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绘画

合集下载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俯、高克恭为代表,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其中受赵孟俯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

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

学习南宋院体山水画法,保留马远、夏圭遗风者有孙君泽、丁野夫等人。

此外,王振鹏、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这里介绍钱选绘画作品。

钱选,1235年生,1301年逝世,湖州(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懒翁等。

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元初与赵孟俯等称为“吴兴八俊”。

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

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鸟画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

他在广泛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各自出新意。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貌。

他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其意在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

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

传世作品有《牡丹图》、《山居图》《秋瓜图》《宋太宗蹴鞠图》《西湖吟趣图》、《卢仝烹茶图》轴、《浮玉山居图》卷、《桃枝松鼠图》《杨贵妃上马图》《王羲之观鹅图》《扶醉图》《梨花图》《草虫图》《八花图卷》《信国公遗像》《归去来辞图》《海棠》《花鸟图三段》《白莲图》《秋江待渡图》《烟江待渡图》《桃花喜鹊》《秋葵》《折枝牡丹》《岁朝清供》《碧桃黄莺图》《花鸟图》《青山白云图》《三蔬图轴》等。

元代绘画风格特征

元代绘画风格特征

元代绘画风格特征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绘画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

以下是元代绘画风格的主要特征:
1. 极富表现力和个性化。

元代画家们勇于创新,追求表现力和个性化,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技法。

他们大胆地运用鲜艳的色彩、自由的笔法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个性化的艺术魅力。

2. 以写意为主,兼注工笔。

元代绘画以写意为主,兼注工笔,画家们注重表现主观情感和个性化风格,追求笔墨的自由流畅和形式的灵动变化,同时也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写实性的追求。

3. 气韵生动,富有情趣。

元代绘画气韵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诗意的意蕴。

画家们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现,追求画面的意蕴和情趣,使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4. 多样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元代绘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十分多样化,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画家们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借景寄情、写意境、用色彩表情感等,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元代绘画风格特征独具一格,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丰富多彩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和宝贵的艺术遗产。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元代绘画特点及其艺术魅力

元代绘画特点及其艺术魅力

元代绘画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元代绘画独具特色,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元代绘画的特点,并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一、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元代山水画大量出现,其艺术特点主要是“写意”,即对写实主义的颠覆和突破。

元代绘画家们在山水画中凡物不求形似,力求表现意境。

他们不追求严肃的形态结构,而是注重抒发情感,表现自己的灵气和自由。

在画作中,“笔墨重于形色”是元代山水画的显著特点。

元代画家们还运用了大量的工笔技法,这种技法不但使画面更加细腻、精细,也更有观赏价值。

在用笔方面,元代画家们强调用笔灵活、多变,哪怕是绘制一棵树、一根石头,也能使笔笔有神。

二、人物画的特点元代人物画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虚实结合”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即在人物形象中同时注重用笔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动作特征,同样重视人物的环境背景,将人物融入至其所处的环境之中。

元代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描绘人物生活情趣、心灵体验和感情变化。

元代人物画家们还注重表现人物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因为人物形象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因此元代画家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可感。

三、创新意识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元代画家们推崇创新,注重突破常规,提倡大胆尝试。

他们积极借鉴西域和外国艺术,使中外艺术得到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元代画家刘大伟在绘画中深受西亚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尝试将东方的笔墨语言和西方的线条风格相结合,形成“中国神韵,印度气息”的新局面。

元代画家们还保持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开拓自己的艺术眼界。

他们涉足各种艺术领域,并运用这些经验带来思想上的启发。

元代画家黄公望即在诗歌和书法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这对他绘画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四、文化背景的影响元代绘画的特点除了与艺术本身的创新精神和开放包容思路有关,也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元代受到蒙古族的影响,文化交融使得元代艺术具有了独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元代美术

元代美术

山 其 石 中 嵌 尤 空 以 , 碧 古 岩 树 景 蓊 色 郁 最 。 为 王 佳 蒙 胜 是 。 吴 下 兴 有 人 玲 , 珑 所 山 ,
入 约 云 十 。 公 山 里 中 处 有 , 碧 一 岩 名 、 弁 秀 山 岩 。 和 山 云 石 岩 如 等 玉 景 , 区 耸 , 然
岁 至 。 正 卞 廿 山 六 , 年 在 即 今 浙 江 年 省 , 湖 王 州 蒙 市 时 吴 年 兴 五 区 十 西 九 北
《林 荫 聚 饮 图 》
绘 画 。 此 图 岗 峦
曹知白
• :(1272~1355)中国元 代画家。字又玄,号云西, 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 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 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 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 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 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 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 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 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 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 《寒林图》、《疏林幽岫 图》、《群峰雪霁图》等 传世。 寒林图
王蒙
• • (?~1385)中国元代画家。字叔 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赵孟外孙, 曾任小官,元末弃官避乱隐居黄鹤 山,明初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 入狱,后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 尤善画,精山水。早年师法赵孟頫, 后又与黄公望、倪瓒往来,对董源、 巨然用功尤深,并能师法造化,形 成个人风貌。以隶书行草笔法入画, 所画山水善用枯笔干墨,画山石创 牛毛皴,兼用解索皴和小斧劈皴; 构图繁密饱满,山石多至十余层, 树木不下几十种,但繁而不塞,多 而不乱,层次丰富,空间感强,成 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的湿润感。意 境蓊郁深秀,画面深厚华滋。有 《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 等传世。
元代美术Biblioteka 朱润德• (公元1294-1365年) 元画家。字泽民,号 睢阳散人,睢阳(今 河南省商丘)人。官 至儒学提举。擅画山 水,师法李成、郭熙, 并融入浑厚,晚年笔 力愈壮,风度更著。 善书法,精诗文。著 有《存复斋续集》。 代表作《林下鸣琴图》

元代美术

元代美术

• 山西芮城永乐宫为元代著名的道教宫观, 现仍保存其主体建筑。三清殿屋顶使用黄 绿两色琉璃瓦以及台基处理的手法反映了 元代的建筑特色。 • 喇嘛教建筑以大都妙应寺塔(北京, 1279年,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为代表,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竣工。塔高50公 尺,全为砖构实心,外部粉刷白色。反映 藏、汉建筑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一、山水画 • 元代新的绘画风气的到来与赵孟頫的开启密切相关。 •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 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 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状物寄情,属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元四大家的山水画
元代美术
概述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 绘画出现了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 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 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 显著地位,元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 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 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家”的黄公望、 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 人画与工匠画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 展,梅、兰、竹、石为主要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 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 元四大家技法上以宗董、巨为主,审美情操、艺术见解都倾向超 脱世俗,喜描写闲适、宁静的意趣,突出笔情墨韵和抒发作者的 主观心绪,对后世传统文人画影响很大,他们是︰ 黄公望(1269~1354年),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 化,以水墨或浅绦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 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卷》(1350,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年),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 清润,表现苍茫象,喜作渔父图。代表作《双松图》(1326,台 北故宫博物院)、《洞庭渔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倪瓒(1301~1374年),字云林,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 风光,喜用折带皴表现山石,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寂之 感,绝少设色,为明清画家所推崇。代表作《容膝斋图》(1372, 台北故宫博物院)、《六君子图》等。 王蒙(1301~1385年),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喜用牛毛 皴画山石,笔墨层次丰富。代表作《秋山草堂》(台北故宫博物 院)、《青卞隐居》、《花溪渔隐》、《具区林屋》(台北故宫 博物院)等。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永乐宫以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朝元仙仗图》分布于三清殿四壁,其中 八个主像皆作帝王装束,周围排列,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不相同,其中 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剽悍,天蓬等 元帅之怪异凶猛等,都画得神完气足,真可谓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 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也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秋郊饮马图
4
中国美术史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元四家与元代山水画之变
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 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 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 《九峰雪霁图》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 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 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话 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如“只钓鲈鱼不钓名”等 句,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 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第二十六讲元代绘画〈一〉

第二十六讲元代绘画〈一〉

第二十六講──元代繪畫〈一〉元代─〈1279─1360〉蒙古人滅亡南宋後在中國所建立元代,屬於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的部份。

在蒙古人的統治之下漢人受到歧視,儒家更被排斥,這種情形對當時候的文化、藝術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有了很明顯的不同與變化。

在繪畫方面,起源於宋朝,但在當時被壓抑的士大夫畫到了元朝卻大放異彩,達到了鼎盛時期。

這個原因可歸納為二個:一、漢族文人、士大夫在異族的統治之下都覺得苦悶,鬱鬱不得志。

藉著筆墨抒寫自己生不逢時,耿介自傲的情懷;或是寄情書畫做為消遣。

二、元朝大部份的畫家是在野的文人,以及少部份身居高位的士大夫。

他們作畫不用迎合宮廷貴族的趣味,而重視畫家主觀意興和思想情感的抒發,這種情形之下,產生了元朝文人畫的特色。

文人畫家們將自己善長的詩文、書法引入到繪畫之中。

他們特別強調筆墨技巧的運用,講求繪畫作品的書法韻味,將書法用筆在繪畫中的作用提到了相當突出的地位,形成元朝繪畫的特色。

由於文人畫的興盛,這時候繪畫的主題以山水以及象徵君子品德的「四君子」─梅、蘭、竹、菊,以及代表個人品格清高的枯木、窠石為主。

失意的元朝文人,以繪畫來表達個人的處境以及志節、心意。

元朝早期的代表畫家有錢選、趙孟頫、高克恭等人。

錢選─〈1239─1301〉錢選是由宋至元朝的畫家,宋朝時中過進士,入元以後不做官,以詩畫終其身,除了善畫之外,也以人品高潔受人尊敬。

他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畫家,在花鳥、人物、山水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在創作思想上,他主張繪畫要体現文人的氣質,即所謂「士氣」,力圖擺脫對形式的刻意追求,這一種觀點在元初的畫壇上有很大的影響。

圖:【楊貴妃馬圖】這張畫描繪唐明皇與他的愛妾楊貴妃帶領一隊隨從,準備出遊的情景。

【局部】─唐明皇人馬一体,回首後看,在他兩側服侍的臣子也都跟著回首,這種視覺動向帶引觀者到達畫幅後段的主題,畫幅後段的重點人物是楊貴妃,她的長相豐腴肥滿,侍者們正吃力的扶持著她上馬。

這一組人動向朝向唐明皇,因而畫面在主題人物之間,有著非常嚴謹的互動與巧妙的安排,使視者的視點在這二組人物之間激盪週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绢本水墨。此图是吴镇 六十三岁时的作品,已 形成其代表的风格,是 一帧风情闲逸、清光宜 人的佳构。元四家的山 水,多林下风,唯具草 野之气的,只有吴镇; 他的介子点树叶,竖立 的苔点,劲挺迎风的芦 苇草,在元人山水画中, 都是别具一格的。
二、吴镇 《渔父图卷》
《枯木竹石图》

这副图,一反苏轼、赵孟頫同类题材 那 路秀逸的作风,用笔沉着、雄健、 简率,用墨苍郁,饱满。以这样的笔 墨来表现枯木竹石之类的小品,显示 了吴镇与众不同的气魄和功力。虽然 笔墨沉厚,但吴镇在章法布局上却仍 是灵活不拘。那局中的巨石,以类似 李唐的大斧劈皴写出,其势略向左倾; 而傍石的枯木,则有意略向右偏,使 全图的态势由危转安;在配以石根随 手挥写出的兰草,和石顶既沉凝又潇 洒的丛竹,则既表现了前后藏露的空 间,又使全图的态势摇曳生姿,情致 绵绵,相当生动。
《 云 横 秀 岭 图 》
元代时期绘画的杰出代表 ——元四家

元四家:指中国画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元
代画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洁淡逸”山水画风。强调水 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处于一个时代,年龄相 近,他们的风格和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华滋;王 蒙是画山水多至数十得,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迦环 重迭;吴镇山水苍茫沉郁;倪瓒山水,所谓“天真幽淡,萧 杀寂寞”,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简消沉的趣味。 “元四家”的作品更注重笔墨技巧,更讲究意境神韵,使 山水画的美学价值更加提高。但由于对末落王朝的怀恋意识 和情结,也由于文人艺术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偏于淡远、 萧疏、幽深,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脱离现实。“元四家” 的作品对相继的明清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
佚名 《子方扁舟傲睨图》

绢本青绿。此图无款。此轴 承宋院体青绿重彩的画风, 采取“平远”布臵,空间一 开一合,虚实判然,属“一 河两岸”式章法。近处松树 树高萌浓、枝叶繁茂,盘曲 自立,显示出“北宗”院体 常以多曲的树姿结构画面的 特点。以笔法、色法为主而 略有变易,用简洁的空间肩 架服从于特定内容的表达, 这也是此图的一个特点。
三、倪瓒 《渔庄秋霁图》

纸本水墨。画卷写的是江南 渔村球景,平远山水。近处 为山石陂陀,林木萧疏,中 幅为湖光波色,一片空明, 图上则远楢遥岑,横于波际。 这种三段式的构图,是倪瓒 山水的特征之一。其墨笔高 秀,以硬毫,兼以侧笔,故 运线疏而不流、凝而不滞, 工秀而具骨力,深得书意。 益以题诗,更开拓画中诗意,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 汪”,真是丽句天成,好一 派江南秋色。
《洞庭东山图》

此幅笔墨从董源的规范中变 化而来,柔和流畅的披麻皴 和疏密相间的点苔,表现出 江南草木华滋的土山形貌。 细密的鱼鳞水纹,写出太湖 潋滟的水光。山峦和坡石罩 染淡淡的石青、石绿和赭石, 以花青占染树叶,盏面色调 明澈清雅。这种浅绛山水是 赵孟頫在唐、宋青绿山水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析体貌,对 元代山水画风影响很大。
一、黄 公 望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年青 时作过小官,因别人的事牵连入狱。 出狱后改名“一峰”,并当了道士, 开始画画。50岁后隐居杭州,专心 于山水画创作。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 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 了晚年,又“卧青心,望白云”,深 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 “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 花了七年时间完成,高33厘米,横 长396.6厘米。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 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锋、侧锋兼 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 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山水画欣赏
简介: 绘画发展到元代,进入一个新时期,与唐宋绘画相比,已存 在明显差异。“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同 唐画华巧相比,元代显得朴素淡雅;同宋画的精密不苟相比,元画 又显得简率。唐画重笔,但不强调书法趣味,应物象形而已;宋画 笔墨并重,笔墨融于形象;元画突出笔情墨趣,书法韵味浓厚。唐 画追求自然天成;宋画物趣悉到,造型严谨,追求真实;元画简率 灵动,形似被看得无足轻重,“画不过意思而已”(黄公望语)。 反映到画风上,唐画宏伟,宋画充实,元画空灵。在艺术形式方面, 唐画绝少题诗书款,宋画款提多在石隙树缝间,元画必题诗书款押 印。诗书画印结合已成为元代画家普遍采用的艺术形式。
时代新风的开创者
——高克恭、赵孟頫
特己然米高是名属北字高 风笔,友克时的色京彦克 格墨加仁恭代山目)敬恭 。苍以,的新水人房,: 润融继山风画。山号( 、会则水的家高人房 气变取画启,克。山 势通法,蒙兼恭祖, 浑,董初人长是籍大 茫形源学物墨元西都年 的成、米之竹初域() 独自巨芾一,著,今, 、。
《谷口春耕图》

纸本水墨。此图是王蒙 回忆旧日隐居黄鹤山中 于谷口耕田读书时之情 景而作。全图境界幽深, 气势雄浑,景物丰茂, 洋溢着盎然春意。反映 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眷 恋,对于隐居生活的流 连。
《秋山草堂图》

《秋山草堂图》画高山崇岭, 茂树清淡,山脚草堂临水, 水际荻花萧瑟,堂内隐者怡 然自得。表现出江南自然山 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 浑厚华润的境界。画上自题 小篆书“秋山草堂”四 字, 下行楷书又识 云: “黄鹤山中樵者王子 蒙为画于淞峰书舍。
《水竹居图》
纸本青绿。明清两
代文人当作“逸 品”、“高士”的 典范,代表了 “元 画”的极致。此图 是倪瓒有年款的最 早一张作品,是画 家根据友人回忆苏 州城东有水竹之胜, 经想象而画就的作 品。淡墨疏简以清 寂雅逸为商,以此 构成其“平淡天真” 的审美格局。
《虞山林壑图》

纸本水墨。此图坡石峦头 淡笔勾勒,干墨皴擦,苍 茫浑穆,显示出倪氏晚年 在继承董、巨画法基础上 强化了干笔的特点,最后 以米法横笔为苔,错落有 致,加强了画面的节奏韵 律。是图在整体上予人以 “古淡天然”的艺术感受。
《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此图采用了平远的构图,
表达他追求平淡天真的内心世界;其画法采用书法入画,体现了他提倡 “书画同源”的艺术思想;他巧妙地结合了水墨与青绿山水的用色,来 突出“秋色”的主题,整幅作品意境旷远辽阔,简秀潇洒,疏空隽朗。 开创了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 。
旁木笔林画具卷 又之路掩面匠本 画别清映,心设 出,晰云卷。色 不了,底云浓。 同了清。层云这 的分而远叠似副 画 水明不树沿锲在 源。糊以山型云 ,正。洗腰由气 显面松笔回画运 得画柏横旋外用 变水与点飘左方 化口阔树动方面 有,叶叶,冲独 致两杂,丛入 。

《富春山居图》
《天池石壁图》

绢本浅绛。山水画中的 “浅绛法”,乃创自元 代黄公望,这一图,为 其范式。他以“图繁笔 简”来经营构图,乃以 离天池山稍远之丘棱溪 涧地区起笔,迂回曲折 地画近处山麓。此图多 用淡赫,染以墨青墨绿, 也映发了山中的幽趣。
《九峰雪霁图》

绢本水墨。画面带来的是一股股 的深切寒意。黄公望在这幅画中, 以他无人能比的技艺,依靠对于 色彩的高超把握,将整幅画面都 笼罩在凉凉的冰雪之中。传达出 了真切的阵阵浸人寒意。依靠处 理得当的颜色,传达出的依依寒 意,观之不由得你不会发冷。甚 至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天晴后 融化的浅浅雪水的流淌。细看山 林中的错落村舍,还是高妙的手 法,使他们无一不显示了一股令 人畏惧的寒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48-1310
赵孟頫

赵孟頫: (1254-1322),字 子昂,号松雪、鸥波、水晶宮道 人。他的山水画,主要取法北宋 和 五代名家,远学董源、赵伯 驹、赵令瓖,近法当时的钱选。 对南宋四大家习用的斧劈皴则很 少采用。他的山水画的基本特征 是:由学钱选进而上追赵令瓖, 从而得其请润;由赵伯驹上追李 昭道,再剔除院画刻露之习,从 而得松活脱的风韵,树法则折衷 董源、李成、郭熙。画山学董源 披麻而去其繁,取其柔润而舍其 含混不 清,故点染了了分明; 最终形成工稳、秀润、清丽的总 体面貌。
四、王蒙 《夏日山居图》

此图以长松岑式的空间结构, 写层峦叠嶂、山径迂回、境 界深邃,是王蒙茂密苍莽、 “望之郁然深秀”本色面貌 的代表作之一。整体的气息 上为峻峭灵秀。图笔意丰腴 中见苍逸,枯毛中见湿润, 繁线密点中见力遒韵雅,淡 干墨的解索勾皴笔法中见深 秀苍逸的情味。
《青卞隐居图》

纸本水墨。为王蒙的最 为人所习知的代表作。 画出卞山从山麓至山顶 的气局大貌,利用狭长 的条幅,画得千岩万壑, 曲折尽态,林木森森, 导入翠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