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制剂和给药方法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3、处于应激状态时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4、某些继发糖尿病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2、胰岛素使用原则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U/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
史上最全的胰岛素注射攻略

史上最全的胰岛素注射攻略一、注射药物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制剂可被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制剂(包括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表. 常用的胰岛素制剂二、注射装置表. 临床常用注射装置的优点与缺点1. 胰岛素注射笔可分为特充注射笔和笔芯可更换的注射笔。
胰岛素特充注射笔是一种预充3ml(含300U)胰岛素的一次性注射装置,无需更换笔芯,用完后废弃。
笔芯可更换胰岛素注射笔由注射笔和胰岛素笔芯构成,笔芯中的胰岛素一旦用完,需要更换新的笔芯,而注射笔可重复使用。
但目前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注射笔只能与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搭配,其使用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2.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糖尿病患者仍将注射器作为主要的注射装置。
带有可拆式针头的注射器不适用于胰岛素注射,固定针头的注射器减小死腔体积,剂量准确度较高,还可按需求混合胰岛素。
目前没有针头长度小于8mm的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3.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式,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
4. 无针注射器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无针注射器一种是利用高压气流喷射原理,以喷雾的形式将胰岛素通过注射器的微孔快速注入皮下;另一种则是利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从而形成一个可逆的“微通道”,从而将药液导入皮下三、注射笔针头的选择1. 儿童和青少年应使用长度为4、5或6mm的针头。
身材较瘦或选择四肢部位进行注射的患者,尤其当选用5或6mm的针头时,需捏起皮肤形成皮褶后再行注射。
2. 成人▪采用较短针头(4mm、5mm 和6mm)注射时,应使针头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进针,并且在注射时通常无需捏起皮肤。
▪在四肢或脂肪较少的腹部进行注射时,为防止肌肉注射,甚至在使用4mm和5mm针头时,可捏皮注射。
使用6mm针头时,可以采用捏皮或45°角注射。
最新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力(重力)F牛顿(牛)N 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 P=F/S
功W焦耳(焦)J W=Fs
功率P瓦特(瓦)w P=W/t
电流I安培(安)A I=U/R
电压U伏特(伏)V U=IR
电阻R欧姆(欧)R=U/I
电功W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 P=W/t=UI
★ 单组分人胰岛素
基因工程菌
诺和灵30R(笔芯)
70/30优泌林(笔芯)
皮下0.52~824预混短效50%
中效50%
同上
★ 单组分人胰岛素
基因工程菌
诺和灵50R(笔芯)
50/50优泌林(笔芯)
皮下
0.5
2~8
24
初中的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千克kg m=p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 v=s/t
2~4
6~8
中性胰岛素
★ 单组分人胰岛素
基因工程菌
诺和灵R(笔芯)
常规优泌林(笔芯)
单组分猪胰岛素
猪胰脏
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皮下
0.5~1
2~8
12~16
中效
提高胰岛素基础水平,
控制夜间及早餐前血糖
★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基因工程菌
诺和灵N(笔芯)
中效优泌林(笔芯)
皮下
1~2
6~12
18~24
珠蛋白锌胰岛素
皮下
2~4
6~10
12~18
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皮下
1~2
6~12
18~24
长效
同上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胰岛素给药方案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给药剂量。
二、起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0.25IU/kg.24h,全天约12~20IU。
1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2.8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1.7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每隔1~2天调整剂量。
全天24小时6次指血血糖平均值>12 mmol/L,总剂量应增加10%;血糖平均值<6 mmol/L,总剂量宜降低10%。
注射胰岛素2小时后的指血血糖<4 mmol/L者,相应的餐前胰岛素注射量也应减少10% 三、各类糖尿病胰岛素方案的选择:1型糖尿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强化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治疗方案,这是最有效、最易控制血糖达标的方案,而且也最容易进行剂量调节。
有超过50%的患者选择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将不同作用时效的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预先混合制成,使用便捷,但由于比例固定,不易进行剂量调节,因而疗效降低,影响血糖达标。
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强化治疗并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应早期适当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保护β细胞功能的恢复,延长、甚至逆转β细胞功能衰变的过程,从而改善预后。
胰岛素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 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1、超短效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特充)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皮下注射后起效时间10~20分钟,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小时,降糖作用持续3~5小时,和正规胰岛素相比,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比人胰岛素快3倍,达峰时间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预混胰岛素使用方法

预混胰岛素使用方法
预混胰岛素是一种混合了胰岛素和它的载体液的胰岛素制剂。
下面是预混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1. 洗手:在使用预混胰岛素前,先洗手确保手部清洁。
2. 准备注射器:将注射器拆封并确保注射器处于完好状态。
3. 摇匀:在使用预混胰岛素前,轻轻摇晃瓶子使胰岛素充分混合均匀。
不要摇晃过度,以免起泡。
4. 吸取胰岛素:拔出注射器顶端的塑料保护盖,将注射器插入预混胰岛素瓶内,将需要的胰岛素量吸入注射器中。
5. 检查注射器:轻轻敲击注射器以排除空气泡。
然后,慢慢地将注射器上的活塞推下,把顶端的空气推出。
6. 选择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
每次注射应尽量选择不同的部位,以避免对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
7. 注射胰岛素:将注射器插入皮肤下,按下活塞,缓慢注射胰岛素。
8. 拔出注射器:在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注射器。
9. 按住注射部位:使用干净纱布或棉球轻轻按住注射部位,帮助止血。
10. 注射器的处理:将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医疗废弃容器中,并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请记住,使用预混胰岛素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以获得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建议。
以上仅为一般性指导,请根据医生的具体指示使用。
胰岛素制剂的给药方法

胰岛素制剂和给药方法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分类和命名方式较为复杂,加之一些新的胰岛素品种纷纷上市,而不同厂家生产的胰岛素商品名又各不相同,所以容易混淆,以致使用不当。
一、胰岛素制剂的分类(一)根据来源分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
(二)根据制备工艺分类:经动物胰腺提取或纯化的猪、牛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三)根据给药装置分类:1.普通注射液(西林瓶):每瓶10毫升(400单位),只能用专用的注射器抽取注射;2.胰岛素笔芯(卡式瓶):每支3毫升(300单位),只能和专用的注射笔配合注射;3.特充装置(钢笔形):每支300单位,是胰岛素笔芯和注射笔一体的装置,如诺和锐特充、诺和锐30特充、来得时预充。
(四)根据作用时间分类:1.超短效胰岛素:又叫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起效时间10~20min,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h,作用持续3~5h,和正规胰岛素相比,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使用时间灵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通常与中长效胰岛素合用,需注意的是用药10min内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否则会发生低血糖;2.短效胰岛素:包括动物来源的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可溶性中性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是唯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皮下注射30min起效,2~4h达峰,作用持续6~8h。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进餐时间提前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若延后则易发生低血糖;3.中效胰岛素:又称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是将胰岛素混合到锌和鱼精蛋白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的一种胰岛素,包括动物来源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
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缓慢吸收,平均1.5h起效,4~12h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4h,致低血糖的风险较短效胰岛素小。
产房胰岛素使用常规

产房胰岛素使用常规1、常用胰岛素制剂及其特点(1)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起效迅速,皮下注射后10-20min 起效,作用高峰在注射后40-60min,药效维持时间约3-5h,具有最强或最佳的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不易发生低血糖。
(2)短效胰岛素:其特点是起效快,剂量易于调整,可以皮下、肌肉和静脉内注射使用。
皮下注射30min后起效,作用高峰在注射后2-3h,药效持续时间7-8h。
静脉注射胰岛素后能使血糖迅速下降,半衰期为5-6min,可用于抢救DKA。
(3)中效胰岛素(NPH):是含有鱼精蛋白、短效胰岛素和锌离子的混悬液,只能皮下注射而不能静脉使用,特点是起效慢,注射后2-4h起效,作用高峰在注射后6-10h,药效持续时间长达14-18h,其降低血糖的强度弱于短效胰岛素。
2、胰岛素应用时机糖尿病孕妇经饮食治疗3-5天后,测定孕妇24h血糖轮廓试验,包括夜间血糖、三餐前30min血糖及三餐后2h血糖及尿酮体。
如果空腹或餐前血糖≥5.3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过孕期标准者,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3、胰岛素治疗方案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前超短效/短效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的替代作用能够达12-24小时,而餐前胰岛素能快起快落,控制餐后血糖。
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选择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1)基础胰岛素治疗:中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适用于空腹血糖高的孕妇。
早餐前和睡前2次注射适用于睡前注射NPH的基础上空腹血糖达标而晚餐前血糖控制不佳者。
(2)餐前超短效胰岛素治疗:餐时或三餐前注射超短效或短效人胰岛素,适用于餐后高血糖。
(3)胰岛素联合治疗:中效胰岛素和超短效/短效胰岛素联合,目前应用最普遍,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
4、妊娠期胰岛素应用注意事项(1)胰岛素初始剂量及调整:从小剂量开始,0.3-0.8U/(kg·d),早餐前>晚餐前>中餐前,每次调整后观察2-3天判断疗效,每次以增减2-4U或不超过胰岛素用量的20%为宜,直至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制剂和给药方法
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分类和命名方式较为复杂,加之一些新的胰岛素品种纷纷上市,而不同厂家生产的胰岛素商品名又各不相同,所以容易混淆,以致使用不当。
一、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一)根据来源分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
(二)根据制备工艺分类:经动物胰腺提取或纯化的猪、牛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三)根据给药装置分类:
1.普通注射液(西林瓶):每瓶10毫升(400单位),只能用专用的注射器抽取注射;
2.胰岛素笔芯(卡式瓶):每支3毫升(300单位),只能和专用的注射笔配合注射;
3.特充装置(钢笔形):每支300单位,是胰岛素笔芯和注射笔一体的装置,如诺和锐特充、诺和锐30特充、来得时预充。
(四)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1.超短效胰岛素:又叫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起效时间10~20min,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h,作用持续3~5h,和正规胰岛素相比,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使用时间灵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通常与中长效胰岛素合用,需注意的是用药10min内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否则会发生低
血糖;
2.短效胰岛素:包括动物来源的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可溶性中性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是唯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皮下注射30min起效,2~4h达峰,作用持续6~8h。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进餐时间提前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若延后则易发生低血糖;
3.中效胰岛素:又称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是将胰岛素混合到锌和鱼精蛋白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的一种胰岛素,包括动物来源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
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缓慢吸收,平均1.5h起效,4~12h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4h,致低血糖的风险较短效胰岛素小。
中效胰岛素常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睡前给药,以控制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
4.长效胰岛素:即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来源),是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的基础上加大鱼精蛋白的比例,使吸收更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更长,皮下注射3~4h起效,12~20h达峰,作用维持24~26h。
其缺点是吸收不稳定,致药效不稳定,目前已少应用;
5.超长效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可24h保持相对恒定浓度,无明显峰值出现。
可在一天当中任何时间注射,起效时间为1.5h,作用可平稳保持24h左右,更适合于基础胰岛素治疗,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
6.预混胰岛素:指含有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物,包括诺和
灵30R,含30%的短效和70%中效胰岛素;诺和灵50R,含50%的短效和50%中效胰岛素;优泌林70/30,含30%的短效和70%中效胰岛素;诺和锐30,含30%超短效门冬胰岛素和70%与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的双相混合物。
制剂中的短效成分起效迅速,可以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中效成分缓慢持续吸收,主要起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其缺点是预混方案固定,难以满足特殊的混合要求。
二、胰岛素的给药方法
胰岛素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注射给药,注射给药常用的剂型有:注射剂;胰岛素笔;喷射式注射器;胰岛素泵。
为减少注射给药对给药部位的刺激,目前胰岛素吸入剂型、滴鼻剂型、口服剂型均在研制中。
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应静脉注射普通胰岛素。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一般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部位起效时间长短比较:腹壁最快,其次三角肌,再次大腿。
为了防止脂肪萎缩,应在注射区域轮换注射部位。
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应选择腹壁作为注射部位,并轮换输注点。
注意每次注射后必须卸下针头,防止温度变化时药液从针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