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男子以肾为先天,病多在精气;女子以 肝为先天,病多在血。--刚柔 4. 饮食因素: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 有明显影响。饮食性味影响脏腑之精气 阴阳。
• 5.劳逸所伤 • 6.情志因素 • 7.地理因素 • 8.疾病针药及其它原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内经》:阴阳含量划分法 五行归属划分法 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1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 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 气必损”。
2 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等 老人:精气虚弱,体质转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消渴等 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等; 瘦人或阴虚者:易患痨嗽等
脏气偏聚盈虚—对情志的反应不一。 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过敏性体质的形
成,与体质有关。
二、阐释发病原理
1.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 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邪气难以侵入体内; • 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邪气易于乘虚侵入; • 发病的即时而发、伏而后发、时而复发、发病
后的证型与体质有关 2.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 此外,凡影响体质的因素均可影响发病。
性等。 心理发育水平: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意志,性格等。 适应能力: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损害能力,
调控能力,修复能力等。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1.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 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 等。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编辑课件
13
(3)精气血津液
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 的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
编辑课件
14
(4)生理功能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 我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 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 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 (阳质)、“阴体”(阴质)等,大多是 从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 类的。
草龟1只、鲜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 猪瘦肉100克、葱姜适量。 脾胃功能差者,加白术50克。 针灸:火罐治疗,(闪罐、走罐、旋罐、 抖罐、平衡火罐,取背俞穴)。 保健穴:曲池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编辑课件
36
编辑课件
37
痰湿体质
临床表现:嗜睡,喜食辛辣、肥甘厚腻,周 身乏力,倦怠,身体沉重,阴雨 天加重,大便粘腻,舌淡,苔白 腻,脉滑。
编辑课件
9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具 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在 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 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编辑课件
10
(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编辑课件
15
2.分类
阴阳分类 五行分类 脏腑分类 体型肥瘦分类 禀性勇怯分类
编辑课件
16
体气 质郁
平和 体质
编辑课件
17
平和体质
功能协调体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 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 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 力充沛,反应灵件

体质_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体质_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
12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希麦氏从 精神病角度将人群分为矮壮型、 肌肉型、瘦长型三种。这些都 是人类对体质医学研究的早期 成果。但国外对体质学说的研 究往往偏重于心理分析,被称 为“气质学说”。
-
13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依
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 灵活性,把人分为兴奋型、灵 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 始终起重要的作用。在个体 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 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 季节变迁等对体质均产生一 定的制约影响。
胆汁质
黄胆汁占优势,表现为性情急躁,神经系统坚 强。不怕困难,缺乏自制能力,缺乏持久而有 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
黏液质
黏液占优势,表现为性情孤僻,感觉和
行动都是均衡的,表情不显于色,感情
稳定,反应迟钝,难以适应生活条件的
改变,工作埋头苦干。
-
11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其所
著的《论人的本性》一书中的这 些论述,都只是直观地对外部表 象和宏观的体貌特征、行为心理 进行的描述分类,从根本上说, 还是属于现象分类,而不能深入 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五章 体质
-
1
引言
在所有的人群中,每个人都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叫做个体差异。
你就是你,绝对不是另外一个人。你 的个性心理,你的对外生活能力,你 的心态,你的表达,生理现象都是不 一样的。这个就叫做中医体质学,研 究人的个体差异的学问。
-
2
人的个体差异是由先天父母的遗 传决定的;同时,也受后天的影 响而变化。后天影响,包括长大 成人的过程中,饮食,性情,工 作环境等。从而导致了每个人与 众不同的体质特征。
变 “赋禀”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 “气质”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22
质化:病势从体质而化。
11
作用: ※体质在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变化。
※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 要作用。
※改善后天体质形成的条件,可弥补先天的 不足,达到以后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者的目的。
12
第三节 体质的表现特点 全面性——全面体现在形和神的一切方面 普遍性——每个个体都有体质,无一例外 复杂性——个体表现千状万态,复杂多样 稳定性——个体生理特征相对稳定(动态稳 定) 可变性——随时间推移、年龄变化而自然演 变 连续性——表现在时间上的不间断、连续演 变规律
6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8
第二节 一、先天因素
体质的形成
又称先天禀赋:小儿出生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 特征。 产生生命 父精母血相合 形成体质的基础 体质形式——遗传性 作用:※ 先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 是人体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 ※ 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注: 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倾向。
9
二、后天因素
3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名称的由来 ●古有“禀赋”、“素质”、“禀质”、 “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 ●近年来,“体质”逐渐形成一种学说,被 日益重视。 ●“体质学说”的兴起,拓展了中医基础理 论的研究范畴,形成一些新的理论热点。
4
二、体质的含义 是人体在遗传性(先天禀赋)和获得性(后 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相 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
体 质
杨 勇 中医系(5教303室)
体 质
体质的概念
体质的形成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形成于先天,定性于 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和心理因素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 的特性。
构成体质的三大要素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心理因素
1.形态结构
体表形态(外部形态结构) 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 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四、现代临床体质分类
5.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 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6.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 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7.血瘀质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 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8.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 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9.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 为主要特征。
四、现代临床体质分类
1.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 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为正常的体质。 2.气虚质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 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 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4.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 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人出生前从父母所获得的一切统 称为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决定个体性情和功能。
2.后天影响
饮食结构、营养状况、居住环境、 生活条件、季节变化等都对体质的 形成有一定影响。 故后天的调养、适度的劳作和体 育锻炼,可补先天不足,增强体质。 性别年龄也可影响体质。
三、体质分类
《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阳的多 少盛衰,把体质分为太阴、少阴、 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 五行学说,结合人体的肤色、体形、 禀性、态度等特征,将体质分为木 型、火型、土型、金型、水型五种 类型。

中医体质基础理论 教学PPT课件

中医体质基础理论 教学PPT课件
不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三、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
4、心理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 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使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 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从身体发育、面色、声音、
动作、精力、处事态度、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来看。
4、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5、劳逸所伤 :
过劳——伤气、伤形 过逸——长期养尊处优,四肢不勤,可使气
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 6、情志因素:精神情志,贵在和调;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
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 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
生理状态下———生理反映 病理状态下的——发病倾向
预测性:偏于某中体质类型者,在初现端倪之
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 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为治未病 提供依据(及早采取措施 ,防止恶化 于未然)。
体质学说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 从 不同对体质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 ,并有效的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 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 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气虚质保健穴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 指处;
❖ 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神阙穴:位于脐窝中央。
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
3.阳虚质 (C型) ❖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
要特征。 ❖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
❖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 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 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的潮湿或气温偏高 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质饮食
方凹陷处。
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
7.血瘀质 (G型) ❖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
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
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 ❖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舌红少津,脉细数。 ❖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阴虚质饮食
❖ 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 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 温燥烈之品。
❖ 食疗方:莲子百合煲瘦肉一一莲子(去芯) 15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盐适量。 制作:用莲子(去芯)、百合、猪瘦肉,加 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本汤 具有清心润肺、益气荞麦(含致敏物质 荞麦荧光素)、蚕豆等。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五章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五章体质

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 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 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 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 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施的反 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 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学说概述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 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 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 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 的理论知识。
体 质 的 构 成

形态结构
生理活动 神 心理活动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表形态(外部形态结构):包括体格、体 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 脉象等。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 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 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 判断。 体型:指身体大小形态比例的形态特征,是 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 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 差异。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古今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作了不同的分类。 《内经》曾提出过阴阳含量划分法、五行归 属划分法、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心理特 征分类法(包括刚柔分类法、勇怯分类法、 形态苦乐分类法)等,张介宾等采用藏象阴 阳分类法,叶天士等以阴阳属性分类,章虚 谷则以阴阳虚实分类。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1、体质因素决定个体对某些病邪的 易感性和耐受性。 如:偏阳质者,对风、暑、热邪 具有易感性,而对寒邪具有耐受性, 称之“同气相求”。
2、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如: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 壮,易患咳喘、消化不良、腹泻 等病;老年人肾气渐衰,易患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肥胖或 痰湿体质者,易患中风、眩晕、 糖尿病等;瘦人或阴虚体质者, 易患肺结核、咳嗽等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 体质的多样性:遗传因素的多样性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复杂 性,决定了人类体质的多样性
• 体质的趋同性:同一种族或聚居在同一地域的人,因为生 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大致相同,遗传背景和生存环境具有同 一性和一致性,从而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呈现类似的特征, 这就是群类趋同性
• 体质的可调性:体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可变的, 这就使体质的可调性成为可能
• 稚阴稚阳之体:小儿像初生的嫩芽,“脏腑娇嫩,形气未 充”,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 五脏有余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亏虚,心火有 余,肺脏娇嫩
学习交流PPT
23
青年体质
• 青年时期气血渐充,肾气旺盛,机体发育渐趋成熟,是人 体生长发育的全盛时期。表现体魄强壮,内脏坚实,气血 充足,精力充沛,体健神旺,形成基本稳定的体质类型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
中医基础理论
学习交流PPT
1
第五章 体质
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习交流PPT
2
目录
• 概述 • 第一节 体质的概述 •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变化 •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 第五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学习交流PPT
3
重点与难点
学习交流PPT
21
一、体质与年龄
• 小儿体质 • 青年体质 • 中年体质 • 更年期体质 • 老年体质
学习交流PPT
22
小儿体质
• 纯阳之体: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初升之旭日,其阳气 生长迅速而旺盛;小儿受邪以后,容易转化为热病;小儿 脏腑组织的修复力较强,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患病后较成 人易于康复
学习交流PPT
11
四、体质的评价标志
• 体质的评价指标
1.身体形态结构的发育水平 2.身体的机能水平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的发育水平 5.适应能力
学习交流PPT
12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学习交流PPT
13
体质的形成
学习交流PPT
14
一、先天因素
• 先天:又称先天禀赋,是指子代出生之前在母体内所禀 受的一切,包括种族、家庭遗传、婚育、种子,以及养 胎、护胎、胎教等。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 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在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习交流PPT
9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 体质的遗传性:遗传是亲代将其特征传给子代的一种现象 • 体质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
时间内不易发生太大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体质的可变性: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
的,这就意味着体质具有动态可变性
学习交流PPT
10
• 青年时期是体质最强健的阶段,抵抗力强,不易感邪致病, 即使生病,也以实证为主,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学习交流PPT
24
中年体质
• 中年阶段,人体的脏腑经络功能,都达到最佳状态。但也 是在此阶段,人体体质出现转折征兆,脏腑气血由盛极而 转向渐衰。由于生理上由盛转衰,逐渐出现阴阳气血失调, 脏腑功能减退,形体开始走向衰退
学习交流PPT
17
二、后天因素
• 精神情志:情志的变化,往往可以通过影响脏腑的功能活 动和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与运行而影响人的体质
• 疾病药物:疾病往往也是导致体质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疾病发生后,由于邪正斗争,人体内的气血阴阳必然会消 耗。用药得当,可补偏救弊,调理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 用药不当更易引起体质的变化
学习交流PPT
15
二、后天因素
• 饮食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对维护和 增强体质十分有益。长期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当,以及偏食 偏嗜某些食物,均会影响个体体质的变化
• 劳动安逸: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 的体质。过度的劳累,易损伤筋骨,消耗气血,致脏腑精 气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人体虽然具有相同的脏腑组织结构, 但每个人在形态结构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可反映脏腑机 能和精气血津液的盛衰
•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为人格、性格、气质、态度、智慧等方面
学习交流PPT
16
二、后天因素
•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疏通经络气血,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抗病能力。体育锻炼 过度,反有损于脏腑气血,形成虚性体质
• 婚姻生育:长期禁戒房事,身心欲望得不到满足,心情久 郁,可致气血不畅,形成气郁体质。性生活不节,房事过 度,则会大伤肾精肾气,损耗肾阴肾阳,形成虚性体质, 出现早衰
学习交流PPT
18
二、后天因素
• 生活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水土性质、气候特点以及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常常影响着人的体 质,最终导致人的体质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社会环境同样 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学习交流PPT
19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变化
学习交流PPT
20
体质的生理变化
• 三、体质的基本特 点
• 四、体学质习交的流PP评T 价标
7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 体,指身体、形体、个体;质,指素质、质量、性质。体 质,有身体素质、形体质量、个体特质等多种含义
• 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 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 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 体个性特征
• 重点:
• 9种常见体质的主要特征
• 难点:
• 体质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方法对人群进行体质调查
学习交流PPT
4
概说
• 体质学说的概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体质的概念、 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 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学说
• 沿革:《黄帝内经》——体质形成、分类及体质病机、诊断、 治疗、预防关系。《灵枢·举痛》:“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 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肠胃之厚薄坚脆 亦不等。”叶天士:平素体质不可不论
学习交流PPT
5
第一节 体质的概述
学习交流PPT
6
体质的概述
• 一、中医体质的概 念
• 二、体质的构成要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