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1、2为正义高歌剖析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备课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单元名称: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初三思想品德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单元是唯一一个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其余三个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理想教育。

是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升华与拓展,是学习国情国策的必要前提,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道德基础。

本单元基本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第一个项目“我们向往公平”第二个项目“为正义而高歌”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个项目“责任对于你我他” 第二个项目“面对责任的选择” 第三个项目“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学情分析:社会中的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

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责任心的公民。

即将择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九年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益成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是一种必须。

九年级教材第一课使学生在与人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了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意味着相互承担责任,对社会负责,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就无法进行。

所以树立学生的公平意识,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他们理解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就成为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同时教材设置第二、三、四单元国情、国策及理想成才,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意识。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

第一框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人人都要承担责任,更是学习以后知识的思想动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度;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理解有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唐庄中学九年级政治讲学稿.2doc

唐庄中学九年级政治讲学稿.2doc

唐庄中学九年级政治讲学稿(第 2 课时)课题:为正义高歌课型:新授课时间:09 年9 月 3 日执笔:庞海富审核:庞海富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理解正义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一个正义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清生活中的正义与非正义。

难点: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正义的人。

三、学法指导: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生活经验,探讨研究生活中的正义。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2、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正义行为: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非正义行为:与正义行为相反的相违背的行为(二)课堂研究:3、对正义行为的全面理解(1)正义的战争符合国际法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公认的准则,属于正义(2)正义的事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凡是正义的行为必然是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行为,同样,凡是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行为都符合正义的要求,也应该是正义的行为4、P课本(10)(1)列举:经济活动中主体应诚信、公平。

(2)后果:社会生活将陷入无序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运行5、P11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家庭生活尊老爱幼虐待遗弃学校生活尊师守纪破坏公物社会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见利忘义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有正义感的人的基本要求: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堂堂正正、正大光明2、吕毅的经历想一想:因为吕毅有正义感,不因自己的个人矛盾而淡化正义感议一议:有过带着报复心理(三)巩固延伸:3、正义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1)正面的例子:邓亚萍失去了金牌,赢得了尊重(2)反面的例子:小强小强错在:没有掌握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从而实施了违法行为不算正义行为:不符合正义标准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向身边的榜样学习(2)落实到日常的基本生活(3)坚决抵制非正义行为学后记。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为正义高歌教案教学课题:课时:一节课教材: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二框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分清现实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人的要求和标准(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知道正义行为是靠正义制度来保障;理解并掌握我们怎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二)重点难点:本课的两个知识点(三)教学方法:以潍坊市倡导的“345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方式(四)教学思路:利用导学案,分为三个模块,在课堂上主要是课内探究案课前预习案自学本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自己的身边哪些行为属于正义行为?哪些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可以上网搜一搜有关资料)2、填一填:①实施(),不做()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正义因()而有保障,没有()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

③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判断的标准不是自己情感的好恶,而是看其是否符合()。

3、找一找:①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②怎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4、记下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上课师生共同解决。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激趣感悟观看视频《湖北荆州各界群众自发参加救人溺亡的大学生追悼》。

/s/p/2009-10-28/032518921267.shtml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学生的行为能够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二、检查预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检)。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身边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并找其中的一件简要说明。

2、探究一:2010年7月7日9时许,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被执行注射死刑,54年复杂而荒唐的人生到此终结。

九年之前,文强是一个想干事,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警官,曾主持侦破过1992年震惊全国的重庆警匪枪战案、1994年新中国第一盗案、2000年重庆抢劫运钞车案、2000年“中国第一刑案”张君案等,在公安界是著名的“打黑英雄”。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教案 鲁教版

情景五:
分析各自问题,运用课本知
面情景的主人公是不是有正义感,为 识,小组交流、探究、归纳
什么?
答案。
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12 的吕毅和邓 老师:提问部分学生,了解
亚萍的事例。思考:吕毅为什么投何雯的 学生答题情况,归纳总结各
票?邓亚萍失去金牌值不值得?
自答案(见参考答案)。
⑵小明上学快迟到了,偏偏又遇红 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合作
则的支持,社会合作就无法进行,就难以 正确的价值取向。
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教师总结、明确:正义行为
情景三:阅读情景一划线部分内容, 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
思考:材料划线启示我们应怎样对待正义 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要受
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鄙视、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任务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生:阅读课本有关材料,
打开自己心中的正义情结,
当学生入境时老师就势导入:当我们 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
再一次回顾这些英雄豪杰,这首热血澎湃 好感情铺垫。
的《好汉歌》,为什么总是深深印在我们
的脑海里,时时唱响在我们的心中?那是
因它唱出了两个闪着金色光芒的大字,那
就是——“正义”,让我们一起为正义高
歌吧!
任务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 学生:学生阅读材料,体会、
分组 行为
观察自己身边的正义行为和
探究
情景一:据警方调查,王能,男,48 非正义行为,都有什么下场。
小组 岁,某某江津区人,某某渝西半岛某某公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合作 司董事长,西南物流公司原总经理,原某 在课本勾画后面问题。
某市三届人大代表。长期以来,王能涉黑 教师:在这样的社会中,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第二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第二框《为正义高歌》教案 鲁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第二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第二框《为正义高歌》教案 鲁教版

《为正义高歌》【课程标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重点:1、辨别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2、“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难点:正义制度的普遍性【板书设计】辨别标准:两个“有利于”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正义制度的普遍性为正义高歌1、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2、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4、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反馈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使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感悟和反思中,掌握基础知识,加深认识,增强觉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1、什么是公平?2、公平对社会稳定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对于公平的基本内容掌握很熟练,我们还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是离不开正义制度的支持的。

学新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看几组镜头。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件展示1-----感悟正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洪救灾的系列感人镜头。

师:当你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你的内心有何感触?学生谈感悟。

师:类似的行为遍布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我们为之感动着,这就是正义。

当然,社会是复杂的,并非只有正义的存在。

那么,怎样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又如何培养自己有较强的正义感呢?让我们走进“为正义高歌”这一课,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大家在感动中走进“为正义高歌”。

)(一)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热身运动,来观察了解每个小组展示的精选图片资料,同学们收集的图片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的都有,有关于反法西斯的,关于陈水扁推进“台独”的,还有献爱心的等等。

大家来判断它们所表现反映的行为,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非正义的,并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正义而高歌教学设计

为正义而高歌教学设计

滨城区第四中学九年级部思品课教案课题为正义而高歌备课教师授课教师刘庆溪课型复习上课时间 1 序号 1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能力: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

知识:知道正义要求每个人都遵守规则,分清正义与非正义行为。

重点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难点正义的含义。

教学内容教一、基础知识:(板书)1、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2、正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学程序二、自学中考砺剑:知识梳理,名师导学。

要求:认真阅读,把空着的内容填上;名师导学,重点看解析。

三、突出重难点练习某中学初中生林林放学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

这几名社会青年强行将林林身上的钱收走,并要求他每周一放学后都要在校外指定的地方交30元钱。

林林又怕又生气,找同学商量。

同学甲:“我们一起去凑钱给他们,免得找麻烦”。

同学乙:“找几个好朋友去教训他们一下。

”同学丙:“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几位同学说法对吗?请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同学甲和同学乙说法错误。

因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受到非正义行为侵害的人要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甲采用忍让、顺从的态度只会助长犯罪分子的气焰。

同学乙运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违背正义的行为,不仅不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导致非正义行为的发生。

同学丙说法正确,他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捍卫了正义。

小结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要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堂清练习达标作业:基础训练1—6题作业达标作业:7、8题板书设计为正义而高歌1、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2、正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学反思学习本课时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正义制度。

为正义高歌2

为正义高歌2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思品课时 2 年级九课题为正义高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二)能力:能够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三)知识:知道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知道正义行为是靠正义制度来保障;理解并掌握我们怎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重点难点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课内探究情景导入,激趣感悟:观看视频《湖北荆州各界群众自发参加救人溺亡的大学生追悼会》。

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学生的行为能够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修改区大学生有正义感。

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张志兰使用教师张志兰课内探究探究一: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身边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并找其中的一件简要说明。

探究二:2010年7月7日9时许,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被执行注射死刑,54年复杂而荒唐的人生到此终结。

九年之前,文强是一个想干事,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警官,曾主持侦破过1992年震惊全国的重庆警匪枪战案、1994年新中国第一盗案、2000年重庆抢劫运钞车案、2000年“中国第一刑案”张君案等,在公安界是著名的“打黑英雄”。

但由于理想信念垮塌,放松思想改造,是居功自傲,是非不分,滥交“朋友”,收钱就帮忙,帮商人赚钱,帮部下升官,帮黑社会藏垢纳污,最终以被指控犯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四项罪名判处死刑。

7月8日在重庆市委门前,有市民拉出“文强死百姓欢重庆安”的横幅。

在重庆市检察院门前,有市民再次放起鞭炮以示庆祝。

(1)材料中文强的哪些行为是人民赞扬的(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人民谴责的(犯罪行为)?说明理由。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

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结合第一课的有关知识谈谈,市民为什么拉出“文强死百姓欢重庆安”的横幅?(3)文强是一名警官,是正义的化身,为什么他会由一名优秀的警官蜕变成一名社会是罪人?有效训练预习检测1、想一想:自己的身边哪些行为属于正义行为?哪些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可以上网搜一搜有关资料)2、找一找:①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②怎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达标训练战士徐洪刚在旅途中面对4名持刀歹徒,挺身而出,英勇搏斗,制止了歹徒抢劫钱财、侮辱妇女的不法行为。

中考政治九年级考点全掌握:第1-2课最新版

中考政治九年级考点全掌握:第1-2课最新版

助长坏思想、坏行为、侵犯他 人的基本权利,一害自己、二 害他人、三害集体和社会
如何维护社会正义? (1)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 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 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面对非正义行为应积极与其斗争,以实际行动 维护正义。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责任对于你我他 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
(1)含义: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应该做或不应该做某些 事的要求。 (2)来源:养育、承诺、分配、任命、职业、法律、 习俗、公民原则和道德原则。
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1)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 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从纵向看,人的一生 会不断变换角色;从横向看,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 负责。(或:每一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 (2)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 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幸福 的生活。(或:扮演好角色,承担责任有利于构建和 谐美好的社会。)
3.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 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6)
考点梳理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一、我们向往公平
公平的含义及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 (1)含义: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 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 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主要表现: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 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 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 的利益。如:教育公平、人格的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 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 1.你维护社会公平?
汪继华:正义守望者
轰动全国的赵作海冤案水落石出,当年市人民 检察院主办人之一汪继华因其在办案中坚持原 则,两次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最后拒 绝接收而名声大震,被记者誉为“正义的使 者”。
汪继华,郑州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在商丘市两 级检察机关从事反贪、起诉工作十余年。期间, 由于工作认真、政绩突出,单位先后为其记个 人三等功4次,曾被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人民信 得过检察官”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公诉人, 系全市检察系统首届主诉检察官。从检期间, 曾办理梁园区土地管理局原局长徐某故意伤害 案、永夏煤电集团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龚某受贿 案和省盐业局原局长张某受贿、挪用公款案等 多起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案件。
12、对提意见者,打击、报复;
13、法律制裁侵权者;
14小张看见有歹徒抢劫,就与歹徒进行殊死的搏斗。
划分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 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 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 为。
必背原理: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 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讨论:从汪继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出下列行为中,以上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为什 么?
1、举报侵权行为;
2、哄抢公共财物;
2、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4、有人斥责欺人者;
5、犯罪分子受到惩罚; 6、偷逃税款;
7、回收废旧电池;
8、直接向河流排放污水;
9、贪污腐败 ;
10、歧视他人; ;
11、被涉黑同伙打伤,围观者敢怒不敢言;
➢ 我们大家来讨论
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产生的结果分 别是什么?
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 持。 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 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道德谴责或法律 制裁。
➢ 合作探究
➢综合思考
➢我们怎么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做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 2、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 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 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 起码要求。 5、日常生活中,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