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晏子使楚》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以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并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2.2 生字词学习:晏、子、楚、使、机智、应对、尊重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晏子使楚》的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书写。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讨论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书写练习。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晏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每组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5.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详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详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权谋、巧辩”这一古代官场文化的内涵;2)了解晋国和楚国的政治状况,明白晏子乘机谋取利益,取得胜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晏子使楚》,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演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了解古代官场的权利斗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权力;2)通过晏子的智慧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晏子使楚》的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官场权谋的思想和文化背景;2)培训学生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但不要在PPT上有答案;2)学生准备好《晏子使楚》的读物。

2、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画,要求学生根据图画提出问题,并考虑该如何解决。

3、讲授主要内容1)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内涵,以及故事中各角色的角色和任务;2)让学生看视频,模仿其中人物的表演,感受故事情境。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每个角色的心理,并写下心理感想,展示给全班。

5、课堂练习1)让学生阅读故事中的某个片段,并回答问题;2)引导学生找到故事中重要的关键词和短语。

6、课后检测让学生写下《晏子使楚》的文章,分析其中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四、教学手段1、图画通过图画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PPT通过PPT呈现故事情节,展示影视视频。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角色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课堂练习让学生经过问题回答和关键词搜寻,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语文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晏子使楚》中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的时间过短,跟学生的交流互动仍需进一步加强。

最新-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

最新-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1、揭题:板书:晏子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使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2、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⑴ 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⑴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⑴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3、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⑴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课件)⑴ 自由朗读这句话,⑴ (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⑴ 明确推理过程:① 推理性填空: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多篇)《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多篇)《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晏子使楚》教案四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一、情感激励(板书课题)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⑴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

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

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2、出示黑板: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晏子使楚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标题。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文章。

通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政治和外交,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晏子使楚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掌握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古代历史知识。

2. 导入新知老师呈现《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标题,并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晏子是谁?他为什么要去楚国?去楚国又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3. 多媒体呈现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学生跟随着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4. 理解文章学生阅读《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并双方给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则逐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生僻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5. 讨论与分析老师提出一些探讨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问题可以包括:“晏子到底为什么要去楚国?”、“晏子和楚庄王的对话中,你认为对话的双方有什么特点和智慧?”等等。

6. 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7. 仿写练习老师提供类似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学生可以以晏子和楚庄王的对话为基础,进行改编扩写。

8. 总结归纳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等方面进行梳理。

9. 课堂小结与反思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的课上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听说读写的能力等。

2.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阅读题、写作练习等。

五、教学资源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晏子使楚》课文。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晏子的外交智慧和品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崇高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晏子的外交智慧和品德。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晏子外交智慧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生平事迹和外交成就。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和品德。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晏子使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相关注释和工具书。

3. 图片、音乐等教学辅助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篇1一、导课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1)使是什么意思?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4)为什么要出使?3(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板“趁机”“侮辱”(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5)结果怎样?板“尊重”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二、授新〈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

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尊重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迎接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聪明才智8表演过渡语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二〉分角色读:划神态词、动作词1“冷笑”是什么态度?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5串词: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8结果?(赢得尊重)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启发思维。同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内涵。
THANKS
呈现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 检查自读情况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读音和 断句错误。
练习环节:深入探究,理解内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如晏子的 性格特点、楚王的形象等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
$number
楚》教案
{01}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与反馈机制 • 作业布置及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内容概述
本课选自《史记·管晏列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巧妙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了个人和国家 的尊严的故事。课文内容情节紧凑,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02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0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课文。
教学目标与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一)揭题了解晏子吗?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使-----出使楚)二、学习生字
●三、1课文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有力
的反驳,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给课文分段 3楚王对晏子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开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4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这句话说明了楚国想凭强盛而欺侮弱小的国家,点明了楚王存心侮辱晏子、侮辱齐国的用心。

话中也预示了晏子这次访问楚国的艰难处境。

●四、楚王每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这样回答,结果怎样。

1�鄙�(读第3自然段):楚王不让晏子走城门,而是挖了一个洞,让晏子从洞中进入。

师:(板书“挖洞”)晏子是怎么应对的?(出示课件。

读晏子的话)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
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谁再读读?我们听听晏子要说什么?生:晏子要说楚国是个狗国。

/如果楚王真的不开城门,就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师:(板书“狗国”)你怎么知道的?生:晏子说楚国挖的洞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要是访问“狗国”就钻这个洞,楚国让晏子钻这个洞,就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 出示课件)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楚国让我钻狗洞,楚国就是____。

师:(板书“推理”)你再读读晏子的话,我们听听是不是这个意思。

第一件事中,晏子用了“假言推理”,有力地回击了楚王。

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从晏子的话可得出两个假言推理:①如果楚国是人国,那么楚国应打开城门;②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我从狗洞进去。

这样一来,使楚王陷入两难的被动局面,结果,他“只好”打开城门。

师: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

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生:晏子是齐国的使者,表面上还要尊重楚国。

生:晏子不能刚到楚国就激怒楚王,那就进不了楚国了。

师:欣赏一下这精彩的、充满智慧的语言吧。

2�笔Γ撼�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堂堂的一国之君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晏子见了楚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段,看看他们见面的场面师:楚王见到晏子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楚王居高临下地说。

(师课件出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