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超详细图解20种常用榫卯结构,看完就能制作榫卯

超详细图解20种常用榫卯结构,看完就能制作榫卯上次小编整理了古代的榫卯的种类文章,有人找小编问有没有关于榫卯的结构的文章,能让大家更加详细的了解,今天就来了!古人传下来的榫卯技艺,今天小编整理出今天来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
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
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粽角榫--俗称三碰肩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说明:1、常用于柜、桌等无缩腰结构的家具,是面板与腿连接的常用榫;2、要注意留'抬肩'。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夹皮注:外面人字肩,夹皮;里面直肩。
说明:1、由于半榫强度不如透榫,留夹皮可以不损失榫卯深度,增大胶粘面积;2、使榫孔料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增加外皮强度;3、常用于腿枨连接,有透榫、半榫之分。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卯舌注:外面人字肩,里面直肩。
说明:1、常用于腿枨连接;2、榫孔外皮剔除人字肩时,里面要留有'舌头',以增加腿外皮的强度。
完全剔除易使腿部强度受损;(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3、刹肩时不能再尖角外留有锯痕(俗称耗子尾巴)。
大割肩榫说明:1、此榫常用于面板攒边结构;2、常为透榫,如在表面雕花,则使用半榫,但半榫要尽量深些,且采用双榫或抄手榫以增加结构强度;(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3、面边超宽的大画案类家具,榫根处留减榫,以防止面边卷翘,加强榫的牢固程度;4、透榫宽度不宜过大,应比面边宽度尺寸1/2少2-5mm。
夹头榫说明:1、此结构常用于案形结构牙板与腿的连接,牙板与牙头攒成一体,里面开有凹槽,装配时牙板沿腿子中间凹槽自上而下推入;2、用于圆腿桌案时,牙板中心线与腿子中心线重叠。
挂钩楔钉榫注:底面被楔向上挤。
说明:1、此榫常用于霸王枨与桌腿连接,以增强桌腿稳定性及牢固程度;2、霸王枨与桌腿形成45°角,一端有挂钩榫,插入榫孔后向上推,用下面的楔钉将榫推向上部,形成挂钩;另一端则与面带底面用销钉连接。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

榫卯结构类型介绍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是指通过榫头和卯口的衔接来连接构件,达到固定和支撑的目的。
榫卯结构具有耐震性好、稳定性强、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古建筑和民居中。
榫卯结构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榫头卯口连接、卯口榫头连接和榫卯混合连接三种类型。
榫头卯口连接是指榫头嵌入卯口中,结构牢固,适用于承受拉力或压力的构件连接。
卯口榫头连接则是指卯口卡住榫头,适用于承受弯曲力或剪力的构件连接。
榫卯混合连接则是将榫头和卯口相互交错连接,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榫卯结构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悬挑榫卯、横榫卯和立柱榫卯三种类型。
悬挑榫卯是指榫头和卯口分别嵌入悬挑构件和支撑构件中,支撑构件可以是立柱、墙体等,适用于悬挑结构和屋檐支撑。
横榫卯是指榫头和卯口分别嵌入横向的构件中,适用于横向的大跨度支撑结构。
立柱榫卯则是指将立柱通过榫卯连接成一体,适用于承受大量垂直荷载的柱子。
榫卯结构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技术和审美理念,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类型和设计思路。
- 1 -。
古建榫卯种类及其结构图解

古建榫卯种类及其结构图解内容导读榫卯是中国古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现根据榫卯的功能,将其划分为六类,为了让大家能直观了解榫卯,我们专门做了三维榫卯的模型,接下来将分别对各类榫卯做一大略的介绍一、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古建大木中的垂直构件主要是柱子。
柱子可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
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到柱顶石的柱子,如檐柱。
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
悬空柱即指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他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
这些垂直构件,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都需要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于是就产生了用于柱上的各种榫卯。
1.管脚榫顾名思义,管脚榫即固定柱脚的榫,用于各种落地柱的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也用管脚榫。
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脚位移。
在清《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每柱径一尺,外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将管脚榫的长度定为柱径的3/10。
在实际施工中,常根据柱径大小适当调整管脚榫的长短径寸,一般控制在柱径的3/10~2/10之间。
管脚榫截面或或圆,榫的端部适当收溜(即头部略小),榫的外端要倒楞,以便安装。
较大规模的建筑,由于柱径粗大,且有槛墙围护,稳定性好,并为制作安装方便,常常不作管脚榫,柱根部做成平面,柱顶石亦不凿海眼。
2.套顶榫套顶榫是管脚榫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长短、径寸都远远超过管脚榫,并穿透柱顶石直接落脚于磉墩(基础)的长榫,其长短一般为柱子露明部分的1/3~1/5,榫径约为柱径的1/2~4/5不等,需酌情而定。
套顶榫多用于长廊的柱子(一般每隔二三根用一根套顶柱),也常用于地势高、受风荷较大的建筑物,它的作用在于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但由于套顶榫深埋地下,易于腐朽,所以,埋入地下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3.瓜柱柱脚半榫与梁架垂直相交的瓜柱(包括金、脊瓜柱、交金瓜柱等),柱脚亦用管脚榫。
榫卯结构种类

榫卯结构种类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它利用榫头与卯口的配合来实现木材的连接。
在中国,榫卯结构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建筑、家具、船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榫卯结构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榫卯结构。
1. 榫头榫头是指凸出部分,通常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
它可以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卯口相匹配,从而实现木材之间的连接。
根据榫头形状和大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箭头形榫头:箭头形榫头通常用于连接较小的木材或细节部分。
它们通常是三角形或菱形,并且比较短小。
(2) 圆柱形榫头:圆柱形榫头通常用于连接中等大小的木材。
它们比较长且直径较大。
(3) 长方体/正方体形榫头:长方体/正方体形榫头通常用于连接大型木材。
它们通常比较长、宽和厚,并且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2. 卯口卯口是指凹陷部分,通常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
它可以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榫头相匹配,从而实现木材之间的连接。
根据卯口形状和大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直角卯口:直角卯口通常用于连接较小的木材或细节部分。
它们通常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且比较浅。
(2) 圆形卯口:圆形卯口通常用于连接中等大小的木材。
它们比较深且直径较大。
(3) 长方体/正方体形卯口:长方体/正方体形卯口通常用于连接大型木材。
它们通常比较深、宽和长,并且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3. 榫卯结构类型根据榫头和卯口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将榫卯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榫头插入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最基本的榫卯结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
在这种结构中,榫头被插入到卯口中,然后通过粘合、钉子或螺丝固定。
(2) 榫头榫口结构:这种结构是将两个木材的榫头和卯口相互匹配,然后通过粘合、钉子或螺丝固定。
这种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并且非常稳定。
(3) 榫头榫眼结构:这种结构是将一个木材的榫头插入到另一个木材的榫眼中,然后通过粘合、钉子或螺丝固定。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是一种古老的木构建筑技术,它通过榫和卯的相互套合来固定木材,使建筑更加牢固耐用。
榫卯结构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以下是其中几种:
1. 贯穿式榫卯结构:这种结构方式采用长钉或螺栓将榫和卯穿透整个木材,从而固定木材。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大型木构建筑,如古代城门等。
2. 卯头榫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通过将卯头和榫头套在一起来固定木材。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家具、门窗等小型木制品。
3. 隐形榫卯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将榫和卯藏在木材内部,使它们不可见。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美观的木制品,如家具、雕刻等。
4. 翼榫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通过将榫头加上翼,通过与另一块木材的卯的搭配来固定木材。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需要承受横向力的木构建筑,如古代桥梁。
总之,榫卯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木构建筑技术,不同的结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和木制品,使它们更加牢固、美观和实用。
- 1 -。
简述明式家具中的榫卯结构的类型

简述明式家具中的榫卯结构的类型
明式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卯榫结构:指一种将凸面部分叫作卯,凹面部分叫作榫的构造形式。
卯榫结构用于连接两个相互垂直的构件,如连接椅腿和椅面板、桌脚和桌面等。
2. 榫卯结构:指一种将凸面部分叫作榫,凹面部分叫作卯的构造形式。
榫卯结构常用于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构件,如连接柜体的侧板和底板、上下框架等。
3. 卯卯结构:指两个相互垂直的构件中均使用卯的结构连接方式。
卯卯结构常用于连接方桌的桌腿和横档,也可以用于连接桌腿和椅板。
4. 榫榫结构:指两个相互平行的构件中均使用榫的结构连接方式。
榫榫结构常用于连接柜体的顶板和侧板、底板和侧板等。
总之,明式家具中的榫卯结构通过凸凹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了构件之间的牢固连接,使家具更加稳固耐用,并且美观大方。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
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圈口穿销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半榫破头楔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
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
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
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
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
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走马销“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
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
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穿销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栽销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
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半粘牙板用钉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
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钉来固定。
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
常见的10种榫卯结构

常见的十种榫卯结构包括:
1. 槽口榫:一种作为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的榫卯结构。
2. 企口榫: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的榫卯结构。
3. 燕尾榫:用于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的榫卯结构。
4. 穿带榫:一种用于面与面的接合的榫卯结构。
5. 扎榫:一种作为面与面的接合的榫卯结构。
6. 格肩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7. 双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8. 双夹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9. 勾挂榫:一种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10. 托角榫:一种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
以上就是常见的十种榫卯结构,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榫卯结构,又称榫头结构,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以多个
零件通过榫卯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不使用螺钉、不开孔
打眼,不使用钉子等辅助连接工具,传统材料的资源性能充分利用等特点,是一种具有优
越性的结构形式。
下面将介绍榫卯结构的几种方式。
1. 榫槽结构
榫槽结构,以方榫、圆榫、斜面榫和重叠榫等不同形式的榫头咬合在榫槽里,将多个
零件组合成一体,是最常见的一种榫卯结构。
榫槽结构适用于木构建筑中的主要承载结构,如栋梁结构。
常用于修建宫殿、寺庙、桥梁等建筑。
方通榫结构是将既有的长方形木料加工成具有榫头和榫槽的几何形体,使这些木料根
据榫头和榫槽的配合来得到相应的组合。
整体效果包括牢固、稳定和美观。
方通榫结构适
用于木构建筑中的一些次要承载部件和装饰部件,如横梁、栏杆和盖檐等。
矩形榫结构是将矩形木料通过加工成榫头和榫槽来完成固定的组合,对于较大尺寸的
木料,可实现更牢固、更稳定的连接。
矩形榫结构适用于木构建筑中的主要承载部件,如
立柱、梁柱接口等。
网格榫结构是将木料制成网格状,通过不同形式的榫头和榫槽相连接,形成框架状整
体结构。
网格榫结构适用于形状较特殊的建筑,如圆形和多边形建筑。
总之,榫卯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得它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在现代建筑中也有所体现。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榫卯结构形式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榫
头类型和连接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
通过精巧的加工技艺和严谨的施工技术,榫
卯结构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