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一课时导学习型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

第1课时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不等式的定义所含的两个要点(1)□01<,≤,>,≥或□02≠.(2)□03不等关系.2.比较实数a,b大小的依据(1)文字叙述如果a-b是□04正数,那么a>b;如果a-b是□05零,那么a=b;如果a-b是□06负数,那么a<b,反之也成立.(2)符号表示a-b>0⇔a□07>b;a-b=0⇔a□08=b;a-b<0⇔a□09<b.(3)结论确定任意两个实数a、b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10它们的差a-b与0的大小关系.3.比较大小的方法(1)作差:比较数(式)的大小常用作差与□110比较.(2)作商:两数(式)为同号时,作商与□121比较.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实数a 不大于-2,用不等式表示为a ≥-2.( )(2)某隧道入口竖立着“限高4.0米”的警示牌,则经过该隧道的物体的高度h 应满足h <4.0.( )(3)若x 2>0,则x >0.( )(4)若x >1,则x 3+2x 与x 2+2的大小关系为x 3+2x >x 2+2.( ) 答案 (1)× (2)× (3)× (4)√ 2.做一做(1)(教材改编P 74T 1(2))一桥头竖立的“限重40 t ”的警示牌,是提示司机要安全通过该桥,应使货车总重量T 不超过40 t ,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3%,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5%,写成不等式组就是________.(3)若x ≠1,则M =x 2+y 2-2x +2y 的值与-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4)x 2+3与2x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1)T ≤40 (2)⎩⎨⎧f ≥3%,p ≥2.5% (3)M >-2(4)x 2+3>2x探究1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例1 某中学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拟投资建一个初级计算机房和一个高级计算机房,每个计算机房只配置1台教师用机,若干台学生用机.其中初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8000元,学生用机每台3500元;高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11500元,学生用机每台7000元.已知两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相同,且每个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不少于20万元也不超过21万元.则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高级机房各应有多少台计算机?解 设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有x 台计算机、高级机房有y 台计算机,则 ⎩⎪⎨⎪⎧0.8+0.35(x -1)=1.15+0.7(y -1),20≤0.8+0.35(x -1)≤21,20≤1.15+0.7(y -1)≤21.解得⎩⎪⎨⎪⎧x =2y ,5567≤x ≤5857,271314≤y ≤29514.∵x ,y 均为整数,∴⎩⎪⎨⎪⎧ x =56,y =28或⎩⎪⎨⎪⎧x =58,y =29,即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高级机房各应有56,28或58,29台计算机. 拓展提升将不等关系表示成不等式(组)的思路(1)读懂题意,找准不等式所联系的量.(2)用适当的不等号连接,应特别注意能否取等号. (3)多个不等关系用不等式组表示.【跟踪训练1】 已知甲、乙、丙三种食物的维生素A ,B 含量及成本如下表:若用甲、乙、丙三种食物各x kg 、y kg 、z kg 配成100 kg 的混合食物,并使混合食物内至少含有56000单位维生素A 和63000单位维生素B.试用x ,y 表示混合食物成本c 元,并写出x ,y 所满足的不等关系. 解 依题意得c =11x +9y +4z ,又x +y +z =100,∴c =400+7x +5y .由⎩⎪⎨⎪⎧600x +700y +400z ≥56000,800x +400y +500z ≥63000 及z =100-x -y , 得⎩⎪⎨⎪⎧2x +3y ≥160,3x -y ≥130.∴x ,y 所满足的不等关系为⎩⎪⎨⎪⎧2x +3y ≥160,3x -y ≥130,x ≥0,y ≥0.探究2 作差法比较大小例2 (1)设m ≠n ,x =m 4-m 3n ,y =n 3m -n 4,比较x 与y 的大小. (2)已知a >0且a ≠1,p =log a (a 3+1),q =log a (a 2+1),比较p 与q 的大小. 解 (1)x -y =(m 4-m 3n )-(n 3m -n 4) =(m -n )m 3-n 3(m -n ) =(m -n )(m 3-n 3) =(m -n )2(m 2+mn +n 2), ∵m ≠n ,∴(m -n )2>0.又∵m 2+mn +n 2=⎝ ⎛⎭⎪⎫m +n 22+3n 24>0,∴(m -n )2(m 2+mn +n 2)>0. ∴x -y >0,∴x >y .(2)p -q =log a (a 3+1)-log a (a 2+1)=log a a 3+1a 2+1.当a >1时,a 3+1>a 2+1, ∴a 3+1a 2+1>1,∴log a a 3+1a 2+1>0; 当0<a <1时,a 3+1<a 2+1, ∴a 3+1a 2+1<1,∴log a a 3+1a 2+1>0. 综上,p -q >0,∴p >q . 拓展提升1.第(1)题通过分解因式和配方判断差的符号,第(2)题通过分类讨论判断差的符号.可以看到,用作差比较法时,判断所作差的符号常用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分类讨论法.2.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步骤第一步:作差并变形,其目标应是容易判断差的符号.变形有两种情形: (1)将差式进行因式分解转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2)将差式通过配方转化为几个非负数之和,然后判断.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得出结论.【跟踪训练2】 (1)比较x 2+y 2+1与2(x +y -1)的大小; (2)设a ∈R 且a ≠0,比较a 与1a 的大小.解 (1)∵x 2+y 2+1-2(x +y -1)=x 2-2x +1+y 2-2y +2=(x -1)2+(y -1)2+1>0,∴x 2+y 2+1>2(x +y -1). (2)由a -1a =(a -1)(a +1)a ,当a =±1时,a =1a ;当-1<a <0或a >1时,a >1a ;当a <-1或0<a <1时,a <1a . 探究3 作商法比较大小例3 已知a >0,b >0且a ≠b ,试比较a a b b 与a b b a 的大小. 解 a a b b a b b a =a a -b b b -a =⎝ ⎛⎭⎪⎫a b a -b , ①当a >b >0时,a b >1,a -b >0,∴⎝ ⎛⎭⎪⎫a b a -b >1;②当0<a <b 时,0<a b <1,a -b <0,∴⎝ ⎛⎭⎪⎫a b a -b >1.综上可得⎝ ⎛⎭⎪⎫a b a -b >1,∴a a b b >a b b a .拓展提升作商法比较大小应注意的问题作商法:即通过判断商与1的关系,得出结论,要特别注意当商与1的大小确定后必须对商式分子分母的正负做出判断,这是用作商法比较大小时最容易漏掉的关键步骤.解[规律小结]1.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在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时,应注意必须是具有相同性质,可以进行比较时,才可用,没有可比性的两个(或几个)量之间不能用不等式(组)来表示.2.关于a≤b或a≥b的含义(1)不等式a≤b应读作“a小于或者等于b”,其含义是指“或者a<b或者a=b”,等价于“a不大于b”,即,若a<b或a=b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b 正确.(2)不等式a≥b应读作“a大于或者等于b”,其含义是指“或者a>b或者a=b”,等价于“a不小于b”,即,若a>b或a=b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b 正确.3.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步骤(1)作差.(2)变形.将两个实数作差后变形为:①常数;②几个平方和的形式;③几个因式积的形式.(3)定号.即判定所得差是大于0,小于0,还是等于0.(4)结论.利用实数大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注意:变形中,可采用配方、因式分解、通分、有理化等手段进行恒等变形.4.作商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步骤 (1)作商; (2)变形;(3)比较商与1的关系.注意:只有同号的两数才适用于作商法比较大小.[走出误区] 易错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时理解错误 [典例] 两种药片有效成分见下表:若要求至少提供12 mg 阿司匹林、70 mg 小苏打、28 mg 可待因,则两种药片的数量应满足怎样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错解档案] 设提供A 药片x 片,B 药片y 片,则由题意,得 ⎩⎪⎨⎪⎧2x +y ≥12,5x +7y ≥70,x +6y ≥28.[误区警示] 以上不等式对药品成分的限定额度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考虑到问题的实际应用性,还应保证两种药片的数量均为非负整数,这一隐含条件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规范解答] 设提供A 药片x 片,B 药片y 片(x 、y ∈N ),则由题意,得⎩⎪⎨⎪⎧2x +y ≥12,5x +7y ≥70,x +6y ≥28,x ≥0(x ∈N ),y ≥0(y ∈N ).[名师点津]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不等关系的步骤: (1)审题.通读题目,分清楚已知量和待求量,设出待求量. (2)列不等关系.列出待求量具备哪些不等关系(即满足什么条件). (3)列不等式(组).挖掘题意,建立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式,并分析某些变量的约束条件(包含隐含条件).1.设M =x 2,N =-x -1,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与x 有关答案 A解析 ∵M -N =x 2+x +1=⎝ ⎛⎭⎪⎫x +122+34>0,∴M >N .2.高速公路对行驶的各种车辆的最大限速为120 km/h ,行驶过程中,同一车道上的车间距d 不得小于10 m ,用不等式(组)表示为( )A .v ≤120 km/h 或d ≥10 m B.⎩⎨⎧v ≤120 km/h ,d ≥10 m C .v ≤120 km/h D .d ≥10 m 答案 B解析 依据题意直接将不等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即v ≤120 km/h ,d ≥10 m ,注意两个不等关系必须同时成立.3.用“>、<、≥、≤”符号填空(1)(2a +1)(a -3)________(a -6)(2a +7)+45; (2)a 2+b 2________2(a -b -1). 答案 (1)< (2)≥解析 (1)因为(2a +1)(a -3)-[(a -6)(2a +7)+45]=-6<0,所以(2a +1)(a -3)<(a -6)(2a +7)+45.(2)因为a 2+b 2-2(a -b -1)=(a -1)2+(b +1)2≥0,所以a 2+b 2≥2(a -b -1).4.当m >2时,m m 与2m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m m >2m解析 由于m m >0,2m >0,故可采用作商法, ∴m m 2m =⎝ ⎛⎭⎪⎫m 2m . ∵m >2,∴m 2>1,∴⎝ ⎛⎭⎪⎫m 2m >1.即m m >2m .5.(1)当x >1时,比较x 3与x 2-x +1的大小; (2)已知:a <b ,1a <1b ,判定a ,b 的符号.解 (1)x 3-(x 2-x +1)=x 3-x 2+x -1 =x 2(x -1)+(x -1)=(x -1)(x 2+1), 因为x >1,所以(x -1)(x 2+1)>0, 所以x 3>x 2-x +1.(2)因为1a <1b ,所以1a -1b =b -aab <0,① 因为a <b ,所以b -a >0,②综合①②知ab <0,又因为a <b ,所以a <0<b .A 级:基础巩固练一、选择题1.某校对高一划定录取分数线,专业成绩x 不低于95分,文化课总分y 高于380分,体育成绩z 超过45分,用不等式组表示为( )A.⎩⎨⎧ x ≥95,y ≥380,z >45B.⎩⎨⎧ x ≥95,y >380,z ≥45C.⎩⎨⎧x >95,y >380,z ≥45D.⎩⎨⎧x ≥95,y >380,z >45答案 D解析 x 不低于95分,是x ≥95;y 高于380分,是y >380;z 超过45分,是z >45.2.若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不能成立的是( ) A.1a >1b B .2a >2b C .|a |>|b | D.⎝ ⎛⎭⎪⎫12a >⎝ ⎛⎭⎪⎫12b 答案 B解析 ∵a <b ,y =2x 单调递增,∴2a <2b .故选B.3.如果a ,b ,c 满足c <b <a ,且ac <0,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 >ac B .bc >ac C .cb 2<ab 2 D .ac (a -c )<0 答案 C解析 ∵c <b <a ,且ac <0,∴a >0,c <0.∴ab -ac =a (b -c )>0,bc -ac =(b -a )c >0,ac (a -c )<0,∴A ,B ,D 均正确. ∵b 可能等于0,也可能不等于0. ∴cb 2<ab 2不一定成立. 故选C.4.某品牌彩电厂家为了打开市场,促进销售,准备对生产的某种型号的彩电降价销售,现有4种降价方案:(1)先降价a %,再降价b %; (2)先降价b %,再降价a %; (3)先降价a +b 2%;再降价a +b2%;(4)一次性降价(a +b )%,其中a >0,b >0,a ≠b . 上述方案中,降价幅度最小的是( )A .方案(1)B .方案(2)C .方案(3)D .方案(4)答案 C解析 设该品牌彩电的原价为“1”,降价后的彩电价格依次为x 1,x 2,x 3,x 4, 则x 1=(1-a %)(1-b %),x 2=(1-b %)(1-a %), ∴x 1=x 2否定A ,B.x 3=⎝ ⎛⎭⎪⎫1-a +b 2%2,x 4=1-(a +b )%,x 3-x 4=14[(a +b )%]2>0.故降价幅度最小的是C.二、填空题5.用一段长为30 m 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18 m ,要求菜园的面积不小于216 m 2,靠墙的一边长为x m ,其中的不等关系可用不等式(组)表示为________.答案 ⎩⎪⎨⎪⎧0<x ≤18,x ⎝ ⎛⎭⎪⎫15-x 2≥216解析 由于矩形菜园靠墙的一边长为x m ,而墙长为18 m ,∴0<x ≤18, 这时菜园的另一条边长为30-x 2=15-x2. ∴菜园面积S =x ⎝ ⎛⎭⎪⎫15-x 2,依题意S ≥216,即x ⎝ ⎛⎭⎪⎫15-x 2≥216,∴题中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组表示为⎩⎨⎧0<x ≤18,x ⎝ ⎛⎭⎪⎫15-x 2≥216.6.b 克糖水中有a 克糖(b >a >0),若再添上m 克糖(m >0),则糖水就变甜了,试根据此事实提炼一个不等式:________.答案a +mb +m >ab解析 ∵a +m b +m -a b =(a +m )b -a (b +m )(b +m )b =(b -a )m (b +m )b >0,∴a +m b +m >ab.答案>解析三、解答题8.已知a>0,b>0,a≠b,n∈N且n≥2,比较a n+b n与a n-1b+ab n-1的大小.解(a n+b n)-(a n-1b+ab n-1)=a n-1(a-b)+b n-1(b-a)=(a-b)(a n-1-b n-1),①∵当a>b>0时,a n-1>b n-1,∴(a-b)(a n-1-b n-1)>0;②∵当0<a<b时,a n-1<b n-1,∴(a-b)(a n-1-b n-1)>0;∴对任意a>0,b>0,a≠b,总有(a-b)(a n-1-b n-1)>0.∴a n+b n>a n-1b+ab n-1.9.若x<y<0,试比较(x2+y2)(x-y)与(x2-y2)(x+y)的大小.解(x2+y2)(x-y)-(x2-y2)(x+y)=(x2+y2)(x-y)-(x-y)(x+y)2=(x-y)[(x2+y2)-(x+y)2]=-2xy(x-y).∵x<y<0,∴x-y<0,xy>0,∴-2xy <0,-2xy (x -y )>0, 即(x 2+y 2)(x -y )>(x 2-y 2)(x +y ).10.某单位组织职工去某地参观学习,需包车前往.甲车队说:“如领队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7.5折优惠”,乙车队说:“你们属团体票,按原价的8折优惠”.这两车队的原价、车型都是一样的,试根据单位去的人数,比较两车队的收费哪家更优惠.解 设该单位职工有n 人(n ∈N *),全票价为x 元(x >0),坐甲车队的车需花y 1元,坐乙车队的车需花y 2元,则y 1=x +34x ·(n -1)=14x +34nx ,y 2=45nx . 因为y 1-y 2=14x +34nx -45nx =14x -120nx =14x ⎝ ⎛⎭⎪⎫1-n 5,当n =5时,y 1=y 2;当n >5时,y 1<y 2; 当n <5时,y 1>y 2.因此当单位去的人数为5人时,两车队收费相同;多于5人时,选甲车队更优惠;少于5人时,选乙车队更优惠.B 级:能力提升练1.若a ,b ,c ,d 均为实数,使不等式a b >cd >0和ad <bc 都成立的一组值(a ,b ,c ,d )是________(只要举出适合条件的一组值即可).答案 (2,1,-1,-2)解析 由a b >c d >0知,a ,b 同号,c ,d 同号,且a b -c d =ad -bcbd >0. 由ad <bc ,得ad -bc <0,所以bd <0.所以在取(a ,b ,c ,d )时只需满足以下条件即可: ①a ,b 同号,c ,d 同号,b ,d 异号;②ad <bc . 令a >0,b >0,c <0,d <0, 不妨取a =2,b =1,c =-1, 则d <bc a =-12,取d =-2,则(2,1,-1,-2)满足要求.2.设a >0,a ≠1,t >0,比较12log a t 与log a t +12的大小. 解 ∵12log a t =log a t ,t +12-t =t -2t +12=(t -1)22,∴当t =1时,t +12=t ;当t >0且t ≠1时,t +12>t . ∵当a >1时,y =log a x 是增函数,∴当t >0且t ≠1时,log a t +12>log a t =12log a t ; 当t =1时,log a t +12=12log a t .∵当0<a <1时,y =log a x 是减函数,∴当t >0且t ≠1时,log a t +12<log a t =12log a t ; 当t =1时,log a t +12=12log a t .综上可知,当t =1时,log a t +12=12log a t .当t >0且t ≠1时,若a >1,则log a t +12>12log a t ;若0<a <1,则log a t +12<12log a t .。

高三数学必修五《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高三数学必修五《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高三数学必修五《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教案【一】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的存在与应用.对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量与量的比较过程.即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再现、回忆得出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中实例,充分利用数轴这一简单的数形结合工具,直接用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数与形两方面建立实数的顺序关系.要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三维目标1.在学生了解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下,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理解实数大小与数轴上对应点位置间的关系.2.会用作差法判断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会用配方法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3.通过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较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关系,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教学难点:准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章头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卫星、飞船和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它将学生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自然和浩瀚的宇宙中,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思路2.(情境导入)列举出学生身体的高矮、身体的轻重、距离学校路程的远近、百米赛跑的时间、数学成绩的多少等现实生活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描述出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怎样在数学上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教师组织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这样学生会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从而进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由此引入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61480;1&#61481;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61480;2&#61481;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61480;3&#61481;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与对应的两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61480;4&#61481;任意两个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用逻辑用语怎样表达这个关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概念,使学生明确“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b”“a教师与学生一起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气温32℃,最低气温26℃.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B,若点A在点B的左边,则xA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实例6: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作为我们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这是我们每个研究数学的人必须要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研究过的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那么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如-71+4,2x≤6,a+2≥0,3≠4,0≤5等.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的7个实例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实例1,若用t表示某天的气温,则26℃≤t≤32℃.实例3,若用x表示一个非负数,则x≥0.实例5,|AC|+|BC|>|AB|,如下图.|AB|+|BC|>|AC|、|AC|+|BC|>|AB|、|AB|+|AC|>|BC|.|AB|-|BC| 实例6,若用v表示速度,则v≤40km/h.实例7,f≥2.5%,p≥2.3%.对于实例7,教师应点拨学生注意酸奶中的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需同时满足,避免写成f≥2.5%或p≥2.3%,这是不对的.但可表示为f≥2.5%且p≥2.3%.对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轮流回答,再用投影仪给出课本上的两个结论.讨论结果:(1)(2)略;(3)数轴上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4)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在a=b,a>b,--b 应用示例例1(教材本节例1和例2)活动:通过两例让学生熟悉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配方法.点评:本节两例的求解,是借助因式分解和应用配方法完成的,这两种方法是代数式变形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变式训练1.若f(x)=3x2-x+1,g(x)=2x2+x-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A.f(x)>g(x)B.f(x)=g(x)C.f(x)答案:A解析:f(x)-g(x)=x2-2x+2=(x-1)2+1≥1>0,∴f(x)>g(x).2.已知x≠0,比较(x2+1)2与x4+x2+1的大小.解:由(x2+1)2-(x4+x2+1)=x4+2x2+1-x4-x2-1=x2.∵x≠0,得x2>0.从而(x2+1)2>x4+x2+1.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a≠b).(1)a+b2与21a+1b(a>0,b>0);(2)a4-b4与4a3(a-b).活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本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要点拨学生在最后的符号判断说理中,要理由充分,不可忽略这点.解:(1)a+b2-21a+1b=a+b2-2aba+b=&#61480;a+b&#61481;2-4ab2&#61480 ;a+b&#61481;=&#61480;a-b&#61481;22&#61480;a+b&#61481;.∵a>0,b>0且a≠b,∴a+b>0,(a-b)2>0.∴&#61480;a-b&#61481;22&#61480;a+b&#61481;>0,即a+b2>21a+1b.(2)a4-b4-4a3(a-b)=(a-b)(a+b)(a2+b2)-4a3(a-b)=(a-b)(a3+a2b+ab2+b3-4a3)=(a-b)[(a2b-a3)+(ab2-a3)+(b3-a3)] =-(a-b)2(3a2+2ab+b2)=-(a-b)2[2a2+(a+b)2].∵2a2+(a+b)2≥0(当且仅当a=b=0时取等号),又a≠b,∴(a-b)2>0,2a2+(a+b)2>0.∴-(a-b)2[2a2+(a+b)2] ∴a4-b4 点评:比较大小常用作差法,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变形常用的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前者将“差”变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两者并用.变式训练已知x>y,且y≠0,比较xy与1的大小.活动:要比较任意两个数或式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解:xy-1=x-yy.∵x>y,∴x-y>0.当y 当y>0时,x-yy>0,即xy-1>0.∴xy>1.点评:当字母y取不同范围的值时,差xy-1的正负情况不同,所以需对y分类讨论.例3建筑设计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0%,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活动:解题关键首先是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然后比较前后比值的大小,采用作差法.解:设住宅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分别为a、b,同时增加的面积为m,根据问题的要求a由于a+mb+m-ab=m&#61480;b-a&#61481;b&#61480;b+m&#61481;>0,于是a+mb+m>ab.又ab≥10%,因此a+mb+m>ab≥10%.所以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后,住宅的采光条件变好了.点评:一般地,设a、b为正实数,且a0,则a+mb+m>ab.变式训练已知a1,a2,…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q≠1,则()A.a1+a8>a4+a5B.a1+a8C.a1+a8=a4+a5D.a1+a8与a4+a5大小不确定答案:A解析:(a1+a8)-(a4+a5)=a1+a1q7-a1q3-a1q4=a1[(1-q3)-q4(1-q3)]=a1(1-q)2(1+q+q2)(1+q)(1+q2).∵{an}各项都大于零,∴q>0,即1+q>0.又∵q≠1,∴(a1+a8)-(a4+a5)>0,即a1+a8>a4+a5.知能训练1.下列不等式:①a2+3>2a;②a2+b2>2(a-b-1);③x2+y2>2xy.其中恒成立的不等式的个数为()2.比较2x2+5x+9与x2+5x+6的大小.答案:1.C解析:∵②a2+b2-2(a-b-1)=(a-1)2+(b+1)2≥0,③x2+y2-2xy=(x-y)2≥0.∴只有①恒成立.2.解:因为2x2+5x+9-(x2+5x+6)=x2+3>0,所以2x2+5x+9>x2+5x+6.课堂小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从实数的基本性质的回顾,到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从例题的活动探究点评,到紧跟着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繁就简,联系旧知,将本节课所学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2.教师画龙点睛,点拨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对两个实数大小比较时易错的地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节末的思考与讨论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作业习题3—1A组3;习题3—1B组2.设计感想1.本节设计关注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不宜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或原封不动地照搬一种实验模式.各种教学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很好地适应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是说,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针对个性,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施教灵药.2.本节设计注重了难度控制.不等式内容应用面广,可以说与其他所有内容都有交汇,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作为本章开始,可以适当开阔一些,算作抛砖引玉,让学生有个自由探究联想的平台,但不宜过多向外拓展,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3.本节设计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是数学教师直面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线.采用一题多解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性及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僵化.变式训练教学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的广度,解题后的点拨反思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提升.备课资料备用习题1.比较(x-3)2与(x-2)(x-4)的大小.2.试判断下列各对整式的大小:(1)m2-2m+5和-2m+5;(2)a2-4a+3和-4a+1.3.已知x>0,求证:1+x2>1+x.4.若x5.设a>0,b>0,且a≠b,试比较aabb与abba的大小.参考答案:1.解:∵(x-3)2-(x-2)(x-4)=(x2-6x+9)-(x2-6x+8)=1>0,∴(x-3)2>(x-2)(x-4).2.解:(1)(m2-2m+5)-(-2m+5)=m2-2m+5+2m-5=m2.∵m2≥0,∴(m2-2m+5)-(-2m+5)≥0.∴m2-2m+5≥-2m+5.(2)(a2-4a+3)-(-4a+1)=a2-4a+3+4a-1=a2+2.∵a2≥0,∴a2+2≥2>0.∴a2-4a+3>-4a+1.3.证明:∵(1+x2)2-(1+x)2=1+x+x24-(x+1)=x24,又∵x>0,∴x24>0.∴(1+x2)2>(1+x)2.由x>0,得1+x2>1+x.4.解:(x2+y2)(x-y)-(x2-y2)(x+y) =(x-y)[(x2+y2)-(x+y)2]=-2xy(x-y).∵x0,x-y ∴-2xy(x-y)>0.∴(x2+y2)(x-y)>(x2-y2)(x+y).5.解:∵aabbabba=aa-bbb-a=(ab)a-b,且a≠b,当a>b>0时,ab>1,a-b>0,则(ab)a-b>1,于是aabb>abba.当b>a>0时,0则(ab)a-b>1.于是aabb>abba.综上所述,对于不相等的正数a、b,都有aabb>abba. 教案【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教学过程不等式的证明二【基础训练】1.若,,则下列不等始终正确的是()2.设a,b为实数,且,则的最小值是()4.求证:对任何式数x,y,z,下述三个不等式不可能同时成立。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态与价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引例1:限速40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40v ≤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2.5%2.3%f p ≤⎧⎨≥⎩问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解:设杂志社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2.5(80.2)0.1x x --⨯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2.5(80.2)200.1x x --⨯≥ 问题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

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不等关系及其在数轴上的几何表示。

(2)、会用两个实数之间的差运算确定两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能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提出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抽象出数学模型。

(2)设计较典型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方法,增强对事物间普遍联系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实数(代数式)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法。

教学难点:判断差的符号难点突破方法:1、结合实例强化2、小组合作探究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教学法学法:尝试、探究、讨论、总结、运用教具:投影仪板书设计:黑板中央板书课题,左侧依次书写定义、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比较法,其余位置留作演算使用,屏幕保留小结和作业。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等量关系,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如:(1)天气预报说:今天早晨最低温度为22℃,今天白天的最高温度为30℃,若用t表示气温,那么用数学表达式可写成22℃≤t≤30℃(2)上一章学习的等比数列中规定q≠0(3)根号a中,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a非负实数,即a≥0(4)提问两同学的身高问题,让全体同学比较其大小关系。

如A>B2、合作探究:(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号的种类:>、<、≥、≤、≠.(强调“≥、≤”的读法中的“或”引出问题二)问题二:2≥2,这样写正确吗?(“≥“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是对的,因为“>”和“=”只要一个满足就可以了,即a≥b表示a>b或a=b ,同样a≤b即为a<b或a=b。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导学案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导学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例 1.用不等式表示出下边的不等关系(1)a 与 b 的和是非负数【学习目标】(2)某公路立交桥对经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 3m"认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法指导】(3)有一个两位数大于 50 而小于 60,其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2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次序关系是不等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性质的证明、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照。

变式:某校学生以面粉和大米为主食.已知面食每100 克含蛋白质 6 个单位,含淀粉 4 2.比较两个实数 a 与 b 的大小,归纳为判断它们的差 a-b的符号。

个单位;米饭每 100 克含蛋白质 3 个单位,含淀粉7 个单位.某快餐企业给学生配餐,3.作差法中常用的变形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等恒等变形,前者将“差”化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完整平方式或几个完整平方式的“和”现要求每盒起码含 8 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 个单位的淀粉.设每盒快餐需面食x百克、,也可两者并用。

【问题导学】米饭 y 百克,试写出 x, y 知足的条件.(阅读教材 72-74 页 )1.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相等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关系,所以,我们需要研究以下问题:(1)怎样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2)不等式有哪些性质例 2:已知 a>b>0 , c0 ,求证:cc【自主学习】a b 2.实数 a 与 b 的大小次序与实数的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设 a, b R, 则 a-b >0; a-b=0a-b <0。

3.常用不等式的性质:(1)a>b ___ ;(2)a>b,b>c;(3) a>b a c b c ;( 4)a>b, c>0ac变式: .用不等号 ">"或"<" 填空bc :(1) a b,c d a c b d;(5)a>b, c<0ac bc :(6)a>b, c>d a c b d ;(2) a b 0, c d0ac bc;(7)a>b>0, c>d>0ac bd ;(8)a>b>0, n N , n>1a n b n , n a n b 。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1课时)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1课时)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重点: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难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三、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教学模式: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抓三线”,即(一)知识技能线(二)过程与方法线(三)能力线.
“抓两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二抓知识的切入点.
学法: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
(3)
a b
a b
b a
a b a
a b b
-
⎛⎫
= ⎪
⎝⎭。

3.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教案

3.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教案

3.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题引入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也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例如: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同班同学身高之间的关系。

3、公路上各种车辆的速度之间的关系你能不能再举出一些存在着不等关系的例子呢?二、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请同学们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两者之间存在着不等关系?1、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白天的最高温度为13℃;40 白天的气温t与13℃之间存在不等关系,t≤13℃2、a是一个非负实数。

a的取值与零之间存在着不等关系,a≥03、右图是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汽车的速度v 与40km/h之间存在不等关系,v≤40你能不能用不等符号把上述关系表示出来呢?三、不等式1、像这样,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就叫不等式。

其中“<”或“>”连结的不等式叫严格不等式。

用“≤”或“≥”连结的不等式叫非严格不等式。

2、不等式a b ≤的含义:不等式a ≤b 的含义是“a b <”或“a b =”。

等价于“a 不大于b ”,即a b <和a b =之中有一个成立,则a ≤b 成立。

3、小常识:“不等号”是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T.Harriot )于1631年开始使用的,但当时并没有被数学界所接受,直到100多年后,才逐渐成为标准的应用符号。

感悟体验1、2008年9月25日9时,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又一飞天梦想,这是自1970年4月4日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以来,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我国已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与“神舟七号”部分参数的对比见下表,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东方红一号”与“神舟七号”部分参数对比表分析:观察参数对比可以发现ab s s ''>,a b s s >,a b t t >,a b m m <这些不等式关系,从而说明“神舟七号”飞船比“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

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

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导学案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导学案姓名班级组别组名【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2、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不等关系。

【知识链接】大于用表示,小于用表示,不大于用表示,不小于用表示,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非负数用表示,非正数用表示知识点1: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关系问题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不等关系:(1)a与b的和是非正数;(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4m”;(3)右图是限速为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不超过40km/h,表示为40(4)设点A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为问题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

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1)根据题意,提价前杂志的定价为元,提价后杂志的定价为元,因此提高了元;(2)由(1)可知,价格提高了0。

1元的倍,即个0.1元;(3)由(2)可知,销售量减少了2000本的倍,即本,因此,提价后的销售量为本;(4)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销售量⨯单价,因此可表示为,不低于用表示,所以可得到不等式为知识点2: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式组关系问题3:用不等式组表示下列不等关系:(1)中国“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11。

2km/s。

表示为(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f的含量应不少于2。

5﹪,蛋白质p的含量应不少于2。

3﹪。

表示为(3)铁路旅行常识规定:旅客每人免费携带物品——杆状物长度w 不超过200cm,重量m不超过20kg. 表示为问题4: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 的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
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引例1: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
问题1:设点A与平面的距离为d,B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XX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解:设杂志社的定价为x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问题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两种。

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3倍。

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解:假设截得500mm的钢管x根,截得600mm的钢管y 根。

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
(1)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超过4000mm;
(2)截得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数量的3倍;
(3)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

要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
3.随堂练习
、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与不等式有关的例子。

2、课本P74的练习1、2
4.课时小结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5.作业
课本P75习题3.1[A组]第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