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合集下载

6.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6.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 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各相的 成分如何,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 成分如何,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的关 系图叫相图. 系图叫相图. 首先将二组分系统加热熔化,置于一定环境下自行冷却, 首先将二组分系统加热熔化,置于一定环境下自行冷却, 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步冷曲线. 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即步冷曲线. 当系统有新相凝聚时,放出相变热,步冷曲线的斜率改变. 当系统有新相凝聚时,放出相变热,步冷曲线的斜率改变. f* =1,出现转折点; f* =2,出现水平线.据此在T – x 图上标 ,出现转折点; ,出现水平线.据此在 出对应的位置,得到低共熔T 出对应的位置,得到低共熔 – x.
Cd – Bi 二元相图的绘制
熔液全部凝固为Cd(s)和Bi(s)后,温度继续下降. 和 熔液全部凝固为 后 温度继续下降. f* = K - Φ + 1 = 2 – 2 + 1=1 的步冷曲线d情况相似 出先析出Cd. 含70%的Cd的步冷曲线 情况相似,只是转折点 出先析出 . 的 的步冷曲线 情况相似,只是转折点F出先析出 将转折点分别标在T-x图上. 将转折点分别标在 图上. 图上 (4)完成 系统的T-x相图 (4)完成Bi-Cd 系统的 相图 完成
二组分固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一,目的要求
液相图的基本特点; ★了解二组分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 了解二组分固 液相图的基本特点
★掌握二组分固 液相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方法 二组分固 液相图的绘制方法;
★用热分析法绘制镉-铋二元金属相图. 用热分析法绘制镉-铋二元金属相图.
二1.0Bi
0.4Cd 1.0Cd 0.2Cd 0.7Cd b c d e a H A' A F C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 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二组分金属相图是表示两种金属混合体系组成与凝固点关系的图。

由于此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通常表示为固液平衡时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若两种金属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测定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来确定凝固点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通常是将金属混合物或其合金加热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根据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来判断有无相变的发生。

图III-5-1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tTTTB %图III-5-1 步冷曲线 图III-5-2两组分金属固液相图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3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

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如图3~4段)。

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4~5段)。

若图III-5-1中的步冷曲线为图III-5-2中总组成为P 的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则转折点2 相当于相图中的G 点,为纯固相开始析出的状态。

水平段3~4相当于相图中H 点,即低共熔物凝固的过程。

因此,根据一系列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步冷却曲线就可以绘制出完整的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铂电阻 1支 纯锡(A. R.)金属相图实验炉(JXL —2) 1个 纯铋(A. R.) 微电脑控制器 1个 石墨粉 不锈钢套管 1个 液体石蜡硬质玻璃样品管7个托盘天平1台四、实验步骤1. 配制样品用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分别配制含铋量为10%、25%、57%、70%、90%的铋~锡混合物和纯锡、纯铋各40g,装入7个样品管中。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 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二组分金属相图是表示两种金属混合体系组成与凝固点关系的图。

由于此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通常表示为固液平衡时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若两种金属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测定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来确定凝固点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通常是将金属混合物或其合金加热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根据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来判断有无相变的发生。

图III-5-1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tTTTB %图III-5-1 步冷曲线 图III-5-2两组分金属固液相图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3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

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如图3~4段)。

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4~5段)。

若图III-5-1中的步冷曲线为图III-5-2中总组成为P 的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则转折点2 相当于相图中的G 点,为纯固相开始析出的状态。

水平段3~4相当于相图中H 点,即低共熔物凝固的过程。

因此,根据一系列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步冷却曲线就可以绘制出完整的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铂电阻 1支 纯锡(A. R.)金属相图实验炉(JXL —2) 1个 纯铋(A. R.) 微电脑控制器 1个 石墨粉 不锈钢套管 1个 液体石蜡硬质玻璃样品管7个托盘天平1台四、实验步骤1. 配制样品用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分别配制含铋量为10%、25%、57%、70%、90%的铋~锡混合物和纯锡、纯铋各40g,装入7个样品管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实验步骤
5. 根据所测数据,绘出相应的步冷曲线图。 再进行铋、镉二组分体系相图的绘制。注 出相图中各区域的相平衡。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步骤
试验数据记录表
质量分数 0%
平台温 度/℃
20% 40% 60% 80% 100%
拐点温 度/℃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数据处理
1. 找出各步冷曲线中拐点和平台对应的温度值。 2.从热电偶的工作曲线上查出各拐点温度和平 台温度,以温度为纵坐标,以组成为横坐标,绘出 Pb—Sn合金相图。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谢谢了解!
2004年9月24日
第14页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仪器试剂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步骤
1.配制铅的质量百分比为0%、20%、38.1%、60%、 80%和100%的铅锡混合物各100克,分次装入到硬 质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石腊油,以防金属加热过 程中接触空气而发生氧化。 2.按实验装置连接示意图,将SWKY数字控温仪 与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连接好,接通电源。将 电炉置于外控状态。
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pbsn二组
LOGO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演 示 注意事项 思考题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第三部分 实验 德州学院化学系 王敦青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 —Bi 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

3.掌握SWKY 数字控温仪和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二、预习要求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三、实验原理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拐点后,开始有固体凝固出来,液相成分不断变化,平衡温度也不断随之改变,直到达到其低共熔点温度,体系平衡,温度保持不变(平台);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见图2。

遇此情况,可延长DC 线与AB 线相交,交点E 即为转折点。

图3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Bi Cd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Bi Cd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 .


学实验教
中 学
Ⅲ实验内容
1
纯Bi :Tf = 271.4℃,纯 Cd:Tf = 321℃。三相
点温度约140℃~150℃,测量温度范围在 130~280℃
之间的步冷曲线。最低共熔物组成:Cd 40 %、Bi 60 %。
2
实验实测含Bi 20 %、40%、60%、80% 四条步
冷曲线.
. .


学实验教
中 学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Bi-Cd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学实验教
中 学
Ⅰ 实验目的
1. 了解固- 液相图的基本特点;
2. 用热分析法测绘Bi-Cd 二元金属的相图。
. .


学实验教
中 学
Ⅱ 实验原理
热分析法是相图绘制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按 一定比例配成均匀的液相体系,让它缓慢冷却。以体系温 度对时间作图,则为步冷曲线。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 温度下发生相变的信息。
. .


学实验教
中 学
2 讨论
1)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各步冷曲线的降温速率是 否得当?
2) 试用凝固点降低理论估算各样品的新相生成 温度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 .


Hale Waihona Puke 学实验教中 学Ⅴ 实验延伸
1 测定铅- 锡二元金属相图。
. .


学实验教
中 学
Ⅵ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等编 物理化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5;1993。
.
.


学实验教
中 学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专业:xxxx 学号:xxxxx实验人:xxx 同实验人:xxx实验名称:物化实验气压:101.325Kpa 温度:25℃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实验目的1. 掌握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固-液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简单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特点。

3. 掌握KWL-07可控升降温电炉及SWKY-Ⅲ数字控温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热分析法则是观察被研究系统温度变化与相变化的关系,这是绘制金属相图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熔融,然后使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绘制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步冷曲线。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其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有相变化,由于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

二组分系统相图有多种类型,其步冷曲线也各不相同,但对于简单二组分凝聚系统,其步冷曲线有三种类型。

实验步骤1. 连接数字控温仪和可控升降温电炉,接通电源。

由于本仪器可同时测量份样品,样品搭配为1号(0%的Bi)和3号(58%的Bi),2号(30%的Bi)和4号(80%的Bi),最后测5号(100%的Bi)。

2. 先取1号和3号样品管放至控温区电炉的两炉膛,传感器1置于传感器插孔测炉温,传感器2置于任一样品管测样品温度。

打开数字控温仪的开关,设定温度,一般为样品全部熔化后再升高50℃为宜。

设好后,将控温仪调制工作状态,控温区电炉开始加热,在样品熔化的过程中,同时对试样进行搅拌,待样品完全熔化后,打开电炉电源开关,调节“加热量调节”旋钮对测温区电炉进行补热,补热大小为比转折点或平台所对应的温度低50℃。

3. 补热合适时,关闭“加热量调节”,用钳子将熔化好的样品管小心移至测温去炉膛,并将两只传感器1和2插入样品管中,记住两支传管器所对应的样品组成,同时将下面要测的2号和4号样品管置于加热区炉膛,进行预热。

物理化学-实验七: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实验七: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采用热电偶进行测温、控温的原理和装置。

二、实验原理用来表示多相体系的温度、压力与体系中各组分的状态、组成之间关系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图。

二组分固-液相图是描述体系温度与二组分组成之间关系的图形。

由于固液相变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因此在绘制相图时不考虑压力因素。

若二组分体系的两个组分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一般具有简单低共熔点,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根据相律,对于具有简单低共熔点的二组分体系,其相图可分为三个区域,即液相区、固液共存区和固相区。

绘制相图时,根据不同组成样品的相变温度(即凝固点)绘制出这三个区域的交界线—液相线,即图1(b )中的T 1E 和T 2E ,并找出低共熔点E 所处的温度和液相组成。

步冷曲线法又称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将某种组成的样品加热至全部熔融,再均速冷却,测定冷却过程中样品的温度 – 时间关系,即步冷曲线。

根据步冷曲线上的温度转折点获得该组成的相变点温度。

步冷曲线有三种形式,分别如图1(a )中的a 、b 和c 三条曲线。

a 曲线是纯物质A 的步冷曲线。

在冷却过程中,当体系温度到达A 物质凝固点时,开始析出固体,所释放的熔化热抵消了体系的散热,使步冷曲线上出现一个平台,平台的温度即为A 物质的凝固点。

纯B 步冷曲线e 的形状与此相似。

a b c d e a b c d eA B x B t液相区固液共存区固相区低共熔点T 1T 2TT (a )(b )E图1 步冷曲线b 曲线是由主要为A 物质但含有少量B 物质样品的步冷曲线。

由于含有B 物质,使得凝固点下降,在低于纯A 凝固点的某一温度开始析出固体A ,但由于固体析出后使得B 的浓度升高,凝固点进一步下降,所以曲线产生了一个转折,直到当液态组成为低共熔点组成时,A 、B 共同析出,释放较多熔化热,使得曲线上又出现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利用步冷曲线建立二组分铅---锡固液系统相图的方法。

2、介绍PID 温度控制技术和热电阻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法获得的数据来构建一个相图,用于表示不同温度、组成下的固相、液相平衡。

不同组成的二组分溶液在冷却过程中析出固相的温度可以通过观察温度 – 时间曲线的斜率变化进行检测。

当固相析出时,冷却速率会变得比较慢,这可归因于固化过程释放的热量部分抵消了系统向低温环境辐射和传导的热量。

A BB%abce fB (c )%I II IIII II III BT/K t(a ) (b )图8.1 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a ) 及其步冷曲线(b )图8.1(a )是典型的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

图中A 、B 表示二个组分的名称,纵轴是物理量温度T ,横轴是组分B 的百分含量B %。

在acb 线的上方,系统只有一个相(液相)存在;在ecf 线以下,系统有两个相(固相A 和固相B )存在;在ace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A )和一个液相(A 在B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在bcf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B )和一个液相(B 在A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

c 点有三相(互不相溶的固体A 和固体B ,以及A 、B 的饱和熔化物液相)共存,根据相律,在压力确定的情况下,三相共存时系统的自由度为零,即三相共存的温度为一定值,在相图上表现为一条通过c 点的水平线,处于这个平衡状态下的系统温度T c 、系统组成A 、B 和B (c )%均不可改变,T c 和B (c )%构成的这一点称为低共熔点。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常用实验方法,将系统加热熔融成一个均匀的液相,然后让系统缓慢冷却,以系统温度对时间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步冷曲线或冷却曲线。

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温度下发生相变的信息,由系统组成和相变点温度可以确定相图上的一个点,多个实验点的合理连接就形成了相图上的相线,并构成若干相区。

图1(b )是与相图对应的不同组成系统的步冷曲线。

三、仪器与药品SWKY-1型数字控温仪、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配套软件、样品管(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锡(化学纯),铅(化学纯),铋(化学纯),苯甲酸(化学纯)本实验装置由三部分组成:SWKY-1型数字控温仪、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和数据采集计算机系统(图8.2)。

图8.2 合金相图测定实验装置图② ① ③ ④ ⑤① 实验样品熔融炉管 ② 样品管 ③降温炉管④ 降温风扇功率控制旋钮 ⑤ 降温炉管加热补偿功率控制旋钮图8.3是SWKY-1型数字控温仪的前面板示意图,各按钮的功能如下:1、 电源开关。

2、 定时设置增、减按钮:从0 — 99秒之间按增、减按钮设置。

3、 工作 / 置数转换按钮:在加热控温和设定温度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置数状态,控温仪不对加热器进行控制。

4、 5、6、7、设定温度调节按钮:分别设定百位、十位、个位及小数点位的温度,从0 — 9依次递增设置。

8、 工作状态指示灯:灯亮,表示仪器对加热系统进行控制的工作状态,控制对象是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上的样品熔融炉管。

9、 置数状态指示灯:灯亮,表示系统处于设定温度状态,其设定的稳度是可控升降温电炉上的样品熔融炉管的温度。

10、温度显示II :显示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与温度传感器II 连接。

11、温度显示I :在置数状态时,显示被控温对象的设定温度;在工作状态,显示的是可控升降温电炉上的样品熔融炉管内样品的实际温度,与温度传感器I 连接。

12、定时显示窗口:显示所设定的时间间隔。

123456789101112图8.3 SWKY-1型数字控温仪的前面板示意图本实验的样品管是不锈钢管,图8.4是样品管的剖面图。

金属颗粒置于样品管底部,摇匀,上面覆盖一薄层石墨粉,以防止加热过程中金属氧化。

插入温度计套管并盖紧盖子,记录样品管编号及内装样品的组成比例。

新配制的样品必须经预先熔融混合均匀后,方能进行实验测定。

热电阻样品管石墨粉合金样品图8.4 样品管剖面图四、实验步骤安全警告本实验开启电源后,电炉外表面和样品管可能处于高温状态,不得用身体各部位直接接触,以免人体烫伤和损坏衣物。

1、打开SWKY-1型数字控温仪、KWL—09可控升降温电炉的电源开关。

启动数据采集计算机系统“金属相图数据处理系统V3.00”,点击“设置–通讯口”设置通讯端口,点击“设置–设置坐标系”设置采样时间长短(约60分钟)和采样温度区间(约50 ~ 350)。

2、称取10份铅、锡混合样品,每份重量约100克,含锡重量百分数分别为为0、10%、15%、20%、35%、50%、62%、80%、95%、100%,精确到0.1克。

将样品依次放入编号为1#~10#的样品管中,摇匀。

在样品表面覆盖一薄层石墨粉,加盖,在加热熔融并加以搅拌,使两组分完全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备用。

3、 打开SWKY-1型数字控温仪电源开关,仪表显示初始状态,如 00320.0O C 20.0O C 工作置数 其中温度显示I 显示的为设定温度,温度显示II 显示的为实时温度,“置数”指示灯亮。

4、 设置控制温度:按“工作/置数”键,使置数灯亮。

依次按“×100”、“×10”、“×1”、“×0.1”键设置温度显示I 的百、十、个位和小数点位的数字,每按动一次,显示数码按0 ~ 9依次递增。

将控制温度设定为。

5、 设置完成后,将温度传感器I 插入熔融炉管旁的温度计插孔中(注意:实验中温度传感器I 必须始终与熔融炉管接触,不得拔出,否则将导致炉温失控,后果严重!)。

6、 选取一根预熔融过的样品管插入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实验样品熔融炉管(左边)中,再按一下“工作/置数”键,控温仪转换到工作状态,工作指示灯亮,温度显示I显示为温度传感器I 测定的实时温度。

7、 待温度显示I 显示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再恒温放置10分钟。

同时,将温度传感器II 插入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的降温炉管(右边)的花瓣形空隙中,用降温炉管加热补偿功率控制旋钮调节输出电压至合适的值,使得降温炉管的温度稳定在比熔融炉管温度低约。

8、 将温度传感器II 从降温炉管中拔出,插入样品管的温度计套管中。

待温度显示II 的温度显示值达到以上后,用样品管钳将样品管(连同温度传感器II )移入降温炉管中。

9、 将降温炉管加热补偿功率控制旋钮调节至0输出,调节降温风扇功率控制旋钮至3V (注意观察电炉后面板上的风扇是否转动),点击“金属相图数据处理系统V3.00”软件界面上的“数据通讯 – 清屏 – 开始通讯”,系统开始采集样品步冷曲线。

将样品信息填写在软件界面相应的方框内。

10、 测量完成后,点击“数据通讯 – 停止通讯”,将文件以“*.BLX”和“*.TXT”形式保存。

测量完成的样品管取出后放置在样品架上,将降温风扇功率控制旋钮调节至0。

11、 换一个样品,重复实验步骤6 ~ 10,直至测完全部样品。

12、 如有必要,可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校正:用两支空白样品管各装100克铋和50克苯甲酸,分别测定它们的步冷曲线,从步冷曲线上得到两者的熔点。

将所测得的铅、铋、苯甲酸的熔点与标准值对照,以校正温度传感器。

13、实验完成后,上传实验数据至实验中心网络。

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清理实验台面及清扫实验室。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用“金属相图数据处理系统V3.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Sn – Pb二元合金相图,具体方法如下:1.点击“窗口–数据处理”,切换到数据处理窗口。

2.打开已绘制好的步冷曲线,用鼠标在该曲线上找到平台温度(或拐点温度,或最低共熔点),然后把该数据输入到“步冷曲线属性”表格对应的位置。

3.执行“数据处理”――>“数据映射”命令,软件自动把曲线拐点/平台、最低共熔点和百分比自动填到二组分合金相图数据表格中。

4.执行“数据处理”――>“绘制相图”命令,弹出“绘制相图方式”窗口,按窗口的标示设置绘制相图的相关参数,点击“确定”按钮。

5.执行“设置”——>“衬托线”命令,软件绘制衬托线。

6.执行“设置”——>“显示标注”命令,软件标出步冷曲线的属性值。

7.执行“设置”——>“保存”、“打印”命令,对相图进行保存和打印。

也可以将实验数据(*.TXT形式)用EXCEL或ORIGIN数据软件进行处理和作图,获得步冷曲线和相图。

从所得的Sn – Pb合金相图确定最低共熔点的温度和组成。

附录一PID温度调控系统:在物理化学实验中,为了达到更高的温度控制精度,以应对各种特殊的实验体系、多变的实验条件和偶发性的外界干扰,在温度调节规律上要做到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

本实验使用的SWKY-1型数字控温仪即采用了自整定的PID技术。

图5是典型的精密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实验对象的温度经过热电偶变换为一个毫伏级的温差电动势,而毫伏定值器给出一个设定温度时该热电偶温差电动势对应的毫伏值,并使两者反向串接以进行比较。

当热电偶输出的温差电势小于设定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偏差信号,经微伏放大器放大,再输入到PID调节器中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的模拟运算,从而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耦合到可控硅触发器,可控硅触发器便输出一串受控触发脉冲去触发后级的可控硅,控制实验对象的加热电流,使其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此时偏差电压就会变为零,实验体系进入恒温状态。

图8.5 典型的精密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微伏放大器采用调制型直流放大器进行放大。

PID调节器由运算放大器及若干阻容元件构成,其核心是一个带有负反馈的放大器,兼有比例、积分、微分规律的调节功能。

1、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实质上是一种高增益的直流放大器,其特点是:(1)输入阻抗很高,输入电流可以忽略;(2)开环增益很高;(3)输出阻抗很低,输出信号受负载影响很小。

运算放大器常用一个三角形的图形符号表示(图6),输入端在三角形的底边上,输出端在三角形的顶点上,电源端和频率补偿或零点校正的其他引线则画在三角形的上方和下方,这些引线在线路图上不一定标出来。

U0—U图8.6 运算放大器的图形符号运算放大器的多功能运用主要表现为它的闭环模式,也就是外接元件,使一部分输出电压反馈给输入端,使得输出值在0 ~ 最大值之间,且能反映出输出端信号与输入端信号的某种关系。

2、 比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具有以下两个特性:(1)运算放大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总是零,即“虚地”,或者“虚短路”;(2)运算放大器的两输入端之间的阻抗非常大,接近无穷大,即输入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电流为零,称为“零输入电流”特性。

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很方便地计算运放电路的工作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