菜。水果——柿子、西瓜、菠萝、梨。调料——粉丝、盐、黄酱、酱油。 属凉性的食物:动物性——鸡蛋、鹌鹑蛋。植物性——竹笋、菜花、萝卜、菠菜、薏米。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苹果。饮料——茶。 属平性的食物:动物性——蛋黄、牛奶、鲤鱼、平鱼、鳕鱼、海胆黄、乌贼。植物性——胡萝卜、洋白菜、蚕豆、豌豆、山药、白薯、马铃薯、玉蜀黍、蘑菇类、粳米、小麦、大豆、红小豆。水果——花生、白果、无花果、草莓、李子。调料——蜂蜜、砂糖。 属温性的食物:动物性——牛肉、鸡肉、羊肉、猪肝、鳝鱼、大马哈鱼、青鱼、沙丁鱼、金枪鱼、虾、海扇贝。植物性——韭菜、大蒜、葱头、南瓜、芦笋、芝麻。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陈皮。调料——大茴香、芥未。 属热性的食物:动物脂肪、干酪、火腿、肉肠。调料——姜辣椒、花椒、胡椒、酒、咖啡、醋。 辨别“寒”、“热”、虚“、”实“正确运用药膳”寒症“脸色苍白、怕冷、喜热饮、不渴或热饮不多、尿清长、便稀、月经推迟、脉迟缓等。 “热症”则面红赤、发热、口渴喜冷饮、尿少呈红色或黄色、便秘、月经提前、脉数(快)等。 “虚症”和“实症”是表现病情的一种状况。 “虚症”是指正气虚弱,邪气不盛的病变和症候,“多见久病体虚者。 “实症”则是指邪气盛、正气未衰的病变,多见于身体健康,初次患病者。

药膳食疗学课后总结

药膳食疗学课后总结 药膳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远古时期的人类在与大自然搏斗以求生存的过程当中,不断发现可以冲击的动植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那是还没有能力把药物与食物做严格的区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生产经验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分为药物和食物。至今还有不少种类在药、食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如大枣、山药、百合等等,故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药膳食疗的形成也是人们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的不认产物,它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逐渐为一门深受群众喜爱的科学。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药膳食疗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其实前人早就告诉我们,“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清代《随息居饮食谱》日:“国以民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乱天下。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其身命……故圣人疾与战并慎,而养与教并重也”。可见百姓的健康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而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食宜”,就是合理的饮食。只有合理地饮食营养,才是人们健康的根本保证。 本学期我们也开设了本门学科,本门学科让我深受喜欢,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们出现的怪病也不少,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健康饮食。以往人们对饮食并没多大的要求,能满足生理的需要

就好,而如今我们不仅满足生理的需求更要让我们吃的营养卫生。本书一共三个章节第一章节药膳食疗概述第二章节药膳食疗基础理论第三章节药物与药膳制作本章节也是全书最重要的章节其中里面又分十五个小节分别有,第一节解表药及药膳第二节清热药及药膳第三节祛风除湿及药膳第四节芳香化湿药及药膳第五节利水渗湿药及药膳第六节温里药及药膳第七节理气药及药膳第八节消食药及药膳第九章止血药及药膳第十节活血祛瘀药及药膳第十一节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二节安神药第十三节平肝息风药第十四节收涩药第十五节不虚药及药膳 药膳的特点: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

中国药膳养生学 秋冬该怎样进补论文

秋冬该怎样进补 摘要:秋冬时节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关键字:排毒,解毒,护肝 养生:秋冬进补需注重排毒 常言道:“秋风起,三蛇肥”,国庆之后,早晚的寒气愈来愈重,又到了秋冬进补的时节。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秋冬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中国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称:“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因为进入秋冬季节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但是,要科学进补,要补得恰当,不要盲目进补。”姜教授认为,用排毒解毒、调补治病养生法来指导冬季养生保健,会给健康带来益处。 秋冬时节忙进补 秋天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身。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市内大型超市、商场的滋补品专卖柜,各类滋补品成为抢手货。另据报道,某家大型商场国庆期间卖出近10万元的滋补品,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公布的《广州市现代化目标实现程度及预测》中指出,广州市居民素有进食药膳和讲究秋冬进补的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滋补药品的支出逐年增长,1995年人均支出33.12元,1999年增至41.43元,增长25.09%。 为何秋冬季节人们忙进补呢?据介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季节已进入进补的季节。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秋冬时节进补不仅

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传统医学认为,秋冬进补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姜教授说,各种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均可选用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但在进补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 进补最好先排毒 姜教授特别强调,进补也要讲究科学,要补得恰当,切忌盲目进补。因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流通,遇寒则凝滞。据介绍,当秋冬寒冷的空气作用于机体,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加上人们的运动往往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所以,冬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 另外,血流滞缓,排毒管道不通畅,多种毒素易留存体内,再加之寒冷的气候会减低机体的抵抗力,这样就常常形成一种毒存体内、气血不通、正气不足的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 姜教授说,冬季养生,要避免纯补、壅补、腻补,要在排毒解毒的基础上进补,要通补结合,补得恰当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反之,则易致毒留体内而引发多种疾病或使宿疾复发。在进补前,必须要将积聚在人体内的毒素通过消化管道、泌尿道排出体外。 据了解,各种毒素、废物存留在体内会造成代谢功能紊乱,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破坏腑脏的功能及腑脏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这种情况下进补,机体不但无法吸收补品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引发多种疾病,有害健康。因此秋冬进补之前必须先排毒,通得合适、补得适当才能获得真正健康。 补后更需要排毒 有关专家认为,若补得太过,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引发疾病。因为,秋冬季节传统的食补多用辛热之品,以温阳驱寒,而补药也多以温热药为主,人们往往习惯于纯补、腻补、食不厌精,故秋冬进补不当易致体内阳气过盛,

药膳养生

药膳养生 一、什么是药膳,药膳的发展历史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结合,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蒙昧时期 1.《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2.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3.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淮南子·修务训》说是:“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开有毒的,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同时,人们发现有许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于是,许多即可果腹,又可疗疾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中“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质言之,人类在发现食物的同时,也就包含了食疗药膳的出现。所谓“药食同源”,应理解为源于同一发现过程,并不是食即是药,药即是食。 4.原始人利用自然野火到人工制造火(燧人钻木取火),由于“火上燔肉,石上燔谷”,使人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使食品更符合卫生要求,提高了人体素质和增强了抗病能力,对于人类保健具有积极的保健意义,根本没有食疗药膳的概念,所以称为蒙昧时期。尽管处于蒙昧状态,却是艰难而漫长的一步,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萌芽时期

(完整版)药膳食谱大全

药膳食谱大全 (本文由岭南隐士整理) (一)基本原理 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滋养身体为“补”,排泄体内废物为“泻”,这些“补”或“泻”的药,都取自于食物。 “补”药大多含在谷物、果实、豆类、蔬菜类、动物性食物和矿物质食物之中。“泄”也有“补”性,称为“泄”胜强的食物。如:红小豆、黑豆、绿豆、冬瓜、黄瓜、海带、鲤鱼、葱、姜、薏米等,都具有利尿、消肿、发汗、解毒等作用。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谷物、水果等所有的食物,都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一些食物的“属性” 属寒性的食物: 动物性——马肉、螃蟹、牡蛎、蛤蜊。 植物性——茄子、莲藕、黄瓜、白菜。 水果——柿子、西瓜、菠萝、梨。 调料——粉丝、盐、黄酱、酱油。 属凉性的食物: 动物性——鸡蛋、鹌鹑蛋。 植物性——竹笋、菜花、萝卜、菠菜、薏米。 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苹果。 饮料——茶。 属平性的食物: 动物性——蛋黄、牛奶、鲤鱼、平鱼、鳕鱼、海胆黄、乌贼。 植物性——胡萝卜、洋白菜、蚕豆、豌豆、山药、白薯、马铃薯、玉蜀黍、蘑菇类、粳米、小麦、大豆、红小豆。 水果——花生、白果、无花果、草莓、李子。 调料——蜂蜜、砂糖。 属温性的食物: 动物性——牛肉、鸡肉、羊肉、猪肝、鳝鱼、大马哈鱼、青鱼、沙丁鱼、金枪鱼、虾、海扇贝。 植物性——韭菜、大蒜、葱头、南瓜、芦笋、芝麻。

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陈皮。 调料——大茴香、芥未。 属热性的食物:动物脂肪、干酪、火腿、肉肠。 调料——姜、辣椒。 辨别“寒”、“热”、虚“、”实“正确运用药膳”寒症“脸色苍白、怕冷、喜热饮、不渴或热饮不多、尿清长、便稀、月经推迟、脉迟缓等。 “热症”则面红赤、发热、口渴喜冷饮、尿少呈红色或黄色、便秘、月经提前、脉数(快)等。 “虚症”和“实症”是表现病情的一种状况。 “虚症”是指正气虚弱,邪气不盛的病变和症候,“多见久病体虚者。 “实症”则是指邪气盛、正气未衰的病变,多见于身体健康,初次患病者。 在确定了自己的“症”之后,在食物和饭菜上,可选择相反的“性”的食物为好。如属于“寒症”的人,选择“温性”或“平性”的食物、属于“热症”患者,选择“寒性”、“凉性”或“平性”的食物。 另外,随着季节的不同,在饭菜的原料上,烹调法上都应注意适当调配。夏季应配合一些凉性、寒性或带泻药性的原料;冬季应使用温性、热性或滋补的原料;春、秋则食用一些较稳妥的属平性的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变换饮食,这样才能避免患各种季节性常见病。 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不能按这个法则去做。如整天生活在冷房中的人,既使在夏天,也应选择带温性的食物。所以还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来选择。发烧时,选一些退热的寒性或凉性食物;在身体受寒时,选择温性食物;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体内有热毒时,选择凉性食物。“症”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五味和脏腑的关系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对肝、胆有益;对脾、胃有害。 苦:有燥湿和泻下的作用。对心、小肠有益;对肺、大肠有害。 甘:具有补养及和缓的作用。对脾、胃有益,对肾、膀胱有害。 辛:有发散和行气血的作用。对肺、大肠有益;对肝、胆有害。 咸:有软坚润下的作用。对肾、膀胱有益;对心、小肠有害。 此外,还有一种淡而无味的药物,为淡味。有渗湿利窍的作用。 五脏六腑也有各自忌讳的东西,这就是“五禁”。 “五禁”的味有损于各个脏腑的机能。为了缓和这种损害作用,就有必要在做饭菜时,加些相辅的味。如:辣味加酸味,甜味加咸味,酸味加甜味,苦味加辣味,这样调配一下,可防止对各个脏腑的不良影响。 其实,这种相辅的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过体验。如芥未用醋来调,四川菜

广州药膳食疗行业的现状调查1

广州药膳食疗行业现状的调查 【摘要】目的对药膳食疗行业的调查分析,了解该行业的一些状况,给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任意抽样调查。问卷过程中辅以观察法以及对专家、经营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广州药膳行业的信息。结果通过此次对于药膳食疗行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到现在药膳食疗行业的发展、规模等一系列信息。 【关键词】药膳食疗药膳行业现状分析 医药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同样,应用食物和其它天然营养品来营养身体、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食事活动也是在人类同大自然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药膳食疗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药膳”与食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药膳”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学,它的实践与人类文明同步,是祖国医学的分支学科。而药膳食疗行业则是随着现在社会兴起的新秀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药膳食疗行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普及,药膳食疗已然成为社会前进的趋势。“药食同源”,在广州,药膳食疗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广州的“老火靓汤”。但是广州药膳食疗行业的发展还是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没有特定的行业标准以及规范。本次通过对药膳食疗行业的调查,初步了解广州该行业的一些信息,为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定义问题 药膳:药膳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物(中药)和食物相配伍,通过烹调加工,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的食品,称为药膳.简而言之,药膳药材与食物相配伍做成的美食。 药膳行业:餐饮行业的一个分支行业,但几乎每一餐饮企业的食物都会或多或少加入一些中药材,而业内并没有给出药膳行业的一个明确的标准。为了表明本次调查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和一些业内人士的商讨,最后决定选择把药膳行业定义为“经营一系列药膳产品的餐饮行业”。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广州市内经营一系列药膳产品的餐馆以及来此餐馆消费的消费者和药膳食疗学术界上的一些专家。 (2)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任意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区的药膳经营者、消费者以及专家进行调查。在对经营者的调查中主要采取上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其中包括:行业存在状况、行业的管理形式、行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的未来展望,共调查了广州市内的52家符合我们定义的药膳餐馆。对消费者采取问卷街坊形

养生煲汤药膳大全

麦冬当归黄芪党参天麻花旗参红参田七三七杜仲冬虫夏草太子参养生煲汤药膳大全 麦冬煲汤 麦冬:麦冬性味甘、微苦、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1.食材泡洗:将沙参玉竹泡洗20分钟后水倒掉洗干净。枸杞、麦冬、蜜枣洗干净即可。 2.鸽子的处理方法:鸽子生杀不放血,血更有营养。鸽子不用飞水,直接放进去煲就可以了。若已飞水,就把飞水的汤放进去煲也可以。 3.料入锅:将浸泡好的材料影响口感的放入隔渣包中,将鸽子放入锅中,加入六碗半的冷水即可。小店有赠送煲汤袋,将此份汤材料直接放入锅中即可。 4.武火:武火即是大火,快速将汤煮开。 5.文火:文火即是小火,将煮开的汤转用小火慢煲2个小时。 6.调味:出锅前十分钟放入适量盐。 莲子麦冬百合汤 原料:莲子、百合各30克,麦冬12克,冰糖适量。 1.将百合、麦冬入锅中,煎汁1碗,去渣。 2.百合、麦冬汁同莲子再入锅中,加冰糖适量煮汤,调入冰糖稍炖即成,饮汤。每日1剂,以2周为1疗程。 莲子麦冬百合汤的功效:莲子,补中养神,益气延年。《本草拾遗》记载莲子可“清痰火,补虚损”。麦冬,性寒,味甘、微苦,能清养肺之阴,生津润燥。百合,清心安神,可治肺热咯血,心悸失眠。三者合用,可治一切虚热诸证如咯血、吐血、盗汗、心烦口干、低热等。

当归炖鸡汤 母鸡1只(约1750克),醪糟汁60克,当归30克,生姜、大葱、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将母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当归用水洗去浮灰。沙锅装水1500毫升,将鸡放入,同时放入醪糟汁、当归、姜、葱、精盐,盖严锅口,先在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3小时即成。出锅时撒胡椒粉。 介绍: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此汤鸡香味浓,汁鲜可口,适宜秋、冬、春三季进补。补血调经,保肝润肠,适宜饮酒过度而致酒精性肝炎患者食用,症见两胁隐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盗汗、无力等。也适宜月经不调、痛经妇女及老人便秘者食用。健康人食用更能防治贫血等病症,益寿延年。 当归红枣排骨汤 材料:排骨、当归、红枣、枸杞、黄芪、龙眼、白菜叶。调味料:料酒、姜、葱、黄酒、盐、香菜。做法 1.排骨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冲洗后用加了料酒、姜片的水飞过。2.姜切片,葱切段,其他料用清水清洗干净。 3.汤煲一次性加足水,放入排骨大火烧开,打去浮末后加入当归、红枣、枸杞、黄芪、龙眼、黄酒烧开后关小火煲1.5-2小时至排骨酥烂。 4.白菜叶洗净切丝,与枸杞一道加入汤煲内,中火烧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喝前撒上香菜末) 补血当归鲫鱼汤 原料:鲫鱼(1条)、当归(1支)、枸杞(2汤匙)、黄芪(10片)、姜(5片)。调料:盐(1/4汤匙)、料酒(1汤匙)。做法: 1、鲫鱼洗净拭干水,在鱼背处横切一刀,将1汤匙盐均匀地抹在鱼身上,腌制15分钟; 2、当归洗净切成片,姜切成丝,枸杞和黄芪洗净沥干水; 3、将当归、黄芪、枸杞、1汤匙料酒和4碗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焖煮25分钟; 4、往鱼腹塞入少许姜丝,将鲫鱼放入瓦煲内,倒入熬好的当归汤搅匀,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5分钟; 5、加1/4汤匙盐调味,便可出锅。贴士: 1、在鱼腹中塞入姜丝,熬成汤后,鱼腥味降低很多。 2、当归鲫鱼汤属大补之汤,适合痛经、体虚的女生饮用,一般人仅用鲫鱼熬汤,便可达到补益之效。 3、鲫鱼煮汤有健脾利湿、和中开

中药药膳学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一班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枸杞的药膳价值 课程名称:中药药膳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枸杞的药膳价值 学生:XXX XXX学院 XXX班学号 摘要: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的幸福,而健康首当其冲。药膳与食疗用自然的方式既给予人健康,又很少负作用,必将赢得人们的青睐。本文旨在介绍枸杞的药膳作用。介绍了枸杞在我国古代的食用和药用情况,指出枸杞不仅具有很高营养价值,而且有促进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劳、抗辐射、保肝、生殖功能保护和改善等作用。 关键词:枸杞,药膳,营养价值,药用价值。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一、枸杞的简介 枸杞这个名称始见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诗经》。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云:“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 道书言:千载枸杞,其形如犬,故得枸名,未审然否?颂曰:仙人杖有三种:一是枸杞;一是菜类,叶似苦苣;一是枯死竹竿之色黑者也。 在中国枸杞有很多民间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在宁夏枸杞主产区,宁夏省中宁县,农民们习惯称呼枸杞为“茨”,茨即蒺藜。这是由于野生枸杞与蒺藜相似,常被混采作烧柴,在民间把“茨”当作枸杞的俗名叫惯了。在中宁农村,枸杞园称为茨园,拘杞树称为茨树,枸杞枝称为茨条。于是,盛产枸杞的中宁农村又被称为茨

常见病药膳食疗(十六)

常见病药膳食疗(十六) 高血压特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认为,长期精神紧张、思忧恼怒或过嗜酒辣肥甘,导致心肝阳亢、痰浊血瘀或肝肾阴虚,从而导致“生火、生痰、风动”等征象。中医将此归入“肝阳”征候。高血压早期多可单纯“肝阳上亢” ,到中期多转“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阴虚或表现为假“阳亢”真阴虚。 食疗原则:无论原发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目前药膳都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食疗原则也以“平肝熄风、清热养阴、活血化痰” 为主。常用中药材有:钩藤、天麻、羚羊角、珍珠、生熟地、龟板、鳖甲、菊花等。食物可用海蜇、海带、大蒜、鸭肉、马兰头、山楂等。 红花海蜇头 海蜇头100 克,川红花3克,麻油10 毫升,调味料适量。将海蜇头洗净切丝,红花入温麻油略煎取油,拌入海蜇头中,调味即可。可活血化瘀、清热化痰。 决明荷叶饮 炒决明子12 克,荷叶 6 克。将炒决明子和荷叶用开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后即可饮用。可清肝明目、清热降脂(夏 天还可防暑热) “胸痹”多指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冠心病心绞痛,有胸闷痛、气急

促等征候。“心痛”原因较多,以心绞痛、气胸等为常见。 中医对此病的病机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心和肝、肾、脾的脏器虚损为其本,二是胸阳不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而引起心胸疼痛阵发。 食疗原则: 药膳食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养心、振阳化痰” 等方法。可用中药材有:人参、红参、丹参、灵芝、黄芪、玉竹、红花、炙甘草等。食物可用燕麦、大枣、山楂、苹果、黑木耳、黑鱼、海蜇、花雕酒、大蒜头、莲子等。 黄芪丹参酒 黄芪30 克,丹参30 克,黄酒1000 毫升(白酒500 毫升)。将黄芪、丹参浸入酒瓶密封7?14日后可饮用。每日饮两次,每次50 毫升。可活血化淤、益气养心。 玉莲生脉粥 莲子肉50 克,粳米100 克,玉竹生脉煎(玉竹9 克,党参9克,麦冬6克,五味子 6 克)。粳米、莲子肉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煮至近半酥,将四味中药另煎头汁、二汁后,倒入莲子汤煮20?30 分钟即可。一天内分两次吃完。可祛湿化痰、补气养心。

中华传世养生药膳

《中华传世养生药膳》分为两部分出版,是一部集中华古今传世养生药膳之大成的养生宝典, 内容汇集了千百年来中华医典的精华药膳配方、 威营养师几十年来实践的珍贵成果。影视部分通过1000分钟的国家特级名厨烹调实录,为观众亲自示范讲解了200道养生药膳的制作方法,文图部分收录了2000道古今食膳秘方辑录、300余幅菜品图片、十本古代传世医书,全套内容将其驻颜、补肾、益肺、健脾、养肝、妇女保健和春补、夏补、秋补、冬补等十大部分食膳秘方以其权威性、全面性、可视性可读性立体地呈现在您的面前,使您可学、可做,是家庭必备的生活教材及亲朋互赠的健康礼品。不必打乱固有的生活节奏,不必忍受针石汤药之苦,不必花费任何医药费用,让治疗和养生,全部在餐桌上解决。功效在饱腹之后,收益在享乐之中。返璞归真,神奇利用自然界相生相克之至理,使您轻松拥有健康。 解读药膳中华药膳在中国菜中独具特色,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研究又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其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药材经过严格的加工,与传统烹饪原料结合而烹制成可口菜肴、在进餐的同时起到治病养身的作用。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素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而后方可使用。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灰到健身强体,治病疗伤的功效。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有助于防病治病及疾病康复。实用性送礼送健康礼重情更深最佳的会议纪念品最佳的团购慰问品最佳的商界促销品最佳的亲朋馈赠品 ★权威可信任:中南海营养师出镜讲解国家级特级厨师亲自演示中国营养大师权威认证汇集传统营养药膳秘方影视可观看:1000分钟影视边讲边做100集200道药膳全面展现名师细心讲解全面系统易学资料可查阅:2000道养生菜谱一网打尽几百幅精美图片图文并茂十大专题驻颜养肝健脾肾十部医书传世珍藏易查阅家家都能做:绝大多数养生药膳并非只是高档配料,百姓家常餐桌上的菜料,只要搭配得当,就是养生大菜,即使你不是厨房里的行家高手,也一学就会,完全可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教你学做古今养生药膳秘传200道返璞归真神奇利用自然界相生相克之至理 ★方法最简单 ★应用最方便 ★费用最便宜 ★疗效最显著 中华传世养生药膳卡书(壹) 健脾篇(第一盘) 第一集《蟹黄鱼翅》《芪枣牛肉》 第二集《发财虾球》《梅汁鲜鱼》 第三集《豉汁鱼片》《香糟牛肉》 第四集《葱油鲜鱼》《咸蛋牛肉》 第五集《赤豆鲫鱼汤》《荷包里脊》 健脾篇(第二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