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火灾的特点、扑救及预防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结课论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同时建筑高度也不断创新高。

高层建筑的增多让城市更加繁华,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也面临更加大的挑战。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有许多的竖向井道,例如楼梯间、电梯井、竖向管道等,发生火灾时,火势会沿着竖向井道迅速在竖直方向蔓延。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民用高层建筑中,大量的家具、装饰物等易燃物,许多装修材料也是易燃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使得火势在横向的蔓延速度非常迅速。

2.人数多,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中人员众多,在突发火灾时,由于求生本能和恐慌,容易发生拥堵踩踏等情况,疏散难度大。

另外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层数较多,发生火灾时候电梯因电路中断而不能运转,人员的疏散主要靠楼梯,但由于层数太多,从楼梯疏散耗时很长。

同时各种家具、装饰物以及一些有机高分子装修材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也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3.建筑规模大,救灾难度大。

高层建筑平面规模较大,高度也较高,党火灾发生时,从室外对室内进行营救难度很大。

同时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发生火灾时,建筑在高温下有倒塌的危险,这也给救灾和疏散增加了困难。

二、高层建筑防火措施1.合理设置防火分割设施。

在高层建筑内应该按合理的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在水平方向,设置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上分隔成多个分区,从而阻止火灾在楼层水平方向的蔓延;在竖直方向,防火分隔设施常常用楼板充当,但是在建筑中的竖向井道,例如楼梯间、电梯井、竖向管道等部位,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火分隔设施。

2.留设足够建筑物间距。

在规划高层建筑物时候,应该考虑到发生火灾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留设足够的间距。

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隔距离应当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不会对相邻建筑物造成破坏,如果火灾使建筑倒塌,应当保证间距足以隔离火势,避免引起周围建筑物起火,以免引起更大的火灾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4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4

浅谈高层火灾的特点、救援及防范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郭樟根2013-06-08前言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一直致力于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高层建筑存在的许多隐患,尤其是火灾这方面。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我们在火灾中付出过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消防安全管理供水措施疏散通道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1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容易扩大1.1.1 烟囱效应高层建筑向高空发展,竖直高度大,含有较多的竖井,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火势蔓延。

我们要知道火势竖向蔓延速度是横向蔓延速度的5倍,所以所有的竖井就像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大楼的火灾形成立体大火。

1.1.2 可燃物多高层建筑多为办公楼、酒店,其中有大量物品是可燃的,一旦着火,火势迅速蔓延。

而且这些可燃物中大部分都为有机物,燃烧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影响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1.1.3 风力作用高层建筑所承受的巨大风力也是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实测建筑物在10m处高时,风速一般为5m/s,而在90m高处,风速能够达到15m/s。

所以高层建筑高处强大的风力因素会让小火源迅速扩大,成为火灾。

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工作中的困难2.1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内部空间大、人员较多,垂直距离大,加之发生火灾时人们的恐慌心理使火灾发生时的疏散工作非常困难。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消防安全与防灾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消防安全与防灾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物消防安全与防灾技术在现代社会,建筑物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消防安全与防灾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筑物火灾的特点和危害。

火灾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起火,火势可能迅速蔓延,产生大量的浓烟和高温。

浓烟不仅会降低能见度,影响人员疏散,还可能含有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高温则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的损坏,甚至坍塌。

此外,火灾还可能引发爆炸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危害程度。

在土木工程中,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是预防火灾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防火分区能够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火灾发生时限制火势的蔓延。

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的设置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在火灾中的有效性。

疏散通道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要保证通道的畅通无阻,宽度和数量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间的形式和位置要便于人员快速疏散,并且要有良好的防烟和防火措施。

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使用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材料,如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和减少火势蔓延的速度。

例如,钢结构在建筑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钢材在高温下强度会急剧下降,因此需要进行防火处理,如喷涂防火涂料或包裹防火板材。

消防设施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迅速喷水灭火,有效地控制火势。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提醒人员疏散。

消火栓系统为灭火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此外,防烟排烟系统能够排除浓烟,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这些消防设施的设置要符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和火灾危险等级,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运行。

除了防火设计和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

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第一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

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

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

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

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某河流的防洪工程
总结词
河岸防护与洪水调控
详细描述
该河流洪水频繁,防洪工程采用了河 岸加固、堤防建设、洪水调控等措施, 有效减轻了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威胁。
某城市的抗风建筑设计
总结词
抗风性能优化
详细描述
该地区风力较强,抗风建筑设计重点在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如采用特殊结构形式、加强连接点等,以减 少风力对建筑的破坏。
抗雪设计
雪荷载计算
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雪荷载情况,计算建筑的雪荷载 分布和大小,为建筑抗雪设计提供依据。
结构加固
根据雪荷载计算结果,对建筑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如增加支撑、改变屋顶材料等,以提高其抗雪能力。
04 土木工程减灾技术
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
利用地震波速度差异,在地震发 生时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并向 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以 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防护措 施。
洪水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降雨量、水位和流量等 数据,预测洪水发生的时间和范 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居 民和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结合地质勘察和实时监测数据, 预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 生的可能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紧急救援措施
临时避难所
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建立临时避难所,为受灾居民提供安全庇护 和生活必需品。
某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
总结词
综合地质灾害防控
VS
详细描述
该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 勘察、采取排水导流措施、植被恢复等, 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修复与加固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土木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高楼大厦到桥梁隧道,从水利设施到能源工程,无一不是土木工程的杰作。

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工程背后,隐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土木工程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抗震要求。

合理的结构选型是关键,例如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体系。

同时,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通过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构件,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其强度和韧性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增加支撑、加强节点连接等方式提高其抗震能力。

洪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设施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合理规划河道走向和堤坝高度,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排泄。

对于桥梁等跨越河道的建筑物,要充分考虑洪水的冲击力,设计足够强度的桥墩和基础。

在城市建设中,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导致的内涝灾害。

同时,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风灾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高层建筑中。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外形和结构形式,减少风的阻力。

对于高层建筑,采用风洞试验等方法评估风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风措施,如设置抗风支撑、加强连接节点等。

在桥梁设计中,注意风致振动的问题,通过安装阻尼器等装置来减小振动幅度。

除了自然灾害,火灾也是土木工程中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划分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如防火涂料、防火板材等。

同时,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论文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0.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危害、经济严重损失等,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由于成灾的机理和灾害的载体不同,灾害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土木工程防灾是指针对以土木工程为载体的灾害,通过工程技术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从灾害种类上来区分有:地震、强风、火灾、爆炸、地质灾害、洪水等等;从涉及的学科上来区分,它包括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学科;从其包含的科学问题上来讲,它包括:灾害源的发生机理、灾害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工程结构的抗灾力学分析、工程结构的抗灾性能与现代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的灾害模拟与控制等。

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包含众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防灾,既涉及诸多的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等),又涉及各类科学问题(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本文拟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同时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

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

1.灾害日趋严重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一次灾害会导致千百万人乃至上亿人受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惨痛的教训。

以我国地震灾害为例,1556年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造成83万人遇难;1976年通海地震,造成1.6万人遇难;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

据统计资料,1949~1959年,因灾害死亡人数94 914人,年平均8 629人;1960~196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43084人,年平均5 386人;1978~199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131 511人,年平均6 576人。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通用13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篇11灾害属性及其严重性恐怖袭击首属美国纽约世贸大厦911事件。

此次恐怖事件共造成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死亡人数3000多人,此事件之后,虽然掀起反恐热潮,但恐怖袭击案仍居高不下,呈日益严重趋势。

生态失衡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将导致资源日益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国是一个灾害高发的国家,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财损失,各种灾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西北地区尤其严重。

人口的过度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老年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使中青年压力增大,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的短时间高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过度开采及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应的在生产中,是否安全生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2.1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任务人类社会只是整个地球上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不可能独自存在,只有依赖于其他部分人类才能存活在地球上,大气、生物、水资源等等。

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地球家园。

对于每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圈”,比如大气圈,任何一个圈的平衡遭到破坏,都会对其他圈的生存平衡造成影响。

因此,每一个圈都应该稳定的运行,过度的失调必将导致灾害的来临。

比如,人类社会如果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不善加利用就会破坏岩石圈的平衡;人类大量捕捉动物就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破坏生物圈的平衡,最终会引发人类社会圈的失衡。

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问题将会日益严重,造成不可挽回的灾害。

人类社会圈与其他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变化发展,反过来,其他部分的发展变化也会制约人类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扑救及预防姓名:孙晓光班级:土木0901学号:1801090106时间:2011/6/13论文摘要为何摩天大楼火灾频发?为何高层建筑救火如此之难?为何生命的防火墙在火灾中成了摆设,在这个楼越建越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的摩天大楼时代,除了消防安全,这些高楼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隐患?“在一般建筑中很普通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成了特殊问题。

”建筑专家林贤光表示,他认为,其中消防问题“是最可怕的”。

且不说高层建筑对电力系统的高度依赖,高层建筑有大量纵深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起火后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

一座100米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用半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速度大约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

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我们在火灾中付出了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关键字堵截措施消防安全管理水泵接合器疏散管道井宣传力度消火栓供水措施水压消防泵空气流动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扑救及预防为何摩天大楼火灾频发?为何高层建筑救火如此之难?为何生命的防火墙在火灾中成了摆设,在这个楼越建越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的摩天大楼时代,除了消防安全,这些高楼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隐患?大火后的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

上海静安区一栋28层的高楼发生大火“在一般建筑中很普通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成了特殊问题。

”建筑专家林贤光表示,他认为,其中消防问题“是最可怕的”。

且不说高层建筑对电力系统的高度依赖,高层建筑有大量纵深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起火后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

一座100米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用半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速度大约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

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我们在火灾中付出了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综合楼、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加之个别单位装修违规使用易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m/s米,垂直蔓延速度为3-4m/s。

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垂直蔓延5~7m/s。

假如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疏散困难。

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我国有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消防部门购置了少量的登高消防车,但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云梯车,而且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和扑救的需要。

另外建筑内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2、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难度。

(一)楼层高,攀登难1、登楼消耗体力大高层建筑较高部位发生火灾时,如果电梯不能使用,消防人员通过楼梯登高则会消耗很大的体力,既影响时间,又影响后续战斗。

根据我国目前消防人员的体质状况,攀登一定高度的楼层后,心率和呼吸加快,体力下降,对开展灭火救援有较大影响。

2、登高途径少高层建筑一旦较高楼层发生火灾,除个别灭火救援人员可利用直升机和举高车(高度也有限)登高外,大多数只能依赖内部楼梯和电梯。

不像多层建筑有阳台、落水管,还可用扶梯,甚至徒手。

如果火势较大或燃烧时间较长,使用电梯有不安全因素时,连电梯也不能使用。

因此,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时,可供登高进攻的途径非常有限。

3、战斗展开时间长由于楼层高,体力消耗大,登高进攻途径又少,铺设水带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战斗展开的时间往往要比其他场合长得多。

消防电梯不能使用时,从楼梯间登高的消防人员还会遇到向下疏散的人流的影响,从而更影响到战斗展开的时间。

上述因素往往容易贻误战机,使火势得以扩大蔓延。

而火势的扩大又会反过来再扩大这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加火灾扑救的难度。

(二)灭火用水多,供水难度大1、铺设水带途径少,难度大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一旦内部自卫消防设施失效,在水泵结合器也无法使用时,消防人员就只能依靠铺设水带实施供水灭火。

但高层建筑铺设水带难度比较大。

由于许多高层建筑可供铺设水带的途径不多,加上需要垂直铺设,还必须用绳索捆绑加固,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容易使火势扩大,对火灾扑救很不利。

2、供水压力高,水带易爆裂着火楼层较高,用水带供水时,由于需要较高的压力,容易使供水线路上的水带爆裂,造成供水中断。

而调换水带需要的时间将比铺设水带的时间更长。

3、灭火用水多,满足要求难高层建筑设计上由于要考虑一定的综合经济因素,因此规定室内最大用水量为40升/秒,室外最大灭火用水量为30升/秒。

虽然这个量有它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也能满足使用需求。

但当火势较大或室内系统失效时,灭火用水将无法满足需求。

此时室外灭火用水的需求将远远超过30升/秒。

4、玻璃幕墙坠落破坏力强,威胁大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造成玻璃幕墙碎裂坠落,甚至形成“玻璃雨”。

坠落碎玻璃片的重力加速度加上尖锐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消防器材的损毁,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尤其是高压供水线路上的水带,最经不起尖锐物的刺、割。

(三)消防灭火设施装备不够完善1、现有消防车的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高层建筑的高度,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在设计上主要依靠其固定消防灭火设施。

但现有固定消防设施无论在研发、设计上,还是在施工、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无法做到100%的有效。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研发、设计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灭火的需要,水喷淋在设计上仅能满足200平方米的灭火需求。

由于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常常导致一些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的关键时刻,固定消防灭火设施无法正常启动。

2、举高消防车、消防直升机作用有限虽然举高消防车和消防直升机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先进装备,但由于受施展空间的局限,其作用也有限。

受高度的局限(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举高消防车高度为90米),举高消防车一般只能救援相应伸展高度内的被困人员,或输送救援人员到这一高度的窗口,有射水功能的举高消防车也能向这一高度的喷火窗口射水。

但对超过这一高度或建筑外墙无开口的火灾,举高消防车则无能为力。

受飞行安全和停放场地的局限,消防直升机一般只能救援那些已经逃到直升机停机坪的被困人员,或输送救援人员到该处。

对建筑内部的其他被困人员同样也无能为力。

所以,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火场供水能否及时而不间断地组织向火场供水,满足灭火所需的水量和水压,直接关系到灭火的成败。

鉴上述种种困难,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难度很大。

如何做好这类火灾的疏散救人和火灾扑救工作,笔者总结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3、合理做好高层建筑火灾的人员疏散和救援。

所谓安全疏散是指人们能迅速安全地退出他们所在的场所。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室内人员因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受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同时消防人员也要迅速接近着火部位。

为完善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

以便将受灾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有利条件:1、允许疏散时间。

建筑物内允许疏散时间,即能保证起火后大量人员安全地完全离开建筑物的时间。

一般说来,允许疏散时间不长,仅仅有几分钟。

影响允许疏散时间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起火后火灾烟气对人的威胁。

火灾中的烟气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丙酮等有毒气体。

如常见的一年氧化碳,只要空气中含量占1.3%时,人吸二三口就会失去知觉,3分钟就会致死。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达3—4%对人体有害,浓度达8—10%,也致人死亡。

二氧化硫和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妨碍人体活动。

氧化氰则是剧毒气体,几秒就会致人死亡。

此外,在火灾中烟气和燃烧生成的热气体能置换建筑物内的氧气,形成缺氧空间,威胁生命。

烟气在火灾中蔓延得非常快,在垂直方向的流动每秒达3—4米。

高层的电梯、楼梯,各种竖井和其他引管道都起着挡烟抽火作用。

发生爆燃性燃烧时,烟被喷出的速度可达数10米,严重影响疏散。

烟雾本身能降低室内能见度,既造成受灾人员心里紧张、恐怖,从而丧失自救能力,同时也影响消防人员的扑救工作。

另一个方面是建筑物的倒塌。

建筑物倒塌不仅严重影响扑救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阻碍疏散通道,给疏散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允许疏散时间是衡量安全疏散的标准。

2、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出口距离的长短,将直接影响疏散需要的时间。

为了满足允许疏散时间要求,可以通过计算,求得由房间到安全出口允许的最大距离。

因为超过了这个距离,疏散所用的时间就要超出安全疏散所允许的限度。

在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外,除了疏散时间外,还要考虑到人流的宽度和疏散速度,疏散的快慢,与人员是否拥挤及走动的速度有关。

3、安全出口的数量。

发生火灾时,为了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建筑物应设有足够的安全出口,因为正常条件下的疏散是有秩序进行的,而紧急疏散时,由于人们惊恐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出现拥挤,混乱等意想不到的现象,造成平时使用的各种内门、外门、楼梯等在火灾事故中不能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中应设有足够的数量的安全出口,以保证起火时安全疏散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需要布置门、走道和楼梯。

设计中要研究安全出口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同时使它们都能有天然来光、有防火隔墙和顶板的保护,便于行走、有利于很快离开火场。

4、疏散原则、程序和方法。

疏散的原则:应按照先着火层再着火层上部充烟层,后着火层下层的顺序展开,力量充足时间时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