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纯粹(cuì)拘泥(ní)峻峭(qiào)千均之力(jūn)B. 绽开(zhàn)要抉(jué)渲染(xuān)血雨腥风(xīng)C. 惩戒(chéng)簇拥(cù)腈纶(qīng)格物至知(zhì)D. 愧怍(zuò)契合(qì)恣睢(suī)怏怏不乐(yàng)【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拘泥(ní)——nì,千均之力——千钧之力;B.要抉——要诀,渲染(xuān)——xuàn;C.腈纶(qīng)——jīng,格物至知——格物致知;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三月的两会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是中国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是世界中国“春之声”的重要时间。

A. 朝气蓬勃聚集更倾听B. 生机盎然汇聚也聆听C. 朝气蓬勃汇聚更聆听D. 生机盎然聚集也倾听【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朝气蓬勃: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生机盎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朝气蓬勃”更关注个体或集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而“生机盎然”更强调环境或事物的生机勃勃。

根据文段中“这是一个万物复苏、______的时节”可知,此处形容春天的景象,应选用:生机盎然。

第二空:聚集:集合;聚拢。

汇聚:聚集在一起。

“聚集”更偏向于描述人或物体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而“汇聚”更强调分散的事物或人汇聚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根据文段中“是中国______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可知,此处指“民智民意”汇合在了一起,应选用:汇聚;第三空:根据文段中“是一个……的时节,是……的时刻”可知,应用“也是……的时间”表示并列关系,而不能用“更”,因为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与前文内容不连贯;第四空:倾听:认真细心地听取。

《南齐书·裴昭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裴昭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裴昭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齐书·裴昭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齐书·裴昭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齐书·裴昭明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原文: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

父驷,南中郎参军。

昭明少传儒史之业,泰始中,为太学博士。

有司奏:“太子婚,纳征用玉壁虎皮,未详何所准据。

”昭明议:“礼纳征,俪皮为庭实,鹿皮也。

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虎豹虽文,而征礼所不言;熊罴虽古,而婚礼所不及;圭璋虽美,或为用各异。

今宜准的经诰。

凡诸僻谬,一皆详正。

”于是有司参议,加圭璋,豹熊皮各二。

元徽中,出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谓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

湘中人士倘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

”昭明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累清风。

”历祠部通直郎。

永明三年使虏,世祖谓之曰:“以卿有将命之才,使还,当以一郡相赏。

”还为始安内史。

郡民龚玄宣,云神人与其玉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龚圣人”,以此惑众。

前后郡守敬事之,昭明付狱治罪。

及还,甚贫罄。

世祖曰:“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

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迁射声校尉。

九年,复遣北使。

建武初为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

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

昭明曰:“臣不欲竞执关楗故耳。

”昭明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

”故终身不治产业。

中兴二年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五十三》,有删改)译文: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是宋太中大夫裴松之的孙子。

其父裴骃任南中郎参军。

裴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

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标准和依据。

刘善明传翻译赏析_刘善明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善明传翻译赏析_刘善明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善明传翻译赏析_刘善明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善明,是刘怀珍的族弟。

父亲刘怀人,在宋朝做官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年,青州发生饥荒,人与人彼此相食。

刘善明家里有积存的谷子,自己只吃稠粥,开仓救灾,乡民有很多获得了活命和救助,百姓们都把他家的田地称为续命田。

刘善明少年时期安静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候要见他,而他却推辞不见。

四十岁的时候,刺史刘道隆聘他为中从事。

刘怀人对刘善明说:“我已经知道了你的立身,还想见到你的立官。

”刘善明应聘了,又举他为秀才。

宋孝武帝见到他的策论直率有力,感到他十分奇异。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他。

当时州治在东阳城,刘善明家在城郭以内,不能自己逃出。

他的伯父刘弥之虚假地对沈文秀说自己请求效力,沈文秀让他率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增援安都。

刘弥之出门以后,秘密地对部下说:“这才逃出祸坑了。

”走到下邳,便背弃了沈文秀,刘善明的堂伯刘怀恭为北海太守,占据郡城与他相应。

刘善明秘密相约,收集了门宗部下,得到三千人。

夜间斩了关门的守将投奔北海。

他的族兄刘乘人又在渤海聚集兵众呼应朝廷。

而刘弥之等人不久被薛安都所杀,明帝追赠他为青州刺史。

任命刘乘人为冀州刺史,刘善明为北海太守。

又任命他为尚书金部郎。

刘乘人生病去世,便以刘善明为冀州刺史。

沈文秀投降以后,任命刘善明为海陵太守,郡的边境处在海边,没有树木,刘善明让人种植榆、茶等各种果树,于是获得了利益。

还京后为直阁将军。

泰始五年,魏朝攻克了青州,刘善明的母亲在那里,把她转移到了代郡。

刘善明穿布衣吃蔬菜,悲哀得像守丧一样,明帝每次见到,都为他而叹息。

后来转为巴西、梓桐二郡太守。

刘善明因为母亲在魏朝,不愿意西行,流着眼泪坚持请求,得到了准许。

朝廷官员大多同情刘善明的心事,元徽初年派人出使北方,朝中议论让刘善明举荐人选。

刘善明推荐州乡北平人田惠绍出使魏朝,把他母亲赎了回来。

当时宋朝的后废帝刚刚登基,群臣执政,刘善明独独侍奉齐高帝,委身效忠。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一)(2018·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箒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箒: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本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C.不终日而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4.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

唐。

孙过庭《书谱》释读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1〕,钟、张信为绝伦〔2〕,其余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3〕,而羲、献继之。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4〕,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5〕,然张精熟,池水尽墨〔6〕,假令寡人耽之若此〔7〕,未必谢之〔8〕。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9〕,故无惭于即事〔10〕。

评者云:“彼之四贤〔11〕,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12〕,古质而今妍〔13〕。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14〕。

虽书契之作〔15〕,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16〕,质文三变〔17〕,驰骛沿革〔18〕、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19〕,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0〕。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21〕,反玉辂于椎轮者乎〔22〕!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

”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23〕,而未详其始卒也〔24〕。

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25〕,而逸少兼之。

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少劣,而博涉多优,摠其终始,匪无乖互〔26〕。

谢安素善尺牍〔27〕,而轻子敬之书。

子敬尝作佳书与之〔28〕,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29〕,甚以为恨。

安尝问子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

”安云:“物论殊不尔〔30〕。

”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31〕,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32〕,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33〕。

以子敬之豪翰〔34〕,绍右军之笔札〔35〕,虽复粗传楷则〔36〕,实恐未克箕裘〔37〕。

况乃假托神仙〔38〕,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39〕!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

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

羲之还见,乃叹日:“吾去时真大醉也。

”敬乃内惭。

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40〕疑焉。

注释:【1】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2024年3月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4年3月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练习2024.03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纯粹.(cuì)拘泥.(ní)峻峭.(qiào)千均.之力(jūn)B.绽.开(zhàn)要抉.(jué)渲.染(xuān)血雨腥.风(xīng)C.惩.戒(chéng)簇.拥(cù)腈.纶(qīng)格物至.知(zhì)D.愧怍.(zuò)契.合(qì)恣睢.(suī)怏.怏不乐(yà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三月的两会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__________的时节,是中国__________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__________是世界__________中国“春之声”的重要时间。

A.朝气蓬勃聚集更倾听B.生机盎然汇聚也聆听C.朝气蓬勃汇聚更聆听D.生机盎然聚集也倾听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在陕西榆林举行全国秧歌展演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代表辽宁参展。

②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其.风格喜庆热烈,表演技术精湛。

③迄今已有大约300多年历史的上口子高跷秧歌被誉为“木棒上的东方芭蕾”,它.有机地融合杂技与现代舞,“舞”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

④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表演过程十分连贯,每个环节都衔接自然,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渲染气氛,感染观众....。

A.“文化遗产”“喜闻乐见”“地域特色”“感染观众”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南齐书·刘悛传.doc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南齐书·刘悛传.doc

2019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南齐书·刘悛传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

初辟从事。

随父勔征竟陵王诞于广陵,以功拜驸马都尉。

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

郡南江古堤,久废不缉。

悛修治未毕,而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于是乃立。

明帝崩,表奔赴,敕带郡还都。

吏民送者数千人,悛人人执手,系以涕泣,百姓感之,赠送甚厚。

桂阳难,加宁朔将军,助守石头。

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

持丧墓侧,冬月不衣絮。

太祖书譬悛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

终哀全生,先王明轨,岂有去缣纩,撤温席,以此悲号,得终其孝性邪?当深顾往旨,少自抑勉。

”太祖辅政,有意欲铸钱,以禅让之际,未及施行。

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

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

此议若立,润利无极。

”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

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

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

卫送山陵,卒,年六十一。

赠太常,常侍、都尉如故。

谥曰敬。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B.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C.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D.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也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供社会呼唤。

B.从事,官名,自汉代始,三公、州郡长官皆自征召僚属,多以“从事”称之。

刘氏善举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刘氏善举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刘氏善举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

句子理解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刘善明,平原人。

镇北将军怀珍族弟也。

父怀民,宋世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

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

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

”善明应辟。

仍举秀才。

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

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

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援安都。

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

”行至下邳,起义背文秀。

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

族兄乘民又聚众渤海以应朝廷。

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

以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

乘民病卒,仍以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

文秀既降,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

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

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

朝廷多哀善明心事。

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幼主新立,群公秉政,善明独结事太祖,委身归诚。

二年,出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

至镇,表请北伐,朝议不同。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州里。

泰始初,虏暴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

苍梧肆暴,太祖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

使僧副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见劝北固广陵,恐一旦动足,非为长算。

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

”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所辨。

故胡虏若动,反为公患。

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

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蹶。

”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太祖纳之。

苍梧废,征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

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收众聚骑,营造舟仗,苞藏贼志,于焉十年。

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

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

今六师齐备,诸侯同举。

昔谢晦失理,不斗自溃;卢龙乖道,虽众何施。

且袁粲、刘秉,贼之根本,根本既灭,枝叶岂久?此是已笼之鸟耳。

”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攸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

”仍迁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

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

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

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太祖践阼,以善明勋诚,欲与善明禄,召谓之曰:“淮南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

卿为我卧治也!”代高宗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遣使拜授,封新涂伯,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上表陈事曰:“周以三圣相资,再驾乃就;汉值海内无主,累败方登;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景祚攸集,如此之难者也。

陛下凝辉自天,照湛神极,睿周万品,道洽无垠。

故能高啸闲轩,鲸鲵自翦,垂拱云帟,九服载晏,靡一战之劳,无半辰之棘,苞池江海,笼苑嵩岱,神祇乐推,普天归奉,二三年间,允膺宝命,胄临皇历,正位宸居。

开辟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夫常胜者无忧,恒成者好怠。

故虽休勿休,姬旦作《诰》;安不忘危,尼父垂范。

今皇运草创,万化始基,乘宋季叶,政多浇苛,亿北倒悬,仰齐苏振。

臣早蒙殊养,志输肝血,徒有其诚,曾阙埃露。

夙宵惭战,如坠渊谷,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皞。

”所陈事凡十一条:其一以为“天地开创,人神庆仰,宜存问远方,宣广慈泽”;其二以为“京师浩大,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随宜量赐”;其三以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

愚谓今下赦书,宜令事实相副”;其四以为“匈奴未灭,刘昶犹存,秋风扬尘,容能送死,境上诸城,宜应严备,特简雄略,以待事机,资实所须,皆宜豫办”;其五以为“宜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其六以为“凡诸土木之费,且可权停”;其七以为“帝子王姬,宜崇俭约”;其八以为“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各贡谠言,以弘唐虞之美”;其九以为“忠贞孝悌,宜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民政”;其十以为“革命惟始,天地大庆,宜时择才辨,北使匈奴”;其十一以为“交州险夐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

今大化创始,宜怀以恩德,未应远劳将士,摇动边氓,且彼土所出,唯有珠宝,实非圣朝所须之急。

讨伐之事,谓宜且停”。

又撰《贤圣杂语》奏之,托以讽谏。

上答曰:“省所献《杂语》,并列圣之明规,众智之深轨。

卿能宪章先范,纂镂情识,忠款既昭,渊诚肃著,当以周旋,无忘听览也”。

又谏起宣阳门;表陈宜明守宰赏罚;立学校,制齐礼;广开宾馆,以接荒民。

上又答曰:“具卿忠谠之怀。

夫赏罚以惩守宰,饰馆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

更撰新礼,或非易制;国学之美,已敕公卿;宣阳门今敕停。

寡德多阙,思复有闻”。

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刬削。

少与崔祖思友善,祖思出为青、冀二州,善明遗书曰:“昔时之游,于今邈矣。

或携手春林,或负杖秋涧,逐清风于林杪,追素月于园垂,如何故人,徂落殆尽。

足下方拥旄北服,吾剖竹南甸,相去千里,间以江山,人生如寄,来会何时!尝览书史,数千年来,略在眼中矣。

历代参差,万理同异。

夫龙虎风云之契,乱极必夷之几,古今岂殊,此实一揆。

日者沈攸之拥长蛇于外,粲、秉复为异识所推,唯有京镇,创为圣基。

遂乃擢吾为首佐,授吾以大郡,付吾关中,委吾留任。

既不办有抽剑两城之用,横槊搴旗之能,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恩不酬。

忧深责重,转不可据,还视生世,倍无次绪。

藿羹布被,犹笃鄙好;恶色憎声,暮龄尤甚。

出蕃不与台辅别,入国不与公卿游,孤立天地之间,无猜无托,唯知奉主以忠,事亲以孝,临民以洁,居家以俭。

足下今鸣笳旧乡,衣绣故国,宋季荼毒之悲已蒙苏泰,河朔倒悬之苦方须救拔。

遣游辩之士,为乡导之使,轻装启行,经营旧壤,令泗上归业,稷下还风,君欲谁让邪?聊送诸心,敬申贫赠。

”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

赠钱三万,布五十匹。

又诏曰:“善明忠诚夙亮,干力兼宣,豫经夷险,勤绩昭著。

不幸殒丧,痛悼于怀。

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子涤嗣。

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太祖闻其清贫,赐涤家葛塘屯谷五百斛。

善明从弟僧副,官至前将军,封丰阳男,三百户。

永明四年,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卒。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译文:刘善明,平原人,是镇北将军刘怀珍的族弟。

父亲刘怀民,宋时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年,青州发生饥荒,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刘善明家里有积存的粮食,自家吃粥,却打开粮仓救济乡里,很多乡邻借此全家得以活命,百姓把他家的田地称为“续命田”。

刘善明少时便能静心读书,刺史杜骥曾闻其名而等侯一见,刘善明却推辞不见。

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他为治中从事。

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经看到你立身,还想看到你立官。

”刘善明于是答应了刘道隆的征召。

刘善明还考了秀才。

宋孝武帝见他的策论强健干练,觉得他很是不同凡响。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叛乱,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他。

当时东阳城是青州州府,刘善明家就在外城之内,无法置身事外。

刘善明的伯父刘弥之欺骗沈文秀,请求为他效命,沈文秀派他带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支援薛安都。

刘弥之出了城门,秘密地对部下说:“终于逃出祸坑了。

”行军到下邳,刘弥之便领军起义,背弃沈文秀。

刘善明的从伯(父亲的堂兄)刘怀恭时任北海太守,占据北海郡与刘弥之相互呼应。

刘善明秘密发信召集宗族部下,召来三千人,连夜攻破关隘奔向北海郡。

族兄刘乘民又在渤海聚军响应朝廷。

之后不久刘弥之被薛安都所杀,宋明帝追封他为辅国将军、青州刺史。

以刘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刘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并封他为尚书金部郎。

刘乘民病死后,又任刘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

沈文秀投降后,又任命刘善明为屯骑校尉,外任海陵太守。

海陵郡靠海,没有树木,刘善明教谕民众种植榆槚及各种果树,民众便从中获得好处。

后来回京后官拜后军将军、直阁。

泰始五年,青州被北魏攻陷,刘善明母亲被北魏俘获,押置桑乾。

刘善明穿粗布衣服吃粗劣食物,哀痛不已如同居丧一般。

宋明帝每次见到,都为他叹息,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后刘善明转任宁朔将军、巴西和梓橦二郡太守。

刘善明因母亲在陷落北魏,不愿西行赴任,痛哭着坚决请辞,他的请求终被明帝应允了。

朝中同仁多同情刘善明的心事。

元徽初年,朝廷要派使者出使北魏,朝议后让刘善明推荐人选,他推举州乡北平人田惠绍出使北方,终于赎回了母亲。

幼帝初登皇位,群公执掌朝政,只有刘善明追奉太祖,委身归诚。

元徽二年,出任辅国将军、西海太守,兼青州、冀州二州刺史。

到任之后,上表请求北伐,朝廷不同意。

刘善明从弟刘僧副,和刘善明一样闻名州里。

泰始初年,北魏侵掠淮北,刘僧副率领部下两千人东依海岛抗敌;太祖当时在淮阴,称许他的行动,召他来想见,推荐他做安成王抚军参军。

苍梧王残暴肆虐时,太祖担心害怕,常让僧副微服出行探听消息舆论。

曾派僧副秘密告诉刘善明和东海太守垣崇祖说:“很多人劝说我北去固守广陵,只怕一旦北迁,不是长远之计。

如今秋风又起,你如果能和东海太守垣崇祖一起稍稍袭扰北魏,那我的各种计划就都可以实施了。

”刘善明说:“宋氏就要灭亡了,这是显然易见的。

所以此时北魏如果有所行动,反而是您的麻烦。

您神武不凡,可谓举世唯一,正应该安静下来等待机会,趁势奋起,功业自然可定。

不能舍近求远,自找麻烦啊。

”派遣部下精兵数十人随僧副回去复命,太祖接受了他的建议。

苍梧王废掉后,征拜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造反,太祖为此忧心不已。

刘善明献议说:“沈攸之控制八州,大肆聚敛财货粮饷,召扰士兵征集马匹,修造战船车仗,包藏谋乱之心,这样已经十年了。

他性格险诈急躁,才能又不算稳重优秀,现在造反已经这么多天了,却迟疑不敢进军,难道这样他还有什么依仗吗?一是军事谋略不通,二是内部人心离散,三是周围多有牵制,四是上天要他死。

本来还担心他骁勇善战,怀疑他要速战,趁我们来不及防备时进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