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讲义
2024年社会心理学与群体行为培训资料

2 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文化如何塑造 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3 文化差异与刻板印象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文化如何塑造 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4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文化如何塑造 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02
群体行为原理及影响因素
合。
02
群体行为复杂性的挑战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群体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对社会
心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03
跨文化交流的难题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议题。
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鼓励研究者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探索 新的解决方案。
分沟通、建立信任等。
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02
探讨领导力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领导力以更
好地管理团队。
冲突管理与解决策略
03
分析团队协作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及其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
策略和方法。
0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群体中的作 用
情感表达对群体氛围的影响
情感表达与群体凝聚力
积极的情感表达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 助。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建议加强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和 应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融合。
社会心理学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加强社会心理学与公共政策的结 合,推动政策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概论

¾ 随后的近两个月内,每天发布地震伤亡信息、余震情况,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及手机短信等媒介使公众了解灾区 的最新情况
¾ 但截至5月16日,地震后不到4天的时间里公安机关就查 处涉嫌制造并散播谣言者17人
¾ 如捐款排行榜在网络出现后被迅速传播,引发了攀比之风
¾ 如传5月12日当晚北京会有地震 ¾ ……
社会心理(social min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 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狭义指社会心 理的外部表现,包括表情、姿态、言语、动 作等;广义包括内在的社会心理。即包括日 常生活中种种人际交往和互相影响的行为, 也包括各种群体中的中的决策等行为。
樊富珉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最新动态:
第一组:文化、社会、宗教 第二组:发展、教育、青少年研究 第三组:消费、管理与职业研究 第四组:人格、自我、心理健康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教授
解释的层面
综合层面的解释
神学 哲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 生物学 化学 物理学
基础层面的解释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教授
社会心理的作用: 预告作用
(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
中介作用
(社会控制—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教授
社会心理学性质与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性质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教授
4
学科性质: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理论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致力于理解人在社会情景中
的心理与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 科学。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教授
社会心理学全套讲义完整版最新PPT课件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善缘好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我们庸俗而深情地活着。
人有三重生命
? 自然生命 ? 心理生命 ? 社会生命
四项任务 /四大使命
1
描述
2
解释
3
预测
4
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学的最终使命: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灵和谐 外化内不化
2.主要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社会化与自我 三、社会知觉与归因 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 五、态度 六、沟通与人际关系 七、社会影响 八、爱情、婚姻与家庭背景
社会心理学
到21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 种痛苦比心理危机所带来的苦难 更加深刻和持久。
——WHO(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80年代预言
前言
?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 2 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 3 希望达到教学目标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 一门学科 ? 两大收获 ? 三重生命 ? 四项任务
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 社会心理学概念
? 侧重心理学 ? 侧重社会学 ? 介于之间
(一)侧重于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 --弗劳德?奥尔波特
? 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如何受他人和社会情景的影响。为学界认 可.----高尔顿?奥尔波特:
(二)侧重于社会学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 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 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等等。
(二)社会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 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行为含义
? B=f(P·E) ?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关系
社会心理学讲义5--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第5章
男女两性在智能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 在知觉速度方面,女性占优势; ◇ 在语言方面,女子的口才普遍比男子好; ◇ 在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视觉和对空间物 体间相互联系的认识方面,男子都比女子更强; ◇ 数学能力,男子比女子增长得快; ◇ 在记忆方面,女性的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优 于男性;
第8,与同性人物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 角色价值观的形成,在各种养育条件下都会 产生。
第9,以上过程往往按照一般的发展途 径进行,其中大部分由认知的发展所决定。
第5章
性别认同及其发展
柯尔伯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 结果,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 性别认同。 ◇ 性别分化。 ◇ 亲长认同。
第5章
四、男女性别角色心理差异面面观
第5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女性加入 了职业大军的行列,与男性一道参加各种各 样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活动。“时代不 同了,男女都一样!”
不同的国家与社会,由于其政治、经济、 文化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对男孩女孩的教养 态度也不一样,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规范 还是有较大差异。
第5章
二、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5章
3. 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
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是如何知觉其周围 的事物,并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的。
认知发展理论两性观的基本内容
柯尔伯认为“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
并不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是由于儿童自身认
知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按照身体和社会
现实情况有选择地接受性别角色,自我意识得到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即属于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
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二、乔哈里视窗美国心理学家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依据人际传播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公开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也称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乔哈里视窗”。
1.公开区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公开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
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公开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2.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社会心理学讲义3--社会化

至少可分为五类:
第3章
① 政治社会化 ——指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 教学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民灌输政治信息、 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
② 民族社会化 —— 自然人成为具有民族意识的人 的过程。 ③ 法律社会化 —— 人们学会用法律及其制度调节 自己的行为。
④ 性别角色社会化 —— 按照社会规定的男女性别 角色的要求学习支配自己的行为。 ⑤ 道德社会化 —— 将社会肯定的道德准则加以内 化,使公民形成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过程。 第3章
性 格——是人格最鲜明的表现,是在社 会化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倾向。 性格是人格中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一旦 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3章
性格是有结构的:
◇
性格结构是多重矛盾的统一
◇
◇
性格结构具有确定性和变异性
性格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主导性
◇
性格结构具有表层性和深层性
3、社会角色的冲突 ①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 ② 新旧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③ 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④ 角色规定人格与个体真实人格的冲突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既要学会担当社会 角色,又要不断解决角色冲突的过程,解决角 色冲突的过程本质上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第3章
四、人格的形成 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便有了人格。 ① 什么是人格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格都作过论 述。奥尔波特曾综述过50种定义。 人格(personality)—— 是个体与其环境 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 (扬国枢)。人格一旦形成,就构成人们之间 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它是人的心理-物 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体现了一个人过去和现 在的全部特征。 第3章
基础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概述1、现代心理学基础性分支学科2、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有密切关系3、《社会心理学》(1908)与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诞生的标志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在《社会心理学》(1924),认为除了个人心理不存在群体心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CC.A.Ellwood(1925)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K.Lewin(1936):B = f (P .E) •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1? 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1.社会心理学的本质:社会心理学是什么﹖2.社会认知:我们如何知觉并解释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信息﹖个体以既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解释他所观察到的人(包括自己与他人)的社会行为。
3.态度与态度改变:态度是什么﹖它又如何改变﹖4.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喜欢和爱;什么使得我们喜欢并爱上他人﹖5、人际关系沟通:我们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是什么﹖如何使这些方式更有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者的主要任务在探讨与解释为什么个体的思考、感受和行为会受他人,不论是实在的、虚构的、隐藏的他人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考前讲义社会心理学章节知识总结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考点串讲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诞生1908、罗斯(美)《社会心理学》麦独孤(英)《社会心理学导论》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勒温:B=f (P, E),B:行为;P:个体;E:环境;f:函数关系三、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发展三阶段及时间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辩论人性(善与恶)eg孟子/苏/柏拉图-善;荀子 /亚里士多德-恶经验描述 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初进化论、民族、群众、本能、精神分析麦独孤用本能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实证分析 20世纪初至今社会心理学进入了实证研究的阶段。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F·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反社会价值观-干预和引导)、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沃尔特斯(1)学习的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鸽子-和平)强化:操作条件反射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模仿(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符合互动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
3、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荣格:集体无意识霍妮: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
沙利文: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1、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终身社会化的观点社会化分为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继续社会化(成年)、再社会化(社会急剧变化)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劳动教养-社区矫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社会化基本条件:(题干:一个人要变成社会人不可或缺的条件包括)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从出生到独立生活,13-25岁,有变长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学科母体是:《心理学》和 《社会学》
(一)侧重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 (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 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1954)认为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 所影响。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价值中立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伦理原则
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2 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
访谈法:特点:不是聊天要有目的、提纲、实施原则 分类: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访谈 直接与间接访谈 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 接近 应当拒绝的技巧 谈话与提问的技巧 追问的技巧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得(1925)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 程及其行为规范的科学
二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 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个体的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
反应系统
反社会行为 人际合作与竞争
作用、社会影响。
社会层面: 风俗、时尚、阶级、民族、国民性。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908)有一句名 言,“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 一个短暂的历史”。
• 美国学者霍兰德(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 学的发展可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 证分析三个阶段。也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 期、形成期、确立期。
是 负强化)
• 3 模仿: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往 往 都是模仿榜样的结果。
(三) 观察学习
• 注意的过程 • 保持的过程 • 动作再显的过程 • 动作过程 (四)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忽视当时的情景,个体的主观因素,心理 过程的分析。
二 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 人们之间的互动式物资与非物质之间的一种交换 • 霍曼斯提出了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 • 1 成功命题 • 2 刺激性命题 • 3 价值命题 • 4 剥夺---满足命题 • 5 侵犯---赞同命题
一 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 的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它吸收了行为 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 现在的行为又决定作用。
(一)简史 俄国巴甫洛夫 美国华生 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 斯金纳行为主义 班杜拉沃尔特斯社会学习论
(二) 学习的机制
• 有三种机制 • 1 联想:条件反射 • 2 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奖赏是正强化 惩罚
社会心理学
• 适应社会环境 • 参与社会生活 • 学习社会规范 • 履行社会角色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 • 第五节 态度 •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 第七节 社会影响 •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问卷法: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短期内获得信息。 分类:结构问卷与非结构问卷 发送问卷 访问问卷 邮寄问卷 问卷的构成:题目 前言 指导语 问题及备选答 案 数据记录 结束语 计算机编码
3 档案法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精神分析论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霍曼斯 詹姆斯和米德 佛洛伊德和荣格
3 个体在应对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 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 他的意义。
(二)主要观点
• 心智自我社会不能分离 •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 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的过程是人的“自我互动”
过程。 • 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 个体行为受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 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的身
群体的决策行为
• 勒温(1936)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行
B = f(P, E )
为
函数关系 个体 个体所处的环境
(二)社会心理
社会刺激 社会行为
引 导 过程
社会心理
社会因素 心理活动
引 起
外显 客观存在 容易观察
个体
内隐 个体主观 不能直接观察
E-biz transformation
社会行为 - 파트너와의 협력은 전략적 자산 - Supply Chain를 활용한 경쟁 우위 확보
第一节 概述
•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 心理学》。
•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导论》。
• 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诞生。
社会心理
- 고객 정보, 고객 관계는 전략적 자산 - 다양한 채널을 통합한 고객 서비스 제공
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 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 社会动机、
社会学习
人际层面: 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
群体层面: 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
三 符号互动论
• 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 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研究人类群体 生活。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 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符号” 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 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
(一) 符号的基本假设
1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时以该事物对 他的意义为基础。
2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 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三 实证分析阶段
• 20世纪20年代 • 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
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1 F,H,奥尔波特(1924)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 向。 2 墨菲夫妇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 3 瑟斯顿(1928)李科特(1932)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 4 谢里夫(1935)“游动效应” 5 莫里诺(1934)社会测量法。(1937)创办《社会测量 学:人际关系》 6 勒温 社会心理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