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公开课_幼儿性别化.ppt
7.5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学习材料

学前阶段所接受的性别教育对人一生的性别特征都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扩展到一个人的身份、性角色行为、性反应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在学前期不正确的性别教育甚至是导致成年时期各种性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根源。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和特征的相对稳定的信念。
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具有积极、爱冒险、有支配性、独立等特征;认为女性具有体贴、情绪化、温柔、善解人意等特征。
(图7-10)性别刻板印象包括性别刻板知识和性别刻板灵活性。
一、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一)性别刻板印象 (二)性别角色张春兴(1995)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传统中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
性别角色与性别有关,但并不是性别之间所有的行为差异都是性别角色的一部分,由生物性差异造成的行为差异不属于性别角色的内容,只有社会期望所决定的性别行为才是性别角色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习社会期望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要求,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和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
对性别角色真正理解并在行为和性格中体现出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实际社会中,男性角色和男性品质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个像男性一样独立坚强的女性会受到社会的赞赏。
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由于教育、生产劳动、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平等权利,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化正在减弱,性别角色并不是男女关系中唯一的定型基础了。
(三)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是指一个人接受并认可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性别角色,并将与其相对应的态度行为内化为自己性别角色观和信念的过程。
性别认同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性别认同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是吻合的,儿童就比较容易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但是如果性别认同发生障碍,可能不能平静地适应社会生活,甚至会形成“异性癖”。
(视频:男孩女孩的性别认同)儿童把发型、服饰等作为区别性别的根据,当发型或者服饰等改变之后,他们可能会认为性别也随之改变,这就是关于性别的不守恒。
幼儿心理学公开课幼儿性别化ppt课件

思考练习:
如果你见到邻家大嫂把自己 的儿子打扮的花枝招展, 让他们玩布娃娃、过家家 ,涂口红,你想对她说些 什么?
18
• 请问周老师这样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结合幼
儿的性别化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4
拓展延伸
• 性别认同障碍: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 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15
16
本课小结
1.儿童性别化发展过程中,父母、教师所起 的作用是巨大又重要的,尤其是父母。
2.性别化对儿童一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及恋 爱、婚姻福都有重要影响。
性别稳定性 (4-5岁)
性别恒常性 (6-7岁)
你是个男孩还 知道自己/他人
是女孩?
的性别(自我界定)
你长大后是当妈 性别不会随 年龄 妈还是爸爸? 而变化。
男扮女装/ 女扮男装
性别不会随外表
(服饰Hale Waihona Puke 形象、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大耳朵图----难回答的问题 视频解析
9
小案例导读:
• 妈妈带着3岁的石头外出吃饭,到了饭店,他吵着 要小便。妈妈为了照顾他,让他进女卫生间,谁 知道石头宁愿憋着也不进,还嚷嚷着说:“我是 男孩,要去男厕所。”妈妈只好拜托别人把石头 带了进去。不仅如此,石头对衣服还很挑剔呢! 比如颜色过于鲜艳的不穿,带小花、蝴蝶结的不 穿等
10
(二)性别角色:性别的社会划分 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各自适宜的行 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11
性别角色
外化
+
内化
12
儿童对性别角色的掌握, 有赖于性别认同的确立。
13
幼儿园的性别化教育
• 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几乎都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 性别。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 ,已经身为人母的周老师利用自己的一组成长照 片开展了“我长大后是当爸爸还是妈妈”的谈话 活动,启发幼儿思考自己以后会当爸爸还是妈妈 ,并让他们画出长大后的样子,还要求幼儿回家 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相片;在娃娃家 活动里,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来选择各种角 色,根据性别装扮各种娃娃;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男孩女孩分别喜欢什么,到公园散步时启发幼儿 观察男人女人的样子和行为。
《幼儿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a
12
3-2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三、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几个因素 的主要体现
(二)受幼儿欢迎的老师具有的特征
四、社会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a
13
3-3 妨碍幼儿心理健康的十种偏向
1、缺乏抚爱 3、儿权社会 5、过分苛求 7、角色混乱 9、欲求挫折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提供了
最初的可能性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
(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a
9
2-4 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二、心里发展的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划分
a
7
2-2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的言语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3
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
1.理论作用 2.实践作用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提高幼儿教育效能 (三)提高教师素质
a
4
《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的自我认识与性别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幼儿时期是个体进步的重要阶段,自我认识和性别认识的形成在这个阶段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了解幼儿的自我认识和性别化对于增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自我认识和性别化的进步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援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进步并实行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进修目标:1. 了解幼儿自我认识和性别化的进步特点;2. 精通影响幼儿自我认识和性别化的因素;3. 探究增进幼儿健康进步的教育对策。
二、进修内容:1. 幼儿自我认识的形成过程;2. 幼儿性别认识的进步特点;3. 影响幼儿性别化的因素;4. 增进幼儿性别认识健康进步的教育对策。
三、进修步骤:Step 1:幼儿自我认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孩子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幼儿自我认识的形成过程。
幼儿时期的自我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熟识、自我评判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进步,老师可以通过照顾、鼓舞和引导,增进幼儿的自我认识进步。
Step 2:幼儿性别认识的进步特点探讨幼儿性别认识的进步特点,了解幼儿对于性别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幼儿时期是性别认识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熟识和理解性别,防止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Step 3:影响幼儿性别化的因素分析影响幼儿性别化的因素,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幼儿性别认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教育措施,援助幼儿健康成长。
Step 4:增进幼儿性别认识健康进步的教育对策总结增进幼儿性别认识健康进步的教育对策,包括建立性别对等认识、引导幼儿拓展性别认知、提供性别角色多样性的教育资源等。
老师应乐观参与幼儿性别教育,增进幼儿性别认识的健康进步。
四、拓展延伸:1. 参考相关教育理论,进一步探讨幼儿自我认识和性别化的进步;2. 观察实践,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个性化的幼儿性别教育方案;3. 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自我认识和性别化的进步状况,共同致力于增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九章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pt课件

end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5
父母教师强化合性别行为儿童的行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通常是同性别的同伴对他人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认知分类解释注意模仿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因为性别相同儿童一般认知发展性别认同知识儿童参加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活动适合于他人的性别10一生物因素1
第八章 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儿童角色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 童在生活环境中一方面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另 一方面是通过儿童的观察学习或模仿而获得。 父母 教师 强化合性别行为→儿童的行为→儿童观察和模仿他人 (通常是同性别的) 同伴 对他人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
6
7
8
3.认知发展的观点
1.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 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
(二)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
5
二、有关性别定型化的理论
(一)生物学的观点
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差异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主要是由两性 在遗传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生物因素直接导致性别 差异,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强化儿童性别角色的程序,不能改 变性别角色的发展方向。)
认知—分类—解释—注意、模仿
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
因为性别相同
儿童一般认知发展 → 性别认同知识 →
↓
儿童参加活动,
因为他们知道
这些活动适合于他人的性别
9
10
三、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染色体生物遗传特性的影响 2.荷尔蒙的影响 3.大脑单侧化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三)同伴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媒介与文化因素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性别社会角色:社会依照人们的生理性别将 某些社会责任和权利交付给男性和女性,形 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如家庭制度中的两性 劳动分工,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分别承担不 同的社会责任和权利。 “好母亲”或“伟大母爱”的期望
性别认同(性别身份或性别同一性):性别
气质与第一性征的一致性状况,是个人对所
属性别群体相对稳定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在
55
2、故事书
传统的童话故事,和更多的写给儿童看的现
代故事一样,充斥着性别的刻板印象。在许多童
话里,被动的女性是特别理想的。迪斯尼上映的
儿童卡通片,如“小美人鱼”、“美女和野兽”
和“阿拉丁”,看起来为女性提供了更为积极的
角色,但是,更详细的审查之后,发现它们只是
重复了旧的叙事情节,即无私、美丽的女孩得到
男性的活动与女性也不一样。男性从事更具冒险性 的探索,进行户外活动,要求独立和力量。而在出 现女孩的地方,就会被描绘为被动的,基本上限于 室内活动。
女孩为男孩烧水做饭、洗衣扫地,或者就是等着他 们的归来。
故事书里所体现的成年男人和女人也基本如此。
在所分析的书中,没有一位女性在家庭外面有一份
职业。与此相反,男性都被描绘成战士、警察、法
73
答题要求:
1、以上四个论题任选两题作答,每题50分,共100分。
2、请在答卷上注明答卷人姓名、性别、学号、所在 学院。
3、结合本课程各讲座内容,不抄袭,不写空话、套 话。
4、层次清楚,标点正确,尽量不写错别字。
5、手写版、电子打印版均可。
74
论文提交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12月4日(第13周星期四)晚18: 30之前 地点:1区1教302教室。 注:没有按时提交论文的同学作缺考处理。
教你认识《男孩女孩》小班课件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向
完善课程设置
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确保学生在各学科中都能接受到
性别平等观念。
2024/1/26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 学生的性别意识和自我认知。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方 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性别现象 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 会责任感。
学会了尊重他人
课程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不论性别、年龄、背景等,都应该 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提高了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实践练习,学员们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 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性别平等教育将更受重视
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性别平等教育将在未来得到更多关注,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营造尊重、平等的校园氛围
通过宣传标语、校园文化墙等形式,展示性别平等理念,营造尊 重、平等的校园环境。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树立性别平等观念,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避免性别歧视和 偏见,与学生建立和谐、互信的关系。
加强性别教育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确保性别平等教育在 学校得到有效实施。
幼儿开始接触到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 板印象,如男孩应该勇敢、女孩应该 文静等。
2024/1/26
12
情感表达方式差异探讨
2024/1/26
情感表达方式的性别差异
男孩和女孩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如女孩更倾向于通过言语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 ,而男孩则更倾向于通过行动来表达。
家庭和社会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04
递策略
1.28第十一章性别行为

知识准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双性化的男女更受欢迎,他们的特 征是:温和、文雅、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同一化相联系的。
思考:如何看待幼儿的性别行为?
【小结】 ①帮助幼儿形成性别角色,发展性别行为是成人的任务。 ②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 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同一化相联系的,过分划分两性不同的
作用会妨碍男女幼儿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④ 幼儿期适当淡化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同一化性格是有利的。
知识准备
三、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1.幼儿期已经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明显体现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2.评价幼儿行为的“性别相符性”的最常见方法就是: 观察儿童游戏中的玩伴与游戏内容。 幼儿的性别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内容(玩具偏好、扮演的角色等)(14-22个月) ——男孩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喜欢运动型和竞赛性游戏 ——女孩喜欢洋娃娃和毛绒玩具,喜欢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游戏中的玩伴选择:儿童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女2岁、男3岁开始) 3.个性差异(4-6、7岁) ——4岁女孩的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强,关心人与物方面优于同龄男孩 ——6岁男孩的好奇心、观察力较好,情绪较女孩稳定
知识准备
补充: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地认识识性别角色(3-4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明确分辨出自己的性别,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 逐渐增多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得越来越清 楚,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 性别认同障碍: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 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课件
课件
本课小结
1.儿童性别化发展过程中,父母、教师所起 的作用是巨大又重要的,尤其是父母。
2.性别化对儿童一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及恋 爱、婚姻福都有重要影响。
课件
性别认同 (2-3岁)
✓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自我界定。
我是??
课件
性别稳定性 (3-4岁)
✓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等变化而改 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课件
性别恒常性 (6-7岁)
✓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 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课件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P197
性别认同 (2-3岁)
课件
思考练习:
如果你见到邻家大嫂把自己 的儿子打扮的花枝招展, 让他们玩布娃娃、过家家 ,涂口红,你想对她说些 什么?
课件
课件
(二)性别角色:性别的社会划分 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各自适宜的行 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课件
性别角色
课件
外化
+
内化
儿童对性别角色的掌握, 有赖于性别认同的确立。
课件
幼儿园的性别化教育
• 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几乎都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 性别。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 ,已经身为人母的周老师利用自己的一组成长照 片开展了“我长大后是当爸爸还是妈妈”的谈话 活动,启发幼儿思考自己以后会当爸爸还是妈妈 ,并让他们画出长大后的样子,还要求幼儿回家 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相片;在娃娃家 活动里,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来选择各种角 色,根据性别装扮各种娃娃;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男孩女孩分别喜欢什么,到公园散步时启发幼儿 观察男人女人的样子和行为。
第五章
幼儿性别化
课件
一、性别:
生物学特征 男性/女性。
儿童性别化: 社会化
将生物学的性别和 社会对性别的要求 融进个体的自我知 觉和行为之中的过 程。
课件
课件
快女不女(越来越爷们) 课快件 男不男(越来越娘们)
学习要点
幼 1 儿童性别自我概念的发展
儿
性2 性别角色源自别化3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性别稳定性 (4-5岁)
性别恒常性 (6-7岁)
你是个男孩还 知道自己/他人
是女孩?
的性别(自我界定)
你长大后是当妈 性别不会随 年龄 妈还是爸爸? 而变化。
男扮女装/ 女扮男装
性别不会随外表
(服饰、形象、活动)
的改变而改变。
大耳朵图----难回答的问题 视频解析
课件
小案例导读:
• 妈妈带着3岁的石头外出吃饭,到了饭店,他吵着 要小便。妈妈为了照顾他,让他进女卫生间,谁 知道石头宁愿憋着也不进,还嚷嚷着说:“我是 男孩,要去男厕所。”妈妈只好拜托别人把石头 带了进去。不仅如此,石头对衣服还很挑剔呢! 比如颜色过于鲜艳的不穿,带小花、蝴蝶结的不 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