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精选)
第一节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面对地震,我们会做什么呢?。
我们会思考地震的成因和成功预测地震的办法,以及如何抗震救灾,这个分析过程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么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呢?一、什么是主观能动性?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物”,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以外的一切物,从狭义上讲是指动物,本课主要是指狭义。
想一想:面对地震,人会怎么办?动物会怎么办(资料1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2海啸过后科学担起四大任务(附后))2、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即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3、主观能动性的内容(三个表现):(1)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①什么是“想”?即认识世界。
②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要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就会有意识发生。
这种反映可以是主动、积极的反映,也可以是被动消极的反映,只有主动积极的反映才能被称为认识。
认识属于意识的一种,是人主动地感知对象,去理解对象的结果。
另外,意识一般是相对于物质而言,而认识一般是相对于实践而言。
)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
有人会说,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
当面对地震,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地震的成因和怎样预测抗震,。
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体。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
主观能动性 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
1、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 、 届冬奥会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 届冬奥会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 2、今年冬天全国许多地方云南等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今年冬天全国许多地方云南等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3、去年底今年初,我国北方遇到了罕见的雨雪天气,其 、去年底今年初,我国北方遇到了罕见的雨雪天气, 新疆地区的雪情尤为严重 地区的雪情尤为严重. 中新疆地区的雪情尤为严重 4、继今年初海地发生了大地震, 2010年2月27日,智利 海地发生了大地震 、继今年初海地发生了大地震, 年 月 日 也发生了8.8级的强烈地震. 也发生了 级的强烈地震 5、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6、经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经初步测算,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 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亿元,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 7、春节后,出现了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 、春节后,出现了农民工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的矛盾现象。 的矛盾现象。
②客观条件
A.客观条件制约着主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
反对放弃主观 能动性
B.主观能动性可以分析、 B.主观能动性可以分析、 主观能动性可以分析 利用、改变、 利用、改变、创造条件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的产生:随着实践和学习的积累而 ① 主观因素的产生 随着实践和学习的积累而 不断增加的; 不断增加的 制约的具体表现:业已形成的主观因素制约 ②制约的具体表现 业已形成的主观因素制约 着主观能动性的 进一步发挥; 进一步发挥; 主观因素的性质: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 ③主观因素的性质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 主观因素才有利于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因素才有利于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端正主观动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 ④ 端正主观动机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 点及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点及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二政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理解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并且通过这些理论观点的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合作研讨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感悟到自然美、社会美、家乡美。
[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受到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难点: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板书设计]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假如你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怎么办?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名4 年级小学生小安在暑期报名参加了野外生存训练夏令营。
有一天,在森林里训练抓特务的活动中,他与同学们失去了联系。
这是一个深山老林,电话及其它通讯方式都联系不上,周围又没有人家。
他带的食物和水很有限,而且又发现自己没带指南针。
他非常害怕,在森林中大哭起来。
后来,他冷静下来,开始想脱险的办法。
(他该怎么做才能走出大森林?同学们讨论,说出办法)他想起训练营学到的一些求生方法。
首先想到的是设法找一条小溪。
如果能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一般迟早会走出去的,因为水是向低处流的。
可是他失败了,花费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小溪,而且越走越远,食物和水也越来越少。
他告诫自己不要慌。
他相信,只要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就一定能够脱离危险。
(一个4 年级的小同学,才十一、二岁,能有这样的心态和决心,真让人佩服!)他突然想起,训练营老师曾讲过,如果在当地的森林里迷了路,一直朝北走,就会走出森林。
怎样判断方向?于是他开始用曾学过的知识,根据一些地物特征来判定方向。
(同学们知道哪些地物特征可以帮助判定方向吗?学生讨论:树冠,树的年轮,岩石,苔藓,蚂蚁洞............... )经过1天1夜的努力,小安终于走出森林,安全脱险。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教学目标理解:(1)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到客观因素即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而这一制约也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运用: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自学、议论、讲解相结合教具材料多媒体教学过程多媒体幻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精彩回放思考回答:(1)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表明了什么?(2)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这种伟大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这一伟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的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
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生:(略)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
(板书)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三:精神状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 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熟悉水战 反间计
利 曹军战船众多,一但着火,其余船 连环计 条 只必四面而逃. 件 如何靠近曹操水军,实施放火. 苦肉计
火烧赤壁一定要有东南风, 而隆冬季节又多为西北风
诸葛亮借东风
②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的关系
反对不顾客观条件,片面夸大主观能动 性的唯心主义
1、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为什么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 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 们的行动
第二 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 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曹操雄兵百万,上将 千员,而东吴不过几 万人马,兵力对比悬 殊,如以卵击石,绝
无取胜的可能。
只看到不利条件,未看到有利条件,用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主观能
动性,从而放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战派
全面分析条件,利用有利条件,限制或排除不 利条件的影响,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有利 曹军虽人数众多但多为降兵,长途 充分利用 条件 跋涉十分疲惫;北方军队不善水战、
既能见可见之兵,又能见不可见 诸葛亮 之兵。如:草船借箭、借东风
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 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方法论 客观规律 前提基础、制约
主观能动性
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方法论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放弃人 的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201911整理)

为什么长江河床会升高、洪水会爆发?
因为长江上游的人为了得到木材,获得经济 效益,滥伐森林,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水土流 失~~~,忽视了客观规律所导致。
2、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客观条件的的表现
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提问
1、如何正确处理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的关系? 想一想
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问
1、为什么要对比两个年份的洪水流量?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洪水流量,是
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 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认识作指导,有效地 预防长江洪水。
2、是不是分析这两年洪水流量的记录,就能完 全掌握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因 为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后面,是看不见摸 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不是轻而易举的。
;
掌握主要工作部件、计算及使用;5.主要教法、学法 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研究方法、变形区的划分、各变形区的变形特征,第五部分 4 钣金修复常用的工具(2学时) 8 整车分销业务 也适用于交流电路及其他电路,掌握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装置的结构、性能 ,实验二 了解麻花钻的缺点和修磨办法。掌握切削力,写 (4)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微机控制基本类型及设计选用原则。3 按两连架杆多对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农学概论、农业机械学 参考书: 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方法 第九部分 教学目标 量规公差带 2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 郭康权.(6)掌握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第四部分 28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 9 主要研究典型汽车电器设备与电子控制技术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分析方法等内容,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学时数 渐开线的性质,所需先修课: 2
高二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1(201911整理)

(1)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客观条件出发
①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的 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 第一 认识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 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 第二 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
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第三 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
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 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
们通常说“想”。
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
•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规律。 • 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认识。 • 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认识。
(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 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
们通常说的“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 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
等。
• 如:“九八”抗洪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 众、部队官兵取得最后的胜利。 “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非典精神 “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 整,中国“神舟”六号在酒 泉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 了为期5天的太空之行。 大 约40分钟以后,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