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h
3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 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 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 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
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 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慢
,
沉
降
容
积
比F(V/V0)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 匀,分剂量准确。
h
1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 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 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 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h
13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 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 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 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 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 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药剂学实验
h
1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 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2.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乳钵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可供内服、外用、注射用。
配制环境要求:内服、外用混悬剂(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D 级下配制;注射用混悬剂(只能肌注)属于无菌药品中的最终灭菌产品,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其配制、灌装须在C 级背景下,压盖须在D 级背景下。
特性:分散相的微粒大小0.5~10μm ,有时可达50μm (注射剂的微粒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扩散很慢,显微镜下可见。
制法:1.分散法------ ①研磨粉碎法;②加液研磨法;③水飞法 。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②微粒结晶法剂型质量要求:微粒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沉后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期间微粒大小保持不变,粘稠度适宜,易倾倒,外用制剂易涂布,不宜流散,快干燥,不宜被擦掉。
稳定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静置时可发生沉淀降,沉降速度,符合Stokes 定律: ()ηρρgr V 2122-=公式说明: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大小(r 2)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即微粒越小,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微粒的沉降速度越慢,混悬剂越稳定)。
所以,增加混悬剂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减小微粒的半径;2.加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并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裹在微粒的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4.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絮凝剂),适当降低ζ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振摇时易分散的网状疏松聚集体,从而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微粒自然沉降易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沉淀结块现象。
《药剂学》实验指导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书药学系教研室2010年10月前言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
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使学生通过药剂学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内容的总体安排上,包括普通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最后安排了综合训练的设计性实验,以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保证达到药剂学试验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实验前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目的了解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时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安全操作,杜绝浪费,保证制品质量。
四、实验后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2010年10月目录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4-7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8-10实验三乳剂的制备…………………………………………………………11-14实验四安瓿剂的灌封及注射剂的质量检查………………………………15-17实验五散剂与胶囊剂的制备………………………………………………18-21实验六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2-27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28-31实验八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2-35实验九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36-37实验十滴丸的制备…………………………………………………………38-40实验十一微囊的制备………………………………………………………41-44实验十二设计性实验…………………………………………………………45-46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试验二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亲水性、疏水性药物制成混悬液的一般制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 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 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 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的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且不易 被擦掉或流失。
温-80 和少量蒸馏水研磨,再各自缓缓加入蒸馏水,边加边研,直至全量。分别倒入试管中,
振摇,放置,观察现象,比较各稳定剂的作用。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主编:徐雄波主审:马宁副主编:唐靖张青松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目录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药剂学实验须知一、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
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
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
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
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
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
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
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
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
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
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
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取液体药物后,将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液体应用少量溶剂洗涤器具。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4: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1: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实验2: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实验3: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实验4: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记录于表2-1中。
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实验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实验3:硫酸亚铁糖浆描述成品外观形状,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稳定剂。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0.1~10μm)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药剂。
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优良的混悬剂其药物颗粒应细微、分散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黏度适宜,易倾倒,且不沾瓶壁。
由于重力的作用,混悬剂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沉降速度V符合Stoke’s 定律:式中,r –微粒半径,(1-2)-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混悬剂粘度。
故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剂,首先要减小微粒半径r,其次是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的密度差(1-2)或增加介质粘度。
如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除使分散介质黏度增加外,还能形成一个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此外,还可采用加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的方法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其制备操作要点如下:(1)助悬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稠厚液。
固体药物一般宜研细、过筛。
(2)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宜采用加液研磨法。
(3)用改变溶剂性质析出沉淀的方法制备混悬剂时,应将醇性制剂(如酊剂、醑剂、流浸膏剂)以细流缓缓加入水性溶液中,并快速搅拌。
(4)投药瓶不宜盛装太满,应留适当空间以便于用前摇匀。
并应加贴印有“用前摇匀”或“服前摇匀”字样的标签。
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西黄蓍胶等。
2.仪器电子天平、乳钵、具塞量筒(50ml)、烧杯(100ml、200ml)、量筒(10ml、100ml)、试剂瓶等。
(二)实验部分加液研磨法制备氧化锌混悬剂[处方]表2-1 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处方号 1 2 3 4氧化锌(g)0.5 0.5 0.5 0.550%甘油(ml)— 6.0 ——甲基纤维素(g)——0.1 —西黄蓍胶(g)———0.1蒸馏水加至(ml)10 10 10 10[操作](1)处方1、2的配制: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根据△F=σSL·△A,△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A因此在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ξ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A减小,表面自由能△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有的产品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ξ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亲水性药物可先干磨至一定的细度,加蒸馏水或高分子溶液,水性溶液加液研磨时通常药物1份,加0.4—0.6份液体分散介质为宜;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采用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可加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在颗粒表面形成带电的吸附膜,最后加水性分散介质稀释至足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分散介质中聚集成新相。
化学凝聚法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别制成稀溶液,混合并急速搅拌,使产生化学反应,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也可以改变溶剂或浓度制成混悬型制剂,溶剂改变时的速度越剧烈,析出的沉淀越细,所以配制合剂时,常将酊剂、醑剂缓缓加到水中并快速搅拌,使制成的混悬剂细腻,微粒沉降缓慢。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药物亲水与疏水性质的观察取试管加少量蒸馏水,分别加入少许氧化锌、硫酸钡、炉甘石、樟脑、沉降硫磺等粉末,观察与水接触的现象。
分辨哪些是亲水的,哪些是疏水的,记录于报告上。
2.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比较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处方】组成处方号 1 2 3 4氧化锌0.5g 0.5g 0.5g 0.5g1ml50%甘油0.1g甲基纤维素0.1g西黄蓍胶10ml 10ml 10ml 10ml蒸馏水加至【制备】(1)处方一,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用适量蒸馏水稀释后至10ml,塞住管口,同时振摇均匀。
(2)处方二,向氧化锌细粉中加入1ml50%甘油,在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
同上。
(3)处方三,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适量温水,溶解成胶浆。
再加入氧化锌细粉,加水研磨成糊状。
同上。
(4)处方四,称取西黄蓍胶0.1g,加乙醇数滴润湿均匀,加蒸馏水于研钵中,研成胶浆。
再加入氧化锌细粉,加水研磨成糊状。
同上。
(5)分别在表中记录各管在5min、10min、30min、1h、2h后沉降容积比H/H0(H0为最初总高度,H为放置后的沉降高度)。
记录高度用“ml”。
(6)试验最后将试管倒置翻转(即±180°为一次),记录放置2h后使管底沉降物分散完全的翻转次数。
【操作注意】(1)各处方配制时应注意同法操作,与第一次加液量及研磨力尽可能一致(2)比较刻度试管,尽可能大小粗细一致。
【质量检查】外观,沉降稳定性。
3.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处方1】组成处方号 1 2氧化锌0.5g 0.5g三氯化铝0.012g枸橼酸钠0.05g蒸馏水加至10ml 10ml【制备】取氧化锌置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移入刻度试管,按处方加入氯化铝或枸橼酸钠,用蒸馏水稀释至全量观察现象。
【处方2】(演示实验)组成处方号 1 2碱式硝酸铋1g 1g1%枸橼酸钠1ml蒸馏水加至10ml 10ml【制备】(1)取碱式硝酸铋置乳钵中,加少量水研磨,加水分次转移至10ml试管中,摇匀。
处方一加水至10ml。
处方2加水至9ml,再加1%枸橼酸钠1ml。
两试管振摇后放置2h。
(2)首先观察试管中沉降物状态,然后再将试管上下翻转,观察沉降物再分散状况,记录翻转次数与现象。
【操作注意】翻转试管时两管用力一致,用力不要过大,切勿横向用力振摇。
【质量检查】外观,沉降稳定性。
4.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演示实验)【处方】组成处方号 1 2 3 40.3g 0.3g 0.3g 0.3g沉降硫磺硫酸锌0.3g 0.3g 0.3g 0.3g樟脑醑 2.5ml 2.5ml 2.5ml 2.5ml 甘油1ml 1ml 1ml 1ml/ 0.04ml / /5%新洁尔灭吐温-80 / / 0.025ml // / / 0.05g羧甲基纤维素钠10ml 10ml 10ml 10ml蒸馏水加至【制备】处方一: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充分研磨,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充分混匀。
缓缓加入樟脑醑,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成全量,研匀。
处方二:制法同上(加甘油后加新洁尔灭溶液)。
处方三:制法同上(加甘油后加吐温)。
处方四:改进方法。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甘油中研匀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迅速搅拌,使之均匀分散。
再加入沉降硫磺,分次加入,研细后,加入硫酸锌溶液,加水定容。
【操作注意】观察疏水性药物中加入润湿剂的作用。
樟脑醑为樟脑的乙醇溶液,应以细流缓缓加入,并急速搅拌,使樟脑不致析出大颗粒。
新洁尔灭溶液为苯扎溴铵。
【质量检查】外观,沉降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记录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亲水性药物:疏水性药物:2.制备氧化锌混悬剂,比较不同助悬剂的作用,将实验结果填于表中。
根据表中数据,以H/Ho 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结论。
表沉降体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沉降时沉降体沉降处方编号间(min)积(ml)体积1 2 3 4比Ho5 HF10 HF30 HF60 HF120 H沉降物质再分散翻F转次数3.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记录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的作用。
4.复方硫磺洗剂记录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作用。
附:炉甘石洗剂1 2 3 4 5 6处方号炉甘石 3.0 3.0 3.0 3.0 3.0 3.0(g)1.5 1.5 1.5 1.5 1.5 1.5氧化锌(g)0.15 0.15 0.15 0.15 0.15 0.15液化酚(g)1.5 1.5 1.5 1.5 1.5 1.5甘油(g)0.15西黄蓍胶(g)0.15羧甲基纤维素钠(g)聚山梨0.6酯80(g)0.036三氧化铝(g)0.15枸橼酸钠(g)30.0 30.0 30.0 30.0 30.0 30.0蒸馏水(ml)操作(1)稳定剂的制备1)称取西黄耆胶0.15g,加乙醇数滴润湿均匀,加蒸馏水20ml于研钵中,研成0.5%的胶浆。
2)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5g,加2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
3)称取聚山梨酯80(Tween80)配成10%的水溶液备用。
4)三氧化铝配成0.36%水溶液,取用10ml。
5)枸橼酸钠0.15加蒸馏水10ml溶解,备用。
(2)称取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各号处方加入蒸馏水或稳定剂溶液研成糊状,再加液化酚、甘油研匀,最后加水至足量,研磨均匀即得1~6号处方的洗剂,6号为对照管。
(3)将以上6个处方的洗剂,分别倒入6个有刻度的量筒或试管中,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分别放置10~120min,记录各个时间的沉降体积(H0为初总高度,H为放置后的沉淀高度),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F=H/ H0,结果填表11-3。
(4)实验最后将试管倒置翻转(即+180o为一次),记录放置几小时后,使管底沉降物分散完全的翻转次数。
教师准备物品:10ml具塞试管6个/组,试管架1个/组,乳钵1~2个/组,10ml量筒1个/组,烧杯2个/组,1ml 注射器1支/组,电炉加热温水用配烧杯及滴管各1个,洗瓶1个/组,乙醇配滴管,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西黄蓍胶,氯化铝,柠檬酸钠,碱式硝酸铋,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醑,新洁尔灭,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