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简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法医学是一门以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学科,对于司法实践至关重要。
在法医学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一、设立独立的质控组织在法医学中,为了确保对证据物品、检验方法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设立独立的质控组织。
该组织与法医鉴定机构独立运作,负责对法医学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质控组织应该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法医学专家组成,他们将负责制定和审查质控标准,对法医检验工作进行抽查和审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建立标准化的鉴定流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鉴定流程。
在法医学中,鉴定流程应当明确规定,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得到正确的执行。
首先是对证据物品的接受和记录,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下来是样本的取证和保存,要求遵循科学方法,防止样本污染或损坏;最后是实验室的分析和结果的解读,要求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人员的专业水平。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可以保证鉴定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在法医学鉴定中,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检测和维护标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要求,以及实验室环境的控制要求等。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持续的教育培训在法医学中,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鉴定方法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持续的教育培训对于法医学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法医学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与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鉴定方法,提高工作的质量。
五、外部质量评估为了确保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外部质量评估。
这种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参加国家或地区组织的评比和考试,也可以邀请其他法医学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ppt课件

司法鉴定
Judicial Expertise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4
历史沿革
1932年 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
1951年 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法医研究所
1953年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法医研究所
1955年 司法部法医研究所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
1958年 公安部三局刑事技术研究所
1960年 因故撤销 1979年 复建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5
司法鉴定
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 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基本属性: 科学性 ;法律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6
科学性
鉴定方法的科学性 鉴定过程的科学性 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可溯源性、可重复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25
信息的充分性:
—提供多种信息 —延长检出时限 —信息互补印证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6
三、分析技术迅猛发展
气相色谱法 GC 液相色谱法 HPLC 气-质联用法 GC/MSn 液-质联用法 LC/MSn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LC/HRMS 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CE/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同位素质谱法 IRMS 质谱成像技术 MALDI/MSI
乙醇及其标志物 新型安眠镇静类、抗忧郁和抗精神病类 阿片类、苯丙胺类、大麻类、氯胺酮、致幻剂 抗凝血类溴敌隆、大隆、毒鼠强 氯硝西泮、唑吡坦、GHB 百草枯、酰胺类除草剂对等 河豚毒素、乌头碱、马钱子碱 铊、砷 N-二甲基亚硝胺、氯化四甲基胺 策划药物、毒品类似物、合法兴奋剂等,如大麻素类、卡 西酮类、苯乙胺类、哌嗪类等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在法医学领域中,法医学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准确而可靠的法医鉴定结果对于司法实践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法医学的专业性与可靠性,建立并实施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不可或缺的任务。
一、质量控制在法医学中的意义在法医学中,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法医鉴定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测和确保,以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在法医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质量控制是确保法医鉴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实验设备、试剂等检测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以及对法医鉴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可以有效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2. 维护法医学的专业和公正:法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需要保持其独立的鉴定地位和公正的原则。
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规范化的鉴定流程和严格的鉴定标准,确保法医学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提高司法实践的公信力:法医学鉴定结果常常用于司法实践中,对刑事案件的定罪和量刑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法医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增加司法实践的公信力。
二、质量管理在法医学中的重要性质量管理是法医学质量控制的基础,是确保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持续有效实施的关键。
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法医鉴定活动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支持,并不断完善和提升质量控制的水平。
1. 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减少可能的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培训和培养专业人员:法医学鉴定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培训和培养队伍的方式,提高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保障鉴定工作的质量。
3. 有效管理和利用资源:质量管理包括对实验设备、试剂等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通过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和合理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简课件

3 手性分析技术
对映体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的不同,必须要考虑手性 因素,而不能仅以总的浓度来推断其药理、毒理作用。
GC-MS和LC-MS是手性分析的有效手段。分为直接法(手性柱)和 间接法(手性衍生化),GC-MS分析以手性衍生化分离为主,LCMS则以手性柱分离为多。
选取原则
毒物含量高 采集方便 符合分析目的 检测结果有判断价值
胃内容物
特点: 口服者毒物含量大 毒物未分解、代谢
注意点:理容易 —药物浓度高(代谢物) —检出时限长
注意点:尿浓和血浓不呈相关性(饮水量、pH)
血液
特点:—适用范围广 —判断意义大 —毒物含量低 —检出时限短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三
毒品鉴定:通过对可疑物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所疑物品是否为国 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毒品,为涉毒案件的处置提供科学证据。
毒品种类数量 毒品来源推断
毒品来源推断—海洛因
一般检查: 颜色、形状、质地 有机成分比例:主成分、掺假剂、稀释剂 (LC/MS,GC/MS,CE/UV) 痕量有机杂质:副产物、有机溶剂 微量无机元素:元素的种类和产地(毒品产地签字)(NAA,ICP/MS ) 稳定同位素比例:13C/12C,15N/14N(同位素签字) GC/C/IRMS
四、结果解释备受关注
组学方法
(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
基因组学
法医毒物学的发展方向、研究前沿和国际新热点 2019年-2019年国际法医毒物学年会设专场 科学性
—提供多种信息 —延长检出时限 —信息互补印证
三、分析技术迅猛发展
气相色谱法 GC 液相色谱法 HPLC 气-质联用法 GC/MSn 液-质联用法 LC/MSn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LC/HRMS 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CE/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同位素质谱法 IRMS 质谱成像技术 MALDI/MSI
法医毒物鉴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法医毒物鉴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发布时间:2023-02-27T05:52:06.67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温艳绯[导读] 在社会稳步发展的带动下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温艳绯广东中一司法鉴定中心,广东深圳 518033摘要:在社会稳步发展的带动下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如今国际法院毒物协理会总结出了八百多种有毒物质,为法医毒物的鉴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怎样更加高效地对法医毒物风险加以预防,确保法医毒物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法医毒物鉴定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法医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法医;毒物鉴定;发展与问题0 前言在很多的案件以及事件中往往都会牵涉到一些多种类型的毒物,为了更好地辅助案件调查工作的实施,法医毒物鉴定工作越发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实质作用就是针对各类毒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确定案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毒物,针对毒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分析,从而为案件后续审理工作的实施给予必要的帮助。
1法医学与法医伦理概述法医学其实质就是借助相关医学知识来对实践中所遇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一般都会被人们运用到民事纠纷调解以及刑事案件的调查之中,其可以为案件的处理给予必要的医学依据,这样就可以促进案件有序高效地进行。
法医学属于一门特殊的学科,就其实质方面来说,与其他不同类型的学科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最为突出的差别就是拥有专门的鉴定方法、鉴定对象,并且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法律给予需要的依据。
法医伦理学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别,其缺少详细的概念,但是在法医伦理学的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正是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地将法医学的该理论引入到伦理学之中,这样就可以在处理相关人身伤亡问题上面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法医伦理学其属于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应用伦理学的扩展,是司法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二者整合的产物。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培训效果评估
01
理论知识掌握 程度:考核学 员对法医毒物 鉴定基本原理、 方法、技术等 方面的掌握程 度
02
实践操作能力: 考核学员在实 际操作过程中, 对仪器设备、 试剂、样品处 理等方面的熟 练程度
03
问题解决能力: 考核学员在遇 到实际问题时, 能否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有效 分析和解决
04
团队协作能力: 考核学员在团 队协作过程中, 能否有效沟通、 协调、解决问 题,提高工作 效率
谢谢
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向快速、准确、灵敏、高 通量方向发展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鉴定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鉴定方法的改进
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 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生物技术在毒物鉴定中的应用:如DNA分析、 蛋白质分析等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如固相萃取技术、超临 界流体萃取技术等
鉴定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如制定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等
鉴定技术的应用
毒物鉴定:通过 分析血液、尿液、 组织等样本,确 定是否存在有毒
物质
毒物分析:通过 分析毒物成分, 确定毒物的种类
和来源
毒物检测:通过 检测毒物含量, 确定中毒程度和
毒性
毒物鉴定质量控 制:通过制定标 准和规范,确保 鉴定结果的准确
质量控制方法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SOP):明确鉴定 流程、方法、仪器设 备等要求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校 准和维护:确保仪器 设备性能稳定、准确 可靠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等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 制:通过盲样测试、 平行样测试等方式进 行内部质量控制
参加外部质量控制:参 加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 的质量控制活动,如国 家质控中心组织的质控 活动
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摘要:运用质量控制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保障毒物鉴定结果或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21 世纪以来,国内大部分法医毒物学实验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了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按照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8《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8-A007《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毒物分析和毒品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影响鉴定结果质量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管理和控制。
文件阐述了毒物学实验室规范及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人员、环境设施、仪器设备、方法和标准操作手册、检材的采集及保护链、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结果报告等要素和过程。
关键词:法医毒物学;质量控制;定性标准;灵敏度1 毒物定性确认规则法医毒物鉴定最基本的任务是通过对生物检材的定性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以及评价毒物对所涉案(事)件的影响程度,其过程包括通过筛选分析来发现该技术方法可以检测到的毒物或排除毒物的存在,通过定性分析鉴别、确认毒物的种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筛选定性方法从比色法、免疫法、色谱法到色谱质谱法、高分辨质谱法等,筛选和确认的方法可以分离也可以合而为一。
然而每种技术方法都有其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我国目前对各技术方法的效能及其组合并未作出规定和评价。
美国在法科学专业科学委员会的组织下,法医毒物学科学工作组以各技术方法对目标物(不包含低分子量化合物如乙醇、一氧化碳、氰化物或金属元素)的鉴别确认能力和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为依据,构建了法医毒物学鉴别技术的分值系统,形成《法医毒物学鉴别准则》标准草案(以下简称《准则》)。
该《准则》建立了比较和对比不同鉴别技术的评级体系,每种技术依据其对目标物的认定能力而赋予特定分值,实验室可以结合使用各种技术来达到或超过鉴别准则预定的总分。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质量控制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质量控制法医学是一门关于刑事犯罪和其他涉及司法行为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检验、鉴定和分析物证,为司法机关提供犯罪事实和法医学上的依据。
然而,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鉴定质量控制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中的鉴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措施,并分析其在刑事司法体系中的作用。
一、鉴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保证司法公正法医学鉴定结果与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息息相关。
因此,确保鉴定质量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之一。
通过严格的鉴定质量控制措施,可以避免鉴定结论的主观性和错误判断的产生,保障犯罪案件的审判公正。
2.提高鉴定效率鉴定质量的不准确与鉴定效率息息相关。
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合理的流程和科学的方法能够提高鉴定效率,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精确的鉴定结果。
因此,鉴定质量控制是提高鉴定效率的重要保障措施。
3.维护法医学的信誉法医学作为一门科学,鉴定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学科声誉和公众信任度。
只有通过有效的鉴定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法医学的专业水平,维护其学术威信,增加公众对法医学鉴定的信任度。
二、法医学鉴定质量控制的措施1.建立规范化的鉴定流程在法医学鉴定中,确立规范化的鉴定流程是保证鉴定质量的基础。
流程应包括案件接收、证物保存、鉴定方法选择、鉴定过程记录、鉴定结果呈报等环节。
各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鉴定过程规范化、科学化。
2.培养专业人才法医学鉴定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鉴定质量的好坏与鉴定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相关。
因此,加强对法医学鉴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是提高鉴定质量的关键步骤。
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3.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在法医学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DNA分析、显微镜技术、荧光染色技术等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鉴定结果。
因此,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保证鉴定质量的重要方面。
4.开展质量评估和监控建立鉴定质量评估体系,并通过对鉴定结论的反馈、案例复核等方式进行监控与质量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同位素质谱、多级质谱信息验证由精确分子量 推断的毒物结构
2 MALDI/MSI质谱成像技术
特点:将质谱的离子扫描技术与成像处理软件相结合的新型成像
技术,可实现对样本表面多种物质的原位定性、定量分析。
问题:方法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离子化抑制、定量准确性等尚
存在不足。
3 手性分析技术
—毒物含量较高
—检出时限较长
毛发、指甲
特点:—采集、保存方便 —可重复采样验证 —消除检材污染 —检出时限长 —反映摄毒或用药史(毛发)
其它
胆汁、玻璃体液、唾液、汗液
信息的充分性:
—提供多种信息 —延长检出时限
—信息互补印证
三、分析技术迅猛发展 GC 液相色谱法 HPLC 气-质联用法 GC/MSn 液-质联用法 LC/MSn
对映体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的不同,必须要考虑手性
因素,而不能仅以总的浓度来推断其药理、毒理作用。
GC-MS和LC-MS是手性分析的有效手段。分为直接法(手性柱)和
间接法(手性衍生化),GC-MS分析以手性衍生化分离为主,LCMS则以手性柱分离为多。
四、结果解释备受关注
组学方法
(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
(疾病或中毒等)的变化规律。
法医毒物学领域,通过比较毒药物刺激后体内蛋白的变化,寻
找反映中毒本质特征的蛋白标志物即 “毒性靶标”(Toxicity targets),挖掘毒物性质、剂量、入体时间等深层信息,诠释其作 用方式和致毒机制。
探索研究:硫化氢 充分性 蛇毒中毒标志物
代谢组学
通过对生物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析生物 体系的代谢途径并揭示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与毒性、疾病、生命活动 规律等的相互关系。 毒物毒性的评价 确定毒物作用靶器官及相应的生物标志物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三
毒品鉴定:通过对可疑物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所疑物品是否为国 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毒品,为涉毒案件的处置提供科学证据。
毒品种类数量 毒品来源推断
毒品来源推断—海洛因
一般检查:
颜色、形状、质地
有机成分比例:主成分、掺假剂、稀释剂 (LC/MS,GC/MS,CE/UV)
评价方法:分析一组与待测样品具相同基质的空白样品(通常选取6个不
同来源的空白样品),应在目标物的出峰时间段内无干扰信号。
2.灵敏度
①检测限 指样品中的目标物对照品经提取处理后依法分析,能区分于噪 音的最低检出浓度。 评价方法:在最低浓度附近添加一系列已知浓度目标物的双份平行样进 行检测,选取目标物峰附近的一段基线为参照,一般认为信 噪比(S/N)3时的目标物最低浓度为检测限。
毒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药物滥用及药物成瘾研究
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基因组学
genomics
需要多学科的
交融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proteomics
metabonomics
组学方法
(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 科学理解、使用毒物分析结果
法医毒物鉴定的质量控制
人
人员
设施和环境条件 检测方法和程序 设备以及溯源 检测样品的处置
法医毒物鉴定
对各类案(事)件中可能涉及的毒物进行分析鉴定, 判明有无毒物、毒物性质、毒物含量及毒物与事件的关 系等,为涉及毒物的案(事)件的侦察和审理提供线索或 证据。
法医毒物鉴定任务一
法医中毒鉴定: 通过对生物检材中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来确定是否存 在毒物以及评价毒物中毒程度或对死亡的影响程度。 判定有无毒物
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程,有使用记录
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3.检材
检材接收、核查、传递有记录 检材的惟一性标识
检材应分成二份:检测样和复核样
检材在传递、保存过程中应防止降解、污染、混淆、变质
证据链要求:检材在流转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方法
1.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2.与其他方法比对 3.实验室间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能力验证满意结果
留存样品的重复检验
6.质量控制
-能力控制
盲样测试对个体能力进行评价 能力验证对机构能力进行评价
机构实施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本机构鉴定系统(能力、方法、技术、程序)和鉴定质量 的自我检验 本机构与同行其他机构就同一案件的鉴定结果的可比性? 不一致性(差异)是否控制在公认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实现本机构鉴定能力和鉴定质量的自我改进。
Years
生物检材提供的信息特点
即时信息检材:体液组织类,如血液、尿液、唾液、肝脏 —反映检材采集时体内毒药物存在情况
长程信息检材:富角蛋白类,如头发,指甲 —反映、记录较长时间内的摄毒药史
选取原则
毒物含量高
采集方便 符合分析目的 检测结果有判断价值
胃内容物
特点: 口服者毒物含量大
毒物未分解、代谢
1.相关规范、方法和程序有 要求; 2.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
6.质量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控制
使用有证的标准物质统一量值
使用控制样控制定性、定量结果质量
双份平行样分析,定量相对偏差满足要求 应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
阳性控制样
+
鉴定结果可靠
阴性控制样
阳性控制样 阴性控制样
鉴定阴性结果 不可靠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主题
一、法医毒物鉴定概述
二、法医毒物鉴定发展趋势
三、法医毒物鉴定的质量控制 四、法医毒物鉴定结果评价
法医毒物鉴定概述
充分性
刑事技术
检察技术
法庭科学
Forensic Science 司法鉴定 Judicial Expertise
历史沿革
1932年 1951年 1953年 1955年 1958年 1960年 1979年 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 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法医研究所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法医研究所 司法部法医研究所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 公安部三局刑事技术研究所 因故撤销 复建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鉴定工作的严谨性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趋势
充分性
一、毒物种类快速增加
乙醇 治疗药物 滥用物质 杀鼠剂 犯罪辅助药物 新型除草剂 生物碱、毒素 金属元素 乙醇及其标志物 新型安眠镇静类、抗忧郁和抗精神病类 阿片类、苯丙胺类、大麻类、氯胺酮、致幻剂 抗凝血类溴敌隆、大隆、毒鼠强 氯硝西泮、唑吡坦、GHB 百草枯、酰胺类除草剂对等 河豚毒素、乌头碱、马钱子碱 铊、砷
基因组学
法医毒物学的发展方向、研究前沿和国际新热点 2012年-2014年国际法医毒物学年会设专场 科学性 药物在人体的代谢和效用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个体差异的15%-30%由基因因素决定。
不同代谢表型与相关毒药物的药时曲线关系
弱代谢者药物浓 度高,容易发生 各种不良反应。
充分性
科学性
司法鉴定
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 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基本属性: 科学性 ;法律性
科学性
鉴定方法的科学性
鉴定过程的科学性
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可溯源性、可重复性
法律性
鉴定主体的法定性
鉴定客体的法律性
鉴定过程的法定性
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②定量限 指生物样品中的目标物对照品经提取处理后依法分析,能符合
一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的最低检出浓度。 评价方法:采取5个平行样,以S/N 10,同时满足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 20 %内)的目标物最低浓度为定量限。
3.精密度
精密度:相同基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经多次重复测定所得结果的之间的接 近程度。精密度所反映的是方法的随机误差,常用相对标准偏 差(RSD %)或变异系数(CV %)表示。 评价方法: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每个浓度点6个平行样。日间精密 度是不同批次、不同时间测定的精密度。
痕量有机杂质:副产物、有机溶剂
微量无机元素:元素的种类和产地(毒品产地签字)(NAA,ICP/MS ) 稳定同位素比例:13C/12C,15N/14N(同位素签字) GC/C/IRMS
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法,选择比对参数,建立数学模型
法医毒物鉴定的特点
分析目标物的不确定性 检验材料的复杂性 鉴定方法的综合性
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 无标准或技术规范时,应制定内部方法并经验证和确认
方法与当代科技水平相适应
需要时,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5.设施和环境条件
配置充分的设施和场所 必要时,监控并记录环境条件 有效隔离互不相容的工作区域 满足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良好的内务管理
GC/MSn 高效分离、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适用于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化合物
1 研究方向:未知物分析技术 ——高分辨质谱具有实现未知物分析的可能性
优势
1. 范围广:分子量从几十到几万道尔顿的分子信息
—从挥发类物质到小肽类物质的信息,覆盖了绝大部 分的毒物类别
2. 信息多: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分子式)、精确分
阳性控制样
阴性控制样
+
+
鉴定阳性结果 不可靠
阴性控制样 阳性控制样
证明分析过程未引入污染而造成假阳性 证明方法的定性检出能力(2-10倍检出限)
分析控制样
监测定量分析的能力
与检材相同或相似的基质制备
6.质量控制
-技术核查
相同的方法重复检验或不同方法比对检验 相同的人员重复检验或不同的人员比对检验
问题:
技术方法的科学性问题
未知物系统分析体系问题
质量控制措施尚未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