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钙与补钙的有关保健常识

合集下载

老人补钙的健康知识

老人补钙的健康知识

老人补钙的健康知识老人补钙的健康知识一、老人缺钙怎么办1 .选择钙剂应根据钙源,而不是凭产品的名称钙剂通常有两个名称:一个是商品名,也就是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的名称;另一个就是钙源的名称,即与医学和营养学有关的化学名称。

因为钙源不同,钙剂的质量会大相径庭。

1.1无机钙类及其制剂:其水溶性小(但能在胃酸中溶解),含钙量高(40%),是所有药用钙盐中含钙量最高的一种。

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补钙剂,但此类钙剂可引起嗳气、便秘等不良反应,胃酸缺乏者会影响其吸收,老年人选用时应注意。

1.2 有机钙类:如葡萄糖酸钙、磷酸钙、乳酸钙等,这些钙剂的水溶性好,但吸收率低,多与其他钙盐一起制成复方制剂应用,如多种钙片(别名:巧克力钙糖片,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等)、佳加钙(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钙、氨基酸钙等)等。

但葡萄糖酸钙中含有一定糖份,不利于老年人服用,尤其是糖尿病人。

而L-苏糖酸钙是以维生素C为原料,采用L-苏糖酸根作为钙吸收和利用的载体,无须消耗大量胃酸,无须维生素D强化,增加了钙的吸收和利用。

1.3 中药钙及其它类:如龙牡壮骨冲剂:是由龙骨、牡蛎、龟板等中药组成,并配以维生素D2,临床对老年人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疗效。

但这类钙剂的原料大多采用动物骨骼、海洋生物的脊椎、贝壳等,碱性较强,对胃肠刺激大,如果这些生物受到污染,体内可蓄积大量重金属,若加工不当会影响人体健康。

活性钙是用高温煅烧或电解方法将天然贝壳转化而成的。

虽称天然生物钙,但其钙盐主要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这2种化合物水溶性差,碱性过强,对胃刺激性大,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活性钙的水溶性比这2种化合物好,但其吸收利用率仍不高,且大都含有超标的砷、铅、镉等有害元素,有一定毒性。

其原料的饱和水溶性均为强碱性(pH值12以上),其不良反应和毒性也较大,老年人要慎用。

2 .老年人选用钙剂,既要看重钙的含量,更要看重钙剂中添加的成分实际上,钙剂中添加的成分,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利用。

缺钙与补钙

缺钙与补钙

缺钙与补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成为目前中老年人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

了解一些缺钙与补钙的基本知识,有益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1 骨的结构、功能及骨的代谢1.1骨组织人体骨骼大大小小共206块,每块骨组织中都含有3种固有细胞成分: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其功能和作用分别是:骨细胞:代谢营养作用。

有2种功能:细胞性溶骨和细胞性成骨。

成骨细胞:在骨形成、骨骼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平时相对稳定,骨折后活跃。

破骨细胞:在骨的重吸收与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人的一生中,骨的新生与重建不断进行。

正常成年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处于动态平衡。

一般来说男50岁、女48岁后,人体激素水平开始降低,动态平衡即被打破。

成骨细胞活性逐渐减弱、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

男50、女48岁以后每年骨量丢失约2%,10年就丢失约20%,结果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1.2骨的矿物质宏量元素:钙、磷、镁、钾、钠等。

微量元素:锶、铁、镭、铅、氟等。

其中钙含量最高。

平常讲的缺钙,并不是单纯的钙质的缺失,而是整体骨矿含量减少。

1.3调节钙的代谢主要受激素水平的调节。

2 骨质疏松的含义和分类缺钙的严重后果就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含义有4层意思:①性质:全身性疾病;②特点: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的破坏;③后果: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④表现:疼痛、驼背和变矮、骨折等。

骨质疏松的分类:分3大类:①原发性骨质疏松,占90%;②继发性骨质疏松:占10%,是由于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③特发性骨质疏松:较罕见,多有家族史。

按程度分:轻度缺钙、中度缺钙、重度缺钙、骨质疏松。

3 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主要是人到老年,体内激素代谢失衡;其他:疾病、生活习惯、环境、营养、遗传等。

4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与危害4.1临床表现:疼痛、驼背、变矮、骨折。

(1)疼痛由于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消失、断裂,产生微骨折,引起全身疼痛,以腰背痛多见;缓解疼痛是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之一;(2)驼背、变矮重力作用于疏松的脊椎,椎骨压缩引起驼背、变矮;(3)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防治骨折是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的;(4)其他抽筋、乏力等。

补钙的五大误区及正确补钙方法

补钙的五大误区及正确补钙方法

补钙的五大误区及正确补钙方法补钙的五大误区及正确补钙方法知道自己缺钙的人很多,已经行动去补钙的人也不少,但是自信正确补钙的人却没有多少。

如何正确补钙,在饮食中增加钙的吸收,你有没有陷入误区,有没有找对方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补钙的五大误区及正确补钙方法。

1、认为蔬菜不补钙不少人在饮食补钙上,很少注意补充蔬菜。

他们以为蔬菜里面只有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与骨骼健康无关。

实际上,蔬菜不仅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可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少钙的流失,本身还含有不少钙呢。

绿叶蔬菜大多是钙的中等来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蓝、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补钙蔬菜。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K是骨钙素的形成要素,而骨钙素对钙沉积入骨骼当中是必需的。

2、认为骨头汤会补钙骨头里面的钙绝不会轻易溶出来。

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

要想用骨头汤补钙,只有一个方法:加上半碗醋,再慢慢地炖上一两小时。

醋可以有效地帮助骨钙溶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一定不要用高压锅,最好用砂锅来炖,避免在骨头汤中溶出过多的铝。

3、相信豆浆是高钙食品营养学家经常劝告,不能喝牛奶的人可以喝豆浆作为替代。

的确,在很多方面,豆浆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食品,但从钙含量上来说,它却远远比不上牛奶,差的不是一倍两倍。

这是因为,大豆钙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加10杯水磨成豆浆之后,含量就稀释得很低了。

喝一杯豆浆,不过是吃几十粒豆子而已,其中的钙很少。

豆浆对骨骼的真正好处,在于它可以提供植物雌激素,减少更年期妇女的钙流失。

4、认为海带可以补钙不少媒体文章都告诉你,海带里面的钙很多——但只限于干海带。

可是干海带谁能大量吃呢?一旦吸了水,钙含量就不算多了。

而且,海带里面的海藻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会妨碍钙的吸收,因为它们可以和钙形成牢固的复合物,裹挟着钙一起“穿肠而过”。

但海带也不是毫无裨益,它是典型的成碱性食品,经常食用,对减少体内钙的流失有一定帮助。

补钙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补钙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补钙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选钙的原则:
1、钙制剂的安全性——安全的天然钙源为第一首选。

目前动物骨粉为原料制作补钙品已不被提倡,因为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易沉积于动物骨骼中,人若长期服用,易造成二次中毒。

2、钙元素的含量——科学合理的剂量,不过量。

额外单独补充的元素钙的总量要适宜,标准为每日适宜补充的总钙量的1/3,不及则缺乏,过量则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产生便秘、恶心、乏力等,并干扰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等。

柠檬酸钙和乳酸钙更不能过量服用。

3、钙的吸收率——钙源本身的吸收率+促进钙吸收的营养素。

吸收率取决于以上两个要素,所以需要优质的食物钙源,和促进钙吸收的低聚果糖等。

补钙的注意事项:
1、单独补充——补钙和补充其他矿物质分开补充。

2、维生素A、D和钙分开补充。

3、在临睡前食用,或午餐和晚餐之间食用更容易被吸收。

如何提升吃钙片的补钙效果完整版

如何提升吃钙片的补钙效果完整版

如何提升吃钙片的补钙效果完整版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矿物质,它在维持骨骼健康、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人体在不同年龄和生理时期,每天所需的钙量是不同的。

了解并满足自身所需的钙量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工作忙碌、学业繁重或饮食习惯等因素,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

这时,适量吃钙片成为了一种直接有效的补钙方式。

但要想让钙片的补钙效果更好,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知识和窍门,今天这篇科普就分享给您,让您的钙片吃得更有效~一、了解不同年龄段的钙需求量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矿物质,它在维持骨骼健康、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不同年龄和生理时期的人体,每天所需的钙量是不同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的建议:0-6个月:200mg7-12个月:350mg1-3岁:500mg4-6岁:600mg7-8岁:800mg9-17岁:1000mg18岁以上:800mg孕期:800mg哺乳期:800mg二、膳食补充钙的首选富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制品、深绿叶蔬菜和豆制品等。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的建议,每天应摄入足够的奶制品、深绿叶蔬菜和豆制品,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

补钙的首选方式是膳食补充。

通过认真吃好每一餐,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

富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制品、深绿叶蔬菜和豆制品等。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的建议,每天应摄入300-500g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一斤奶,并搭配300-500g的深绿叶蔬菜(约炒熟的蔬菜两盘)以及一些豆制品和一小把坚果,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

三、钙片补钙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钙剂类型:碳酸钙:钙含量高达到40%,但吸收需要胃酸参与,不适合缺乏胃酸或胃部消化不良的人群。

柠檬酸钙:钙含量相对较低,但吸收性能好,不依赖胃酸,适合消化不良的人群。

2. 选择添加维生素D的钙片: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钙片的补钙效果。

科学补钙的方法

科学补钙的方法

科学补钙的方法我们都知道,钙是我们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它不仅仅是构建骨骼和牙齿的基本材料,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功能。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钙摄入量,来维持我们身体健康。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科学而有效的补钙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食物补钙食物是最自然的补钙来源。

有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而且还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

乳制品,比如牛奶,奶酪和酸奶等,都是很好的钙源。

海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钙来源。

鲍鱼、章鱼、虾、海藻等海产品中的钙含量非常高,并且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蔬菜和水果也含有一定量的钙质,比如豆腐、菠菜和柑橘类水果等。

2. 钙片补钙对于一些钙摄入不足或者不容易摄取到足够钙的人来说,钙片或者钙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们一般都是在人工环境下精制而成的,一定量有效成分会被添加到每个剂量中,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身体充分吸收。

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如果摄入过多的钙片可能会导致钙在身体中的沉积,增加铁和锌的吸收量,从而影响身体的其他功能。

3. 钙块补钙钙块是一种保健食品,它通过不断的舔或吸吮使我们摄入必要的钙量。

与钙片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它所含的钙与蛋白质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密切相关,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除此之外,钙块的味道也很好,使它成为了家长给孩子补钙的一种不容易拒绝的方式。

4. 饮食搭配补钙除了直接补钙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饮食搭配的方式提高身体对钙的吸收效率。

例如,一些钙质不高的蔬菜,与高钙的豆腐混合食用,能够让钙的吸收效率更高,达到最佳的补钙效果。

除此之外,饮食搭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其他营养素,从而达到更健康的状态。

5. 运动补钙研究表明,坚持锻炼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骨密度,达到补钙的效果。

例如,走路、跑步和举重等重要运动可以使骨骼更加稳固,从而更好地吸收钙。

此外,我们还可以增加日常活动,例如爬楼梯和走路等,也可以增强骨骼稳定性,提高身体对钙的吸收效率。

总之,钙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对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和其他身体机能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补钙原则和注意事项

补钙原则和注意事项

补钙是指通过饮食或药物等方式补充体内缺乏的钙元素,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一些补钙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饮食补钙:最好的补钙方式是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钙。

食物中富
含钙的有奶类、豆类、海鲜、坚果等。

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富含钙的食物。

2.适量补钙: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钙摄入可能会导致健康问
题,如便秘、肾结石等。

建议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钙摄入量。

3.分多次补钙:钙的吸收效率受到肠道内环境和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分多次补钙可以提高钙的吸收效率。

4.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 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同时补
充维生素D。

5.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酸药等可
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6.注意钙的来源和质量:选择优质的钙补充剂,避免使用含有重金
属等有害物质的钙补充剂。

7.注意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应根据个体
情况调整钙的摄入量和方式。

总之,补钙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过量补充和不当使用。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充足的阳光照射等,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钙平衡。

补钙常识

补钙常识

补钙常识按照人体生长规律,人体骨密度的最高峰值是在30--35岁,此时骨头中的含钙量最高。

在这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多摄入钙质,让体内积累下较多的钙。

35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

如果等到中老年时期再补钙,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减缓身体中钙的流失速度。

所以,应该在30岁之前注意从膳食中补充钙元素,尽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从而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平均每日所需钙量为800毫克。

此外,还有两类人群需要额外注意增加钙质:11--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迅速,每日所需钙量为1000毫克;孕妇、乳母因为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所需钙量高于常人,为每日1000--1200毫克。

综上所述,人群中最需要补充钙元素的是儿童、孕妇和乳母以及老年人。

但是,即使是这些人群,如果过量补钙,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老年人中,心脏病患者补钙过量,可因钙沉积而引起猝死。

而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过量对儿童生长发育则会造成极大危害。

1)膳食补钙是关键面对缺钙问题,膳食调整是首选。

在日常食物中,具有补钙功能的食物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1. 奶类和奶制品如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等。

这是对于人体最有效、最安全,同时也是最科学的补钙食品。

奶类本身的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正常人每天坚持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再配合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就可以基本满足对于钙量的需求。

其他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也可以选择。

2. 豆类和豆制品有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长期食用可以获取丰富营养同时预防骨质疏松。

除了豆类制品,常吃河、海产品,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

同样可以达到补钙的目的。

3. 坚果类食物这类食品包括杏仁、花生、松子等,因为其中富含丰富的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大量钙质,有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能够坚固骨骼、增强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钙与补钙的有关保健常识1、缺钙的严重危害一、儿童缺钙的严重危害:将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儿童佝偻病"X"和"O"型腿等。

二、青少年缺钙的严重危害:生长慢、精力不集中、易过敏、易感冒、偏食烦躁、易疲倦,缺钙会使眼球失去弹性,引起假性近视眼。

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钙的危害:女性一生都要补钙,年轻时身体发育需要补钙,而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缺钙将直接影响两代人的健康。

四、老年人缺钙的严重危害:缺钙会使老年人加速衰老,影响晚年幸福,严重者会使老人在病床上度过晚年。

现已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率紊乱都与缺钙有直接关系。

老年妇女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比老年男子多2-3倍,立即补钙,刻不容缓!2、补钙的讲究钙是支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像吃盐一样,人一生中的各阶段都要不断地补钙,但千万别因此被拐进“死胡同”。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我们身边含钙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

天然食物中牛奶每百克含钙100~120毫克,每袋市售牛奶中含钙约为240~28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钙源。

日本1995年的一项研究提示,牛奶对人类骨骼有“镇静”作用,可减低骨钙丢失。

如果一个儿童每天喝500毫升奶,就可以补充600毫克钙,再辅以含钙丰富的蔬菜、豆制品、面包等,基本上可以达到摄钙标准。

(站长按:牛奶是最好的钙源,故应从小就培养小孩喝牛奶的习惯,还可以补充蛋白质。

但**的体内有阻碍蛋白质吸收的因素,故就慎重选择牛奶类型。

)豆类尤其是大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异黄酮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很好的作用。

鱼虾蟹类,禽蛋肉类,榛子、花生、芝麻等干果,海带、木耳、香菇等均不失为钙的良好来源。

豆腐在点卤过程中加入一些电解质,使蛋白沉淀,如南豆腐中加石膏即硫酸钙,北豆腐加的卤水即是含镁的盐,对骨质也是有益的。

作为钙剂产品,厂家应该在说明中标示每个包装(片、袋、丸、瓶)中钙的含量,有些钙剂每片(袋)含钙量22~25毫克,这对于更年期妇女补钙就不太适宜,因为若每天补充500毫克钙,就需服用10~20片,这么大把地吃药片一般人较难接受。

对于说明中不标示钙含量的产品最好不予选用。

有些钙剂经过加工特别是锻烧后,生成氧化钙,碱性增大,服用后对食道及胃肠道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起呕吐、胃疼等不良反应,一般最好不要选用。

天然来源的生物钙如牡蛎壳等,来源于海洋。

由于海洋污染问题,所以有报道这类钙剂存在铅镉等元素污染。

专家建议对这类产品应进行重金属监测,并在产品说明中加以标示。

钙的补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钙剂的选择上要考虑价格性能比。

专家特别指出,价格高的产品不一定质量好,吸收好。

比较我国市场上的一些钙剂的价格,按每天补充相同钙量计算,不同钙剂价格相差10倍甚至20倍之多。

专家建议,钙剂的补充可分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一般可在进食时补充。

晚上睡前服用可防止夜间血钙浓度下降引起的抽筋,而且对于改善睡眠质量也有较好的效果。

贫血病人补钙与补铁的时间最好隔开,钙对铁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样铁对钙的吸收也不利。

含磷的可乐饮料、酒精以及富含植酸、鞣酸的食物(如麦麸、菠菜等)会降低钙的吸收。

维生素C对钙的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饮用橙汁等有利于钙的吸收。

维生素D不仅是钙被机体吸收的载体,而且钙只有在维生素D的作用下才能被骨骼利用。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食物应保鲜贮存,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钙的流失;菜不宜切得过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调时间不要太长;菠菜、茭白和韭菜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应当先用热水浸泡以溶去草酸。

过量补钙不仅是一种浪费,对某些人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在补钙结合补维生素D时,应防止过量维生素D中毒。

对绝大多数**来说,补钙量在每日2000毫克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3、补钙时间有讲究如果缺乏胃酸,如萎缩性胃炎,若用碳酸钙则吸收率很差。

服用碳酸钙最好同时进餐,这样可增进碳酸钙的吸收。

如果老年人缺乏胃酸,则服用枸橼酸钙较好。

如果您所吃的膳食不能满足钙的需要,则必须改变您的膳食。

如多吃奶制品及上述含高钙的蔬菜。

最近,美国农业部和卫生部提出一天吃5次蔬菜和水果的健康行动计划,就是这个道理,用吃天然膳食的方法来满足钙的需要。

4、补钙原则(1)平衡膳食是基础。

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这些食物中的含钙量较高。

合理安排的平衡膳食,其中的钙含量可以达到推荐供给量的标准。

国务院提倡的大豆行动计划及学生奶计划就是补钙的最好途径。

(2)从营养预防钙。

缺乏有关疾病和减少老年性骨质疏松程度的角度,膳食中应有充足的钙。

膳食改善后,不足的部分根据需要选用钙剂:(a)钙制剂必须不含有害成分。

如由天然的贝壳或动物骨骼制备的钙制剂,应避免使用有污染的原料及避免其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b)膳食中钙存在的化学形式似乎不是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

而受试者的年龄、生理状况、体内钙的存留情况、摄入钙量的多少、膳食中其他成分(如蛋白质、磷等)对钙的吸收、利用有较大影响。

一般说来,每份钙制品中含元素钙的量和消费者对补钙计划的经济承受能力是选择钙制剂类型的参考标准。

(c)补钙剂的颗粒要能分散,与食物混合或饭后服用者吸收较好;分次比集中服用的效果好。

在有胃酸的条件下,碳酸钙也可以被吸收。

胃酸缺乏者,有机酸钙,如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水溶性制剂比较容易吸收。

(d)在食物中原有钙水平的基础上,补充钙剂的剂量以膳食中钙的总量能达到推荐的每日膳食供给量水平的效果为好。

(e)补钙计划是一长期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

有研究证实:在受试的双胞胎儿童和青少年中,一名补钙,另一名不服钙剂;在一两年内,双胞胎中补钙者的骨密度增加大于另一名未补钙的相应对照者,但停止补钙两年后,补钙者与对照者的骨密度没有大的差别。

说明骨骼是不断再建的,骨骼中的钙也是不断更新的,坚持膳食中的钙营养对维持骨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f)应注意补钙的安全性问题,目前认为每日钙元素总量不要超过2000毫克。

(g)补钙剂应含有维生素D,维生素D的推荐供给量为每日10微克(400国际单位),不可过量。

(3)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运动和晒太阳。

运动员的骨密度大于静坐较多的人群;同一个人上臂优势侧的骨密度也大于另一侧,说明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多运动还可以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摔跤几率和骨折发病率。

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

5、补钙要注意一些唯利是图的企业为宣传自己的补钙产品,宣称通过食补已不能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提出全民缺钙、全民需集中补钙的口号。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此发布消费警示,补钙须防误区。

误区之一:广告铺天盖地,宣扬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

我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青少年及孕妇钙摄入推荐量为1200—1500毫克。

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间的差异很大,牧业区人群以及豆制品摄入量较高地区人群的钙摄入充足,蛋奶摄入较多的城市人群及沿海食用鱼类较多的人群钙摄入也较充足,而内地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以米面菜为日常主食的人群钙摄入量偏低,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左右,并非人人缺钙。

误区之二: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

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场、药店中,部分补钙产品生产厂家在免费为消费者测钙,很多被测试过的人都发觉自己被判定为“重度缺钙”,继而在测试人员的推荐下购买某种钙保健品。

误区之三: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暗示人们,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

误区之四:补钙产品越贵,含钙量和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补钙品,以含纯钙质每克计,零售价格从几角钱至20余元不等。

巨额的利润和竞争带来的是广告大战。

有的补钙品广告使一般人以为服用了该种钙产品,钙质就会像水泥一样一层层“粘”到骨头上。

误区之五: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误区之六:强调儿童也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

很多家庭受广告宣传影响,担心食补的钙摄入量仍不够,便刻意给孩子服用补钙产品。

误区之七: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

根据医学原理,人体皮下脂肪内含有的活性物质在阳光作用下也能转换成维生素D,过量摄入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生成,甚至造成体内积蕴中毒。

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骨量时钙的含量,它又由三种因素所决定,即遗传的因素、补钙的因素和身体锻炼的因素;二是钙流失情况,它也由三种因素所决定,即钙的补充、钙的流失量以及生活习惯,如嗜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

针对以上误区,中消协郑重警示消费者:一、应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理性思考,对补钙商品有正确的认识。

不应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迷惑,在营养学领域这些名称多数不存在。

二、不要听信某些钙保健品的夸大宣传。

目前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并不存在所谓的“95%”的吸收率。

三、提倡合理地改进膳食结构,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钙。

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

特别是牛奶,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再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

四、消费者判断自己到底缺不缺钙应该去正规医院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仪”的检测,商场、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同时这类仪器又是放射源,其辐射对被测试者有一定影响。

五、对于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等钙需求量较大的特殊人群,可根据自身需要适量服用钙产品。

专家们的意见是,市场上流通的补钙产品都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认定,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贵的不一定就好。

六、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人体的实际吸收率。

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毫克时,就会使吸收率降低。

七、对于老年人来说,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从改善膳食结构和服用补钙剂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

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因此需要通过医生检查确定自己是否缺钙。

八、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

据专家研究发现,儿童过量服用钙制剂,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有缺锌症状的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九、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

由于人体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蕴中毒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