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杜甫阅读答案及赏析
【中考语文】湖北省各地2022-2023学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古诗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湖北省各地2023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古诗阅读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4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没有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一般为平声韵,本诗押ing韵。
B.诗中“干戈”是借代,这里指战争;“四周星”“风飘絮”“雨打萍”是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苦难和个人经历,抒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悲哀。
C.全诗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是主旨。
前六句从自身写到国事,又从国事写到自身,虚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
D.我国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的志士还有很多,如屈原、苏武、岳飞、赵一曼、刘胡兰等。
24.诗歌尾联是千古名句,请诗人生平经历进行赏析。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7.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巧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就将全诗笼上了一层惆怅与孤寂的色彩。
B.尾联借用典故,述说了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的心情。
C.本诗写景动静,远近,富有特色,很好地映衬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境。
D.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弧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征最后一句夸张的手法

南征最后一句夸张的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回答。
(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
分析
《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知音真的理解自己.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艺术感染力.《南征》借景抒情的手法
答案:
(1)诗人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春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美丽的春景反衬了诗人暮年南征的愁苦悲哀,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2)颔联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之苦;颈联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南征之苦:年老多病,仍想报效朝廷,现实的命运却迫使他南征.尾联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赏识的寂寞之苦.。
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南征杜甫阅读答案及赏析

南征杜甫阅读答案及赏析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南征杜甫阅读答案:(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然而这春江上的盎然生意与旅程中的忧郁情怀很不协调,这样写是以乐景写哀,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产生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诗人借此不协调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答:“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
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
南征杜甫主旨大意:此诗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南征杜甫背景: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南征杜甫赏析:“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
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
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
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
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卷湖南邵阳中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0分)1.名句积累: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诚子书》)(3),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5)文大祥用鲜血和生命奏响的壮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文天祥《过零丁洋》)(6)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泥、奉献、花;诗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
(苏轼《水调歌头》)1.(1)长河落日圆(2)非淡泊无以明志(3)曲径通幽处(重点字:幽)(4)谁言天地宽(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汗)(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碾)2.古诗阅读。
(2-3题,共5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2.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分)3.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3分)2.五言律诗 in。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
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
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3.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5 诗词五首》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时练一、情景默写1.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古诗赏析。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结尾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征》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征》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B.第二联写诗人为了苟全性命,常常是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这使他泪满衣襟。
C.“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这两句对仗工整,使诗人矛盾的心情凸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都是以乐衬哀。
都是通过在他乡所见的秀丽风光抒发了自己悲凉愁苦之情,极为沉痛。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都是以乐衬哀”错误。
《登高》选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这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了一派萧瑟凄凉的氛围,所以运用的是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
故选D。
16.前人有言,子美一生愁肠百结。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答案】①远离故土的悲戚。
通过描写江南宜人的春色来反衬自己漂泊他乡的痛苦。
②身处逆境,但仍有报效朝廷的热忱。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写出了诗人虽年老多病、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③已至晚年仍无人赏识之苦。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写出了自己仕途上一直没有知音、伯乐的悲叹。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的首联写到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而这首诗是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所以通过描写江南宜人的春色来反衬自己漂泊他乡、远离故土的痛苦之情。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意思是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
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 D 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征杜甫阅读答案及赏析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南征杜甫阅读答案:
(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然而这春江上的盎然生意与旅程中的忧郁情怀很不协调,这样写是以乐景写哀,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产生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诗人借此不协调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
答:“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
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
南征杜甫主旨大意:
此诗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南征杜甫背景: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南征杜甫赏析: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
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
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
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
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
“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
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
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
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 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 * 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
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 * 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 * 。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