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初稿+++梁倩雯
错位、成长与真实:品电影《七月与安生》的文本改编

错位、成长与真实:品电影《七月与安生》的文本改编作者:张煜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4期摘要:改编自短篇小说《七月与安生》的同名电影,凭借优秀的口碑和不错的票房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的经典案例。
该片在延续小说基础设定的同时,构建错位的性格多样性;精准捕捉小说中的“双姝”特色,在寥寥数笔中汲取可供主题发散的内容;将原本爱情主题回归成长母题,打破青春片的固定模式;抛弃伤感落幕下的疼痛青春,以三重结局下的交换人生,实现角色复位的圆满。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网络小说改编;“双姝”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中国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价值构建与转化策略”(RWSK20210416)研究成果。
短篇小说的文本改编最大的优势在于为改编者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
《七月与安生》是庆山(安妮宝贝)早期创作的小说,后与《暖暖》《七年》等短篇小说共同收录于小说集《告别薇安》中。
原作是一部仅17000字的短篇小说,主要围绕七月、安生以及苏家明三人展开,讲述了两个女生在成长过程中友情与爱情的故事。
电影版在转化过程中承接约翰·M·德斯蒙德、彼得·霍尔斯所提出的交织策略[1],将原小说文本中大部分内容保留,分散在新文本各处,并增加新的文本内容,以扩展到电影所适合的篇幅。
电影版将小说中图书出版稍改为连载中的网络小说,保留自白式叙述框架,通过小说章节的更新交代回忆事实与虚构故事,并串联起现实时空。
电影中大致分为六个段落:“初识安生”,性格截然不同的兩个女孩彼此选择,成为好友;“她、她和他”,苏家明的出现使三人陷入复杂的情感关系;“问候家明”,安生远走他乡,两人分别;“长大了,却没好”,家明北上,七月与安生重逢;“无处逃避”,安生与家明偶遇,三人再次置身情感困境;“春天的婚礼”,家明返乡与七月结婚,家明逃婚,七月远走他乡。
以上电影呈现的段落,除部分改动外,基本还原了小说中较为关键性的情节。
20XX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XX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XX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20XX高三上,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查看更多范文。
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是学生的巩固知识的一个阶段,那么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人物,工作计划要如何拟定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0XX 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您!20XX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为把高三第一学期的工作做得更加稳固、扎实有效地推向深处,班级管理、学习成绩更好地实现最后的腾飞。
现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结合高三本学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高三班现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作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较差,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进入文科全年级前50 名的学生有人,总成绩在400 分的学生有人整体成绩较差,但发展态势较好,共有人因违反校纪校规处罚。
二、工作要点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水准。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高三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往届高三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习,向第一看齐。
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拼搏。
2.加强规范训练,即让学生养成:(1)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题要认认真真地改。
(2)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
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对,凡是要求记住的都应该牢记在心。
努力做到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切实打好基础。
(3)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
《高票房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接受研究》范文

《高票房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高票房国产电影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不仅关乎电影的观感质量,更涉及到了社会文化、性别观念等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高票房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接受问题,从角色定位、性格特点、造型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国产电影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参考。
二、女性角色的定位与塑造1. 职场女性形象近年来,职场女性形象逐渐成为高票房国产电影中的一大亮点。
这类角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敢的性格特点,如《芳华》中的林丁丁、《你好,李焕英》中的李焕英等。
这些角色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
2. 家庭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形象是电影中常见的角色类型,如母亲、妻子、女儿等。
这些角色通常具有温柔、贤惠、善良等性格特点,如《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的小姨等。
这些角色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家庭角色,为观众传递着家庭价值观和亲情的力量。
3. 叛逆女性形象叛逆女性形象是电影中较为特殊的角色类型,她们通常具有挑战传统观念、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母亲,她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三、女性形象的造型风格与接受度1. 现代时尚风格现代时尚风格的女性形象在电影中较为常见,如《小时代》系列中的女主角们。
这种造型风格注重时尚、前卫和个性化,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传统典雅风格传统典雅风格的女性形象通常具有古典美和优雅的气质,如《花样年华》中的女主角张曼玉。
这种造型风格能够传递出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四、女性形象的接受度与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高票房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也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家庭角色逐渐扩展到职场、社会等多个领域。
同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基于MIKEURBAN的大亚湾澳头圆盘区域内涝模拟及排涝对策

第44卷第5期人民珠江 2023年5月 PEARLRIVER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3 05 003收稿日期:2022-11-22作者简介:谭雨欣(1997—),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给水排水设计工作。
E-mail:414204840@qq.com谭雨欣,吴端炜.基于MIKEURBAN的大亚湾澳头圆盘区域内涝模拟及排涝对策[J].人民珠江,2023,44(5):18-25,44.基于MIKEURBAN的大亚湾澳头圆盘区域内涝模拟及排涝对策谭雨欣,吴端炜(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在城市化、极端暴雨和潮汐水位等多重影响下,沿海城市内涝情况严峻。
为了有效评估沿海城市的内涝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内涝防治策略,采用MIKEURBAN软件对大亚湾澳头圆盘区域进行管网排水能力分析及城市内涝模拟。
结果表明:圆盘86%的现状管网设计重现期在1年一遇以下,总积水面积为631824m2,积水时间在24h以上,其内涝是低排水管网标准和低排涝标准双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通过独立圆盘汇水区并新建32m3/s的泵站,在中兴中路、北澳大道、进港路新建箱涵,可把圆盘区域涝水直接排至淡澳河,内涝总积水面积降至5248m2,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分别降至0.15m以下和0h,圆盘区域内涝可得到有效缓解。
该研究对澳头老城区排涝设施的改造及内涝防治提供了解决思路,对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内涝模拟;MIKEURBAN;MIKEFLOOD;沿海城市;大亚湾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3)05 0018 09WaterloggingSimulationandDrainageCountermeasuresofAotouYuanpanAreainDayaBayBasedonMIKEURBANTANYuxin牞WUDuanwei牗Central&SouthernChina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Co.牞Ltd.牞Wuhan430000牞China牘Abstract牶Underthemultipleimpactsofurbanization牞extremerainstorms牞andtidallevel牞thewaterloggingsituationincoastalcitiesissevere.Toeffectivelyassesstheriskofwaterloggingincoastalcitiesandproposetargetedwaterloggingpreventionandcontrolstrategies牞thisstudyemploysMIKEURBANtoanalyzethedrainagecapacityofthepipenetworkandsimulateurbanwaterlogginginAotouYuanpanofDayaBay.Theresultsshowthatthedesignfrequencyof86%currentpipenetworkislessthanonceayear牞andthetotalwaterloggedareais631824m2牞withthewaterretentiontimeexceeding24hinAotouYuanpan.Therefore牞thewaterloggingiscausedbythelowdrainagestandardsofthepipenetworkandtheriverway.ThewaterloggedwatercanbedirectlydischargedtoDanaoRiverbysettingupa32m3/spumpingstationandbuildingnewculvertsonZhongxingCentralRoad牞BeiaoRoad牞andJingangRoadintheindependentYuanpancatchmentarea.Meanwhile牞thetotalwaterloggedareacanbereducedto5248m2牞andthewaterdepthandretentiontimecanbeloweredtolessthan0.15mand0hrespectively牞thuseffectivelyalleviatingthewaterlogginginAotouYuanpan.Thisstudyprovidesasolutionforthereconstructionofdrainagefacilitiesand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waterloggingdisastersinAotouOldTown牞whichcarries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engineeringprojectsofthesametype.Keywords牶waterloggingsimulation牷MIKEURBAN牷MIKEFLOOD牷coastalcity牷DayaBay8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加剧,城市极端暴雨频发,加之地面硬化程度不断提高,老旧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城市内部径流蓄排不平衡,内涝灾害频发[1-4]。
成长小说视角下族裔女性的自我探寻——《喜福会》与《芒果街上的小屋》的比较研究

第40卷第4期2021年4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40No.4Apr.202]D01:10.16276/51-1670/g.2021.04.023成长小说视角下族裔女性的自我探寻——《喜福会》与《芒果街上的小屋》的比较研究蒋歌,李红梅(济宁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摘要: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均描绘了美国社会中族裔女性们艰辛的成长历程。
她们从天真无知、苦恼迷茫逐步走向成熟独立,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对自我身份餉思考与探索。
从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成长阶段中女性身上所展现的异同点,可以揭示华裔和墨裔女性自我追寻过程中的共同性,同时可以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二者构建新身份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性。
关键词:《喜福会》;《芒果街上的小屋》;成长叙事结构;女性的自我探寻;文化身份的构建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4-0128-06“成长”是美国文学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与美国传统的成长小说相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族裔作家们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成长”主题更为深刻。
美国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族裔作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西方主流文化和文学作品,并聚焦于民族文化、性别意识的觉醒及本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
族裔作家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少数族裔青少年在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中面临自我身份构建问题的⑴。
与白人少年相比,少数族裔青少年的成长又多了一种困惑,多了一份艰辛,其自我认识历程更显复杂和漫长。
《喜福会》和《芒果街上的小屋》将女主人公的成长背景置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反映了多元化的成长价值观和族裔女性成长的特殊性。
多数评论倾向于将《喜福会》和《芒果街上的小屋》单独讨论,然而这两部作品确有诸多共同之处。
伦理正义与人的本质——论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职业精英伦理叙事

2024年第4期(总第345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5外国文学研究伦理正义与人的本质论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职业精英伦理叙事胡贝克ꎬ张玫玫摘㊀要:以伦理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层面ꎬ既摒弃了传统的职业伦理叙事模式ꎬ又与英国当时的主流伦理意识相悖ꎬ体现的是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 趋利避害 的人性本质论观点和以边沁等人 以结果论善恶 的功利主义伦理学道德行为评价准则ꎬ通过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的职业道德操行描写ꎬ抨击了资产阶级崇尚法制和崇尚科学的虚伪性ꎬ揭示出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伦理正义的非公正性以及人的内在本质真实性ꎮ关键词:维多利亚惊悚小说ꎻ职业伦理叙事ꎻ伦理正义ꎻ人性中图分类号:I106.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4-0166-10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 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CSC201906620089)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后现代女性主义书写理论研究 (13YJA752029)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的英国通俗文学研究 (2022C145)ꎮ作者简介:胡贝克ꎬ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ꎬ文学博士ꎻ张玫玫ꎬ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ꎮ㊀㊀正义又被称作公正ꎬ在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中ꎬ尤其在伦理学领域ꎬ通常指人们按照某种行为准则所做出的道德评价ꎮ社会体制转型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ꎬ形成了以崇尚法制和崇尚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社会风貌ꎮ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于19世纪中叶在英国出现的惊悚小说ꎬ虽然在小说类型上被视为 另类 ꎬ受到主流批评界的抨击ꎬ但该类型小说中以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为代表的职业精英的道德操行叙事及其善恶判断ꎬ揭示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伦理正义的非公正性以及人的真实本质ꎬ进而形成了文学的伦理教诲作用ꎮ虽然该类型小说的职业精英伦理叙事与主流伦理相悖ꎬ但却体现出马基雅维里人性本质论的合理性以及功利主义伦理学善恶价值判断的可行性ꎮ其文学伦理学的教诲意义则在于 建立在情感认知观基础上的诗性正义强调了文学在培养公共情感和移情他人苦难的核心作用ꎬ为建立正义社会提供了内驱力 [1]ꎮ㊀㊀一㊁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职业精英的权力生成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小说类型ꎬ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中的职业精英阶层是英国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产物ꎬ其职业伦理叙事与传统上的职业伦理叙事相比ꎬ具有明显的差异性ꎮ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研究专家托马斯(RonaldR.Thomas)在考察该类型小说成因的基础上指出ꎬ维多利亚惊悚小说以 粗暴 的方式将19世纪中叶英国扩大投票选举的法案改革记录下来ꎮ这些小说揭示出社会组织通过经济手段完成重建的机制ꎬ讲述了律师和医生职业阶层的发展ꎬ即他们通过 控制 的手段把自己打造成强大的社会精英ꎬ并通过其 控制 手段建立起各自的权威ꎮ因此ꎬ在该类故事中ꎬ1848年的阶级斗争已从为街角斗争所设置的障碍物演进到重新划分社会位置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去[2]483ꎮ这种职业精英的权力运作意义也印证了文学思想背景研究专家霍顿(RodW.Hor ̄ton)和爱德华兹(HerbertW.Edwards)的观点:文学与其背景关系研究意义重大ꎬ因为文学往往能661够反映出时代的主要发展趋势[3]1-2ꎮ通常说来ꎬ职业伦理是由职业人员通过其职业道德操行体现出来的ꎬ因此ꎬ在论述职业伦理时ꎬ学者往往从职业人士的职业道德操行入手进行研究ꎮ恩格斯(FriedrichEngels)在论述职业道德时认为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ꎬ 实际上ꎬ每一个阶级ꎬ甚至每一个行业ꎬ都有各自的道德 [4]240ꎮ我国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则更加具体地指出ꎬ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关ꎬ是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ꎮ某种职业的人们由于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ꎬ经受着共同的职业训练ꎬ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㊁爱好㊁习惯和心理传统ꎬ并在此基础上结成某些特殊的职业关系ꎬ进而形成了特殊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要求[5]248ꎮ由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处于资本主义体制下ꎬ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所形成的生产关系导致工人阶级自身劳动的异化现象ꎬ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剩余价值ꎬ进而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ꎬ因此就职业伦理而言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并不存在调整阶级关系的共同道德准则ꎮ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看来ꎬ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职业伦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层面上的社会关系ꎬ而并非人在主观上天生的理性和人性或人的本能欲望的冲动ꎮ恩格斯曾就此指出ꎬ马克思主义在其先前的伦理学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ꎬ即并非所有的道德观都是绝对正确的ꎬ因为以往的伦理体系均是在其各自所处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6]110ꎮ美国伦理学家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tyre)更加明确地指出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无共同的道德原则ꎬ因为马克思主义重在以工人阶级的需求来对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ꎮ马克思在论述工人阶级运动时从未提出道德的作用问题ꎬ因为马克思认识到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使工人阶级成为资本主义自身的敌对者ꎬ因此马克思在其理论中从未讨论过工人运动中阶级之间的道德原则问题[7]287-288ꎮ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的职业道德行为叙事中采取了与传统的职业道德准则相悖的叙事模式ꎮ就通常意义而言ꎬ法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手段ꎬ在 公平正义 的原则下使社会得以有序发展ꎬ进而使广大民众能够安居乐业ꎬ生活幸福ꎮ在法哲学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双重动力推动下ꎬ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资产阶级崇尚法制和崇尚科学的时代ꎮ在社会构成方面ꎬ虽然资产阶级在这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里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ꎬ但贵族阶层仍是这个社会体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ꎮ与此同时ꎬ受 趋利避害 [8]100的人性本质影响ꎬ处于上流社会和底层平民之间的中产阶级虽然受到下层民众的仰视ꎬ但同时又受到来自上流社会的挤压而形成其阶级的焦虑ꎮ在惊悚小说中ꎬ中产阶级为了跻身上流社会而觊觎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家族财产ꎬ因而成为一个问题百出的社会阶层①ꎮ于是ꎬ惊悚小说在描写维多利亚时代基于贵族家族遗产继承权的犯罪现象以及该社会阶层中某些人物的身份疑案中ꎬ人为地设计出以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为代表的这种稳定社会秩序的特殊权力阶层ꎬ其所持有的权力并非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公共权力ꎬ又并非广大民众的民权ꎬ而是处于这两种权力之间的一种特殊权力ꎬ进而使这两种职业精英成为惊悚小说中具有绝对权威的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贵族财产的捍卫者ꎮ惊悚小说中的这种权力阶层通常由私家侦探为代表的法律精英②和由医师以及疯人院的医务人员为代表的医学精英所组成ꎮ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精英联起手来为法院判案提供法律依据和医学依据ꎬ在法院判案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ꎬ因而成为该类型小说中的一种特殊权力阶层ꎮ托马斯对这种文学现象评价道ꎬ假761 ①②在现实生活中ꎬ英国19世纪中期的中产阶级本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新兴阶级ꎬ但在惊悚小说的虚拟文本世界里ꎬ小说家有意将这个社会阶层描写成一个问题百出的阶级ꎬ进而形成了惊悚小说反主流伦理叙事的主要领域之一ꎮ就常识而论ꎬ律师属于正当的法律行业ꎬ然而ꎬ在具有侦探破案性质的惊悚小说中却并非完全如此ꎮ虽然在侦破人物身份谜案和贵族遗产纠纷的案件中ꎬ律师㊁警察㊁验尸官也曾参与其中ꎬ但私家侦探却是其行为主体ꎬ因此有美国学者将这种特殊现象称为 政治取代 ꎮ如英国工业革命在欧洲政治运动失败的地方取得了成功的话ꎬ那么这种成功也并非无产阶级取代了贵族阶层的统治ꎮ相反ꎬ其成功在于一种新型的职业精英阶层的建立ꎬ并通过这种新的权威运作方式体现出来ꎮ惊悚小说讲述的恰恰就是这种政治取代的故事[2]385ꎮ惊悚小说中职业精英在权力运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伦理叙事的特殊性ꎮ在惊悚小说的文本世界中ꎬ故事所叙述的常常是贵族身份与伦理秩序问题以及由贵族遗产继承权所引发的悬案(批评家常将其称为 悬疑 )ꎬ而这些悬案又往往是在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的共同努力下而最后得以真相大白的ꎮ然而ꎬ职业精英在侦破这些发生在英国特定社会阶层内部犯罪悬案的叙事中ꎬ却又引发了惊悚小说对职业精英在职业道德操行方面的伦理正义反思ꎮ总体而言ꎬ对职业精英在维护贵族阶层的伦理秩序和保护贵族利益不受侵害方面所做出的贡献ꎬ惊悚小说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ꎻ但是ꎬ在维持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㊁构建和谐社会的职业道德操行的彻底性方面ꎬ惊悚小说则采取了部分否定的态度ꎬ并就此形成了惊悚小说中独具特色的以职业精英来建构和谐社会的伦理取向ꎮ㊀㊀二、法律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与评价惊悚小说中法律精英的职业伦理的价值判断是通过法律精英在 执法 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操行揭示出来的ꎬ也是功利主义伦理学 以结果论善恶 的道德操行评价准则的体现ꎮ因此ꎬ法律精英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就构成了惊悚小说中职业精英道德操行叙事及其评价的人物形象基础ꎮ顾名思义ꎬ法律精英的职业身份使其在法律界具有非凡的从事法律业务的工作能力与业绩ꎮ在惊悚小说的虚拟世界中ꎬ私家侦探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司法界的专门执法者ꎬ但是他们在具有侦探侦破犯罪案件性质的惊悚小说中ꎬ他们向法庭提供的证实材料具有法律效力ꎬ成为法院审理案件和最终判决的依据ꎬ因而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因其业绩而被视为法律精英ꎬ成为惊悚小说中具有司法权力的特殊人物ꎮ在惊悚小说中ꎬ小说家除塑造出私人侦探这种独具特色的法律精英以外ꎬ警察㊁验尸官和法官在该类型小说中则成为法律精英的陪衬性人物ꎮ相比之下ꎬ后者在惊悚小说中的重要性远远不及私家侦探ꎬ这是因为小说中人物的身份甄别和贵族遗产继承权的归属与该类型小说的伦理取向和善恶道德行为判断密切相关ꎬ这就凸显了私家侦探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ꎮ此外ꎬ在惊悚小说中ꎬ法律精英为案件提供法律依据的同时ꎬ又需要医学精英为法庭提供与案件相关的医学证明ꎮ于是ꎬ在维护贵族阶层的伦理秩序和保护其利益不受侵害时ꎬ这就需要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共同采取行动ꎬ二者缺一不可ꎬ其中ꎬ法律精英的作用更显重要ꎮ由于法律精英向法庭提供的相关法律证据具有法律的权威性而使其职业牵涉到社会公正与正义问题ꎬ引发了惊悚小说基于 趋利避害 的人性本质对法律精英在侦破犯罪案件中职业道德操行的善恶评价ꎬ因此ꎬ惊悚小说中法律精英的职业道德叙事采取与传统的职业道德准则相悖的原则ꎬ这就形成了该类型小说反主流伦理的叙事模式ꎮ在惊悚小说的开山之作«白衣女人»(TheWomaninWhite)中ꎬ小说家柯林斯(WilkieCol ̄lins)就为该类型小说中的私家侦探人物形象塑造立下了标杆ꎮ在这部小说作品中ꎬ其法律精英并非专业律师或者警察ꎬ而是贵族小姐劳娜 费尔利的恋人㊁青年画师沃尔特 哈特莱特这个中产阶级人物ꎬ因而从职业性质上来说ꎬ哈特莱特属于私家侦探ꎮ在侦破费尔利家族遗产的 悬疑 案中ꎬ职业律师并未发挥其应尽的法律作用ꎮ这种法律精英的人物形象塑造表面上看并不符合故事性质的必然逻辑ꎬ然而ꎬ如果按照法庭依据事实定案的基本法律原则去处理该小说中这件贵族遗产继承权疑案的话ꎬ那么在法律程序上法官判案首先需要的就是确凿的罪犯罪行的证实材料ꎬ哈特莱特在这个环节上恰好发挥了侦探应尽的作用ꎮ为了维护贵族家族的财产不受侵犯ꎬ哈特莱特表现出专业司法人员所应具有的品质ꎮ他所侦破的这件贵族遗产继承权的疑案不仅极其艰难ꎬ而且相当危险ꎮ哈特莱特知难而上㊁舍生忘死ꎬ这就为惊悚小说中私家侦探的人物形象塑造建立起正向价值的职业道德操行框架ꎮ虽然画师哈特莱特走861上侦探道路有其偶然性ꎬ但又有其必然性:惊悚小说的核心特征是 惊悚 ꎬ于是ꎬ哈特莱特深夜在伦敦郊外的路上偶遇白衣女人的描写在该小说开叙时就已形成了令人 惊悚 的艺术效果ꎻ当哈特莱特去费尔利伯爵家应聘画师职位时见到的劳娜 费尔利小姐酷似他深夜在郊外路遇的那个白衣女人ꎬ在玛丽安的提示下ꎬ哈特莱特预感出:在那黑暗的未来ꎬ某种潜藏的不祥预感中的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我ꎮ我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卷入一系列事件之中ꎬ我就是马上离开坎伯兰ꎬ对这些事件也无能为力了ꎮ [9]64于是ꎬ与法律职业本不相干的画师哈特莱特在小说家的笔下也就名正言顺地加入到法律精英的行列中来ꎮ在该小说中ꎬ哈特莱特发现ꎬ这件贵族遗产大案中的真正遗产继承人劳娜反被案犯格莱德和福斯科送进了疯人院ꎬ去顶替已死去的同母异父妹妹安妮(即白衣女人)ꎬ于是ꎬ劳娜 人虽活着ꎬ但已被从活人的名册上注销 ꎬ其应该得到的 财产也都转到了她丈夫和姑姑的名下 ①ꎬ 在社会㊁道义和法律的层面上ꎬ她已死去 ꎬ然而ꎬ 她仍活着!在贫苦与躲藏中活着 ꎮ哈特莱特目睹这种不公的社会现象ꎬ发誓 要为她赢回在她在人世间应属于她的地位 [9]304ꎮ这就为哈特莱特这个具有私家侦探性质的法律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埋下了伏笔ꎮ哈特莱特若试图让劳娜 起死回生 ꎬ那么他首先就需要找到劳娜的死亡证明书上的日期与她到达伦敦的日期不符的医师证明ꎻ若试图找回劳娜 丢失的 身份并追回其应得的家族遗产ꎬ那么哈特莱特就需要找到格莱德窃取准男爵身份的证据ꎬ而罪犯格莱德为了保住到手的不义之财而决意与私家侦探哈特莱特 死拼 下去ꎮ在去教堂查找格莱德父母婚姻记录的途中②ꎬ哈特莱特险些被格莱德派来的两个追踪者绑架ꎮ在侦破这个案件的道路上ꎬ尽管险境重生ꎬ但沃尔特所持的信念是: 尽管我还不能真诚地说我的道德信念是否强大到足以支撑我在这场斗争中坚持下去ꎬ但就这些信念的本身就足以决定了我内心斗争的胜负ꎮ [9]437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ꎬ私家侦探沃尔特在内心深处坚强起来ꎬ他决心为维持社会的公正而将这场斗争进行到底ꎬ进而表达出该小说作品对哈特莱特这个法律精英的正向职业伦理取向的充分肯定态度ꎮ然而ꎬ格莱德因被自己所误燃的教堂大火烧死ꎬ这条线索就此中断ꎬ哈特莱特在其意大利朋友的帮助下ꎬ独闯虎穴ꎬ与该案的另一个罪犯福斯科伯爵进行面对面的斗争ꎬ终将罪犯的犯罪事实全部查清并拿到了第一手证实材料ꎬ进而为维护贵族阶层的伦理秩序和保护贵族财产不受侵犯尽了一份法律精英的责任ꎮ女作家布雷登(MaryElizabethBraddon)在其«奥德利夫人的秘密»(LadyAudley sSecret)中塑造的罗伯特 奥德利这个人物虽然身为职业律师ꎬ但在侦破下层社会女子冲撞贵族伦理秩序和对贵族财产形成威胁的犯罪案件中仍属于私家侦探的性质ꎬ因为他在这部小说中是迈克尔 奥德利伯爵的侄子ꎬ其出场侦破露西 奥德利夫人的身份秘密并非受司法机关的委托ꎬ而是在为其伯父效力ꎬ为其贵族家族的荣誉而战ꎬ其 执法 行为亦属私人行为ꎮ在这场维护贵族权益的斗争中ꎬ罪犯奥德利夫人为保住已经到手的本不属于她的地位和财产与罗伯特展开了生死较量ꎮ私家侦探罗伯特的职业信条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ꎬ就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并将其战败ꎻ必须恪守严格的义务之道ꎻ绝对不能背离自己的良心ꎻ首先对死者公平ꎬ而后对生者怜悯[10]171-172ꎮ罗伯特的伦理观念和职业道德行为使他成为该小说中捍卫贵族权益的英雄人物形象ꎮ罗伯特所持的职业伦理正义原则是ꎬ他所承办的是一件既公正又仁慈的大事ꎬ在他的朋友乔治失踪和城堡旅馆燃起大火之后ꎬ若再让露西 奥德利夫人逍遥法外ꎬ那么他就是对社会公正的叛逆[10]402ꎮ在经历了侦破侵害贵族财产的大案之后ꎬ罗伯特从内心深处感受到: 我参与了这件疑案ꎬ因而我的生活就有了新的力量和新的意义ꎮ [10]432从侦破罪犯身961 ①②该小说的两个罪犯ꎬ一个是劳娜的丈夫㊁假冒准男爵格莱德ꎬ另一个是劳娜的姑父福斯科爵士ꎮ由于后者无法从法律上直接将其攫取的部分遗产置于自己名下ꎬ于是就以劳娜姑妈的名义来 继承 ꎮ由于格莱德的父母并未结婚ꎬ若想查清其真实身份ꎬ就需要到教堂去查找其父母的婚姻记录ꎮ份疑案以维护贵族阶层伦理秩序和权益的职业态度来评价ꎬ罗伯特虽然在故事中仅是一名私家侦探ꎬ但在作家的笔下却成了维护特定社会阶层权益的法律精英ꎬ在职业伦理和维护社会正义层面则成为一个勇敢㊁坚毅且又充满智慧ꎬ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正向价值的私家侦探人物形象①ꎮ在法律精英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ꎬ惊悚小说家在其作品中充分体现出马基雅维里的人性本质论观点ꎬ 趋利避害 是该类型小说作品中法律精英塑造的人性准则ꎬ而其职业道德操行的评价则体现出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 以结果论善恶 的评价准则ꎮ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ꎬ尽管惊悚小说中的法律精英基于贵族阶层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行为准则体现出爱憎分明的道德立场ꎬ但这些法律精英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的成员ꎬ因而在他们身上存在 趋利避害 的人性本质弱点也同样是无法回避的必然现象ꎮ于是ꎬ在柯林斯的«白衣女人»中ꎬ当劳娜处于最无助的时候ꎬ私家侦探哈特莱特却为了躲避罪犯的追踪而去了北美ꎻ在柯林斯的另一部小说«月亮宝石»(TheMoonstone:ARomance)中ꎬ富兰克林 布莱克在协助警官调查宝石的失踪案时因受夜盗宝石的怀疑而急于撇清自己ꎻ在伍德夫人(Mrs.HenryWood)的«东林怨»(EastLynne)中ꎬ阿奇博尔德 卡莱尔在调查哈利章枪杀案的真正凶手时也表现得唯唯诺诺ꎻ在女作家布雷登的«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ꎬ大英雄㊁私家侦探罗伯特也曾为了 把其高贵的家族从坍台和耻辱中拯救出来 而与莫斯格雷夫医生 合谋 ꎬ在明知露西 奥德利夫人犯有重婚罪和谋杀罪等重罪的情况下ꎬ仍以罪犯患有精神病为由ꎬ把罪犯从法律的领域中 偷运 出去ꎬ转而送进了疯人院ꎬ使罪犯露西 奥德利夫人逃避了法庭的公正审判和法律的制裁ꎮ在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和警察等法律人物的职业伦理进行叙事方面ꎬ惊悚小说基本上采取了一面倒的否定性态度ꎮ在«白衣女人»的开篇处ꎬ作家柯林斯就以 金钱是法律机器的润滑剂 和 法律是预先谋取大量钱财的奴仆 [9]1的预先定论方式将司法机关的腐败风气表现出来ꎻ在«月亮宝石»中ꎬ柯林斯延续了这种叙事模式:富兰克林的父亲试图诉诸法律索求其应得的贵族爵位ꎬ但贪腐成性的法院律师只顾接受贿赂ꎬ并不按法律程序办案ꎬ在律师未来得及拒收贿赂和法庭还没来得及审理此案时ꎬ他的夫人就已过世ꎮ他认为这样的英国社会没有资格教育他的儿子ꎬ于是ꎬ盛怒之下ꎬ就把儿子送出国外去接受教育[11]19ꎮ惊悚小说对法官的执法能力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ꎮ在«东林怨»中ꎬ由于验尸官的失误ꎬ案发时小理查德 海尔又恰好就在现场附近ꎬ而哈利章被害时所用的枪也正是小理查德 海尔的猎枪ꎬ加之拿了贿赂的证人出场作证ꎬ小海尔被地方法院错判为杀人凶犯ꎬ无奈之下ꎬ小海尔只能含冤出逃ꎮ当小海尔趁夜色潜回家时ꎬ他的妹妹巴巴拉告诉他: 在验尸官做出了结论后ꎬ爸爸当着其他几个镇长弟兄的面在镇公所起誓ꎬ一旦能找到你ꎬ就把你扭送法庭去接受处理ꎮ哪怕你十年不露面ꎬ他也会这样做的ꎮ就他的脾气来说ꎬ理查德!那你可是知道的呀ꎬ他肯定会信守誓言的ꎮ所以ꎬ你在这儿ꎬ可真的是太危险了! [12]35老理查德 海尔伯爵作为地方法院的资深首席大法官ꎬ竟然对自己的儿子并不了解ꎬ也未对案件做任何调查ꎬ就轻信了验尸官向法庭提供的证词ꎬ武断地做出了错误的判决ꎮ在儿子含冤出逃后ꎬ他又发誓要把儿子捉拿归案ꎬ送交法庭去严办ꎮ老理查德 海尔从表面上看起来ꎬ似乎在依法公正判案ꎬ然而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他却是个极不称职的法官ꎮ由此可见ꎬ该类型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社会批判的性质ꎬ其对英国当时崇尚法制的风尚所进行的抨击甚至要远超其同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ꎮ071①在该小说中ꎬ罪犯海伦 马尔东以其貌美的先天姿色骗取奥德利伯爵的信任ꎬ重婚嫁给了奥德利伯爵ꎬ成为赫赫有名的露西 奥德利夫人ꎮ为了对抗私家侦探罗伯特对其犯罪事实的调查ꎬ露西借其丈夫奥德利伯爵的威望ꎬ企图把罗伯特送进疯人院去ꎻ当罗伯特调查露西的犯罪事实时ꎬ露西又夜奔城堡旅馆ꎬ试图放火烧死在那里过夜的罗伯特ꎬ罗伯特因临时调换房间而躲过了一劫ꎬ但城堡旅馆的老板卢克却被烧成重伤ꎬ不治身亡ꎮ。
见到一个人和这个纹丝不动的世界对抗_艾伟长篇小说_风和日丽_座谈会纪要

作家与作品见到一个人和这个纹丝不动的世界对抗 艾伟长篇小说 风和日丽座谈会纪要任茹文!南志刚等!!二∀一∀年四月十二日,由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共同举办的艾伟长篇新作 风和日丽座谈会在宁波大学举行,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和宁波大学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议围绕 风和日丽的主题意蕴、人物、语言、情感、意义和艺术突破等多方面展开了热烈、坦率和真诚的讨论。
座谈会由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南志刚共同主持。
以下是研讨会发言纪要。
林建法(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艾伟是当代中国一位相当杰出的作家,曾创作过 越野赛跑、 爱人同志、 爱人有罪等优秀的长篇小说和 乡村电影、 乐师等一系列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他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 风和日丽,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艾伟的创作,一直以其深厚的历史意识、深切的人性关怀和独特的文学理念及文体创造,受到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好评。
他以自己的严肃追求与文学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风和日丽不仅是艾伟个人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重要的长篇小说。
我以为,因为有了 风和日丽这部长篇小说,艾伟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作家。
何言宏(南京师范大学):我想在读了艾伟的 风和日丽以后,很多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终于出现了一部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符合自己长久期待的作品。
这个方面,就是对当代中国#大历史∃的写作。
我是一直强调我们的文学应该自觉书写我们的#大历史∃。
这倒不是由于我本人文学观念或文学趣味的偏执,而是因为,当代中国的历史及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生存,一直渴望着深刻有力的叙述。
当然,这样的努力很多作家都曾经做过。
风和日丽的独特在于,它不仅以人物命运与历史之间复杂纠缠的方式揭示了漫长和复杂的当代历史,更是对这样的历史作出了自己相当独特的审判。
表面上看, 风和日丽有一个非常流畅、非常好读的故事,很多读者也很容易被小说的故事所吸引,沉迷其中。
小学记叙文作文:校园法庭第七章下

校园法庭第七章下第七章“法庭对决”下被告律师:“3.是谁说米雪儿小姐心眼儿坏,报复心重的﹖米雪儿小姐心地善良,身上的美德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哩!怎么可能会报复秀秀老师﹖4.谎称米雪儿小姐平日作恶多端,老欺负你们女生,打你们,骂你们,根本是胡搞嘛!相反的,到是你们女生平日作恶多端,老是欺负米雪儿小姐。
5. 米雪儿小姐经常助人为乐,帮助有困难的人,其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证。
决不会去搞破坏的!”“拜托,你有完没完啊,要把我们都给用泡沫腥子淹死才肯下场啊!去!去!去!走啦,别死皮赖脸的!”女生们又发起牢骚来。
游走时空只好一边左躲右闪那些“飞空杂物”,一边哭着下场:“呜呜~~我还没秀够呢!”(P:靠!倒!什么人哪这是!)女生们情绪高涨:“喂,你搞什么呐,还嫌不够!‘真是皮皇帝的妈——皮太后(厚)’啊!”只见那些“飞空杂物”越来越多——鸡蛋.可乐罐.零食.垃圾.水彩……迎面而来。
只听,“啊”的一声,游走时空已变得人模狗样:黑乎乎的头发上沾满了蛋清.蛋黄和蛋壳,粘不拉几的,真恶心!脸上全是冰激凌,成了一只小花猫,草莓的,巧克力的……雪白的衬衫上滴满了水彩,那儿是红的,那儿是绿的……天哪,那简直就是画板嘛!左肩有一个能臭死人的抹布,那味道好像馊了的臭豆腐。
右臂上有一只臭袜子,臭气熏天,仿佛有三天三夜没洗,还放在垃圾堆里。
左手接着两个易拉罐,右手抓着一个捏破了的鸡蛋。
名牌的黑色裤子上沾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和水果,有:妙脆角,暑片,橘子,香蕉皮……更可怜的是游走时空最宝贝的耐克旅游鞋上,不知道被泼了什么东东耶,连苍蝇都给唤来了……(P:哎,可怜可怜哟~~不过,他也真够狂的)顿时,游走时空暴走,那头发竖得像一根根刺儿似的:“太可恶了,你们……” (P:燃烧你的小宇宙吧!)“你什么你,不服气啊,有本事来啊!”心梦带着威胁的语气恐吓着游走时空。
“知……知道了……”游走时空像缩头乌龟似的,畏畏缩缩的下了场。
(P:切,软弱的男人,鄙视你!)法官:“好了,好了,现在休庭二十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摘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的作家。
其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雅与俗两大类。
其雅词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文人的情怀,俗词更贴近社会,反映市井平民的平凡生活。
他的“雅”在一定程度上被他的“俗”所改造,而俗词也是“以雅写俗”,是用文人学士的语言、视角、技巧来写通俗的东西。
故而其词作就达到了雅俗兼备、雅俗共赏之妙。
关键词:柳永;雅词;俗词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他是北宋时期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传词近两百首。
由于他本人放荡不羁,藐视礼法,故而他的词不被当时的封建社会以及正统文人所推崇,而且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随着历史的慢慢沉淀,人们对柳永有了较为客观的统一的评价。
由于他自身的才学和他后来长期所处的环境,基本上将柳永的词分为雅俗两大类。
其雅词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文人的情怀,如描绘社会面貌、抒发个人情感等;但俗词更贴近社会,多是反映社会下层歌妓舞女的痛苦生活。
因此,要正确评价柳词要整体把握柳永词的雅与俗,做到以俗为美、雅俗兼济。
一、何减唐人高处(一)“雅”之体现在宋代,伴随着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雅俗观念的分辨开始兴起。
而当时雅的评判标准则趋向于“文雅”。
《论语·雍也》中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他强调,文章应该形式与内容并重。
雅俗也是参照于此,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提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可见,雅俗的评判在于“文质”的考究,落实到宋词来说,评价一首词的高雅与否其外在主要表现在语言词章的含蓄、雅丽,意向的跳跃等,内在主要表现为思想内容要脱离低级趣味,境界开阔,取材符合文人雅士的趣味等。
柳永作为出生在宋代的仕家子弟,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思想和写作很难跳跃出“文雅”的篱籓。
故而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雅量高致的上乘之作。
这些上乘之作不单单是依靠“文雅”的评判标准来定夺,更重要的是得到众人的肯定和欣赏。
对此,前人笔记资料中有记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1]刘熙载也赞其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2],清代宋翔凤《乐府余论》中谓:“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
虽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3]这些评论中都肯定了柳词“雅”的一面。
柳永的《雨霖铃》作为《乐章集》的压卷之作,也很能体现其典雅,如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声文并茂的美学效果等,都给千百年来的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细细品读柳永的词作,属于雅词范畴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羁旅词。
柳永生长在一个崇尚儒学、注重科第的传统家庭,自幼苦学,少有才名。
曾著《劝学文》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由此可知其读书之勤奋与志向之远大。
弱冠之年,柳永便开始了他的羁旅冶游生活,四处奔走,寻求安身立命、实现抱负的机会。
在异乡漂泊往往是困难重重、孤独凄凉的,这些真切的体验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大量描写了羁旅劳顿之苦、漂泊孤独之愁。
柳永一生羁旅大半个中国,而其中心旅行圈就在古楚国一带,由于政治上不得志又身处楚国,使他对宋玉式悲凉有着直接的感受,并在创作中深受宋玉的影响。
宋玉是历代悲秋之祖,他的《九辩》以所谓“摇落之悲”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柳永在他的词作中得到共鸣,把他当做异代知音、艺术参照。
如“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玉蝴蝶》)等。
师承宋玉,自然少不了悲秋的佳作,陆机曾在《文赋》中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可见大自然的各种变化能引发人的某种情感,柳永的部分词就融情于景,触动人们的心灵。
如得到文人高度评价、被后人称道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怎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前两句就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的暮江雨景,深秋时节的潇潇暮雨,给人一种凄凉的况味,客观写景,却已浸透抒情的感伤。
“渐”字起领的三句让人感觉迟暮的逼近,他把深刻的感情,融入到所写的景物里,一个“紧”字真实的描写了霜风的凄厉,表现了词人心理的触动。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凋敝了,大地上不留半点春夏的印痕,万物的芳华都随着秋雨和霜风逐渐消逝。
作者的青春、事业也逐渐走向幻灭。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将秋士易感的悲凉和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在一起,兴象超远。
下阕写他的怀念与相思,在景物描写的基础上感情的升华。
“登高望远”,更显羁旅漂泊的苍凉悲慨。
整首词境界开阔,高远雄浑,的确是不减唐人高处。
宦游词。
柳永进士及第之后,喜悦之情没维持多久,便开始心生矛盾,他在《满江红》中提到“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他即希望能像王仲宣那样遭遇明主,大展宏图,又向往严子陵的隐居。
可见他的仕宦生活不如意。
代表作如《凤归云》: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
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
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从词中我们可看到词人对功名的鄙弃、对宦游生活的厌烦、对荏苒光阴逝去的惋惜、对现状的无奈悔恨。
上阕描摹沿途景色,下阕抒发凄凉之情。
全词反映出词人夙愿难偿,个性压抑的苦痛心情。
词中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抛掷云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其敢于否定封建思想,追求个人自由的观点在当时一般文人是无法企及的。
柳永在为官之时也是尽心尽责的,在做昌国县的晓峰盐场监官时,目睹了海边盐民的悲惨生活,写下了著名的《煮海歌》。
深刻细致描写了盐民的沉重苦难及根源,也表达了自己去兵、罢盐铁的进步主张。
体现了柳永对民生的细致观察和积极用世的一面。
这首诗被《大德昌国州图志》收录,作者也被列入该志的《名宦传》[4]。
咏怀词。
这些词作都是日常生活所感,怀古词大多蕴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对功名的失望等情绪,以《双声子》为例,全词通过对“夫差旧国”荒凉残破之景的描绘,抒发出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
咏物词则托物言志,蕴藏深意。
如《受恩深》是柳永的一首咏菊词,“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
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写出了菊花甘于淡泊,孤寂自持。
通过吟咏菊花,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此外,柳永的游仙词如《巫山一段云》,以及承平气象词,描绘都市壮丽容貌和富庶景象的《望海潮》,风格典雅、符合上层社会审美情趣的《乐章集》中的祝颂词都不乏有上乘佳作,雅致佳句。
(二)“雅”之比较这些词作使柳永在后来得到文人们的认可,而当时宋人们的评价则认为柳永词作之俗,“柳永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
”[5] “彼(柳永)其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之故。
”[6]他们大多认为柳永“言多近俗”、“流俗人喜好之”,但词作同是“花间”而来的晏殊却被冠以风格雍容闲雅、实属贵族雅词的称号,其原因大致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雅俗的评判标准了,人们评价词之雅俗过分注重外在的“雅”即语言和技法方面,晏殊的词作在语言上一直都是以工致见称的,在审美情趣上更赋有文化气息和品位。
而柳词大多以俗语入词,醉心于市井文化,与其他文人在语言上审美上形成对比,雅俗立现,故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批评和鄙夷。
(三)“雅”之原因那么形成柳永这种独特的雅词风格,其原因何在呢?首先,应该是其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
柳永生于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其祖父柳崇是五代著名的儒士,其父柳宜为官且善政,其五个叔父、两个哥哥皆有功名。
长于一个文风昌炽的名邦,崇安县当时以“诸儒继出,蔚为文献名邦”闻名。
在这种环境下,柳永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从小养成功名用世之志,抱玉握珠之才。
其次便是他的自身际遇,柳永一生颠沛流离,坎坷起伏。
年少意外名落孙山,发出“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后又得不到重用,愤而“奉旨填词”,一生漫游大半个中国,人到中年才得到一官半职,但阅历渐多,矛盾的人生追求使他发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叹。
丰富的人生经历使柳永做到绘时人习见而不察、欲语而难言之景,抒时人不敢言或不屑之情。
他的雅词“雅”的不纯粹,其原因是被相当程度上的“俗”所改造,但他的雅词,雅的独特,雅的有韵味。
二、流俗人喜道之(一)“俗”之体现在宋代,随着都市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日益膨胀,市井间的娱乐活动日益兴盛。
当时整个社会都追歌逐舞、浅酌低唱。
俗,作为一种社会风尚的体现,在当时逐渐抬头。
一时间围绕宴饮歌舞的词作不断出现,它代表着当时的一种审美情趣和创作趋向。
“俗”与“雅”是相互对立的又相互关联的,相对于“雅”来讲,“俗”大指世俗、俚俗、通俗、浅俗、艳俗、淫俗、卑俗等等。
柳永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也做了不少俗词。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有云:“柳耆卿《乐章集》,世多爱赏该洽,序事闲暇,有首有尾,亦兼出佳语,又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
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7]此论对柳永做了很中肯的评价,肯定了他的词作声律谐美,铺叙从容,不乏佳句,也对他“浅近卑俗”的词风进行了斥责。
柳词的“以俗为病”是当时文人的普遍看法,但而正因他词的俗,故流传很广,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程度。
究其“俗”的原因。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语言俗。
柳永因早年不得志,常浪迹于秦楼楚馆,帮歌妓写词,与乐工,歌妓关系密切,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熟悉了解市井习俗,了解民间“新声”和俗语。
柳永生活的年代正是“新声”繁盛时期。
“新声”即指当时流行的通俗音乐,他经常来往于酒楼妓馆,教工乐坊,实际的生活经历使得他有机会把流行于世的“新声”曲调变成新的词牌。
如他独创的《戚氏》《望海潮》等。
他多次提到“新声”流行的盛况,“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也致力于新声的探索,他选取大量新声入词,创造慢词。
今存《乐章集》中所用词调,多数都是这类新声。
据今人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
柳永的慢词奠定了慢词体制的基础,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
他对新声的采摘和加工,把适合大众市民的曲调写成词作,充分反映市民生活,绘制市井万象,使柳永词的以“俗”为美,得以承载。
柳永词在北宋时代广泛的流传,其重要原因是语言的通俗浅近、毫不晦涩,且都来自于民间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