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理图像图表 (1)

合集下载

常见三大类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讲课文档

常见三大类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讲课文档

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九页,共61页。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 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 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 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4 题,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 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 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 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 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二三产业产值的 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 )。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解析 第1题,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东密西疏,
其主要是为了产品便于就近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第2题,企
业研发中心应属技术导向型部门。
答案 1.A 2.B
第六页,共61页。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变化图,回答3~4题。
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
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如下面的三种坐标图)
第三十三页,共61页。
第三十四页,共61页。
第三十五页,共61页。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 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 明风频率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 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 3.统计表格的判读技巧

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

三、坐标图
例2: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三、坐标图
例2: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构造特 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很重要方法。是以 各种统计图、表格的形式,给出某一中心问题的相关信 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它主要考 查学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 资料及图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 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考查学生使用各种分析资料, 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同时还考查 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的过 程。
三、坐标图
2、平面正三角坐标系
(1)三个坐标系的组成 各由两条轴组成(纵 轴和零轴) 第一产业 4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A
20
读图方法: 读图方法: 三轴” 二轴” 变“三轴”为“二轴”
100 0 20 40 60 80 100
0
第一产业
三、坐标图
2、平面正三角坐标系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A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读图方法: 读图方法: 三轴” 二轴” 变“三轴”为“二轴”
100 0 20 40 60 80 100
0
第一产业

地理图像专题

地理图像专题

资料1: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
涨而得益。俄罗斯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储量的13
%,煤炭储量的23%。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成为它重振经济的后盾。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 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 的原因。(8分)
读数值
成因分析
二、判读方法——等值线图
图中各等值线的值自南向北递减,分析回答:
●依据弯曲(凸出) 方向判断“槽脊”
等值线弯曲原理: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添加辅助线,纬 向比较数值高低
中A地区为“汇源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依据图像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3)说明
图中自然地
理环境发生
的变化及其
人为原因。
(5分)
1990年
2008年
图18
关键:仔细观 察,比较差异
湖泊消失,河流变短(或断流),沙漠面积扩大 (3分) 果蔬种植 区扩大,耗水量增加(2分)
三、图像解答---描述 2、描述分布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 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三、图像解答---描述
2、描述分布
关键:分布共性, 联系区位因素
宏观+微观的方法
(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 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 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 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 (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 西高,中间低)

考点03 常见地理图表

考点03  常见地理图表

考点03 常见地理图表【考点导航】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高考命题中基本上“无图不成题”,读图分析成为考查地理技能的最重要手段。

除了等值线图外,还有坐标图、统计图、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地理表格等,因此在复习时要掌握常见地理图表的判读技巧,是提高地理成绩的重要措施。

时限:45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夯实训练题(每题5分,共60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的,保存有特别丰富的文物,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

历史文化名村主要分为地域文化和传统民族两大类。

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特征为( )A.集中分布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南多北少B.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C.以传统民族类古村落为主,分布范围广D.多接近现代交通干线分布,交通便利2.历史文化名村共同具有的自然条件是( )A.地处平原,土壤肥沃B.沿河分布,水源充足C.地处湿润地区,植被茂密D.局地气候较优越,旱涝忧患少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拔每隔100 m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3~5题。

3.与图1实际人口分布状况不吻合的是( )A.本区的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是北疏南密B.本区人口疏密与地形有一定关系C.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本区人口分布影响不大D.人口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带4.图2表明( )A.本区的人口总量接近3 500万B.在海拔2 000 m左右,人口数量较多C.在海拔2 000 m左右,流域面积较小D.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呈现均衡分布5.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与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A.水田数量B.年降水量C.水能分布D.日照时数经济适用住房是由政府出资扶持建设的社会保障住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最新常见地理图像图表1PPT课件

最新常见地理图像图表1PPT课件

5.地理要素分布剖面图
地理要素如气温、气压、降水量、水温、盐度、雪线高度、 人口密度等在垂直断面上的数量大小及变化趋势,反映了垂 直方向上地理事象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如下图为天山及附近地区剖面图,曲线为地表对应的气 候资料。
图中除可读取天山地区地形起伏的数据外,还可以读取南北坡降水的差 异,降水的极大值区,1月、7月均温分布的规律,并可以对天山南北农业 生产做出评价。下图就A点数据的读取进行图示分析。过A点作横坐标的 平行线与海拔高度刻度线相交,可读出A点海拔高度为2 450米;过A点作 纵坐标的平行线与7月均温曲线相交于T7,与1月均温曲线相交于T1,与 降水量曲线相交于B点,然后分别过T7、T1、B三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 气温刻度线和降水刻度线相交,即可读出A点7月气温T7值为20℃,1月气 温T1值为-8℃,降水量为300毫米。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5-7题。
5、一般情况下,图中河流流向、最大径流量分别是
A、由北向南流动、6月
B、由南向北流动、7月
C、由南向北流动、8月
D、由北向南流动、9月
6、若图中黑点代表城市,则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最
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宗教 D、水源
7、若图中黑点代表某种经济作物分布区,则该经济作
河流纵剖面图可以反映河流的长度,以及河流上、中、下 游的分段及源头至河口的落差情况。
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1)不合理灌溉,会产生土壤盐渍化。因此,要进行 科学合理灌溉。 (2)过量开采地下水,容易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 面下沉;沿海地区还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 质变坏。因此,雨季要及时进行人工回灌。 (3)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物最有可能是

高中地理图像的类型及判读方法

高中地理图像的类型及判读方法

高中地理图像的类型及判读方法一、等值线图1.等压线图(气旋与反气旋图)2.等温线分布图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4.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图5.世界年日照时数分布图等压线图的判断方法:第一,判别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第二,判断风向及风力大小。

等压线愈密集,风力愈大;反之,风力愈小。

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的,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气旋内近地面气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低压中心辐合上升;反气旋内近地面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由高压中心向外辐射。

南半球则相反。

第三,判断天气变化状况。

天气变化。

气流的运动带来了天气的变化。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水汽蒸发,形成晴好天气。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第一,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别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温线,如最高月20℃等温线、最低月0℃等温线等,因为这些等温线是划分不同气温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我国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就以最低月0℃等温线作为依据。

第二,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

一般情况下,无论什么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图上分析,可得出: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面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所以温差大于海面。

第三,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

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

在世界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即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平行。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

因为海洋对气温起着调节作用,大陆沿岸受海洋影响大,导致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

第四,等温线的弯曲。

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相关。

①同纬度大陆最低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向高纬凸出,最高月相反。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坐标图)40张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坐标图)40张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
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时间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题号
9-10、 11-12、 13-14、 17-18
比重 33.3% (%)
坐标图 折线图、 类型 曲线图、
柱状图、 组合图
9-10、 11-12、 27、28、
29
11-12、13-14、 21-22、23-24、 25-26、27、28、
30D
28%
横坐 标
纵坐标
时间、 人口、城市功能区、粮食、 空间 耕地、能源生产利用、各产
等 业生产总值(结构)、污染 排放量等
备考建议:坐标图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考查重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考查。对 于图中的数据,要从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从坐标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找规律, 提取图中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定性的原因分析和阐述。
精编优质课PPT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 习:常 见地理 统计图 表的判 读(坐 标图) (共40 张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走近高考——考向预测及备考建议
横坐标
纬度、 时间等
自然地理
纵坐标
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太阳辐 射、气温、降水量、气压、径 流量、海水温度和盐度、自然 灾害频次等
人文地理
33.3%
7-8、 10、25-26、 25-26、 27、30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
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1.分布图的类型
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
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
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 同图例,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
1.以多种形式的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绘图能
力、地理数据的读取与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 2.依据给出的图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与成因,以及某地
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相
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各种图表以“新”、“变”、“热”为主。“新”主要是形式新 颖,以及图表反映的地理事物(事件)新;“变”主要是将原有的一 些图形进行形式的变化,从而变成了新图,这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的 亮点之一;“热”主要是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国内外的热点问 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等问题的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
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
题事物的分布范围划出来的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 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 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 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石化基地③④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但石油资源贫乏。第(2)题,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
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 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 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 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 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 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整体
上图为我国 商品粮分布 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商 品粮主要分 布于东部季 风区,这种 分布主要是 受东部的平 原地形、肥 沃的土壤、 良好的水热 条件等影响。 (2)区域综合 分布图,如 我国辽中南 工业基地图
图中以沈阳为中心,以大连为龙头,海陆交通十 分便利,煤、铁、石油、海盐等矿产资源非常丰 富,在此基础上辽中南形成了钢铁、煤炭、机械、 造船、化工等重工业基地。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 城市有沈阳、抚顺、本溪、大连,是我国特大城 市最集中的城市群。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D.港口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解析:第(1)题,石化基地①石油资源丰富,但没有市场优势;石化
基地②位于环渤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该区域的港口建设,因为 大中型石化产业落户该区域,需要从境外大量进口石油。 答案:(1)B (2)D
卷上则是以平面方式出现复习中应关注图形的多角度转换,重视判
读方法的运用和归纳,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一、地理分布图
1.(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 题。
( 1 ) 图 中 兼 有 资 源 和 市 场 区 位 优 势 的 石 化 基 地 是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读图分类的题型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
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 题”。同时,不同的图表或文字相互结合,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 理事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还要求考 生能够对图表信息中的隐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无效信息进行排除, 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预测2013年高考命题将呈现以下特点:
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
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
示量的大小。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 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
(3)确定位置。地理分布图反映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
在空间上的分布,因此,做题的基础是要正确判断 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区域位置,我们可以从经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或区域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判定时一 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整理信息。根据图中事物的分布,归纳分布特征 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2.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图示区域内容作纲要性总体认识,如读
“世 界铁矿分布图”,就应该注重名称中所含的两个知识要素:范围—

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在读图题中,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 的名称,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加以说明,这都需要我们认真阅读。 (2)读图例。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 容,才会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 山脉、河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 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图例 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习惯图例,也可能 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 符
能力。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 量越来越大,对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
(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的识读难度。因
此,在熟悉常见图像类型的基础上,专题复习还应加强对变式图像 的训练。由于地理事物大多具有多维度、多空间等特征,展示在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