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物理化学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从a升温至b
→ x1: 开始蒸发 液相线(泡点线)
相律的应用举例
例1:试确定下述平衡系统中的C及F
(1)NaCl固体及其饱和水溶液
(2)在高温下,NH3(g)、N2(g)、H2(g)达成平衡 的系统.
(3)在700℃时,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的H2O(g) 及CO(g)充入一抽空的密闭容器,使之发生下述 反应并达平衡
H2O(g)+ CO(g)= CO2(g)+ H2 (g) 解:(1)C=S-R-R’=2-0-0=2 F=C-P+2=2-2+2=2
自由度(F):可独立改变而不影响系统
原有相数的变量的数目
2.相律的推导
数学原理: F=总变量数-限制方程数
设系统有S个组分,分布于P个相的每一相中
强度性质总数
限制方程个数
T(1),p(1),x1 (1),x2 (1) xS (1)
T (2),p(2),x1 (2),x2 (2) xS (2)
T (P ),p(P ),x 1 (P ),x2 (P ) xS (P ) SP+2
最大自由度为3,最多4相 压力-组成图 T 一定, p—x1 温度-组成图 p 一定,T— x1
x-y 图
两组分系统气-液平衡相图
液态完全互溶系统 理想正偏差
一般负偏差 最大负偏差
液态部分互溶系统 气相组成介于两液相之间
t-x图
气相组成位于两液相同侧
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 t-x图
1.压力-组成图
(1)液相线
p A p A *x A p A *(1 x B )
pB pB *xB
ppApB
pA
pA * (pB * pA *)xB
液相线:p—x,恒温 下蒸气压随液相组成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 掌握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的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二组分金属相图是表示两种金属混合体系组成与凝固点关系的图。

由于此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通常表示为固液平衡时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若两种金属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测定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来确定凝固点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通常是将金属混合物或其合金加热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根据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来判断有无相变的发生。

图III-5-1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tTTTB %图III-5-1 步冷曲线 图III-5-2两组分金属固液相图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当融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3点,由于此时液相的组成为低共熔物的组成。

在最低共熔混合物完全凝固以前体系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如图3~4段)。

当融熔液完全凝固形成两种固态金属后,体系温度又继续下降(4~5段)。

若图III-5-1中的步冷曲线为图III-5-2中总组成为P 的混合体系的冷却曲线,则转折点2 相当于相图中的G 点,为纯固相开始析出的状态。

水平段3~4相当于相图中H 点,即低共熔物凝固的过程。

因此,根据一系列不同组成混合体系的步冷却曲线就可以绘制出完整的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铂电阻 1支 纯锡(A. R.)金属相图实验炉(JXL —2) 1个 纯铋(A. R.) 微电脑控制器 1个 石墨粉 不锈钢套管 1个 液体石蜡硬质玻璃样品管7个托盘天平1台四、实验步骤1. 配制样品用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分别配制含铋量为10%、25%、57%、70%、90%的铋~锡混合物和纯锡、纯铋各40g,装入7个样品管中。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枣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枣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 张子科,刘开鑫实验时间: 2000/4/3
气温: 21.6 ℃大气压: 101.1 kPa
实验七: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
一.目的要求
1)、分析法测绘铅-锡二元金属相图,了解固-液相图的
基本特点
2)、学会热电偶的制作、标定和测温技术
3)、掌握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试剂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热电偶工作曲线
Pb~Sn相图
四.提问思考
1.步冷曲线各段的斜率以及水平段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对于斜率来说,与平衡记录仪的走纸速度和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比例有关;对于水平长度来说,与控制冷却速度有关。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各步冷曲线的降温速率控制是否得当。

答: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并没有采取降温控
制,不过各平台明显,所以,由此看来,我们
操作得当!
3.如果用差热分析法或差示扫描发来绘制相图,是否可行?
答:由于样品在吸热中相变较多,造成热容变
化很大,与参比物相差甚远,造成基线发生漂
移,因此,用以上两种方法不可行。

4.试从实验方法比较测绘气—液相图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确定坐标的方式不同。

相同点:都是确定温度与浓度的关系,两者的数据都是热力学平衡下的结果。

实验5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5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在其两端大约5mm处分别与两段各长50cm的镍硅丝紧密地扭合在一起将扭合的部位稍稍加热后立即沾以硼砂粉并用小火加热使硼砂熔化并形成玻璃态然后放在电弧焰上小心烧结直至形成一个光滑的小珠冷却后将硼砂玻璃层除去即为镍铬镍硅热电偶
实验7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研究室
何广平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Pb二组分金属 相图,了解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 (2) 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及热电偶的 校正方法。 (3) 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
实验评注与拓展
绘制固液二组分相图的方法通常有溶解度法和热分析法。
溶解度法
指在确定的温度下,直接测定固液两相平衡时溶液的 浓度,然后根据测得的温度和相应的溶解度数据绘制相图, 这种方法使用于常温下易测定组成的体系,如水-盐二组分体 系等。 热分析法 适用于常温下不便直接测定固液平衡时溶液组成的体系(如合 金和有机化合物凝聚体系),通常利用相变时的热效应来测定组 成以确定体系的温度,然后根据选定的一系列不同组成的二组 分体系所测定的温度绘制相图.此种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对 于一些二组分金属体系,若挥发的蒸汽对人体健康有害,则 可采用热分析法的另一种差热分析(DTA)或差示扫描( DSC)法绘制相图。
提问与思考
(1) 对于不同组成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转折点与水平 段有什么不同? (2) 步冷曲线上为什么会出现转折点?纯金属、低共熔 混合物及合金的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有何不同? 为什么? (3)试从实验方法比较测绘气-液相图和固-液相图的 异同点。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编写组编.物理化学实验.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 (2)复旦大学等编 庄继华等修订 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编 .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4 (4) McGRAW HILL, Experi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 7thed. 2003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1.首先标出纯Bi和纯Cd的熔点
将100%Bi的试管 加热熔化,记录步冷曲 线,如a所示。在546K 时出现水平线段,这时 有Bi(s)出现,凝固热抵 消了自然散热,系统温 度不变,
这时条件自由度F’=C-P+1 =1-2+1 =0。当熔 液全部凝固,P=1,F’=1,温度继续下降。所以 546 K是Bi的熔点。
2. ABE之内,Bi(s)+ l 两相区,F’=1
3. HEM之内,Cd(s)+ l 两相区,F’=1
4. BEM线以下, Bi(s)+Cd(s)两相 区,F’=1
有三条多相平衡曲线
1. ACE线,Bi(s)+ l 共存 时,熔液组成线。 2. HFE线,Cd(s)+ l 共 存时,熔液组成线。
因为C没有自己的熔点, 将C加热,到O点温度时分解 成 CaF2 (s) 和组成为N的熔液, 所以将O点的温度称为转熔温 度(peritectic temperature)。
FON线也称为三相线,由A(s),C(s)和组成为N 的熔液三相共存,与一般三相线不同的是:组成为N 的熔液在端点,而不是在中间。
由于固相组织的不均匀性,会影响合金的性能。
退火 为了使固相合金内部组成更均一,就把合金加
热到接近熔点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部组分 充分扩散,趋于均一,然后缓慢冷却,这种过程称 为退火。这是金属工件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淬火(quenching) 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使金属突然冷却,来
不及发生相变,保持高温时的结构状态,这种工 序称为淬火。例如,某些钢铁刀具经淬火后可提 高硬度。
AEB线以上,熔化物(L) AJF以左, 固溶体(1) BCG以右,固溶体 (2)
有三个两相区: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第三部分 实验 德州学院化学系 王敦青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 —Bi 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

3.掌握SWKY 数字控温仪和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二、预习要求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三、实验原理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拐点后,开始有固体凝固出来,液相成分不断变化,平衡温度也不断随之改变,直到达到其低共熔点温度,体系平衡,温度保持不变(平台);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见图2。

遇此情况,可延长DC 线与AB 线相交,交点E 即为转折点。

图3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枣液相图的测绘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枣液相图的测绘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一.目的要求
1)、分析法测绘铅-锡二元金属相图,了解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2)、学会热电偶的制作、标定和测温技术
3)、掌握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试剂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热电偶工作曲线
Pb~Sn相图
四.提问思考
1.步冷曲线各段的斜率以及水平段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对于斜率来说,与平衡记录仪的走纸速度和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比例有关;对于水平长度来说,与控制冷却速度有关。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各步冷曲线的降温速率控制是否得当。

答: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并没有采取降温控制,不过各平台明显,所以,由此看来,我们操作得当!
3.如果用差热分析法或差示扫描发来绘制相图,是否可行?
答:由于样品在吸热中相变较多,造成热容变化很大,与参比物相差甚远,造成基线发生漂移,因此,用以上两种方法不可行。

4.试从实验方法比较测绘气—液相图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确定坐标的方式不同。

相同点:都是确定温度与浓度的关系,两者的数据都是热力学平衡下的结果。

Sn-Bi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Sn-Bi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思考题】
1.常用的方法有溶解度法和热分析法。
2.是,因为水平段中都是两种固体以一定比例同时析出,两种固体及液体三相平衡,溶液组成保持不变,溶液的温度不变.
3.可根据合金冷却的温度变化判断金属析出的温度,及不同混合物的凝固点,绘制相图。
4.各段的斜率及水平段的长度与冷风量的大小有关。
编号
纯Sn
Bi20%
226.2
16
266.6
201。5
220.3
200。3
216.7
227.1
17
264.8
195。2
216
195.2
213。1
229.4
18
262.5
193。1
211.8
190.3
209.7
230。1
19
259.2
192。3
207。7
185.6
206.5
230.3
20
254
190。9
203.8
181.1
277。2
6
265
267.1
270.5
261。4
268。3
271.5
7
267。4
259。7
264.9
254。2
262。1
266
8
269.5
252.3
259.4
247。2
256.2
260。6
9
269。4
245.1
254.1
240.6
251
255。3
10
269。2
239。2
248。9
234。3
245。7
4.将控温仪调节到“工作”状态,系统开始升温,达到设定温度后,纯Bi、Sn两试样保温10min,其他试样保温5min,使试样熔化。用传感器晃动样品管,使试样搅拌均匀,并将传感器放入样品管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利用步冷曲线建立二组分铅---锡固液系统相图的方法。

2、介绍PID 温度控制技术和热电阻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法获得的数据来构建一个相图,用于表示不同温度、组成下的固相、液相平衡。

不同组成的二组分溶液在冷却过程中析出固相的温度可以通过观察温度 – 时间曲线的斜率变化进行检测。

当固相析出时,冷却速率会变得比较慢,这可归因于固化过程释放的热量部分抵消了系统向低温环境辐射和传导的热量。

A BB%abce fB (c )%I II IIII II III BT/K t(a ) (b )图8.1 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a ) 及其步冷曲线(b )图8.1(a )是典型的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

图中A 、B 表示二个组分的名称,纵轴是物理量温度T ,横轴是组分B 的百分含量B %。

在acb 线的上方,系统只有一个相(液相)存在;在ecf 线以下,系统有两个相(固相A 和固相B )存在;在ace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A )和一个液相(A 在B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在bcf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B )和一个液相(B 在A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

c 点有三相(互不相溶的固体A 和固体B ,以及A 、B 的饱和熔化物液相)共存,根据相律,在压力确定的情况下,三相共存时系统的自由度为零,即三相共存的温度为一定值,在相图上表现为一条通过c 点的水平线,处于这个平衡状态下的系统温度T c 、系统组成A 、B 和B (c )%均不可改变,T c 和B (c )%构成的这一点称为低共熔点。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常用实验方法,将系统加热熔融成一个均匀的液相,然后让系统缓慢冷却,以系统温度对时间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步冷曲线或冷却曲线。

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温度下发生相变的信息,由系统组成和相变点温度可以确定相图上的一个点,多个实验点的合理连接就形成了相图上的相线,并构成若干相区。

图1(b )是与相图对应的不同组成系统的步冷曲线。

三、仪器与药品SWKY-1型数字控温仪、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配套软件、样品管(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锡(化学纯),铅(化学纯),铋(化学纯),苯甲酸(化学纯)本实验装置由三部分组成:SWKY-1型数字控温仪、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和数据采集计算机系统(图8.2)。

图8.2 合金相图测定实验装置图 ② ① ③ ④ ⑤① 实验样品熔融炉管 ② 样品管 ③降温炉管④ 降温风扇功率控制旋钮 ⑤ 降温炉管加热补偿功率控制旋钮图8.3是SWKY-1型数字控温仪的前面板示意图,各按钮的功能如下:1、 电源开关。

2、 定时设置增、减按钮:从0 — 99秒之间按增、减按钮设置。

3、 工作 / 置数转换按钮:在加热控温和设定温度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置数状态,控温仪不对加热器进行控制。

4、 5、6、7、设定温度调节按钮:分别设定百位、十位、个位及小数点位的温度,从0 — 9依次递增设置。

8、 工作状态指示灯:灯亮,表示仪器对加热系统进行控制的工作状态,控制对象是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上的样品熔融炉管。

9、 置数状态指示灯:灯亮,表示系统处于设定温度状态,其设定的稳度是可控升降温电炉上的样品熔融炉管的温度。

10、温度显示II :显示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与温度传感器II 连接。

11、温度显示I :在置数状态时,显示被控温对象的设定温度;在工作状态,显示的是可控升降温电炉上的样品熔融炉管内样品的实际温度,与温度传感器I 连接。

12、定时显示窗口:显示所设定的时间间隔。

123456789101112图8.3 SWKY-1型数字控温仪的前面板示意图本实验的样品管是不锈钢管,图8.4是样品管的剖面图。

金属颗粒置于样品管底部,摇匀,上面覆盖一薄层石墨粉,以防止加热过程中金属氧化。

插入温度计套管并盖紧盖子,记录样品管编号及内装样品的组成比例。

新配制的样品必须经预先熔融混合均匀后,方能进行实验测定。

热电阻样品管石墨粉合金样品图8.4 样品管剖面图四、实验步骤安全警告本实验开启电源后,电炉外表面和样品管可能处于高温状态,不得用身体各部位直接接触,以免人体烫伤和损坏衣物。

1、打开SWKY-1型数字控温仪、KWL—09可控升降温电炉的电源开关。

启动数据采集计算机系统“金属相图数据处理系统V3.00”,点击“设置–通讯口”设置通讯端口,点击“设置–设置坐标系”设置采样时间长短(约60分钟)和采样温度区间(约50 ~ 350)。

2、称取10份铅、锡混合样品,每份重量约100克,含锡重量百分数分别为为0、10%、15%、20%、35%、50%、62%、80%、95%、100%,精确到0.1克。

将样品依次放入编号为1#~10#的样品管中,摇匀。

在样品表面覆盖一薄层石墨粉,加盖,在加热熔融并加以搅拌,使两组分完全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备用。

3、 打开SWKY-1型数字控温仪电源开关,仪表显示初始状态,如 00320.0O C 20.0O C 工作置数 其中温度显示I 显示的为设定温度,温度显示II 显示的为实时温度,“置数”指示灯亮。

4、 设置控制温度:按“工作/置数”键,使置数灯亮。

依次按“×100”、“×10”、“×1”、“×0.1”键设置温度显示I 的百、十、个位和小数点位的数字,每按动一次,显示数码按0 ~ 9依次递增。

将控制温度设定为。

5、 设置完成后,将温度传感器I 插入熔融炉管旁的温度计插孔中(注意:实验中温度传感器I 必须始终与熔融炉管接触,不得拔出,否则将导致炉温失控,后果严重!)。

6、 选取一根预熔融过的样品管插入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实验样品熔融炉管(左边)中,再按一下“工作/置数”键,控温仪转换到工作状态,工作指示灯亮,温度显示I 显示为温度传感器I 测定的实时温度。

7、 待温度显示I 显示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再恒温放置10分钟。

同时,将温度传感器II 插入KWL —09可控升降温电炉的降温炉管(右边)的花瓣形空隙中,用降温炉管加热补偿功率控制旋钮调节输出电压至合适的值,使得降温炉管的温度稳定在比熔融炉管温度低约。

8、 将温度传感器II 从降温炉管中拔出,插入样品管的温度计套管中。

待温度显示II 的温度显示值达到以上后,用样品管钳将样品管(连同温度传感器II )移入降温炉管中。

9、 将降温炉管加热补偿功率控制旋钮调节至0输出,调节降温风扇功率控制旋钮至3V (注意观察电炉后面板上的风扇是否转动),点击“金属相图数据处理系统V3.00”软件界面上的“数据通讯 – 清屏 – 开始通讯”,系统开始采集样品步冷曲线。

将样品信息填写在软件界面相应的方框内。

10、 测量完成后,点击“数据通讯 – 停止通讯”,将文件以“*.BLX”和“*.TXT”形式保存。

测量完成的样品管取出后放置在样品架上,将降温风扇功率控制旋钮调节至0。

11、 换一个样品,重复实验步骤6 ~ 10,直至测完全部样品。

12、 如有必要,可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校正:用两支空白样品管各装100克铋和50克苯甲酸,分别测定它们的步冷曲线,从步冷曲线上得到两者的熔点。

将所测得的铅、铋、苯甲酸的熔点与标准值对照,以校正温度传感器。

13、实验完成后,上传实验数据至实验中心网络。

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清理实验台面及清扫实验室。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用“金属相图数据处理系统V3.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Sn – Pb二元合金相图,具体方法如下:1.点击“窗口–数据处理”,切换到数据处理窗口。

2.打开已绘制好的步冷曲线,用鼠标在该曲线上找到平台温度(或拐点温度,或最低共熔点),然后把该数据输入到“步冷曲线属性”表格对应的位置。

3.执行“数据处理”――>“数据映射”命令,软件自动把曲线拐点/平台、最低共熔点和百分比自动填到二组分合金相图数据表格中。

4.执行“数据处理”――>“绘制相图”命令,弹出“绘制相图方式”窗口,按窗口的标示设置绘制相图的相关参数,点击“确定”按钮。

5.执行“设置”——>“衬托线”命令,软件绘制衬托线。

6.执行“设置”——>“显示标注”命令,软件标出步冷曲线的属性值。

7.执行“设置”——>“保存”、“打印”命令,对相图进行保存和打印。

也可以将实验数据(*.TXT形式)用EXCEL或ORIGIN数据软件进行处理和作图,获得步冷曲线和相图。

从所得的Sn – Pb合金相图确定最低共熔点的温度和组成。

附录一PID温度调控系统:在物理化学实验中,为了达到更高的温度控制精度,以应对各种特殊的实验体系、多变的实验条件和偶发性的外界干扰,在温度调节规律上要做到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

本实验使用的SWKY-1型数字控温仪即采用了自整定的PID技术。

图5是典型的精密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实验对象的温度经过热电偶变换为一个毫伏级的温差电动势,而毫伏定值器给出一个设定温度时该热电偶温差电动势对应的毫伏值,并使两者反向串接以进行比较。

当热电偶输出的温差电势小于设定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偏差信号,经微伏放大器放大,再输入到PID调节器中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的模拟运算,从而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耦合到可控硅触发器,可控硅触发器便输出一串受控触发脉冲去触发后级的可控硅,控制实验对象的加热电流,使其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此时偏差电压就会变为零,实验体系进入恒温状态。

图8.5 典型的精密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微伏放大器采用调制型直流放大器进行放大。

PID调节器由运算放大器及若干阻容元件构成,其核心是一个带有负反馈的放大器,兼有比例、积分、微分规律的调节功能。

1、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实质上是一种高增益的直流放大器,其特点是:(1)输入阻抗很高,输入电流可以忽略;(2)开环增益很高;(3)输出阻抗很低,输出信号受负载影响很小。

运算放大器常用一个三角形的图形符号表示(图6),输入端在三角形的底边上,输出端在三角形的顶点上,电源端和频率补偿或零点校正的其他引线则画在三角形的上方和下方,这些引线在线路图上不一定标出来。

U0—U图8.6 运算放大器的图形符号运算放大器的多功能运用主要表现为它的闭环模式,也就是外接元件,使一部分输出电压反馈给输入端,使得输出值在0 ~ 最大值之间,且能反映出输出端信号与输入端信号的某种关系。

2、 比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具有以下两个特性:(1)运算放大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总是零,即“虚地”,或者“虚短路”;(2)运算放大器的两输入端之间的阻抗非常大,接近无穷大,即输入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电流为零,称为“零输入电流”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