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代工艺美术第二节染织
宋代染织工艺

宋 缂丝富贵长春
宋 宋 缂丝紫芝仙寿图
缂丝花间行龙
宋
缂丝花鸟图轴
缂(kè)丝,又称“刻 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 品中的精华,一种极具欣赏 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 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 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 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 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 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 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 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 圣”的盛名。
一. 锦绫
·锦
宋锦多采用写生花和 遍地锦纹样,组织规律 严整,色彩复杂,沉静 而淡雅,与唐代丰富的 团花有了很大的不同。
花卉纹锦(南 宋)
几何“宋锦”纹样
丰富多变的几何 纹,成了宋代独特的 纹样之一。 宋代几何纹的流行 是因为富于理性结构 特点的几何纹符合宋 代人的审美逻辑,同 时纹样寓意也带着吉 祥的意思。
· 绫
宋代是绫、罗织物 生产的高峰时期。宋 朝的官服、官诰、度 牒和书画的装潢都需 要大量用绫。
金黄色牡丹莲花童子纹绫 (宋)
宋代染织纹样的配色都具 有清淡柔和、典雅庄重的艺 术特色。 宋代染织纹样的配色深受 当时审美思想的影响,写实 风格,表现是典雅庄重的色 彩倾向。
· 宋锦
.
宋锦
缂丝
缂(ke)丝是一项历史悠 久,织法特殊的丝织工艺, 缂丝的制作原理极其简单, 但过程却十分繁复。
宋绣针法细密,图案严 谨,格调高雅,色彩秀 丽,当时皇帝的龙袍, 官员的朝服,乌纱帽, 朝靴皆为宋绣精品。
图为宋皇帝朝服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有用品 外,尤致力于绣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 廷奖励提倡之故。 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得 刺绣人才一批一批出来。 宋代宋绣工艺达到鼎盛时期, 北宋灭亡,开封长年战乱,才导 致宋绣一蹶不振,濒于失传。
明代染织工艺PPT课件

2021/6/4
1
主要内容
• 明代染织工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丝织、棉、麻和毛织、 印染和顾绣
• 1、明代的染织工艺,丝织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国有江南、山西、 闽广等四个丝织产区,以江南为主要产地。织锦具有时代特色, 被称为明锦。
• 2、明代刺绣工艺中以“顾绣”最为有名。明嘉靖时,有进士顾 名世,住上 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均擅长刺绣,顾名世的儿媳 韩希孟刺绣最为精巧。
14
2、顾绣
• 明代的刺绣分为南北两大体系,北绣讲究实用, 南绣注重观赏,而明代观赏性刺绣主要为画绣, 画绣中最出名则是“顾绣”。
• 刺绣是流行于广大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因多为 妇女的制作,故古时称为“女红”。自宋以来, 封建王室专门设立官府绣院,为统治者制作服饰 用品。明代,在北京设有刺绣作坊。但是普遍制 作于全国各地,仍算是民间刺绣。其中特别以 “顾绣”为有名。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 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 因称为“顾绣”。
2021/6/4
29
谢 谢 •制
•制
作:卢红抄(1316011022) 作:陈久伦(1316011017)
• 收集资料:胡 洋(1316011026) • 收集资料:雷佩佳(1316011009)
2021/6/4
演
讲:孙根权(1316011027)
30
明代棉织挂毯之类的
2021/6/4
24
(2).麻和毛织
• 明代的麻织,在我国东南地区有较大发展。 麻织品的种类有麻布、苧布、葛布、蕉布 等。著名的产地有江苏的太仓、福建的泉 州和广东的新会。
• 毛织仍产在西北一带。陕西地区所产的羊 绒、骆羯,万历时已增至十五万匹。毛毯 中的地毯,明时多为白地兰花,以黑色作 边,毛散而短。明代设有颜料局,掌管颜 料。芜湖是印染业最发达的地方。
第七章 元代工艺美术

• 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
• 1、钴原料储量丰富,容易获取且着色力强,呈色 稳定,具有制作的便利性。 • 2、釉下彩形式,安全无毒,干净卫生,且蓝色 给人以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使用上的实用性。 • 3、简朴而又华美,繁复而又统一,具有淳厚、典 雅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审美情调。 • 4、青花含蓄、深沉、质朴,与东方民族内敛气 质和性格不谋而合,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具生命 力的陶瓷之花。
印花影青高足杯
• 元代的主要窑厂有钧窑、磁州窑、德化窑、 景德镇窑、龙泉窑,以景德镇窑和龙泉窑 最为出名。 •
• 钧窑始于北宋,挂釉不到底,造型多为民 间日用品,胎质粗松,釉光泽差,多棕眼, 以月白色为主,很少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 紫和玫瑰红釉色。但也有不少优秀作品。
钧窑瓷香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器为特色,以 罐、盆、枕之类的生活器皿为主,虽然不 及宋代,但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造型 特点,纹样多为花卉、鱼澡、龙凤、人物 故事题材。
• 装饰纹样题材广泛:动物纹又龙、凤、鱼 等,植物纹又松、竹、梅、菊等。其中以 松竹梅最具时代特色,它具有清高、坚贞 不屈的含义,表现出汉族文人对异族统治 的不满情绪和高洁的心情,这类题材在以 后的明清时代被广泛应用。
• 琉璃器:是一种铅釉陶,在汉代已普遍制 造,六朝时被应用到建筑上。元代琉璃的 著名产地为山西,其中生产的琉璃器广泛 地运用于宫殿和寺庙的建筑上。
第七章 元代工艺美术史
概述:元代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元 文化的影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还是蒙古 游牧民族和蒙古贵族的情趣。
第一节 陶瓷工艺
• 元代陶瓷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除青花、 釉里红等品种,没有太多发明。但仅就江 西景德镇陶瓷而言,元朝是一个极其重要 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 瓷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1 概述1。
2 石器玉器骨器1。
3 制陶工艺1。
4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2.1 概述2。
2 青铜工艺2.3玉石工艺2。
4 陶瓷工艺2。
5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1概述3.2青铜工艺3.3 漆器工艺3.4 陶瓷工艺3。
5 玉石工艺3。
6 染织工艺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概述4.2 青铜工艺4.3 陶瓷工艺4。
4玉石工艺4.5 漆器工艺4.6 染织工艺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
1 概述5.2 陶瓷工艺5。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 术
7.2 织绣工艺
• 缂丝工艺在元代得到发展,据记载:“克丝(即缂丝)之工,妙 于南宋。而元制用尤广,进御服饰,参以真金,组织华丽,过于前 代,而精雅渐非古法。”现存故宫博物院的缂丝作品《东方朔偷桃 图》轴,以汉代文人东方朔得道成仙之后私闯蟠桃盛会的神话故事 为题材,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具有很强的质感和装饰效果,是元 代缂丝品中工艺水平最高的一件珍贵作品。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 术
7.2 织绣工艺
• 此外元代的刺绣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元代刺绣的针法较多,主 要有辫针、平针、打子、抢针、鳞针、网针、切针等。 • 现存西藏布达拉宫的一件元代的刺绣密集金刚像,绣品上的金 刚形象三头六臂,上身袒露,头戴宝冠,身佩缨珞;以朱红色背景 及红裙衬托青色金刚上身,外围再以浅蓝色作第二层次对比,既辉 煌富丽,又丰富多彩,于精细的绣工之中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101p)。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 术
7.1 陶瓷工艺
•青花瓷一经烧制成功,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因为它具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 钴原料储量丰富,容易获取且着色力强,呈色稳定,具有制作 上的便利性; •二 釉下彩形式,安全无毒,干净卫生且蓝色给人以明净素雅之 感.具有使用上的实用性; •三 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色彩单纯,所以简朴、 统一,在统一的色调中追求色彩的微妙变化,所以繁复、华 •美,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审美情调; •四 青花含蓄、深沉,质朴,与东方民族的气质和性格不谋而合,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可以说青花贵贱相宜,雅俗共赏,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具生命力的 陶瓷之花。
元代织锦的图案与技艺

元代织锦的图案与技艺元代织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闻名于世。
在元代,织锦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一种彰显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元代织锦的图案多样丰富,技艺精湛独特,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从元代织锦的图案特点和技艺特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元代织锦在中国古代工艺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元代织锦的图案特点元代织锦的图案设计丰富多彩,主题涵盖了宗教、神话、历史、自然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首先,元代织锦的图案多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主题,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常常被用来设计织锦图案,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其次,元代织锦的图案还常常以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为题材,如牡丹、梅花、孔雀等图案在元代织锦中被广泛运用,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此外,元代织锦的图案还常常融入了宗教元素,如佛教、道教等的图腾和符号被巧妙地运用在织锦设计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除了主题丰富多样,元代织锦的图案还以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构图疏密有致为特点。
在元代织锦的图案设计中,工匠们善于运用对比色和色彩搭配,使得整个图案色彩饱满丰富,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同时,元代织锦的图案线条流畅优美,勾勒出人物形象和物品轮廓,使得整个图案更加生动逼真。
此外,元代织锦的图案构图疏密有致,层次分明,使得整个图案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节之美,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元代织锦的技艺特色元代织锦的技艺在中国古代工艺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精湛的织造工艺和独特的创新精神为后世工匠们所称道。
首先,元代织锦的工艺精湛,采用了高超的织造技术和精细的工艺制作,使得织锦品质上乘,富有光泽,手感柔软,耐用耐磨。
元代织锦的工匠们擅长运用丝线、金银线等材料,通过细致的织造和精湛的刺绣技术,将图案设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织锦上,展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
(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完整

装饰方面,一反过
去那种神秘、拘谨、威 严的艺术气氛,而表现 出自由、舒展、情趣的 特色。
第七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华夏文明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实行崇文 抑武的政策,文化艺术有较高的发展。
陶瓷工艺——1.定窑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定窑白釉盏托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宋代名窑遍布,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碗
3.官窑
托盏釉青窑官
盆花方釉青窑官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
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 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 官窑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 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 瓷,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半山型。造型以直颈广肩鼓腹罐最具有 代表性。
彩陶小罐
马家窑型
双系罐
庙底沟型
油光彩杯
黑陶
马厂型
黑陶工艺在生产上有很大提高,利用 陶轮制作。黑陶特点:黑、薄、光、纽。 封窑技术又是一重要发展,使陶土的含铁 成分充分还原,不仅使陶器硬度提高,更 为坚实耐用,而且获得灰色或黑色的色彩 效果。
马厂型。造型渐为丰富,增加了盖,提 梁和纽,提高了器物的实用性,装饰上趋于 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青瓷罐
青瓷提梁熏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瓷器的呈色,一是 由于釉的成分,一是由于烧制的长度。釉中 含有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烧制中呈 黄色,在还原焰烧制中呈青色。
青瓷碗
六朝的织锦
织锦上的“沙漠舟”“胡 王”联珠纹锦
六朝时期的织锦,以四川蜀锦最为 著名。在纹样上,改变了云气纹的 波状骨架,形成几何分割线。莲花 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 到的花草纹样。
元朝工艺美术

• 本课重点:织金锦、瓷器。
Ⅰ 染织
一
丝织
• 蒙古人对丝绸偏爱对丝织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 丝织的巨大成就:缎的成熟,改变了高档丝绸品 种的格局,织金锦的高度发达,形成精美华贵的 时代风格。
• 织金锦 金线显花的丝绸,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丝绸品 种。 隋朝何稠曾织造织金锦,中国的织金锦受西方 影响。织金锦中最负盛名的是纳石矢。
浮梁磁局景德镇景德镇初具瓷都的规模和影响初具瓷都的规模和影响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和彩瓷和彩瓷的发展形成后朝瓷器的基的发展形成后朝瓷器的基白瓷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也是元朝文人最推崇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也是元朝文人最推崇的瓷器
第七章
元朝的工艺美术
• 蒙古人的政权。 • 萨满教和伊斯兰风对尚色和装饰的影响。 • 皇家的垄断、官府的控制和民间的自由发展,带有等级 性的特点;南北差异,形成“南秀北雄”的地域特点。 • 特殊工艺美术品类的发展,如织金锦、织御容、青花。 • 多种文化并存;对朝鲜和伊斯兰世界工艺美术的深远影 响。
三
毛织
以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毡、梁磁局,景德镇初具瓷都的规模和影响。 • 青花、釉里红和彩瓷的发展,形成后朝瓷器的基 础。 • 白瓷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也是元朝文人最推崇 的瓷器。 • 瓷器出口频繁,主要是沿海的龙泉瓷、吉州瓷以 及青花,影响遍及亚、非、欧。
• 景德镇窑与青花瓷
• 一、造型
厚重 粗大
玉 春 壶
梅 瓶
塔 罐
葫 芦 瓶
扁壶
马上杯
青花釉里红盖罐---“青花加紫”
• 二、装饰
满密构图 分层装饰
③
如意云纹肩
受 伊 斯 兰 影 响 的 蕉 叶 纹 样
---
三 爪 龙 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元代工艺美术第二节染织
教学目的:学习元代染织工艺
教学重点:元代染织工艺种类
教学难点:元代棉织工艺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元代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继宋、金之后又有不少进步和提高,其中江南丝织业尤为发达,产品远销大都及其他城市。
元朝内廷设官办织绣作坊80余所,产品专供皇室使用。
绫绮局、织佛像提举司等官办织绣作坊所绣织的御容像、佛像等,应是元代织锦业重大发展的代表,纳石失则是其丝织业的新成就。
具有悠久历史的蜀锦仍盛行不衰,著名者为蜀中十样锦。
绫、罗、绸、缎、绢、纱等各地均有织造,其中缎织物业已成熟,益臻精美,集庆纱、泉缎、魏塘机绢等都是元代丝织名品。
缂丝似较南宋朱克柔等人缂丝稍嫌退化,但仍具有一定水平。
棉、毛织业的兴起与发达也是元代纺织工艺的重大成就。
花毯、花毡工艺的发展与蒙古族的生活起居有紧密的联系,大毯有的长达16.67米,宽7.5米,足知作坊规模非同一般。
刺绣仍是城乡女红的副业,尚未形成地方名绣。
印染业是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染缬又有它独立的审美价值,此时的松江棉布印染,其效果如同绘画般精巧细致。
一、织金锦
纳石失(纳失失、纳赤思、纳阇赤),当译自波斯语。
最尊贵、
影响最大的面料。
它最初是由阿拉伯工匠以金丝色线织成,地色与金丝交相辉映,富丽堂皇,故亦名织金锦,对后世织金锦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棉织品
历史:地域偏远,发展缓慢。
入元改变
著名产地:松江(在今上海)
黄道婆贡献: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传授邻里
装饰的变化:先织纹,元晚期印染图案
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贡献体现在:
(一)捍(搅车,即轧棉机) ,改进了用手剥棉籽的原始方法,运用了轧车,进入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功效;(二)弹 (弹棉
弓) ,改进了此前弹棉的线弦竹弧,改用4尺长装绳弦的大弹
弓,敲击振幅大,强劲有力;(三)纺 (纺车) ,改革单锭手
摇纺车为三锭脚踏棉纺车;(四)织 (织布) ,发展了棉织的
提花方法,能够织造出呈现各种花纹图案的棉布。
三、丝织品
丝织兴盛:仅中央性官府织染作坊即有64所以上
官府作坊常规模很大:东织染局3006户
重要产区:杭州一带、两都一带
托:特殊的织物长度计量单位
织染的发展:缎的成熟
织金锦的繁荣
棉布的普及
毡罽的盛行
著名丝绸品种汉地锦、大都等地的官府产品、蜀锦
1.纻丝(缎)
特点:表面浮线较长,光滑、柔软、亮泽
历史:
宋欠成熟
元备受喜爱,官府作坊的主流产品
明清大发展,成为代表性丝绸品种
2、刻丝
已知的一般制品仅产在嘉兴民间
中叶以前,实用品为主流
后期,宫中刻丝已带较多的欣赏性质
3、织御容和织佛像
图案:已故帝、后及王、妃的大幅肖像
用途:供奉祭祀
制作:官府作坊为皇家织造。
先画后织
工艺:当为刻丝
工艺家:阿尼哥是现知制作的第一人
4、刺绣
实用性刺绣的兴盛
绣佛经
色彩——单色织物流行
白蓝红褐绿黑的常见与原因
图案(除纳石失、撒答剌欺)——
题材:花卉主流
八吉祥:宝轮、法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8种藏传佛教吉祥物。
入元,开始进入内地装饰
吉祥图案
装饰方法
织、绣为主,还有绘画、印金
帝王亲贵奢华,常以珍珠、宝石装饰
5、毡罽
定义:
毡,用羊毛等经湿、热、挤、压等制成的片状材料
罽,细密的毛织物
统治集团重视:两都一带,官府毡罽作坊已知有16处
用途:蒙车、籍地、铺陈、障蔽、裁衣制服
毡的装饰方法:染色、刻毡
罽装饰方法:染色、刺绣、织金
西域毛织物源源进入中土
作业:织金锦定义?
棉纺织工艺成就?
小结:元代丝织品中,织金最有名“纳石失”。
元代在弘州和荨麻林都有纳石失局。
弘州即为今原阳,荨麻林在今万全西北。
据记载,元时曾从外地移入3300多户回族工匠,他们都擅长织造纳石失的制作技术。
元代金锦生产的兴盛,有其社会原因。
首先就是贵族统治者的享受挥霍;其次是用金锦作为赏赐品;此外也与喇嘛教的盛行有关。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了当时元代京城大量采运丝织品的情况:“百物输入之众,犹如川流之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