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城区雨水管网系统改造设计案例
老城区雨水积水点改造设计

》老城区雨水积水点改造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逐年增加。
许多城市由于历史上雨水排水规划起点较低,雨水自流排入河道的雨水管管径偏小,室外自然地坪较低,再加上建设用地不断扩大,汛期时,如遇暴雨台风,高潮位时,往往有不少居住小区、城市道路等积水点或积水路段的形成。
这些积水点退水缓慢,形成了不少地方严重的积水,有些积水进入居民家中,给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雨水管道管径偏小,年久失修,再加上局地地势低洼,所以目前很多城市老城区存在主汛期暴雨积水,严重地影响着居民生活、生产和城市交通安全。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积水点改造;老城区。
城市雨水排放设施是大气降水径流的接纳输送和排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是保证城市生产、经营、居住、办公和人民生活的基础公用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排除易涝灾害和防治水污染的保障体制,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城市交通安全,为人民创造清洁优雅的生活和劳动环境的重要手段;雨水排水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雨水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积水点的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随着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雨水地面径流不断增加,房地产的大力开发,常住人口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对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雨水排放、防汛抗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老城区原有雨水管已远不能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
经常积水的城市道路,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企、事业单位正常办公。
因此,积水点改造显得越发迫切,也是提高城市防汛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
从设计角度出发,解决积水点的改造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雨水管网的效能和安全性,是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关心的热点问题。
!1.积水点成因分析老城区雨水管道建设时间早,所采用的标准低,因此雨水管道管径偏小。
雨水管道年久失修,存在管道破损、淤积等情况,导致雨水排放困难。
旧城区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

旧城 区地 下排 水 管 网改造 工程设 计
文/ 郭芸珲
一
、
序 言
前 , 巾 国 已 经 进 入 了 加 速 城 镇 水 管 网 因 受 限 于 建 设 年 代 的 规
城 市 能 高 速 、正 常 的 进 行 化 的 第 二 发 展 阶 段 ,城 市 的 规 划方 案 、设 计 理 念 、经 济 条 件 、
管 接 口 不 严 ,漏 水 现 象 普 遍 ,
二 、 建 成 区 排 水 管 网 改 造 甚 至 污 染 地 下 水 。 设 计 排 水 管
径 普遍 较 小 ,已经无 法满 足 现 目前 城 市 中 建 成 地 下 排 今 雨 水 设 计 重 现 期 下 的 降 雨 强
46 水 l I H 场 2 0 1 7年 1 1 - I 2月f _
将 现 况 某 道 路 两 侧 的 排 水
设 计思路及 工作 中的重点难 点 , 各布置 D N 6 0 0 一 D N 8 0 0排 水 管 线 管 线 作 为 污 水 管 线 使 用 ,经 测 为我 国北方 地 区合 流制 排水 管道 方 式 排 除 道 路 及 周 边 地 块 内 的 算 现 况 污 水 管 线 可 以 基 本 可 以 雨 污 水 ,现 况 地 块 内小 区 ,机 满足污水排除需求。下游仍接人 改造 提 供 了工程 借 鉴 案例 。 1 . 工 程 概 况 关 单 位 的 雨 污 水 通 过 小 型 盖 板 京 堂 北分 干渠 北岸 的排污 干管 。 河 北 省 某 县 位 于 河 北 省 中 方 沟 接 人 现 况 排 水 管 线 。 排 水 本 次 设 计 道 路 部 分 新 建 N1 2 0 0钢 筋 混 凝 土 雨 水 管 线 南 部 ,地 处 太 行 山 前 冲 积 扇 前 分 区 内 ,东 西 向 支 路 的 雨 污 水 D 32 8 2 m。 缘 ,境 内多为滹 沱河冲积平原 , 排 入 南 北 向次 干 路 内 的 排 水 管 ,
老旧小区雨水改造工程方案

老旧小区雨水改造工程方案1.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老旧小区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
其中,雨水排放不畅成为了老旧小区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排水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水改造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将围绕老旧小区雨水改造工程,提出一系列改造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背景分析我国老旧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其雨水排放系统多为地势低洼,排水管道老化,容易发生积水现象。
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问题日益凸显,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水改造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3. 改造方案3.1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首先,需要在老旧小区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在小区内部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并储存雨水,再进行处理或直接利用。
这样既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又能够为小区提供补水和绿化用水,进而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3.2 完善雨水排放系统其次,需要完善小区的雨水排放系统。
通过重新设计排水管道,拓宽排水口,提高排水能力,解决现有排水系统设施老化、管径不足等问题,使雨水得以迅速排放,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3.3 建立雨水处理设施除了收集和排放,还需要对雨水进行处理。
通过建立雨水处理设施,处理雨水中的污染物,净化雨水,保护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利用雨水资源另外,还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绿化、清洁等方面,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实施方案4.1 技术方案老旧小区雨水改造工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管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
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改造方案的顺利实施。
4.2 资金方案雨水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人工安装、设施改造等。
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资金投入,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4.3 管理方案改造工程需要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老旧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提升改造设计分析

第22卷 第S2期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Vol. 22 No. S22023年9月 CHINA CONSTRUCTION METAL STRUCTURE Sep. 2023作者简介:吴江涛(1986‒)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给水排水技术。
168老旧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提升改造设计分析吴江涛,秦晓梅,胡颖慧,陆俊佳,余蔓蓉,栗心国(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71)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作为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对老旧小区室外管网提升改造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大。
老旧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舒适性的生活需求,室外给水管网存在着管线老化、管径偏小、管线错乱接等问题,室外排水管网存在管线及检查井老化破损、雨污合流排放、管道淤堵、下雨局部积水严重等问题。
本文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分析老旧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提升改造的设计思路、方案及需注意的问题,为此类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旧小区;室外给水管网改造;室外排水管网改造;雨污分流 DOI: 10.20080/ki.ISSN1671-3362.2023.S2.0350 引言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建成;但随着年代的推移,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网因各种因素,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舒适性的生活需求。
人们对老旧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提升改造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从室外给水管网改造、室外排水管网改造两个方面,根据老旧小区出现的问题,分析改造设计思路、方案并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1 老旧小区室外给水管网改造 1.1 室外给水管网存在的问题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等原因,室外给水管网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管线腐蚀、老化严重,存在渗漏水现象,浪费水资源。
(2)现状管道管径偏小,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生活用水流量、压力需求。
(3)历经多次改造,管道连接错综复杂,存在错、乱接现象。
(4)生活给水管网、绿化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管网共管道,生活给水水质无法得到保障。
老城区雨水积水点改造设计

老城区雨水积水点改造设计雨水积水问题是城市老城区面临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给城市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雨水积水点的改造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对老城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老城区一般由狭窄的街道、老旧的建筑物和有限的排水系统组成。
这些问题造成了雨水排放不畅和积水的情况。
因此,改造设计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种改造设计的方法是增加雨水的渗透性。
通过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增设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可以让雨水更快地渗入地下,减少积水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使雨水能够更好地透入土壤中,提高地下水位,减少排水压力。
另外,通过改善排水系统也可以有效地解决雨水积水问题。
一种方法是进行下水道和雨水管网的改造,增加排水能力。
通过清理和修复已有的下水道和雨水管网,并增加新的排水设施,可以提高排水能力,减少雨水积水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在道路中间设置雨水收集槽和隔离带,通过这些设施将雨水引导到下水道中。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通过在房屋屋顶上设置雨水收集设备和储存装置,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花园、冲洗马桶等非饮用水用途。
这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积水的发生,还可以节约用水资源。
在老城区的雨水积水点改造设计中,还需考虑到老旧建筑物的保护。
老城区的建筑物大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改造设计需要在保护这些建筑物的前提下进行。
可以通过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透水硬化地面,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物内部。
此外,改造设计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
不同地区的雨水情况和排水系统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改造设计。
例如,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以设置雨水疏导渠道,提高排水能力。
综上所述,老城区雨水积水点改造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雨水的渗透性、排水系统的改善、雨水收集利用和老旧建筑物的保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城区雨水积水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案例分析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案例分析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洪威胁,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大量硬化地面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导致城市内的洪水、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推行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通过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和强化城市雨水的自净能力,有效地缓解城市洪涝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概述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已有的雨水收集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城市洪涝风险的工作。
这一工作包括改善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下水道网络和改造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
二、美国西雅图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案例作为美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大城市,西雅图面临着严重的雨洪威胁。
为了减少洪涝风险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西雅图市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
首先,西雅图市政府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收集池和蓄水池。
这些水池可以收集雨水并在雨停后缓释雨水,减轻雨水排放压力。
此外,通过合理设计街道上的雨水排放设施,可以将雨水引导到水池中,形成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
其次,西雅图市政府改造了城市下水道网络,增加了下水道的容量和排水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市政府采用了先进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最合理的下水道改造方案,以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最后,西雅图市政府大力推广雨水的利用。
他们鼓励市民使用雨水进行植物浇灌、冲厕以及其他非饮用用途。
此外,西雅图市政府还为市民提供了雨水收集设备的补贴和安装指导,以提高市民的利用率。
通过这些雨水收集系统的治理与改造措施,西雅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洪涝承载能力,并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中国广州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案例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广州在改造雨水收集系统方面经验丰富。
广州市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的雨水收集系统治理与改造工作。
首先,广州市政府改造了城市地表,减少了硬化地面的面积。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优化实例分析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优化实例分析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输送和处理雨水和污水,防止内涝和水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案例一:某老旧城区排水系统改造(一)背景介绍某老旧城区建设年代较早,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管径较小,且管道老化、破损严重。
在雨季,经常出现内涝现象,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问题分析1、排水管道管径不足: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较低,管道管径无法满足现在的排水需求。
2、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缺陷: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且在雨季容易导致污水溢流,造成环境污染。
3、管道老化和破损:管道经过多年的使用,出现了裂缝、渗漏等问题,影响了排水的畅通性。
(三)优化设计方案1、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水管道,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同时减少污水溢流的风险。
2、更换和扩大排水管道:根据实际排水需求,重新计算管径,更换老化和破损的管道,并适当扩大管径,提高排水能力。
3、优化管道布局:对管道的走向和坡度进行优化,减少管道的迂回和起伏,确保排水顺畅。
(四)实施效果经过改造后,该老旧城区的内涝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污水溢流现象也大大减少,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
二、案例二:某新城区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一)背景介绍某新城区正在进行开发建设,需要规划设计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二)问题分析1、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由于新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排水量和排水需求。
2、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新城区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排水系统的设计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11178763_城市老旧排水管网更新改造技术

止水
●
●
●
●
●
●
●
●
—
—
恢复强度
—
—
—
—
●
●
●
●
—
—
适用损坏类型
破裂
—
●
●
●
●
●
●
●
●
—
变形
—
●
●
●
●
●
●
●
—
错位
●
●
●
●
●
●
●
●
●
脱节
●
●
●
●
●
●
●
●
●
●
渗漏
●
●
●
●
●
●
●
●
●
●
腐蚀
—
—
—
—
●
●
●
●
●
—
优点
嵌补密封料 具有较好的 柔性、抗变 施工速度 形,具有较 快,质 强经济性和 量稳定性 可操作性, 较好 不影响流水
(1)管道塌陷、变形的情况,可先进行土体注浆 的辅助修复,再进行钢圈内衬修复,以防在修复过程中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41 INSTALLATION 2023.4
机 电 安 装 Electromechanical Installation
表1 非开挖修复技术选择建议表
图2 现状雨水箅子
3 更新改造方案
改造目标为:管道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20年;管道需
满足原有的排水能力及管道疏通养护要求;尽量减少对道 路结构、交通及环境的不良影响;经济合理;提升道路环 境品质。基于以上目标,更新相应改造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旧城区雨水管网系统改造设计案例摘要:为了提高城市雨季排水防涝能力,满足相关政策要求,老旧城区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某市作为近年来内涝严重的城市,其义龙片区作为主要老旧城区,且由于其地势低洼,下游潮位顶托,现状排水管径小,且多为合流,从而导致的常年积水问题已成为影响该片区居民正常出行生活的迫切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该片区积水问题,结合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进行模型构造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经改造后的管网在三年一遇情况下可保证片区不积水;在五十年一遇情况下可保证片区积水深度在0.15m以下。
结合雨水系统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减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同时做好与上下游管道的顺接,统筹考虑排水管开挖对现状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影响,考虑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出行的影响。
本工程可作为案例为其他老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设计排水模型构造一、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大规模用地硬化,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城市内雨季积水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城市老旧城区现状管道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多低于一年一遇),且多为合流管道。
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暴雨天气增多。
多重原因导致现有老旧管网已无法满足现有气候条件及周边环境下的排水需求。
近年来国家、地方出台了多项规范、政策,即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不足导致的内涝问题。
但目前老旧城区因房屋密集、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多、施工复杂等多种原因,雨水管网改造较为困难。
本文以某市义龙片区雨水管网系统改造工程作为案例,介绍工程改造设计方案,结合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进行模型构造对设计方案的管网水利条件、积水分析进行分析。
对该系统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减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同时做好与上下游管道的顺接,统筹考虑排水管开挖对现状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影响,考虑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出行的影响,以作为案例为其他老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片区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义龙片区为某市老旧城区,周边房屋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建设,居民人口众多。
该片区现状排水管道断面小(多低于P=1a),管径多为d500~1.2m×1.0m不等,不满足实际排水需求,片区整体地势标高为2.2~3.8m。
该市常水位为2.0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95m。
整体呈现周边主路高、中间地块低的趋势,是该市最低洼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片区普遍积水深度为15-20cm,局部低洼处积水深度可达30-40cm。
该片区涉及河道为龙昆沟和大同沟,暗沟为六中沟。
龙昆沟排水断面为18m-20m宽,位于本工程段的沟底标高为0.9m,堤岸标高为3.6m。
大同沟现状断面宽度为18m-20m,位于本工程段的沟底标高为0.0m,堤岸标高为2.5m。
该片区原主要排放出口为六中沟,其断面2孔3.4m×1.6m~6.0m×2.2m不等,目前为雨污混流,因水体整治下游出口闸门常年关闭,雨天无法及时打开排水。
周边河道高于地块和下游水体治理运营管理等多种情况,使得片区无法顺利排放。
三、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及模型构建1、设计标准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和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排水标准采用三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采用50年一遇,综合径流系数为0.65,其段历史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q—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2、工程总体设计方案考虑到该片区地势相较周边低洼,且常年积水,原有排水出口已无法正常利用,而改向后排出的水系水位较高,使得无法再继续采用重力流进行排放,需采用压力强排方式进行排放。
同时对周边现有管道进行全面梳理,明确排水分界边线,避免界限外雨水排入本片区内。
根据梳理,本工程以六中沟为界分2个片区进行排放:北片区义龙东路(六中沟以北段)向北排放,万国西路向西排放,汇合后继续沿义龙东路向北排入大同沟,汇水面积为10.0ha,峰值流量为2.5m³/s;南片区义龙东路(六中沟以南段)向南排放,收集大同横路和义龙横路雨水后,沿义龙西路向西排入龙昆沟,汇水面积为33.3ha,峰值流量为7.7m³/s。
雨水管道建设总长度为1.7km。
具体详见图1雨水设计方案系统图。
图1 雨水设计方案系统图3、排水模型构建排水模型的构建是对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最直观形象的体现。
本次利用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进行排水模型,对本工程义龙片区进行排水模型构建,并判定内涝风险。
模型参数根据该市现行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降雨历时180min,雨峰系数r=0.4的芝加哥雨型,分析改造后该片区的地面积水效果。
根据规范对内涝防治的要求,当道路出现积水深度大于15cm时,则认为地面积水,属于内涝易涝点。
排水系统改造前后排水系统模拟的积水情况详见图2 三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现状、设计管网积水情况模拟图。
现状管网在三年一遇的情况下,片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积水,万国西路沿线、义龙东路自义龙西路至万国西路交叉口段沿线和义龙东路东段,及周边地块均出现了积水,平均深度都在15-30cm,局部万国西路义龙中学、义龙东路与龙兴路交叉口、义龙东路远东雅居积水深度可达60cm。
现状管网在五十年一遇的情况下,积水深度和范围较三年一遇明显增加,除了原有面积的扩大和积水深度的加深外,义龙东路的西侧衍宏中央区和义龙横路省建宿舍也出现了积水,平均积水深度也达到了30cm左右,其中积水最深处的省建宿舍达到了75cm。
该模拟情况与现场调查实际积水情况基本吻合。
改造后管网在三年一遇的情况下,并未再出现片区积水的情况。
改造后管网在五十年一遇的情况下,仍存在有少量积水,积水点位主要位于义龙东路与龙兴路交叉口以北和万国西北侧个别零星点位,积水深度约15cm。
与该系统改造前相比,积水情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图a 现状管网三年一遇积水情况图b 现状管网五十年一遇积水情况图c 改造管网三年一遇积水情况 图d 改造管网五十年一遇积水情况 图2 三年一遇、三十年一遇现状、设计管网积水情况模拟图四、设计重难点分析义龙片区位于该市的老旧城区,现状管线管径d500~1.2m×1.0m 不等,同时还敷设有其他多种综合管线,周边房屋密集,道路狭窄无法赋予较大的开挖空间,需要在现有道路下新建1.7km 长的1.2m×1.0m~3.6m×1.4m 雨水管道及配套污水管,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施工困难问题:(1)施工过程中管道的拆除新建会对现有排水系统的日常排水造成较大影响;(2)老城区人员密集,道路狭窄,施工时不免占用现有道路,对沿线居民出行和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3)施工管线的道路下方现状其他综合管线复杂,加大了排水管线的施工难度,同时也对现状管线造成了一定影响。
结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逐一进行排查分析,部分问题还在设计阶段提出了合理建议。
1、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减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同时做好与上下游管道的顺接(1)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可尽量减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义龙西路现状道路宽度约20m,其中机动车道宽度14m,现状合流沟布置于双侧靠外侧机动车道下方,分别距离路中5.0m处。
义龙东路现状道路宽度约12m,其中机动车道宽度7~9m,现状排水管沟布置于机动车道正下方,位于道路路中心下方。
万国西路现状道路宽度约16m,其中机动车道宽度12m,现状合流管布置于双侧机动车道下方,分别距离路中3.5m处。
考虑到整体路宽有限,且老旧城区管线完善且复杂,并没有其他管位可以实施。
同时为了保证交通,义龙西路路中心无管位的空间如被实施新管,则在施工期间同时阻挡了双向车辆的通行,对交通影响较大。
为了减少对其他现有管线的影响,本工程拟在已有的排水管位上进行破除新建,施工期间可以做到尽量减少对其他管线主线的破坏和影响。
(2)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可尽量实现与上下游管道的顺接老旧合流通道多为方沟,在多年来投入使用过程中周边用户存在私自将自家排水以暗井的形式穿过主方沟侧壁接入下游,并未在路面上增设相应的检查井设施或其他识别特征,后期路面的维护加铺过程中又掩盖掉了管道接入时产生的路面破除痕迹。
考虑到以上情况,根据多个项目经验发现,在改造工程前期的管线调查工作中无法做到完全排查出所有的排水支管,导致施工期间需结合实际支管位置进行顺接。
考虑到现状排水支管接入的终点基本现状主管管位处,如偏移至其他管位,则很可能存在部分管道因施工期间未被发现而未接入形成断流,最后导致上游溢流出地面。
将新建管位放置于原有管道的管位上,可减少现有管道破除造成的二次开挖,同时顺利驳接现有支管,实现上下游管道的顺利衔接。
同时将新建管位放置于原有管道的管位上,施工期间还可继续作为雨季的临时雨水排水通道,承上启下,保留一定的排水功能。
尽量做到当工期无法控制在旱季施工时,遇到雨季时,仍能在有限的道路空间内实现雨天雨水排放功能。
2、统筹考虑排水管开挖对现状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影响因排水管沟相对其他管线有尺寸大、埋深深、不易避让其他物体等特点,其施工前需统筹考虑开挖时对现有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影响。
一般道路上普遍涵盖有路面、绿化、照明、指示牌等,地下有给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多套管线,工程前期需充分考虑排水管道施工对现有设施的影响。
设计前充分调查现有道路路面上已有设施和其他管线所在位置。
经调查,本工程其他管线大部分位于人行道下方,部分位于机动车道近路缘石位置出。
为了减少道路路面的开挖面积,同时尽可能考虑施工期间的通行需求,本工程相对较宽的义龙西路和万国西路,采用了道路双侧分槽开挖,在单侧管道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另一方向的道路单向通行需求。
管道尽量布置在机动车道下方没有除排水管以外的其他管位,减少对已布置有乔木、照明灯杆、交通杆、大量其他管线等的人行道产生影响。
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现有设施的其他影响。
在做设计时,本工程考虑到老旧城区居住人口众多,在机动车道施工过程中必定会影响到居民出行需求,且海口市居民电动车保有量大,当机动车道因施工被占时会出现电动车通过人行道通行,而原有人行道未考虑电动车通行的荷载,会使得人行道砖大面积破损,故在设计时考虑上施工范围内的人行道路面修复工程量,使得积水点改造完成后还给居民一个良好的居住出行环境。
在遇到义龙东路机动车道窄、人行道更窄的路段,甚至要考虑施工期间绿化带以及其他灯杆交通杆等临时拆除,保证行人在施工期间有限的空间内的安全通行,在施工完后才进行恢复。
3、考虑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出行的影响因本工程所在地位于海口市义龙片区老旧城区,交通量饱满,需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对于周边交通出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