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阅读答案
(完整版)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阅读答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阅读答案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
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
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
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
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徵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瘦,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
十年,这段虽说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
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
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暇,喜欢月圆花开。
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
在她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
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
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赴那一场春光。
一九四六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第一篇:《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
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
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
《你若抬头 便是晴天》阅读题

•
有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概率减少20%, 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加43%。几年前,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 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增多。2007年 美国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500 人。 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 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对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 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
其实“低头族”的兴起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 表达真实的自我。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 的社会现象,而是引发我们思者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 关系这个问题。实际上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 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在“线下”构建。 • 让我们大声呼吁:“低头族们,请你们抬头看看久违的天空、 白云、绿树、鲜花,还有那些我们最可亲的家人、朋友吧。让我 们昂首挺胸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尽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 充实的现代人吧!”
答案:C。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作者开头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接着阐述了其形成的原因, 再论述了对自身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最后呼唤“低头族”要回归现实,并没有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
• 3.作者认为“低头族”究竟错过了什么?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最终表 达意图的一项是( )。 • A.错过了身体健康,出现头痛、眼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 • B.错过了对自身的控制力,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 C.错过了心理健康,出现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情绪焦虑。 • D.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5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5篇读《林徽因传》,被林徽因的人格魅力与才情所深深折服,这是一本很好的传记小说,值得一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范文一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
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
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
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
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
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
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
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
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5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5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精选篇1这本书的文字会让人上瘾,我才看了前言和第一篇*,便喜欢上这文字,沉迷地阅读下去。
文字唯美,转折流畅,耐人寻味,但有时看得不免让人心灰意冷,可能作者原意只是想叫人不要太执着,放宽心,但就真的不去尝试、不去争取吗?当失去了,用缘尽来当借口吗?作者总说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缘深缘浅,早已注定。
难道人就不能去改变这缘分吗?缘浅不能去挽留、去珍惜吗?我是个执着的人,虽然我一直强迫自己淡漠,所以我要放下一个人、一件事很难。
我内心会很纠结,很痛苦,还在幻想着有各种可能的出现,直到一次次的现实把自己伤得伤痕累累,才肯认清现实,才肯罢休。
最近,我要离职了,却一直放不下一个人,和他的关系也有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回想起之前的打闹,一起出外玩时他总是温柔的语气和笑容,我便觉得难受,但我知道我与他不可能,或许从一开始,我们就注定无缘,他有女朋友,我无法做到忽视,而他亦无想法。
缘分来了,就要珍惜,不然纵然缘深,终究只能擦肩而过。
但我呢?连珍惜的理由都没有。
虽然我也曾放纵自己,明知他有女朋友,还和他单独出去玩,内心还隐隐有着期待。
但幸好,他时而的行为警醒我,他从不在上班以外的时间找我聊天、约我;他与我亲近,但又保持距离;他与我玩闹,却鲜少关心我……林徽因和徐志摩从一开始也是注定有缘无份,徐志摩是已婚之人,即使他离婚了,思想独立有个性的林徽因也不会和他在一起的。
在现代,这种叫第三者,拆散别人的家庭,就算你入主了,这辈子也会良心不安的吧。
何况当时徐志摩的妻子还怀有身孕,徐志摩的行为太过冷漠残忍了,这世间不是只有情爱,还有责任,即使爱了,但是是错的,也只能认了。
林徽因做得是对的,就算她和徐志摩在一起了,要忍受多少的流言蜚语,就算不在乎这个,但也别忘了你们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徐志摩这种残忍的行为,林徽因不怕成为第二个张幼仪吗?只能说,他们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部以林徽因为原型的小说,通过对林徽因的一生进行再现,向读者展现了这位才女的坎坷人生和她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
小说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林徽因的成长经历、情感生活和对时代的思考,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林徽因,一个传奇的名字,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
她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建筑师,更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女性。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性,更是一位坚韧不拔的追求者。
在那个封建社会,她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林徽因一生的再现,展现了她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
她在爱情、事业、家庭中都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在小说中,林徽因的成长经历、情感生活和对时代的思考都展现出了她的坚韧和执着。
她在爱情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她在事业上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她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也体现出了她的独立思考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通过对林徽因一生的再现,小说向读者展现了这位才女的坎坷人生和她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
她的一生,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通过阅读《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深切感受到了林徽因的坚韧和执着。
她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一生,就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2018-2019-林徽因传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林徽因传阅读答案篇一:《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1近期,我阅读了作家白落梅所著的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读完后,我颇有感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主要记叙了民国著名诗人,作家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她自幼在一个书香家庭长大,在她儿时游历欧洲英国时,邂逅了大才子徐志摩,但她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哲学界泰斗金岳霖也为她默默等待了一生。
作者白落梅把林徽因比作白莲:美丽而贞洁,多情但清高,可谓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林徽因一生遇见了三个极其优秀的男子。
但我认为林徽因最爱的,还是徐志摩——她的初恋。
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康桥绝恋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窗外正飘着缱绻的绵绵雨雾,屋里的甜蜜恋人依偎在壁炉前,聊文字,聊生活,天南地北,无所不谈。
两人志趣相投,是无比的契合。
但,林徽因终究是狠下了心斩断这份恋情,她和他还是败了,败给了无情而冷漠的红尘凡世。
徐志摩深恋她不假,但他当时已有妻室,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徐志摩一心以为两个人相爱,无需顾及他人的目光——正如他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一般。
可他忘记了,忘记了林徽因终究还是个女子,在意旁人的目光;忘记了林徽因是清醒的、理智的,她做事决不会让自己没有后路可退;忘记了林徽因是一朵高洁的白莲,她不会容忍自己的脸上有一条疤痕,不能允许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缺憾和不圆满——尽管内里的心已经鲜血淋漓。
所以,林徽因选择在康桥转身天涯。
她的心痛吗?我想是痛的,但她极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她知道,此时不了断个干净,以后会愈发痛彻心扉而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林徽因到底还是选择了那个能与自己岁月静好,携手红尘的梁思成。
我无比钦佩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十年:她在患有肺病的情况下,挽救了濒于停业的景泰蓝工艺,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完成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由此看来,她是个坚强勇敢、敢在死亡面前璨然绽放自己的魅力的女子。
但她还是在一份不可知,不可测的爱情面前退缩了——尽管当时他们是多么的相爱和情投意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阅读答案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
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
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
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
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徵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瘦,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
十年,这段虽说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
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
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暇,喜欢月圆花开。
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
在她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
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
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赴那一场春光。
一九四六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
她住在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
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
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
在她身上,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所有的人愿意为她折腰。
细数流年,过往的千灾万难到如今都成了回忆,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
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你,田野、山林,蜂峦。
∥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间经过;//现在我死了,/你,/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被病痛纠缠多年的林徽因,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
在她的心里,人生是一支曲子,而她却是那个歌唱者。
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
亦会生生不息。
她写诗,是为了让灵魂自由舒展,给乏味枯燥的人生描上色彩,同时也是为了打发寂寥的光阴。
所以无论在多困难多纷乱的时候,林徽因始终没有停止过她的笔,这种无需诺言的相伴成为一种令人钦佩的默契、也许我们的心时常会寂寞、会荒芜,而文字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灵思。
然而与文字的邂逅也需要缘分,如果有缘,当自珍惜,倘若无缘,不得识字,还可以划火,焚书取暖。
(摘自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有改动)
19.林徽因挚爱事业与文字,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
(2分)
(2)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生生不息。
(2分)
21.文章引用林徽因的《人生》一诗有什么作用?(4分)
22.林徽因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参考答案
19.拜会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设建筑系;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翻译和撰写建筑类论文,写了许多有情韵的诗。
20.林徽因热爱生活,不愿错过生命中的一切美好;林徽因热爱事业,必须让自己坚强地活着。
林徽因乐观向上,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她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21.表现林徽因的才情和积极乐观的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敬佩之情。
22.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热爱事业,勇于奉献;要有高雅的志趣,优雅的气韵;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