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语文练习一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综合》检测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综合》检测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人物风采检测题(90分钟 100分)第一部分(共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①摩(suō)②(tuí)唐③占(bǔ)④(xuān)然大波⑤(yíng)系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不能自己迷迷糊糊晶萤剔透声名远扬恣情悲痛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一面》选自《鲁迅回忆录》,记叙了作者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文中所写的事情极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

C.《我的老师》以感情的线索贯穿全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依恋、回忆、思念“我”的蔡老师。

D.《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记叙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事迹,也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中国建筑文化方面的内容。

4.按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等。

(3分)(1)赵普(922—992),字则平,政治家。

(2),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既壮阔又生动的句子是:,。

5.《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其中,外祖母是一个、充满了童心的老妇人的形象,她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5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

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

(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3分)爱因斯坦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 (新版)苏教版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矗.立(chù)镏.金(liú)上溯.(sù)重幔.(màn)五卅.(sà)庑.殿(wǔ)逾.越(yú)天堑.(qiàn)挑衅.(xìn)2.读准多音字(1)率.领:shuài其他读音:lǜ组词:效率(2)子弹.:dàn其他读音:tán组词:弹琴二、重要词语1.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垂,流传后世。

朽,磨灭。

2.瞻仰:恭敬地看。

3.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4.遥遥相对:远远地相互对峙,对立着。

5.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6.序幕:这里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7.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8.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形,表现,显露;于,在;色,神色。

9.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本文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堑,壕沟。

三、作家作品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

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四、观察点指说明事物的立足点,也叫视点。

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换的。

观察点与所说明的事物之间有三种组合形式:①定点换物。

指固定观察者的立足点,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这种顺序或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由左及右,由右及左等等。

此种形式的说明文意在对周围事物的说明。

②定物换点。

指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和视点来立体地说明某一事物的表现手法。

说明的对象不变,而只是变换立足点。

用此形式写说明文有利于展示同一事物的各个侧面。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即是采用此种形式。

③移步换物。

指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说明下来。

视点和要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这种说明文将能够将众多复杂的事物说明清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松树金龟子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松树金龟子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第16课松树金龟子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锹.甲(qiāo)上颚.(è)献媚.(mèi)炫.耀(xuàn)咫.尺(zhǐ)螽.斯(zhōng)2.读准多音字折.扇:zhé其他读音:shé组词:折本其他读音:zhē组词:折腾二、重要词语1.仪表堂堂:形容人外表端正,举止大方,姿态威严。

2.视而不见: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3.献媚: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的某种姿态或举动。

4.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

5.抑郁: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6.炫耀:夸耀。

7.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呼应。

8.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

厌,满足。

三、作家作品法布尔(1823—1915),通常称作昂利·法布尔,1823年出生在法国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农民家中。

1875年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经过多年努力写成的《昆虫世界》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法布尔穷毕生之力,著成200万字的《昆虫世界》。

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

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1.在这篇课文里,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问句,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些问话有什么作用。

点拨:找出句子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问句的作用。

(1)“那么,雄虫的一对折扇有什么用处呢?……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

”“它们在忙什么呢?很显然……”“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这几句都是设问句,既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很好地衔接了上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结构严密。

(2)“……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1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1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1 苏教版【片段阅读】(一)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轾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喝,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

请举出具体的例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中“短短”和“无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下面一段文字也写了一个“乐园”,与选段相比较:从全文的角度来看,两个乐园对于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做简单分析说明。

阅读链接: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有山有水。

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有—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

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

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等它爬出来逃跑时,再一把捉住。

……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月迹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月迹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月迹》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月迹》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蓄卷时刻(45分钟)分值(50分)一、依照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9分)满yíng() niǎoniǎo()炊烟 shū()忽jídù()砌()墙面面相觑()争吵()粗糙()掬()着沙儿二、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悄()_________ 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鲜()_________ 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说明文中的以下词语:(12分)面面相觑()疑心()清楚()羡慕()粗糙()依偎()4、积存:(第①题每格1分,②至⑤每题2分)(12分)①《月迹》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时期)作家,原名________。

请再举出该作家的作品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咱们这些小孩,什么都感觉_______(新鲜、新奇),常常又什么都不觉知足。

③咱们看时,那竹窗帘里,果然有了月亮,_______(缓缓地、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此刻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④月亮还在竹帘儿上_____(升、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⑤____(好、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咱们专门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觉了。

五、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利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4分)A、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B、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仿佛转动的铁环。

C、“他明天还要去的。

”小明说,“那么,你们如何办呢?”D、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六、通读全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时刻、什么地址、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情形?(5分)时刻:地址:人物:情形:B 综合提升卷时刻(45分钟)分值(50分)一、本文分为三部份,请写出各部份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濒.危栖.息分娩.繁衍.(cuǐ càn)浩(hàn)(yì)日(zhěng)救答案:bīn|qī|miǎn|yǎn|瀚|翌日|拯解析:注意“濒”字的声母是b不是p,“栖”的声母是q不x,“娩”的声母是m不是w。

“璨”字不要错写成“灿”,“拯”不要错写成“挽”。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拼音,再根据语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2.根据语意写出相应的词语①弯着指头计算数目:________②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________③孤独怪僻:________答案:屈指可数|憨态|孤僻解析:了解释义内容,抓住其中关键意义,结合本文内容判断词语。

点评:学习课文时,对文中的词语从音、形、义各方面理解记忆,积累词汇。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①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________(温顺、温和、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②它的听觉非常_____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受到惊扰时,就非常_____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③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却挺________(聪明、高强、高明)。

④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分配制度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________(保护、维护、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答案:温和|灵敏机灵|高明|呵护解析:了解中各句内容,辨析括号中近义词的区别,抓住与所填空内容有关的词语如“神态”“听觉”“爬树”“细心”从短语的修饰关系或搭配关系来判断选词。

点评:汉语中近义词很丰富,学习时在注意分辨,结合语境理解记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做七年级语⽂补充习题的关键——认真。

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迹补充习题答案 随⽂练习 ⼀、觑倏袅袅梢 ⼆、1.满满⽟⽟银银粗粗疏疏疏疏累累 2.袅袅淡淡痒痒品味:叠词作⽤不外两种:增强语;!i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但这两段⽂字中的叠词,不仅如此,还⽣动地写出了孩童的感受和⼼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l_任指不确定的⼀切事物,即所指范围内没有例外。

2.虚指某种不确定的事物。

四、不好。

调换后没有原来的贴切⽣动。

五、还可从“我们这些孩⼦”⼼理变化的⾓度明确⽂章的思路:始⽽好奇地追寻⽉迹,继⽽要把⽉亮据为已有,接着懂得“⽉亮是每个⼈的”,最后认识到⽉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也可从奶奶对我们步步引导的⾓度明确⽂章的思路:奶奶突然说:“⽉亮进来了!”——“它⾛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吧。

”⼀⼀“孩⼦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个⽉亮哩!”——“⽉亮是每个⼈的,它并没⾛,你们再去找吧。

”写⽂章要思路畅达.川然有序。

六、争⽉亮体现了童⼼就就是好奇、要强和⾼度的想像⼒,值得重视.“我突然觉得……”。

⼀句,意味着在孩⼦们的眼⾥,天空不但属于⾃⼰,⽽且是⾃⼰的作品,⽉亮就是“我”的⼀个印记,表现了⾮凡的想像⼒。

七、采⽤左边的写法。

左边的写法中,三、四两⾏先写说的话,再交代谁说的,突出了说的话;五、六两⾏中,省略了说话⼈的交代,显得简洁。

⼋、⽂章不是孤⽴地写⽉光⽉迹,⽽是写穿⾐镜⾥的⽉亮,桂树、葡萄叶上的⽉迹,河⽔⾥⽉亮的倒影,甚⾄是“爷爷的锨刃⼉上”⽉亮的影像。

不写穿⾐镜、桂树、葡萄叶、河⽔等,景象就显得单调抽象,美的意境就得不到充分表现,也不能表现⼉童对⽉迹的发现之乐。

九、B 问题探究 ⼀、 l.⽐平⽇明显⼤多了,也圆多了,⼗分明亮,可以清清晰晰看见⾥边有什么东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同步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同步练习苏教版

第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倔强. B.坚强. C.强.大 D.顽强.答案:A解析:分析:A项“强”读jiàng,其他都读qiáng.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倔.老头B.倔.巴C.倔.头D.倔.强答案:D解析:分析:D项中“倔”应读jué。

其余三项读“juè”。

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嘴馋.chán风靡.mí恍惚.hūB.倔强.qiáng胆怯.qiè 嘱.咐zhǔC.沮.丧jǚ打量.liàng 轮廓.kuòD.拌.嘴bàn 嘹.亮liáo 不堪.设想kān答案:B解析:分析:B项“强”应读jiàng;其余三项没错.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A.不堪设想倔强恍惚B.嗫嚅胆怯风靡C.人头济济潦草嘹亮D.伴嘴轮廓嘱咐答案:D解析:分析:D项应为“拌嘴”,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

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B.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C.“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他小心地问。

D.他不爱吃青菜,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第三个逗号应改为冒号;C项中引号内的句号应改为问号;D项中感叹号应改为句号。

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6.下列各句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初一语文练习一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请给下面这段话中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

(4分)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问侯,欣赏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的亲情,享受真挚.的友谊;追寻先哲的思想,触动生命的真帝——阅读改变人生。

①加点字注音: 聆._____________ 挚._____________ ②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2.下列一段话画线处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4分)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

②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③我们要树立“威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④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诗、文名句填空(6分) (1) ,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浣溪沙》) (2)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 班级:(3)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 《赤壁》)(4)山光悦鸟性,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4. 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2分)例句: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微笑 ;微笑 。

5.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

请把记忆中的最美的春的..诗歌..写出来(写出两首..,每首2分,共4分) 二、阅读理解。

(40分)(一)赵普(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①习:②发:③为:④明日: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②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8.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4分)答:9.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分)10.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4分)答:三、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10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

(4分)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反.归取之()1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何不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1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是:。

(2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

完成14—19题。

(20分)花边饺里的母爱(有删改)肖复兴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

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

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

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

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

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

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

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

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

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

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

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4.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4分)15.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分)16.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17.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4分)(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18.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4分)(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19.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

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叙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

(不少于100字)(4分)参考答案:1.línɡzhì“侯”改为“候”“帝”改为“谛”2.第2句:在“成功”前加“能否”第3句:删去“投身”3.略4.微笑如同一汩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

微笑如同一缕春风。

吹拂我们忧伤的心灵。

5.同学,在新的起点上,你我携手一起向前奔跑。

6.离离原上草墙角数枝梅一枝红杏出墙来7.展现神奇的大自然,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优美的风光;表现丰富的人生,使人从中受到感染。

(意思点到即可。

作用可以分开来答,也可以合起来答。

)8.不设统一答案,要求两句内容相对,句式与课文一致。

9.没有标准答案。

(所举作品中人物的例子,一要是古人,二要是今人。

“影响”可以分开来答,也可合起来答。

)10.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语感,增多积累。

11、12略13.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14.第一件事: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让“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第二件事:长大后“我”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饺子。

15.那些艰苦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16.承上启下(或过渡)。

17.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此处的“花招”不含贬义,是指“我”瞒着母亲,在糖饺上做了记号的巧妙方法。

(2分)(2)不好,原句中的“如一尾尾小银鱼”使用子比喻,既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又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显得生动、形象、有趣。

(,不回答理由的不给分)18.(1)示例:两个小调皮,还不知道我故意包花边饺子让你们吃得这样开心,只要你们开心,比什么都好。

(2)示例:我用您当年的办法让您吃到了糖馅饺子,您能一直开心快乐下去,是做儿子最大的心愿。

19.(答案略。

必须按题目要求,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母爱或父爱方可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