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大学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大学水循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几个?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所有选项答案:D2. 以下哪种水体不属于地表水?A. 河流B. 湖泊C. 地下水D. 冰川答案:C3. 以下哪个因素对水循环影响最大?A. 太阳辐射B. 地形C. 气候D. 人类活动答案:A4.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依靠以下哪个环节?A. 节约用水B. 水资源保护C. 水资源开发D. 水资源管理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水循环过程中的组成部分?A. 凝结B. 升华C. 降水D. 蒸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蒸发、降水、径流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地表水、地下水、冰川水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改变水的分布、增加水污染、影响水的循环速度4.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合理开发利用5.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2. 阐述水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水资源按照其存在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等;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冰川水则是储存在冰川和永久性积雪中的水。

3. 描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用水、城市化建设等,可以通过改变地表覆盖、增加污染物排放、改变水体的自然流动等方式,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试题1.西瓜的果实中水分充足,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植物生长B.蒸腾作用C.形成果实D.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而约1%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因此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

2.控制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气孔B.叶片C.表皮细胞D.叶肉细胞【答案】A【解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气孔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因外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增强,所以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气孔.【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受气孔控制.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可结合气孔的结构图与保卫细胞的特点进行记忆.分清保卫细胞吸水、失水与气孔张开与闭合的关系.3.移栽植物时,常常去掉一些枝叶,其目的是为了A.降低光合作用B.降低呼吸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D.方便移栽【答案】C【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一些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应用.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明确植物移栽会导致缺水这一现象.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

(完整版)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水循环测试题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冰川和地下水B.河流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地下水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是()A.A>B>C>D B.B>A>C>DC.B>A>D>C D.D>C>B>A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为动力型气压带 B.A为动力型气压带,B为热力型气压带C.A为热力型气压带,B为动力型气压带 D.A、B均为热力型气压带5.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指外力作用 B.C的最典型特征是层理构造C.A可能是大理岩 D.④指重熔再生6.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均为寒流 B.①为寒流,③为暖流C.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D.C地可能形成渔场7.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人类最难影响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9.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10.图中⑤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11.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二.综合题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些?A. 蒸发B. 水汽输送C. 凝结D. 降水E. 地表径流答案:A、B、C、D、E2. 以下哪种水循环类型主要发生在陆地上?A. 海洋水循环B. 陆地水循环C. 内流河水循环D. 外流河水循环答案:B3. 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蒸腾C. 升华D. 凝结答案:A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水循环的一部分?A. 降雨B. 地下水流动C. 冰川融化D. 火山喷发答案:D5.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C6.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的主要方式?A. 风B. 雨C. 雪D. 雾答案:A7.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降水的主要形式?A. 雨B. 雪C. 冰雹D. 霜答案:A、B、C8.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B9.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主要形式?A. 河流B. 湖泊C. 地下水D. 海洋答案:A10.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调节气候B. 维持生物多样性C. 形成化石燃料D. 影响土壤肥力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蒸发、凝结、降水2. 蒸发是水分子从__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__状态的过程。

答案:液态、气态3. 地表水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大气。

答案:蒸发4. 陆地水循环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上。

答案:陆地5. 冰川融化是水循环中________环节的一部分。

答案:地表径流6.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结7. 风是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的主要方式,它通过________作用影响水汽的分布。

高一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答案】C【解析】读水循环图,图中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将水汽从海洋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长江是地表径流,是图中⑤的功能,A错。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下沉气流,不会有降雨,B错。

我国的夏季风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C对。

我国的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D错。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答案】C【解析】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图中的各环节,①是水汽输送,A错。

④是降水,B错。

⑤是地表径流,C对。

⑥是地下径流,D错。

【考点】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①②③⑤⑥(2)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名称是和。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循环。

(4)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风力) 。

(5)人类可以通过改造(环节名称)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分布。

【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水汽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蒸发降水(3)海陆间(4)太阳辐射(5)地表径流【解析】(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

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水汽蒸发、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2)三种水循环指的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共同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3)海陆间大循环,可以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

(4)水循环的动力是通过太阳辐射,形成水汽蒸发,输送,所以动力是太阳辐射。

(5)人类通过修水库,河道等措施,改变地表径流,进而改变空间分布。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初二物理水循环试题

初二物理水循环试题

初二物理水循环试题1.(2014•和平区二模)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答案】B【解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低温会液化成小水珠,浮于空中或降落到地面,形成云和雨,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更低的温度会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有所了解,并对物态变化的特点要会运用.2.(2014•南关区一模)雾、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它们使大自然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雾B.露C.霜D.冰【答案】C【解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化.解:A、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D、冰是固态的,是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的,是凝固现象;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3.(2013•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答案】B【解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解: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4.(2013•日照)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错;B、冰山上的积雪可以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故B错;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而汽化吸热,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5.(2013•泰安)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答案】D【解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是熔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6.(2013•道外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教材中的小实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图,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发生了水汽化放热和水蒸气液化吸热的现象B.盘子中装冰是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C.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盘中的冰不断吸热,发生了升华现象D.我们看到的“云”实质是水汽化形成的小水滴【解析】分析整个实验过程:用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水的汽化,形成大量的水蒸气;盘子中放些冰,可以使盘子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盘子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A、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发生了水吸热汽化和水蒸气放热液化的现象,故A说法不正确.B、盘子中装冰是为了获得低温环境,使水蒸气能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和“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B说法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盘中的冰不断吸热,发生了熔化现象;故C说法不正确.D、我们看到的“云”实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知识及其应用,这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7.(2012•宝坻区二模)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B.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答案】C【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吸热,故A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C正确;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8.(2007•西城区三模)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答案】A【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就会熔化为小水滴.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工降雨的原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态变化现象.9.(2008•通州区一模)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输水管外壁出现小水珠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解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A、冰化成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C、雾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D、冰块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10.(2004•北碚区)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答案】C【解析】想判断水的存在状态,就要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水的凝固点是0℃,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可根据四个选项叙述的情况判断正误.解:A、太阳光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水的沸点100℃,所以此项不正确;B、水蒸气低于100℃就能液化成水,低于0℃是凝华成雪或霜,所以此项不正确;C、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没有发生物态的变化,所以此项正确;D、降雨时,由于水的蒸发,会使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所以此项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即在不同情况下的存在形式,特别是物态之间变化时的特点,应当重点掌握.。

初二物理水循环试题

初二物理水循环试题

初二物理水循环试题1.河流及土壤、植物中的水会通过升腾到空气中成 ·当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液化成或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回地面,这就是自然界中的大致过程.【答案】蒸发,水蒸气, 水蒸气,小水滴,凝华,雨【解析】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变低,导致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或放热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小冰晶吸热熔化为小水滴,形成了雨思路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根据题目所给内容,进行分析.试题点评:本题中牵涉到的物态变化内容较多,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进行解释.2.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答案】凝华,霜【解析】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思路分析: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也要放热;水蒸气遇到低温环境,但温度高于0℃,发生液化,水蒸气遇到低温环境,温度低于0℃,发生凝华试题点评:水蒸气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所以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成水蒸气再到小冰晶上,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冰晶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如果在下落过程中的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冰晶就形成雨.【答案】蒸发,凝华【解析】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或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托不住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雨、雪、霜、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一章中典型的题目,要牢固掌握4.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比如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人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和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答案】汽化,液化【解析】大容器中的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比较低的塑料膜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落在小杯子中就形成了纯净水思路分析: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变为了纯净水,起始状态是液态,最终的生成物还是液态;放在阳光下,大容器中的水就会吸热汽化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碰到塑料膜尤其是石头下的塑料膜就会液化形成纯净水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和汽化的实例,是一道实际应用题5.温度为0℃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C.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答案】D【解析】冰水混合物是0℃,还有可能存在0℃的水和0℃的冰.水蒸气可以存在于低于0℃的环境.0℃的水、0℃的冰、0℃的水蒸气同时出现的情况.D正确.思路分析:水的熔点和冰的凝固点都是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0℃;水蒸气可以存在于高于、等于和低于0℃的环境中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的相关知识,需要加以强化记忆6.目前很多城市内的河流逐渐变黑发臭,下述各原因中,不可能造成此后果的是 ( )A.生活垃圾污染 B.废水污染C.鱼儿太多污染 B.河道被堵塞不通【答案】C【解析】在淮河流域,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流入淮河,使淮河的水质恶化、含有有毒物质、水体缺氧等,不在适宜鱼虾生活,严重的致使大量鱼虾死亡,水体污染导致多种水生动物死亡,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因此属于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故C 正确。

高中水循环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水循环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水循环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海洋表面蒸发,形成水蒸气的过程被称为: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渗透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海洋B. 大气C. 陆地D. 月球答案:D3.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降水过程的一部分?A. 雨B. 雪C. 霜D. 所有以上答案:D4. 水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从地表或植物表面蒸发到大气中的过程被称为:A. 蒸发B. 蒸腾C. 升华D. 凝结答案:B5. 水循环中,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是: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降水和径流。

答案:蒸发、凝结2. 地球上的水循环系统是_______和_______的动态平衡。

答案:水的供应、水的消耗3. 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叶片,再通过叶片蒸发到大气中。

答案:蒸腾4. 在水循环中,_______是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答案:凝结5. 冰川和雪地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_______。

答案:储存库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水循环的三个主要阶段,并解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案:水循环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

蒸发是水分子从地表或植物表面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它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大气提供了水蒸气,促进了云的形成和降水。

凝结是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并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它有助于形成云和雾,对气候调节有重要作用。

降水是水分子从大气中以雨、雪或其他形式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它是生态系统中淡水的主要来源,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2. 什么是温室效应?它如何影响全球水循环?答案: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从而提高地球表面温度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测试题
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
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是()
A.A>B>C>D B.B>A>C>D
C.B>A>D>C D.D>C>B>A
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为动力型气压带 B.A为动力型气压带,B为热力型气压带
C.A为热力型气压带,B为动力型气压带 D.A、B均为热力型气压带
5.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指外力作用 B.C的最典型特征是层理构造
C.A可能是大理岩 D.④指重熔再生
6.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均为寒流 B.①为寒流,③为暖流
C.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D.C地可能形成渔场
7.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人类最难影响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

9.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
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10.图中⑤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
11.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
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
二.综合题
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图中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D E F
(2)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 甲: 乙: ;地表形态甲处是,其形成原因是。

(3)若在此图中修建地下隧道,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在甲、乙两处中应该建在_ 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图所示的水循环是。

(5)甲、乙之间植树造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13.读世界部分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支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属于寒流的是。

(2)a洋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是;
b洋流对北非西部气候的影响是;
(3)如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不利的影响是:。

(4)B 和C洋流交汇处形成的著名渔场是。

E海区形成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答案:
1—11:BABAADCDCBC
12、(1)水气输送地表径流水汽蒸发
(2)背斜向斜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受侵蚀成谷地
(3)甲背斜构造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储积地下水,不易渗漏,保证了工程安全(4)海陆间循环(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3、(1) a c b(2)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3)加快净化速度,加剧污染物扩散(4)纽芬兰渔场上升补偿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