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牛奶检验标准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鲜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鲜奶的生产和销售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不同国家都会制定相应的鲜奶国家执行标准,对鲜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规范和监管。
我国的鲜奶国家执行标准主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涵盖了鲜奶的品质、卫生标准、生产工艺、包装和标识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鲜奶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对鲜奶的信任度,并促进鲜奶产业的健康发展。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对鲜奶的原料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鲜奶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奶源的优劣,因此执行标准要求使用新鲜、无污染的牛奶作为原料。
对牛奶的脂肪含量、乳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也有明确规定,以确保鲜奶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对鲜奶的生产工艺和卫生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生产鲜奶需要符合一定的加工工艺流程,比如牛奶的灭菌处理、杀菌、冷却等步骤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鲜奶的包装要求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以保证鲜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还对鲜奶的贮存和运输进行了规范。
鲜奶是易变质的食品,必须采取适当的贮存和运输措施,以确保其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执行标准规定鲜奶的贮藏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以保证鲜奶的质量和安全。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还对鲜奶的标识和包装进行了规定。
鲜奶的包装必须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等信息,以方便消费者购买和食用。
鲜奶的包装材料也要求符合卫生标准,不得对鲜奶的品质和安全造成影响。
鲜奶国家执行标准对鲜奶的生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和监管,旨在保障鲜奶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鲜奶产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在购买鲜奶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执行标准的产品,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

02
CATALOGUE
鲜奶的采集与运输
鲜奶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容器清洁
确保采集容器在使用前已经彻 底清洗干净,无残留物。
采集时间
尽量在早晨采集鲜奶,此时的 奶质量相对更佳。
采集温度
确保采集温度适宜,不宜过高 或过低,以保持鲜奶的新鲜度 。
避免污染
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鲜奶受 到外界污染,如灰尘、昆虫等
环境卫生
采集和运输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处理。
防疫要求
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对采集的鲜奶进行防疫 检测,确保无疫情发生。
03
CATALOGUE
鲜奶的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的方法与步骤
观察
观察鲜奶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杂 质。
闻味
闻鲜奶是否有异味,如酸败味、草味 等。
品尝
品尝鲜奶是否有苦、涩等不良口感。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
目录
•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概述 • 鲜奶的采集与运输 • 鲜奶的感官检验 • 鲜奶的理化检验 • 鲜奶的微生物检验 •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的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概述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的定义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是指对新鲜牛奶的 卫生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过程,以 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实验操作
按照所选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数据。
采样
从鲜奶中随机抽取适量样品, 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检测方法
根据需要检测的项目选择合适 的理化检验方法,如滴定法、 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得出检验结果。
理化检验的标准与要求
感官指标
鲜奶应具有乳白色或微黄色,质地均匀,无杂质 和异味。
鲜牛乳标准

鲜牛乳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场鲜牛乳检验的技术标准2规范性使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质量要求3.1理化指标见表1。
表13.2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30万个/ml3.3其它指标3.3.1体细胞≤60万个/ml3.3.2抗生素含量≤0.9mg/kg4、试验方法参照GB-6914-86中第3章执行5检验规则5.1取样5.1.1体细胞检验以当天3班同一头牛样品为1批,每批取样40ml5.1.2检验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抗生素取样以每批鲜奶的分流样为准。
5.2理化指标每天检验,微生物指标每周检验1次,体细胞每月检验1次。
5.3判定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其他指标全部符合要求时判为合格产品;若有1项(或多项)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可同批次再次取样复检。
复检合格应判为合格品,复检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6储存、运输6.1生鲜牛乳的储存采用表面光滑的不锈钢制成的贮奶缺罐。
6.2应采取机械化挤奶,牛奶挤出后,先进入冷热交换器,预冷后再进入奶罐,1h-2h内冷却到(4±1)O C以下保存,存储时间最好不超过24h-48h,温度恒定到4O C左右。
6.3生鲜牛乳的运输应使用表面光滑的不锈钢制成的保温罐车。
6.4出场前牛奶储存温度应保持5O C以下,中途不能过多停留,将牛奶运到加工厂,保持牛奶冷链状态。
6.5保持奶库清洁卫生,每天清扫、冲刷一遍。
6.6奶牛、奶罐每次用完后内外彻夜清洗、消毒1遍。
6.7奶牛、奶罐清洗时,先用温水清洗,水温要求:35O C-40O C;然后用热碱水循环清洗消毒。
碱水浓度,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配置;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6.8奶泵、奶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和消毒。
牛奶的商品标准

牛奶的商品标准
一、感官指标
颜色:牛奶应呈白色或稍带黄色,不得有深黄或其他颜色。
气味:牛奶应具有新鲜的奶香味,不得有异味或刺鼻气味。
口感:牛奶应具有柔和的口感,不得有过多的稠度或稀薄感。
杂质:牛奶应无杂质,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沉淀或异物。
二、理化指标
蛋白质: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一般在2.8%-3.3%之间。
脂肪: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一般在3.0%-5.5%之间。
碳水化合物: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一般在4.5%-5.5%之间。
矿物质:牛奶中的矿物质(如钙、磷、镁等)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维生素:牛奶中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三、卫生指标
微生物:牛奶中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
添加剂:牛奶中不得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稳定剂等。
农药残留:牛奶中不得检出农药残留超标。
重金属:牛奶中不得检出重金属超标,如铅、汞等。
四、包装和标签要求
包装材料:牛奶的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标签内容:牛奶的标签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此外,还需注明产品的营养成分表和食用方法等信息。
标识要求:牛奶的标识应清晰、易读,并与产品实际情况相符。
如有特殊贮存条件或需要加热处理等注意事项,应在标识上加以说明。
生鲜牛乳掺假检验方法(新)

生鲜牛乳掺假检验方法一、掺杂物质的分类1、电解质物质(1)向牛奶中添加电解质类物质,可以提高牛奶的比重,以便掺水。
如:食盐、硫酸铅、化肥、硝酸盐、亚硝酸盐等(2)向牛乳中添加各种碱类物质:碳酸氢钠、石灰水、碳酸钠等(3)增加牛奶浑浊度物质:洗衣粉2、非电解质类物质加入这类物质的目的也是增加比重,便于掺水。
如:尿素、蔗糖等3、胶体类物质这类物质能增加牛奶的粘度,检验时没有稀薄感,同时又可掩盖各种能增加比重的各类掺杂物质。
4、防腐类物质这类物质能不同程度的起到杀菌和抑菌作用。
(1)防腐类物质:甲醛、苯甲酸、硼酸、双氧水、亚硝酸钠等(2)抗菌素物质二、可掺杂物质的系统检验(系统检验方法的应用)1、对电解质类:应以检测导电率为主,结合滴定酸度、牛奶比重和脂肪含量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2、对非电解质物质:以测定乳样的冰点为主,结合观察滴定酸度、比重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综合判定。
3、掺胶体类物质:应以乳样的乳清比重测定为主,再结合冰点、滴定酸度、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综合判定。
4、向牛奶中掺有白陶土、白球粉等物质,由于这类物质不溶解的,可以采用静置或离心沉淀的方法观察试管底部和壁上的沉淀物。
三、掺假检验方法(一)食盐1.原理鲜乳中氯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用铬酸钾作指示剂,当乳中的氯化物与硝酸银作用后,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生成赭红色(砖红色)铬酸银。
2.仪器a.试管:Φ 18×180mmb.试管架c.吸管:2ml3.试剂配制a.硝酸银标准溶液:取分析纯硝酸银置105℃烘箱内干燥30分钟,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后,准确称取9.6克,用蒸馏水洗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摇匀、定容。
b.100g/L铬酸钾溶液:取10g铬酸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方法取2ml乳样于洁净的试管中加铬酸钾溶液5滴,摇匀,再准确加入9.6g/L AgNO溶液1.5ml,摇匀,观察结果。
35.结果判定正常乳:呈砖红色掺假乳:土黄色→鲜黄色(a、b、c级)(二)蔗糖1.原理蔗糖在酸性溶液中水解产生的果糖与溶于强酸内的间苯二酚溶液加热后显红色沉淀反应。
生鲜乳标准-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GB/T 6914—86本标准适用于收购的生鲜牛乳的检验和评级。
1 定义1.1 收购的生鲜牛乳:收购的生鲜牛乳系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常乳。
2 收购的生鲜牛乳的质量要求2.1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只有合格指标,不再分级,见表1。
表 1:项目│指标脂肪, %≥│ 3.10蛋白质, %≥│ 2.95密度(20℃/4℃) ≥│ 1.0280酸度(以乳酸表示),%≤│ 0.162杂质度,ppm ≤│ 4汞, ppm ≤│ 0.01六六六、滴滴涕,ppm ≤│ 0.12.2 感官指标正常牛乳应为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他异色。
不能有苦、咸、涩的滋味和饲料、青贮、霉等其他异常气味。
2.3 细菌指标收购牛乳细菌指标计有下列两个,每个均可采用。
采用平皿细菌总数计算法,按表2每毫升内细菌总数分级指标进行评级;采用美蓝还原褪色法按表8美蓝褪色时间分级指标进行评级。
两者只许采用一个,不能重复。
表 2分级 ,级│平皿细菌总数分级指标,万个/mlⅠ│≤50Ⅱ│≤100Ⅲ│≤200Ⅳ│≤400表 3分级 ,级│美蓝褪色时间分级指标Ⅰ│≥4hⅡ│≥2.5hⅢ│≥1.5hⅣ│≥40min3 检验方法3.1 乳的取样法3.1.1 适用范围:本法记述从大型容器或小型容器中,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的生乳及消毒乳取样的方法。
3.1.2 规定:样品的采取必须由公认的、具有一定技术的代理人进行。
该代理人必须无传染性疾病。
样品应附有负责取样者签名的报告书,该报告书应详细记载取样的场所、奶别、货主、日期、时间、取样者和到场者的姓名及职称,必要时还应包括包装形式、大气温度、湿度、取样器具的灭菌方法、样品防腐剂添加与否及有关的特殊情况。
3.1.3 各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并密封之,必要时还要写明样品的重量。
样品采取后必须在24h内,迅速送往试验室进行检验。
纯牛奶标准

纯牛奶标准
纯牛奶标准是指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牛奶产品。
国家对纯牛奶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要求:纯牛奶的主要原料是新鲜牛奶,要求牛奶来源于健康的乳牛,不含有任何添加物、防腐剂、色素等。
2. 脂肪含量:纯牛奶的脂肪含量一般在3%左右,但国家标准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浮动。
3. 蛋白质含量: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2%左右,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 菌落总数要求:纯牛奶在出厂前要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检测,要求菌落总数不超过10万个/毫升,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5. 防伪要求:纯牛奶包装上要有相应的防伪措施,以防止假冒产品。
此外,纯牛奶还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纯牛奶的生产和销售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鲜牛奶检验标准1.0鲜奶的感官理化指标1.1感官指标正常生鲜牛奶为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均匀胶体,无粘稠、浓厚、分层现象;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具备乳的正常滋气味,不得有苦、咸、涩、臭等异味。
2.0鲜奶的理化指标3.0鲜奶的微生物指标4.0常规检验方法4.1相对密度的测定4.1.1仪器:乳稠计:20℃/4℃或15℃/15℃;玻璃圆桶:200~250ml4.1.2测定方法步骤:将10~25℃的牛乳样品小心的注入容积为250ml的量桶中,加至量桶容积的3/4,不要产生泡沫。
用手拿住乳稠计上部小心的将它沉入到相当标尺刻度30处,放手让它在乳中自由浮动,但不能接触筒壁。
待静止1~2min后。
读取乳稠计刻度,以牛乳表面层与乳稠计的接触点(即新月形表面的顶点)为准。
根据牛乳温度和乳稠计读数,与乳稠计读查牛乳温度换算表,将乳稠计读数换算成20℃或15℃时的读数。
相对密度D204数的关系如式所示:乳稠计读数=(D20-1..000)×100044.1.3牛乳温度与相对密度换算表4.2脂肪的测定4.2.1试剂:异戊醇、浓硫酸4.2.2仪器:盖勃氏离心机、乳脂计、11ml移液管4.2.3操作方法:在乳脂计中加入浓硫酸10ml,沿壁小心加入新鲜牛乳11ml,不要使其混合,然后加入异戊醇1ml,塞上橡胶塞,用力摇动(瓶口向下向外,避免冲出腐蚀衣服和皮肤)使其成为均匀棕色液体,静止数分钟(瓶口向下),置于65-70℃水浴中5min取出,以1200 r/min 的转速离心10min,取出后(瓶口仍向下)再置于65-70℃水浴中5min。
应注意水浴中的水面必须高于乳脂计的脂肪层。
最后按照刻度读出脂肪的百分比。
4.3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4.3.1、原理:4.3.2、仪器:凯氏定氮仪、移液管、250ml三角烧瓶、电炉、凯氏定氮瓶、100ml容量瓶4.3.3、试剂:硫酸铜、硫酸钾、硫酸、过氧化氢溶液、40%氢氧化钠、2%硼酸、0.05N硫酸、蒸馏水、混合指示剂(0.1%的甲基红和0.1%的溴甲酚绿以1:5的比例混合)4.3.4、消化:用移液管吸取10ml液体样品,移入干燥的500ml定氮瓶中,加入3g硫酸钾和0.2g硫酸铜混合催化剂及20ml硫酸使样品全部浸泡在消化液中,防止样品粘附瓶颈上部,摇匀后将瓶以45°角斜支在电炉上,微火加热,小心瓶内泡沫冲出影响结果。
当样品炭化变黑产生泡沫时要减小火力,勿使黑色物质上升到凯氏定氮瓶颈部,当泡沫完全停止、消化液均匀沸腾后,加大火力,直至瓶内容物的颜色逐渐成透明的淡绿色后继续消化0.5-1hr,若凯氏烧瓶壁上粘有炭化粒时应进行摇动,或待瓶内容物冷却数分钟后,用少量、多次过氧化氢溶液冲下,继续消化0.5hr直至完全透明为止,稍冷,沿瓶壁吹入少许水,混合,再沿瓶壁吹入少许水(防止剧烈沸腾,水冲出烧瓶),至烧瓶内溶液体积达到约60ml,将其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混匀备用,同时作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外其余与消化步骤一致)。
4.3.5、蒸馏:检查定氮装置各连接部分不漏气,在水蒸汽发生瓶内装水约2/3,加数粒玻璃珠以防爆沸,加热煮沸定氮蒸汽发生瓶内的水,接通冷凝水。
吸取20ml消化液于定氮蒸气蒸馏瓶中,用洗瓶冲洗管壁,将塞用水封好,在冷凝器的下端出液管口处放置一个盛有50ml硼酸、2滴混合指示剂的250ml锥形瓶,使冷凝器下端的出液管口正好在液面下,一切准备好后将约20ml 40%氢氧化钠慢慢加入蒸馏瓶,一切准备好后,通入蒸气进行蒸馏,蒸馏至锥形瓶内液体变成蓝色,继续蒸馏10min后用蒸馏水冲洗出液管口,将洗液一并收集于锥形瓶内,再蒸馏1min,蒸馏途中不得停火断气,否则发生倒吸(若意外情况发生倒吸时,应及时破除真空)。
4.3.6、滴定:使用微量滴定管以0.05N的盐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使之由蓝绿色滴定至紫色为止,同时做空白试验。
4.3.7、计算:X=[(V-V)×M×0.014/(m×25/100)] ×F×100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V——滴定时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滴定时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M——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牛乳:6.38m——样品体积ml4.3.8、清洗:蒸馏前,要将蒸馏装置清洗至少2次,实验完毕后也要清洗2次。
4.4酸度的测定4.4.1、试剂: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5%酚酞指示剂4.4.2、仪器:100ml三角瓶,10ml吸管,吸耳球,碱式滴定管4.4.3、方法及步骤准确吸取10ml鲜乳注入100ml三角瓶中,用20ml中性蒸馏水稀释。
再加入0.5%酚酞指示剂0.5ml。
小心混均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时摇动,直至微红色在30秒内不消失为止。
4.4.4、计算:牛乳滴定酸度(°T)=(V1-V0)×C×10式中:V1:耗用碱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耗用碱的体积,mlC:碱液的浓度,mol/L4.5干物质的测定4.5.1减量法4.5.1.1仪器和试剂:带盖玻璃皿:直径50~70 mm;海砂;电热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4.5.1.2操作方法4.5.1.3在带盖玻璃皿中加入海砂10~20g,在98~100℃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称取带盖玻璃皿及海砂的总重量,计作:m34.5.1.4吸取5ml样品于上述恒重的玻璃皿中,称取其总重量,计作:m14.5.1.5先将加有样品的玻璃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擦去皿壁上的水迹,将其及皿盖同时放入98~100℃干燥箱中开盖干燥2h,加盖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30min,将盖盖紧称重记录数值,再将其及皿盖同时放入98~100℃干燥箱中开盖干燥2h,加盖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30min,将盖盖紧称重记录数值,如此反复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为止。
记录最终结果,计作计作:m24.5.1.6计算W=(m2 - m3)/(m1- m3)×100%式中:w——样品中干物质的质量分数;m1——含有海砂的玻璃皿及样品的质量,g;m——含有海砂的玻璃皿及样品干燥后的质量,g;2m——含有海砂的皿的质量,g。
34.5.2计算法4.5.2.1测定该奶样的乳稠读(15℃/15℃),记作L;4.5.2.2测定该奶样的脂肪的质量分数,记作w4.5.2.3计算全脂乳固体质量分数=0.25L+1.2w+0.144.5.2.4注:如果采用20℃/4℃乳稠计时,应将测得的读数加上2°,然后按照上式计算。
4.6非脂乳固体的测定可由所测得的总固体质量分数和测得的脂肪质量分数计算得到,非脂乳固体=总固体-脂肪4.7美兰试验4.7.1、试剂:亚甲兰溶液:吸取5ml饱和亚甲兰乙醇溶液,加入195ml水混匀,备用。
4.7.2、仪器:水浴锅4.7.3、操作方法:吸取20ml牛乳,置于试管中。
在水浴锅上加热至38~40℃,加入1ml 亚甲兰溶液,混匀后,将试管置于38~40℃恒温水浴锅中,经过20min,2h和5.5h观察退色情况。
4.7.4、根据退色时间将牛乳分为四个等级。
4.8体细胞检测4.8.1尿素试验法4.8.1.1试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g、尿素24g用适量水溶解,再定容至100ml,然后用0.05mol/L稀硫酸溶液调节PH至8.0。
4.8.1.2操作方法:取等量的试剂与奶样混合,摇匀即可观察。
4.8.1.3结果评定:无混浊-+50万体细胞/ml粘稠+ +100万体细胞/ml很粘稠+ + + 150~200万体细胞/ml4.8.2细胞计数板计数法5.0特殊奶检验5.1、乳房炎乳的检查乳房炎分为慢性(隐形)乳房炎和急性(临床)乳房炎。
传染源:隐形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传染性细菌;临床型主要为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环境性病菌。
传播途径:隐形为从牛到牛,临床型为从环境到牛。
病菌直接从乳头进入乳房。
乳房炎乳中体细胞数、过氧化氢酶(多由体细胞崩坏而得)、氯化钠、乳清蛋白、PH等均增高,酸度、脂肪、乳糖、非脂乳固体等均减少。
乳房炎乳可能因含有血液及凝固物,外观显粉红色。
因离子浓度平衡打乱,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应,因含有过多的过氧化氢酶,自身具有很强的还原体系,故对甲烯兰和刃天青试验敏感。
因含有较多的氯离子,氯糖比大于4.0,故对硝酸银试验敏感,呈黄色。
因含有较多的体细胞,故对尿素呈阳性反应,故对下列检测项目的综合考虑可以正确判断:感官检验{蛋白不稳定,滋气味差}、滴定酸度{降低}、酒精试验{阳性}、尿素试验{阳性}、硝酸银试验{阳性}、甲烯兰或刃天青试验{敏感}5.1.1、试剂配制:Na2CO3溶液:60gNa2CO3.10H2O溶于100ml水中。
CaCL2溶液:40g无水氯化钙溶于300ml水中。
g以上两种溶液加温过滤,然后混在一起。
加入等量的15%NaOH溶液,搅均匀后过滤,加入少量溴甲酚紫(有助于观察结果)。
5.1.2、检验方法:吸取乳样3ml ,置于白色平皿中,加入0.5ml上述试剂,混匀, 10秒钟后观察结果。
5.1.3结果判断无沉淀及絮片(-)阴性;稍有沉淀发生(+-)可疑;肯定有沉淀(+)阳性;发生粘稠性团块并继之分为薄片(++)强阳性;有持续性的粘稠团块(凝胶) (+++)强阳性。
5.2陈旧奶的检验,原奶新鲜度检验5.2.1煮沸试验5.2.1.1检验方法:鲜奶5ml,加热煮沸1分钟,加等量中性水,观察凝固状态判定乳的酸度。
5.2.1.2结果判定:5.2.2酒精试验5.2.2.1原理:本试验系乙醇的脱水作用,改变了酪蛋白的稳定性,陈旧乳即出现凝固现象,但因牛的生理失调,先天性酪蛋白失常亦可出现低酸度酒精凝固乳。
5.2.2.2检验方法:牛乳与75的乙醇等量混合(一般2ml),5秒钟内观察结果。
本试验不适于检验羊奶,因羊奶蛋白质结构与牛奶不同,钙含量亦高于牛奶,因此在酸度牛奶检验正常时,羊奶则产生凝固。
5.2.2.3结果判定:5.2.3过氧化酶测定法5.2.3.1操作方法:取牛乳4滴于凹玻片上,加过氧化氢2滴,待1~2分钟,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新鲜乳2分钟不产生气泡。
5.2.3.2结果判定:稍微不新鲜乳,1~2分钟产生气泡。
中等不新鲜乳,30~60秒开始产生气泡,面积中等。
极不新鲜乳,20~30秒开始产生气泡。
布满全面积。
5.3生牛乳与熟牛乳的鉴别检验5.3.1原理:生牛乳中有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而与色素作用,牛乳加热后过氧化氢酶即被破坏。
5.3.2检测步骤:取5mL待测牛乳放入实干中,加入0.2mL 1%过氧化氢,摇匀,再加入0.2mL 2%的对苯二胺,摇匀。
5.3.3结果判定:生牛乳或加热至78℃以下者呈青蓝色,加热至79~80℃者,30s 后呈淡灰青色,加热至80℃以上者无颜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