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溶剂测定法

合集下载

残留溶剂测定法

残留溶剂测定法

残留溶剂测定法残留溶剂测定法1 简述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过,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药物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61附表1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其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订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本法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21测定。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对各论项下未收载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品种中残留溶剂的检验,也可用于指导建立各论项下具体品种的残留溶剂检查方法。

2 仪器和用具2.1 气相色谱仪,带FID检测器,顶空进样器。

2.2 计算机,安装工作站软件。

2.3 色谱柱2.3.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代使用。

2.3.1.1 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3.1.2 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2.3.1.3 中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亚芳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3.1.4 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

2.3.2 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3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1.1 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剂的测定。

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12文件名称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26-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 目的:建立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测定的供试品。

4. 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见附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限度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

5.2. 本法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ⅤE)测定。

5.3. 色谱柱5.3.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换使用。

5.3.1.1. 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5.3.1.2. 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5.3.1.3. 中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 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 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5.3.1.4. 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文件名称: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26-01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5.3.2. 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 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是一种用来检测制剂中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是一个了解成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主要用于检测制剂中残留的有毒、有害及挥发性物质,以评估制剂的质量标准。

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热重法
利用热重仪,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溶剂残留物的热重比,来测定残留物的量。

这种方法能够进行溶剂残留量的快速检测,但受温度的影响,精度较低。

2. 薄层色谱法
利用色谱层析仪,将溶剂残留物分离,并通过光度计测定各组分的含量,据此检测溶剂残留量。

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溶剂残留量,准确度较高。

3.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相色谱仪,将溶剂残留物分离,然后通过测定检测的色谱图上各个峰的强度,据此检测溶剂残留量。

这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能够快速检测溶剂残留量,但设备昂贵,耗时长。

4. 比重法
利用比重计,测定溶剂残留物的比重,来检测残留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耗时短,但精度较低,仅适用于少量溶剂。

5. 滴定法
通过对溶剂残留物进行滴定,用一定量的滴定液,测定溶剂残留物的含量,从而检测残留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但耗时较长,不适用于大量溶剂。

6. 气溶胶质谱法
利用气溶胶质谱仪,测定溶剂残留物的含量,从而检测残留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耗时短,但设备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小规模检测。

以上就是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溶剂残留量,以保证制剂的质量标准。

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挥发残留溶剂的测定和溶剂吸附法两种。

挥发残留溶剂的测定是通过检测样品中溶剂挥发出的量来判断残留溶剂的浓度。

一般通过密封容器存放一定时间后,采集容器内气体中的溶剂来分析溶剂的含量。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但只适用于有挥发性的溶剂。

溶剂吸附法是将样品暴露在吸附材料上,利用吸附材料对残留溶剂的吸附能力,测定残留溶剂的浓度。

常用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硅胶和分子筛等。

吸附后可以使用热解吸法或溶剂脱附法获取溶剂,并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溶剂的检测。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和荧光染料法两种。

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溶剂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滴定法、化学比色法、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对于复杂样品和微量溶剂的检测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仪器。

荧光染料法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方法,通过荧光染料与溶剂反应产生荧光信号来检测溶剂的存在和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微量溶剂的检测。

常用的荧光染料包括蒽醌、萘乙酰胺和二苯基氧化铯等。

使用荧光光谱仪来测定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得到溶剂的浓度。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测方法,还可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残留溶剂的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同时进行溶剂的分析和鉴定。

它通过气相分离技术将混合物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得到相应化合物的质谱图,从而鉴定溶剂的类型和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准确地检测溶剂的残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总之,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溶剂的特性、样品的状况、实验室设备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监测残留溶剂的浓度,保障生产和环境的安全。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简称顶空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领域。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溶剂在升温下转化为气态,然后利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顶空法具有无需前处理、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顶空法的原理进行介绍,包括有机溶剂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以及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然后介绍了使用顶空法所需的设备和方法,并展示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接着讨论了当前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优点与局限性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给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向读者介绍该方法的原理、设备和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研究进展。

通过讨论与分析,希望能够准确评估顶空法的优点与局限性,并为实际工作提供可行性探讨和发展前景展望。

最终总结该方法的主要观点和结果,并指出其在未来研究中的意义和启示。

2.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2.1 原理介绍顶空气相色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HSGC)是一种用于分析液体或固体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封装在闭合容器中,利用温度升高和压力调节,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转移到顶空(即气相空间)中,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分析和检测。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有机溶剂在样品中的残留量。

当使用有机溶剂在溶剂型反应、合成或处理过程中时,可能会残留在最终制得的产品或样品中。

由于有机溶剂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需要准确可靠地确定其残留量。

2.2 设备和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有机溶剂残留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置于密封的头空瓶内,并加入适量的内标物质。

然后将头空瓶安装到顶空进样系统中。

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 色谱柱的选择,一般选择毛细管柱,常用中等极性的 色谱柱(如DB-624),对于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
• 载气流速 与柱子规格有关 • 柱温 溶剂数量少,一般采用恒温条件,溶剂数量多,
常用程序升温。采用程序升温的优点?初始柱温的确 定。程序升温的速率。
• 汽化室温度
• 顶空进样条件
顶空温度
顶空温度应根据溶解供试品溶剂的特性及供试品中 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以水为溶剂及测定低沸点残留 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85℃;测定沸点较高的残 留溶剂时,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 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 热分解产物干扰测定结果。以DMSO为溶剂时,顶空 温度不宜超过115℃。
通风的功能主要有:
(1) 提供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2) 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 (3) 排除室内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4) 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称余热)或湿量 (称余湿); (5) 提供室内燃烧设备燃烧所需的空气。 建筑中的通风系统可能只完成其中的一项 或几项任务。其中利用通风除去室内余热和 余湿的功能是有限的,它受室外空气状态的
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应低于溶解样品所用溶剂的沸点 10℃以下,能满足检测灵敏度即可;
对于沸点过高的溶剂,如DMF、DMSO、聚乙二醇 等,用顶空进样测定的灵敏度不如直接进样,不适宜
采用顶空法
• 2.溶液的配制
• 空白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 (1)溶解性
要重视溶解性的问题。
供试品要能完全溶解(特殊情况下,常温下不能溶解 的能加热溶解的也行);对照品也要能完全溶解,对 于被测残留溶剂不能溶解于选定的溶剂时应怎么办? (如氯仿不溶于水的情况)
• 定义:药物中的残留溶剂( Residual Solvent )系指 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 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0861残留溶剂测定法

0861残留溶剂测定法

0861残留溶剂测定法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见附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限度应符合附表1中的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

本法一般采用色谱法,如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柱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换使用。

(1)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2)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3)中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4)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等。

2. 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系统适用性试验(1)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1000。

(2)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3)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RSD 应不大于1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剂的测定。

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 (2)配制浓度的确定 • 限度检查:对照品溶液浓度一般配制成要求的限度浓
度即可。 • 定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应根据被测样品中残留
溶剂的实际浓度而定。浓度相差最好不超过两倍为宜。 必要时,应重新调整 。 • 药典上规定供试品取样量为0.1~1g,最好不超过0.5g, 取样量越大,灵敏度越高,但回收率越不容易符合要 求。
▪ 缺点:需要特定的顶空进样装置,成本较高,对沸点 较高的溶剂检测灵敏度不够,一般多应用于沸点100℃ 以下的溶剂
• 现一般采用自动顶空进样器
(2)直接进样
• 指将样品定量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准确量取适量注入气 相色谱仪测定溶剂残留量的进样方法。进样体积一般 为2μL 以下。本法为通常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受热不易 分解的样品
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置换室内的空气,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以建筑物内的污染物 为主要控制对象的。
根据换气方法不同可分为排风和送风。排 风是在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把不符合卫生标 准的污染空气直接或经过处理后排至室外; 送风是把新鲜或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室内。
对于为排风和送风设置的管道及设备等装 置分别称为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统称为通 风系统。
• 2.进样方式 (1)顶空进样 • 顶空进样又分为溶液顶空和固体顶空。一般采用溶液
顶空,就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置顶空瓶中保温 一定时间,使残留溶剂在两相中达到气液平衡,定量取气 体进样测定。
▪ 优点: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避免组分分解;减少溶解 样品的溶剂量和样品本身对色谱系统的干扰和污染, 缩短分析时间,增加色谱柱的寿命。
(二).如何根据已有的方法进行残留溶剂 的检测?
• 1.根据质量标准确定实验方案
• 主要是实验条件的选择(选择测定方法,选择色谱柱、 检测器、进样器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