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阶梯电价设计优化模型_朱柯丁

合集下载

居民阶梯分时电价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设计

居民阶梯分时电价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设计

居民阶梯分时电价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设计作者:杨侃王迪忻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18期[摘要]由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环境问题愈加严峻,我国对电力定价领域进行改革采用阶梯电价政策以解决电价公平负担问题及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

文章为阶梯电价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完善优化思路。

[关键词]阶梯电价政策;电价公平负担问题;电力资源1 引言在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长期采用统一的低电价政策以保障在经济水平较低时期居民的基本生活与生产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实现了“中国奇迹”,统一低电价政策的弊端与问题也随之暴露。

一方面工商业和居民用户之间的价格交叉补贴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低廉的价格以及高额的补贴使得滥用电、浪费电的情况普遍,不利于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基于此,我国自2012年开始普遍采用阶梯电价政策,将电价分成若干梯度以达到缓解能源紧张、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该政策在实施后能否有效改善交叉价格补贴问题、促进居民节约用电、解决用电领域的其他问题仍存在着争议,不同学者对阶梯政策的有效性评价不一。

并且随着用电形势、宏观经济状态的改变,阶梯电价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

文章将对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评估提供相应方法及优化思路。

2 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评估第一,公平负担效果评价。

阶梯电价政策主要手段是将居民用电电量分段、电价分级,使得消耗同等单位的电能的居民由于处于不同的电量等级从而导致承担的成本费用不尽相同。

因此,阶梯电价政策能够达到重新调整居民的可再分配收入的目的。

因为在该电价政策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在消耗同等资源时所支付的费用不同,拥有高收入的家庭要远高于低收入家庭。

同时由于居民电价存在交叉补贴,因此阶梯电价政策设计能够减少高收入被补贴数量。

考虑到城乡居民用电差异,为了建立更加合理的公平负担机制,在确定阶梯电价电量时,更加科学的办法是要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区分。

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的思考

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的思考

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的思考【摘要】随着电价改革的逐步深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这是推进我国电价改革的关键一步,有助于优化我国销售电价结构,促进居民节约用电,目前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广和实施。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用电效率,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现行居民阶梯式电价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后带“补贴”的阶梯式电价制度。

【关键词】阶梯式电价电价改革补贴节约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支点,在电力市场中对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电价一直低于其他国家同类电价的水平,也远远低于我国其他类型的电价水平,这种状况的维持主要通过提高工商业用电价格分摊成本来实现。

这样持续下去,不仅加重重工业和商业企业的用电负担,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并且直接导致经济条件好、用电多的家庭补贴多,经济条件差、用电少的家庭补贴少的不合理分配格局。

为了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我国居民用电改革基本方向,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对城乡居民用电户实行“一户一表”制,将其月(年)用电量分为若干个档次,其基本用电需求部分实行较低的电价,对超过基本需求的电量实行较高的电价。

一、居民阶梯式电价的概念及其定价所谓阶梯式电价,就是将居民用电实行分档定价。

居民生活用电可以分为三梯段。

第一梯段为基本生活需求用电,如照明、做饭等。

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应遵循公益性原则,制定比较低的电价。

第二梯段为正常家庭生活用电、指满足基本用电量后,进行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电量,如电视、冰箱等。

这个梯段的电力消费应该体现成本原则,在考虑发电、配电、输电各企业实际成本的前提下制定合理价格。

第三梯段为奢侈型用电。

这部分主要用于满足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性消费和某些特别需要,此时电价体现赢利的原则,制定比较高的电价。

二、居民阶梯式电价的经济学分析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用户合理用电,引导和鼓励用户节约能源。

阶梯电价

阶梯电价

5
第一档超 出平均电 费(元) 0
第一档方 第二档超 差 出平均电 费(元) 0 3.0342
第二档方 差
第三档 超出平 均电费 (元) 54.0385
第三档方 差
4.0698
3.38e+03
表 2 各档电价的平均方差 由上表可知, 通过递增式阶梯电价的第二档相比于传统计算平均应多付 3.0.42 元, 对低收入和中收入的影响不大。而第三档相比于传统平均应多付 54.0385 元。故当一些 居民的当月应付电费远远高于其他人时, 他们则会选择性地减少用电量并逐渐向低档用 户群体所用电量靠近。第一档与第二档的用户,则会使其用电量逐渐接近一档与二档间 的分界处,且避免超出相应的用电范围。第一二档的比例占 83.3625%,大于 80%。且所 付超费用的方差分别 0, 4.0698 , 3.38e+03, 可知第三档波动大, 前两档的波动性很小。 为进一步分析,第一二档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增加,最终随着方案的不断更新、改 变,这三档会趋于稳定。 2.其次, 我们探究阶梯电价政策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相关关系?根据上海统 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见附录) ,我们进行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 指标。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 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 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 次大, 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 称为第二主成分。 依次类推,I 个变量就有 I 个主成分 。 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为: a) 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p 维随机向量 x x1 , x2 , , x p ,

关于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建议

关于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建议

关于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用电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低居民用电成本,我认为有必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以下是我对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建议:一、提高居民用电的基本生活保障电价。

在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中,应该合理划定低阶梯用电价格,确保居民用电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样可以促使居民节约用电,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立合理的阶梯电价分级标准。

制定合理的阶梯电价分级标准是完善该政策的核心。

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和能源分配情况,制定不同的分级标准,以反映能源供需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阶层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避免因电价上涨而给困难家庭造成影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电费补贴机制。

对于居民用电量大于一定程度的用户,可以适当提高电费的阶梯价,但也应该建立电费补贴机制,对经济困难的家庭进行适当补贴,确保他们的用电需求。

电费补贴可以通过社会福利补贴方式或者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等形式进行。

四、提高居民用电计量水平。

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也需要提高居民用电计量水平。

一方面,可以推广使用智能电表,实现对居民用电的精确计量,减少用电计量误差。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用电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推广节能用电理念。

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居民节约用电,降低用电成本。

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大对居民的节能用电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培养居民的节约用电习惯。

可以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手册、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向广大居民普及关于节能用电的知识和技巧。

六、加强居民用电行为管理。

除了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外,还需要加强对居民用电行为的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居民用电行为评估机制,对用电浪费较严重的居民进行惩罚,同时给予用电节约显著的居民一定的奖励,以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建议。

居民阶梯电价优化模型

居民阶梯电价优化模型
阶梯 电价标 准 分析 其实 际意 义. 其 次我们 在 E x c e l _ 2 0 中分别 对 A、 B区居 民 的用 电量 与用 水量 进 行 了求 和 与求
均值计 算 。 并用 Ma t l a b编 程 作 出居 民月 平均用 电与月平 均用 水之 间 的散点 图 , 判 断之 间两 者之 间 的关 系 , 并 引入 拟合 优度 _ 4 的概 念 . ( 2 ) 特 征 函数 又 称示 性 函数 , 该 函数分 别 刻 画每 户用 电量 与 三类 用 电档次 的 函数 关 系. 当用 电量 属 于某 一
关 键 词 :阶梯 电价 ; 单 因素 分 析 法 ; 显著性分析 ; M a t l a b
中图分类号 : 0 2 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7 3 . 2 0 1 5 . 0 2 . 0 2 6
档次 的时 候 , 该 档 次 的特 征 函数值 为 1 , 否 则为 0 . 设X i 表 示每 户 的用 电量 ( =1 , 2 , 3 …n) , 则 相应 的三类 档 次用 电量 的特 征 函数 分 别 为 。 ( ), “ : ( ),
“ 3 ( ).
( 3 ) 小 区 的用 电量水平 与 每户用 电量 档次 是整 体与 个体 的关 系 , 因此 , 为计 算 小 区 的用 电量 总水 平 , 需要 先
电能是 最 重要 的能源 . 又 是 消耗 其 他 能源 生产 的能源 产 品. 阶梯 式 电价 是 阶梯 式递 增 电价 或 阶梯 式 累进 电价 的简称 , 也称 为 阶梯 电价 , 是 指把 户均 用 电量设置 为若 干个 阶梯 分段 或 分档 次 定价 计算 费 用 . 对居 民用 电

探析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在推行中的难点及建议

探析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在推行中的难点及建议

探析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在推行中的难点及建议摘要: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电价是电力改革的需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文分析了在实行阶梯电价中的难点及阶梯电价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阶梯电价难点建议0引言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我国居民生活电价的制定原则是保本微利,近几年来,由于煤炭供不应求,煤炭的价格一直处于偏高的状况,产电的成本就相应上升,但是电价并没有上调,这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陷入亏损。

为了减轻电力企业的负担,国家提高了工商业的用电价格,这的确有助于帮电力企业的分担部分成本,但是也造成两个不好的影响,第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而产品的竞争力就相应下降;第二,造成了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而条件比较差、用电比较少家庭,得到的补贴就越少。

这样的电价制度,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实行阶梯电价。

在满足绝大多数生活必须用电的前提下,推行阶梯电价,多用电就要多付费,这样既不会增加一般家庭的生活负担,又能抑制富裕家庭随意浪费电资源,体现了公平的原则,节约了国家的资源,同时,有助于减轻电力企业的负担。

1推行居民生活阶梯电价的难点以及阶梯电价本身存在的问题1.1推行中的难点居民生活阶梯电价主要是希望通过价格机制控制不合理的用电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

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第一个难点就是要充分权衡各方面的利益。

首先,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阶梯电价水平要适应居民的消费能力,必须满足居民生活的正常用电,同时,也要考虑供电企业的利益,满足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行过程中的第二个难点就是阶梯电价的前提必须是一个家庭一个电表,而有些地方并没有实现一户一表,比如城乡结合部、棚户区、事业单位及破产企业家属院、某些物业管理小区等[1],这类用户要执行居民生活阶梯电价中的合表电价,虽然也实行了阶梯电价,但是如果在执行前没有协商好具体的承担策略,很可能导致在实行以后存在争议,甚至引发矛盾。

阶梯电价方案

阶梯电价方案

阶梯电价方案第1篇阶梯电价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电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分配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引导居民合理用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根据《电力法》、《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阶梯电价方案。

二、基本原则1. 公平负担:电价制定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使各类用户电费支出与其用电量相适应。

2. 递增电价:实行阶梯电价,用电量越多,电价越高,以引导用户合理节约用电。

3. 合法合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电价方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动态调整:根据电力市场供需情况、能源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阶梯电价。

三、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包括居民生活用电、居民小区公共设施用电等。

四、阶梯电价设置1. 阶梯电价分为三个档次,具体如下:第一档:月用电量0-200度,电价为0.5元/度;第二档:月用电量201-400度,电价为0.6元/度;第三档:月用电量401度及以上,电价为0.8元/度。

2. 各档次电价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调整。

五、优惠政策1. 对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电费减免政策。

2. 对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等新能源利用项目,给予电价补贴。

六、实施步骤1. 宣传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阶梯电价政策,提高居民对电价政策的认知。

2. 技术支持:完善电力计量设施,确保电量数据的准确性,为阶梯电价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 监管管理:加强电价监管,确保电价政策执行到位,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4. 持续优化:根据实施效果,适时调整阶梯电价,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七、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阶梯电价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2. 建立健全居民用电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居民用电需求,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3. 定期评估阶梯电价政策实施效果,为电力市场改革和能源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阶梯电价的效用分析-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阶梯电价的效用分析-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阶梯电价的效用分析摘要从2012 年7 月1 日到今年上半年,在我们全国陆续实行居民阶梯电价,但是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新的阶梯电价主要变化有哪些?实行阶梯电价后居民日常用电的费用是增加还是减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在本题中,为了看出阶梯电价对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采取了加权平均值分别算出阶梯电价实行前后农村和城镇电费的变化;之后从两个角度分析了阶梯电价施行后,给居民生活费用支出带来的变化,第一角度采用比重模型得出居民用电费用占生活费用支出的比重,第二角度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了阶梯电价的潜在影响;对于阶梯电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我们采用了模糊评价进行分析,并定义了语义学三个等级,经计算得到影响程度为轻度,说明阶梯电价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合理节约用电,而且对大部分居民生活并无影响。

参照阶梯电价的目的和建立机制,我们假定了一个阶梯水价的设计方案,运用正态分布模型进行拟合验证,最后得到我们所设计的方案能保证80%以上的居民家庭的水价保持平稳,即我们所设计的阶梯水价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关键词:加权平均值比重模型模糊评价正态分布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问题重述 F 题阶梯电价的效用分析2010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意见时明确指出,在我国全面实行居民阶梯电价,主要考虑建立3 个机制:一是合理电价机制;二是公平负担的用电机制;三是促进节能减排机制。

通过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合理节约用电。

从2012年7 月1日到今年上半年,全国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大部分省市都陆续开始实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新方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新的阶梯电价主要变化有哪些?实行阶梯电价后居民日常用电的费用是增加还是减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方案优化模型。利用秩和比法确定地区最适合的阶梯分档次数; 通过计算机循环算法找出居民不满程度最 低的分优化模型 。算例表明: 该优化方法可操作性强, 有利于阶梯电价方案的合理制定, 体现阶梯电价的节能效益 。 关键词:阶梯电价; 分档次数; 分档电量; 分档电价; 优化模型 作者简介:朱柯丁( 1980), 男,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和电力经济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TM9 ; F407. 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529 ( 2011 ) 06086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071053 ) ;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项目( 09Abjg303 )
1
概述
目前, 美、 日、 印、 韩等国均对居民用电实行阶
他行业用电对居民用电的补贴; 再进一步通过阶 梯式的电价机制减少对高收入人群的电价补贴 。 要实现阶梯电价的效益, 其设计必须均衡居民 、 供 电公司以及社会多方利益: ( 1 ) 居民承受能力 阶梯电价水平以及电价梯度应适应居民的消 费能力, 避免制约居民生活的正常用电需求 。 ( 2 ) 居民用电需求 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数以及各档的电量应有 针对地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生活用电需求 。 ( 3 ) 能源稀缺性 电价设置应体现电力作为能源的稀缺性, 制 约能源不合理消费。 ( 4 ) 资源使用公平性 一方面, 提高用电较多的高收入人群用电均
式中
( 2 ) 需求曲线 随着电价的提高, 居民将因替代效应减少电 能的使用。 若 Q i 为第 i 类居民用户的平均用电 量, 那么有居民用电需求与用电均价的对数函数 曲线 ln Q i = C i + θ i ln P i
用户的价格弹性系数。
1 /2 ·
等修正
2
2. 1
阶梯电价优化模型
分档次数优化模型 目前, 浙江与福建将阶梯电价划分为 3 档次,
而在国外则多划分为 4 ~ 6 档 四川划分为 4 档次, 次。事实上, 分档次数的确定应紧密联系当地居 民生活用电的分布状况: 在某些地区, 居民用电量 差异较少, 可以适当减少分档次数; 反之, 在居民 生活用电量差异较大的地区, 则应增加用电档次 以反映用电的差异性, 体现阶梯电价的效益 。 田凤调于 1998 年首次提出秩和比法( Rank7 ] RSR ) [6, 。 秩和比法是集古典参数估 sum ratio,
第 39 卷 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Vol. 39 No. 6 Jun. 2011
居民生活阶梯电价设计优化模型
朱柯丁, 宋艺航, 谭忠富, 吴海林
(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经济与环境研究所, 北京 摘 102206 )
要:居民生活用电施行递增式阶梯电价是电力改革的重要举措 。综合了多方面要素, 提出了阶梯电价实
图 1 中, 对 于 用 电 量 为 Q1 的 居 民 用 户, 有 V' Q = V1 ; 对于用电量为 Q2 的居民用户, 同样有 V' Q = V1 ; 而对于用电量为 Q3 的居民用户, 则有 V' Q = V2 。 表示随着居民 γ( Q - V' Q ) 为膨胀系数函数, 用电量偏离分档电量值, 居民用户的不满程度的 居民的不满程度将加速上 膨胀状况。当 γ > 1 时, 升。当 0 < γ < 1 时, 不满度将减速上升。 当 γ = 1 时, 居民的不满度将线性上升; 此时, 用电量为 Q1 的居民的不满度等于矩形 ABV1 Q1 的面积; 用电 量为 Q2 的居民的不满度等于矩形 CDQ2 V1 的面 积。 2. 3 分档电价优化模型 通过对分档电量进行优化设计, 居民对分档 电量的满意程度实现了最大化, 但并不代表阶梯 电价方案达到最优, 其优劣还要考虑电价的设计 是否合理。 2. 3. 1 用户对分档电价的响应 ( 1 ) 供给曲线 根据递增式阶梯电价的特性, 其用电均价的 变化如图 2 所示( 以 3 档为例) : 在分档电量 Q1 、 Q2 处, 用电均价曲线都出现了转折点, 而随着居 民生活用电量的增加, 居民用电均价将趋向于最 高档电价 P3 。
计与近代非参数统计各自优点于一体的统计分析 方法, 适用于指标的鉴别分类。 其最佳分档原则 的涵义在于各档次指标参数方差一致, 并具有一 定显著性。 对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用电的差异程度进行划 分, 参考指标必须能够体现居民生活用电的差异 性。鉴于离散系数综合反映了居民生活用电的平 均状况以及各居民用电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本 文选择各地区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离散系数作为划 分依据。档次确定的步骤如下。 ( 1 ) 选取全国 n 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城市的 居民生活用电量样本, 计算各样本的用电量的离 散系数 C. V i ( i = 1 , 2, …, n) 。 ( 2 ) 对各城市的离散系数 C. V i 由小到大重
朱柯丁, 等
居民生活阶梯电价设计优化模型
0863
价, 减少其电价补贴; 另一方面, 居民生活用电供 电成本高, 但定价低, 阶梯电价应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工商业等其他用电户对居民生活用电的补贴 。 ( 5 ) 供电公司利益 电价水平应满足供电公司持续发展的要求 。 ( 6 ) 居民用电季节差异性 分档电量设计应体现居民生活年度用电的平 均水平, 而不能以偏概全, 简单地以某一月份的用 电水平作为阶梯电价设计的依据 。 ( 7 ) 电价调整时效性 居民生活用电量与日俱增, 而阶梯电价的设 计则以历史数据为依托, 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应对 居民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活用电的波动情况进行预 测, 对分档电量进行修正。 本文正是在综合以上要素, 权衡多方利益的 基础上, 提出对阶梯电价的分档次数确定 、 分档电 量设置以及分档电价设计的优化模型 。
图1
居民用户电量分布
2. 2. 2
电量分档优化模型
通过居民对电量划分的响应分析可知, 各档 次的电量应尽可能地减少居民总体的不满程度 。
0864
2011 , 39 ( 6 )
i
假设居民户数足够多, 可将居民生活用电的分布 看作连续变量, 那么电量分档的优化目标: minz = F ( Q) | Q - V' Q |
并 新排列, 得到新的序列 C. V j ( C. V j < C. V j + 1 ) , 以 C. V j 作为 RSR j 。 ( 3 ) 确定 RSR 的分布状况, 即将 RSR 值升序 的累计频率( j / n) 用概率单位来表达。 ( 4 ) 拟合出线性方程: RSR = a + bY, 并检验 则可以认为 方程的拟合优度, 若判定系数接近 1 , 样本离散系数符合正态分布。 若 RSR 的分布偏 ( RSR ) 离正态分布较多, 则通过 lnRSR 、 量替代 RSR , 使其满足正态分布。 ( 5 ) 结合秩和比法分档原则对样本的离散 系数进行划分, 使各类别的标准差相当, 同时各 类别的离散系数均值显著区别 。 对于离散系数 较小的地区, 实施三档次的阶梯电价; 对于离散 系数中等偏小的地区, 实施四档次的阶梯电价; 如此类推 。 2. 2 2. 2. 1 分档电量优化模型 居民对分档电量的响应 如图 1 所示, 横轴为居民生活用电量 Q, 纵轴 为居民用户数 F 。 V1 、 V2 为分档电量。 对于生活 将希望分档电量 V1 等 用电量为 Q1 的居民用户, 于自身的用电需求, 即 | V1 - Q1 | 最小。 因为根据 递增式阶梯电价的机理, 分档电量越少, 其相应的 电价越低, 即将第一档用电量设置为 Q1 时相应的 从 定价水平应小于分档电量为 V1 时的定价水平, 而该用电户就可以支付最低的用电成本来满足自 身的用电需求。对于生活用电量为 Q2 的居民用 户, 不会寄望于分档电量 V2 接近于自身的用电需 求, 而将希望分档电量 V1 能够覆盖其用电需求, 即 | V1 - Q2 | 最小。原因在于用户希望尽可能地享 受低档次的电价, 以减少电费支出。
Desig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iered Pricing of Househol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ZHU Keding,SONG Yihang,TAN Zhongfu,WU Hailin ( Institute of Electric Power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 of tiered pricing for household power consumers is a significant move of power reform. Based on multiple factors,the paper presents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designing tiered pricing of residential consumption. Firstly,the RankSum Ratio method i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tiered level for certain region. Then,the roundrobin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find the best tiered electric quantity setting method leading to the least household dissatisfaction. Finally,th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energysaving oriented tiered electric pricing is established in the light of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residents and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to be conducive to reasonable tiered pricing and energy saving,and superior in practicability. Key words: tiered electricity pricing; tiered level; tiered electric quantity; tiered electricity pricing; optimization model Foundation items: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107105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