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
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课件: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0【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和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测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学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同学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同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身的爱憎、自身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同学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同学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4、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同学把课文分作两局部: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示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同学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同学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四、再读课文,质疑1、同学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考虑: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同学的疑问。
2023年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鸥教案

2023年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老人与海鸥教案幼儿园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提升的重要资源,通过反思教案的执行效果,老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五班级教案的编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篇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
2、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爱护动物的名贵品质。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的感情。
揣摩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的。
课件一、复习导入,初步熟悉老人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这样一位老人(出示图片)2、书中是怎样描述老人?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这段话中注意了强调了哪个词?从三个“褪了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来喂海鸥,几十年如一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鸥,去感受这个鸥间的真挚情感。
二、与文本对话,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情1、快速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想像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老人干什么的画面?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沟通学习: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什么画面呢?(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喂海鸥当心(1)课文哪儿写了老人喂海鸥呢?(老人把饼干丁很当心地放在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2)怎样喂的?(很当心)(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谈体会)(4)品读老人喂海鸥这段话。
唤海鸥亲昵(1)老人怎样唤海鸥的?(亲昵、抑扬顿挫)(2)让我们学学老人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唤海鸥。
(同学唤海鸥)(3)海鸥们听得懂吗?从哪儿知道?(5)面对只有一只脚的独脚,老人正亲昵地对它说些什么呢?(6)多感人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对海鸥的爱,他视海鸥为自己的儿女)谈海鸥生动(1)是啊,这犹如儿女的海鸥,成了老人的至爱,因而每每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即就……(生动起来)(2)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生动地谈海鸥呢?(3)指名读谈海鸥这段。
整本书阅读课《老人与海》教案

整本书阅读课《老人与海》教案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老人与海》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推荐《老人与海》。
2.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赏析《老人与海》精彩片段。
3.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评价的能力,交流阅读成果。
4.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XXX和他的作品《老人与海》。
2.简介XXX的经历和硬汉精神,并出示“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吃败仗的。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名言。
3.了解《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老渔夫XXX在84天未捕到鱼后,终于在第85天捕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但在回程途中被鲨鱼围攻,最终只剩下一副骨架。
4.准备精彩片段,让学生品味XXX笔下的人物形象。
二)赏析《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感悟人物形象1.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片段,然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让学生猜测片段所在的内容部分。
3.让学生描述老渔夫的形象,从文段中的描写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猜出作者描绘了XXX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是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人,即使遭遇失败和挫折,也能保持乐观和勇气。
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内心独白中感受到,其中最能体现他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硬汉精神。
在小说中,有大量的独白,这些独白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鲜明揭示了老人面对厄运打击时的坚定不移。
可以用XXX的内心独白来概括他的硬汉特点:“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吃败仗的。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句话展现了XXX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XXX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为了更好地欣赏《老人与海》,我们可以观看这部动画电影的精彩片段。
这部动画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可见其品质之高。
如果你对《老人与海》产生了兴趣,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让人终身受益。
全世界读者都对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老人与海一等奖教案

老人与海一等奖教案【篇一:老人与海一等奖教案】一、简介作者1、生平: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
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
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军衔,到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
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他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2、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课件展示)。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反映一战的长篇巨制《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课件展示)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二、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课件展示)1.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三、学生复述课文情节,理解课文大意情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本文节选的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四、梳理课文结构,勾划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展示)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半个鱼身被咬烂了用短棍、舵把劈打成群鲨鱼——短棍丢掉,舵把折断,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五、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地进行搏斗的?(课件展示)年老体衰精疲力竭头昏眼花右手受伤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六、在我们看来,小说又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课件展示)反衬鲨鱼:接二连三成群结队凶残强悍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七、分析桑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展示)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忍饥挨饿但又经验丰富、乐观、自信、坚韧、不屈不挠、机智勇敢、永不服输八、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课件展示)象征寓意人——自然象征:不幸、厄运、困境弱——强象征:敢于挑战、永不言败九、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篇二:老人与海一等奖教案】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7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备教手记:在师傅董一菲老师的指导下,本节课曾经获得国家级赛课一等奖,在师傅指导的过程中,愈发明白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其后”的道理。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这是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2、理解硬汉形象3 、分析象征手法4 、了解美国个人英雄主义2新设计 3学情分析我觉得整天沉浸在网络、电视、潮流中的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是脆弱孤独且无助的,他们从小在中国英雄舍身取义的传统思想下熏陶成长,对外国作品中所赞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嗤之以鼻,况且理解桑地亚哥颇为复杂的性格又是一大障碍。
所以我将小说的精神世界的探求确立为了本课的重点,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带动下,逐渐去品味人性,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
学习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4重点难点1.理解老人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并从中拓展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2.分析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一无所有。
他被打败了吗?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桑地亚哥具有哪些硬汉性格?活动2【练习】课堂检测1.海明威(1899~1961),________20世纪著名小说家。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1926年发表成名作《________》,作品表现战后青年人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________》,并因此于1954年荣获________文学奖。
其代表作还有《________》《丧钟为谁而鸣》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沮丧(jǔ)琐屑(xiè)豁出去(huō)解铃系铃(xì)B.榫头(sǔn) 蹂躏(lìn) 攥起来(zhuàn) 乳臭未干(xiù)C.残骸(hái) 连累(lèi) 胳肢窝(ɡa) 戛然而止(jiá)D.吞噬(shì) 悄然(qiāo) 折了腿(shé) 力能扛鼎(ɡānɡ)3.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仓皇花团锦簇百尺杆头波浪涛天B.凑和波涛汹涌过渡政府漫不经心C.纹路倒霉透顶峰拥而至胡思乱想D.树梢目瞪口呆遍体鳞伤欢度春节活动3【作业】课后作业请你为桑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词,字数100字以内。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老人与海》阅读课教案

《老人与海》优秀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老人与海》全文2. 讨论话题:分析故事情节,理解老人与海的关系,探讨作品主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
4. 感悟分享: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人与海》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老人与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理解故事情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
6. 感悟分享: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老人与海》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分享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老人与海》全文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海明威的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等3. 辅助阅读材料:与《老人与海》主题相关的文章、评论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2.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3. 第三课时:课堂讲解,深入解读老人与海的关系,探讨人生哲理4. 第四课时:学生感悟分享,总结学习成果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圈点批注,概括《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2. 学习小说中语言、内心独白等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3. 领会小说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体悟小说的主旨;4. 揣摩海明威小说的风格特点,学习桑迪亚哥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中语言、内心独白等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的哲理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辩证评价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教学方法问答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准备阶段1. 推荐阅读版本:吴劳译《老人与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 安排阅读:2周课外阅读时间3. 学习内容与活动1)提前制定《老人与海》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借助学案表格等提示,梳理小说脉络,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并用不超过300字概括;2)圈点勾画喜欢的语段,借助学案表格等提示,从语言、动作、内心独白等方面赏析桑地亚哥的“硬汉”内涵,小组交流合作,并选出成员用PPT展示;3)圈点勾画文中出现的老人桑地亚哥、男孩、大海、马林鱼、鲨鱼等物象的相关的语段,借助学案表格等提示,分小组对其象征意义探究和交流,加深对小说主旨的理解;4)查阅海明威的“电报风格"和“冰山理论”相关资料,以视频讲解的形式,探究《老人与海》是如何体现以上特色的;5)查阅海明威生平及文学成就,探究其笔下“硬汉"形象的由来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个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是的,他就是海明威,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一出版,就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的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而且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小说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呢?今天,我们便走进《老人与海》,感受小说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
二、《老人与海》之“简”:简洁的情节和人物1. 展示学生的作业,概括《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
参考示例: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2. 请2个小组代表PPT展示,从语言、动作、白描、反衬、内心独白等方面,赏析海明威塑造桑地亚哥的写作方法,分析“硬汉"桑地亚哥的内涵。
三、《老人与海》之“丰”:丰富的象征和主题1. 探究小说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海明威在《谈创作》中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
"《老人与海》中虽然人物形象不多,但马林鱼、鲨鱼甚至海洋也都是与老人形成关联或矛盾的对象。
请思考其中的寓意。
2. 客观评价人物,领悟主旨桑地亚哥宣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可在与鲨鱼搏斗的最后一个回合结束后,又有这样一句话“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都没有。
"你认为老人失败了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以正反双方辩论形式交流、探究。
参考示例:失败者:“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后的内心独白,也是此小说的核心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人桑地亚哥的生命理念。
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桑地亚哥与猛鲨搏斗,老人的武器是越来越差,伤势越来越重,大马林鱼也越来越轻,而面对的困难却越来越大,他自身的情况是如此糟糕,可还依然与鲨鱼搏斗,在这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中,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从现实利益的角度,他是失败者。
胜利者: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桑地亚哥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坚强、勇敢、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这是一位镇定清醒、勇敢坚定、自信顽强的硬汉形象。
从精神的角度来说,他不屈服于命运,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小结:桑地亚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形象。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这部小说的精髓,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前句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
后句,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3. 深入探究:老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注定的失败,如此不屈不挠有意义吗?从第一条鲨鱼的出现,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
后来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老人这样做值得吗?结合本文,自由发言。
参考示例:值得。
第一,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第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文中部分语句:(1)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2)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3) 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4)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走运当然是好。
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5)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四、言简义丰的独特手法1. 在艺术上,海明威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言,“《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赏析海明威“高超的叙事技巧"。
1)学生展示“冰山理论”“电报风格"的视频分析。
2)学生及教师点评(要点:a.简要介绍理论,b.结合小说内容阐释该理论如何体现)2. 总结:海明威不只是一个作家的名字,他更是一种文学方式,一种精神的代名词,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不朽的巨著,还有更多的人生思考。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一生思考,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答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 探究“硬汉”形象的由来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子"形象,他们大都是斗牛士、拳击家、渔夫和猎人。
这些人在面临困难与绝境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不拼搏到底绝不罢休。
为什么他笔下会有这么多的“硬汉”?参考示例:1)个人经历:海明威成功塑造了许多硬汉形象,并不是因为他掌握了一套写硬汉的技巧。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正如他所塑造的人物一样,他自己先做个硬汉,然后他写他自己。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有人用“现代英雄神话"来概括海明威传奇的一生。
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他痴迷拳击而永久伤害了一只眼睛;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
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因为后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用心爱的双管猎枪对准了自己的下巴。
这就是海明威的人生和个性。
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2)时代背景: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呈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经济危机、市场萧条、战争频繁。
美利坚民族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摆脱自己困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振作自己的民族精神。
面对这个充满着战争、暴力、凶杀、邪恶、堕落、恐惧、绝望和死亡的世界,美利坚民族呼唤自己的民族精神,呼唤那些能振作民族英雄主义气概的精神领袖。
而此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便应运而生,作品塑造的桑提亚哥则这一“硬汉形象",正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2. 感知“硬汉”形象的影响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产生了哪些影响?搜集信息,了解并交流。
参考示例:1)海明威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2)影视: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独闯龙潭》,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洛奇》《第一滴血》,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敢死队2》……3)评论:A.于漪老师说,当前学生作文之弊,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
豪情很显然不是技术层面的,有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大丈夫人格",有海明威的硬汉精神,方能写出有豪情、有正气之文章。
B.台湾作家李湃曾说过: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评价是: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六、作业布置当下,“小奶狗”“娘炮"等名词充斥于网络、影视等众多领域之中。
根据你对《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理解,你认为今天的青少年应如何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青少年,为什么?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下你的感受和思考,不少于500字。
七、总结反思我的《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设计,主要是围绕“简洁"与“复杂”两个关键词展开。
“简洁"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概括小说简洁的情节,分析简洁的人物,特别是从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塑造方法入手,感知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理解和把握基础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海明威简洁的电报式风格。
基于学情,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上简要展示分享。
第二环节的“复杂”主要是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探究“硬汉"精神。
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小说中不同对象的象征意义,紧接着围绕关于老人失败与胜利的文字,以辩论形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客观的、思辨的看待老人的“硬汉”形象。
这是整节课的亮点和高潮部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很高。
在实现难点的突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基于前两个环节,第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课外查阅资料、审美评价的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对学生能力要求及语文素养较高,基于班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学情,仅作为补充部分而非重难点,旨在为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提供研究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树立起榜样作用,促进班级其他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