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雨花石1
雨花石 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雨花石》的音乐知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雨花石》的音乐知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合作学习中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
2.如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录音设备或音乐播放器。
2.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花石》,让学生静静地欣赏音乐,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了解音乐知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花石》的音乐知识:《雨花石》是一首古筝演奏曲目,演奏时音乐流畅优美,具有水乳交融的感觉。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合作学习(2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模仿演奏《雨花石》的主旋律部分。
教师提供一段《雨花石》的主旋律乐谱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乐器演奏。
每个小组选择乐器,合作演奏。
每个小组演奏结束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展示和欣赏(10分钟)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演奏,其他小组和教师给予表演评价,欣赏演奏的乐曲。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创造力。
5.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雨花石》的音乐特点,小组合作演奏的心得感悟。
六、教学反思1.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通过演奏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修养。
3.通过欣赏和表演,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雨花石背后的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体会雨花石的象征意义,学会珍惜和传承革命精神。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感受雨花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准备:学习歌曲《雨花石》,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雨花石》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雨花石》,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雨花石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珍惜和传承革命精神。
4.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雨花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花石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精神。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以及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否到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欣赏其他红色歌曲:教师推荐一些其他红色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国情怀。
2. 参观红色景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景点,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雨花石》这首歌曲,讲述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
2. 学会一首新的红色歌曲,下节课向同学分享。
八、课程评价:1. 学生演唱《雨花石》的熟练程度。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雨花石》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雨花石》,引导学生理解友谊、互助、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借助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歌唱、节奏、合唱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雨花石》的词曲欣赏与分析。
2. 歌曲《雨花石》的合唱技巧与实践。
3. 歌曲《雨花石》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雨花石》的词曲欣赏、合唱技巧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合唱技巧的运用,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雨花石》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欣赏:让学生聆听《雨花石》,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4. 合唱技巧教学:教授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并进行实践训练。
5. 歌曲演唱:分组或全班合唱《雨花石》,引导学生表达歌曲情感。
6. 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学习《雨花石》的收获,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雨花石》的词曲欣赏和合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演唱、讨论等。
3. 学生对歌曲背后故事和意义的学习效果,如理解、感悟等。
4.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包括音乐技能、道德品质等。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雨花石》歌曲音频。
2. 视频资料:《雨花石》歌曲MV或相关教学视频。
3. 图片资料:与《雨花石》相关的图片,如雨花石图片、歌曲背景图片等。
4. 教学PPT:制作歌曲《雨花石》的相关PPT,包括歌曲词曲、合唱技巧、背后的故事等内容。
5. 乐谱:准备《雨花石》的乐谱,供学生演唱使用。
雨花石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雨花石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并欣赏雨花石音乐的特点及其韵律。
教学难点:准确演奏雨花石音乐的节奏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资源:雨花石音乐的录音、乐器。
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一段雨花石音乐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雨花石音乐的基本特点。
2. 欣赏与分析: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同时观察演奏者的动作和乐器演奏的技巧。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雨花石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明快、韵律独特等。
3. 理解乐谱:给学生发放雨花石音乐的乐谱,讲解每个符号的含义和演奏技巧。
让学生先阅读乐谱,了解其整体结构和基本演奏要求。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位领导者指挥其他成员演奏雨花石音乐。
让学生根据乐谱上的标记,模仿录音
中的演奏,练习并调整节奏和技巧。
5. 合奏表演:每个小组准备好后,进行合奏表演,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雨花石音乐。
其他小组成员则负责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评价演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6. 总结与评价: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雨花石音乐的特点和演奏要点。
同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拓展延伸:
1. 邀请专业音乐家来学校进行现场演奏,让学生亲身感受雨花石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他们在雨花石音乐方面的才艺和水平。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雨花石音乐,提供更多的乐谱和学习资源。
音乐雨花石教案

音乐雨花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音乐雨花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2. 《音乐雨花石》音乐录音
3. 乐器:二胡、琵琶、笛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
介绍《音乐雨花石》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著名曲目,它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请学生们静心聆听这首美妙的音乐。
2. 音乐欣赏
播放《音乐雨花石》的录音,让学生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意境和韵律。
3. 音乐鉴赏
学生们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音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这首音乐中的乐器有哪些?你最喜欢的乐器是哪个?为什么?
- 这首音乐描绘了什么景色?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乐曲元素,比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4. 乐器演奏体验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器并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乐器演奏者到现场,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教学和体验。
5. 合奏演练。
雨花石 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雨花石音乐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一种直接触动人心灵的艺术形式,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雨花石为主题,通过音乐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目标1. 帮助儿童了解雨花石这一自然景观,培养其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2. 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3.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 播放一段悦耳的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动,放松身心。
2. 引入雨花石- 展示一些雨花石的图片,介绍其形成原理和景观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音乐活动- 分发每个学生一枚小号,给予简单指导后,让学生模仿小号的声音,体验音乐的魅力;- 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要求学生根据对雨花石的感受,合作创作一首简短的音乐曲目。
4. 表演与欣赏- 让每个小组依次表演他们的创作,其他学生进行欣赏;- 引导学生评论各组表演的优点和改进之处,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借鉴。
5. 结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身体疲劳;-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评估本教案的评估主要分为两个层面:1. 学生个人表现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作表现、表演和欣赏时的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评估。
2. 小组评估- 学生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和其他评述,对各组的音乐创作进行评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雨花石的理解和音乐的认知,可以开展以下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寻找并记录身边的自然景观;2. 进一步学习乐器及其演奏技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3. 组织学生集体参观音乐会或其他音乐活动,拓宽其音乐欣赏的范围。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在音乐教育中不仅仅是被动欣赏,而是通过参与音乐活动的创作、表演和欣赏,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雨花石这一自然景观的引入,教育了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
《雨花石》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雨花石》音乐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花石》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花石》音乐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欣赏《祖国,慈祥的母亲》,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通过欣赏《魔王》,了解舒伯特及其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欣赏〈〈跳蚤之歌〉〉,了解音乐家如何用音乐来抨击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1、复习歌曲,进行歌谱的教学。
2、欣赏音乐。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感情真挚,演唱时要求用连贯优美的声音,唱出纯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学唱歌谱,进行抽测,利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组织多样演唱形式。
三、乐曲欣赏:一)〈〈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歌把祖国比作慈母,抒发了人民对祖国无限深切的爱。
歌曲结构为单二部曲式。
第一部旋律建立在级进和小跳的基础上,第二段如奇峰突起,旋律猛然跃到全曲最高音上,然后蜿蜒下行,内心深处的激情像爆发的火山,奔泻的急流,得到尽情的抒发。
二)〈〈魔王〉〉1、舒伯特,见书上P14,强调他的音乐接触于平民。
学习他勇敢创新的精神。
了解〈〈魔王〉〉的创作过程。
2、朗诵歌词,在里面有多少角色,各自角色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诵,表现什么样的性格。
3、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4、进行欣赏。
体会音乐伴奏的特色,及各角色的旋律进行体会表现人物性格。
歌唱者的表现力度。
三)〈〈跳蚤之歌〉〉通过欣赏跳蚤之歌,体会讽刺幽默的歌曲来表现对当时朝政的讽刺。
四、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雨花石欣赏:祖国,慈祥的母亲魔王跳蚤之歌《雨花石》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雨花石音乐教案

雨花石音乐教案【篇一:雨花石教学设计】《雨花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的第三单元中的《雨花石》。
整首作品曲调婉转起伏,节奏富于变化,旋律的进行如波浪般不断向前涌动,高潮在后半部分,音区提高,大跳音程增多,这些手段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激情澎湃,将歌曲推向高潮。
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表达了主人公淳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歌中把殷红的雨花石比作是烈士们挥洒的热血,赋予雨花石以不屈的灵魂。
二、学生分析三、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目标: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
我们正在欣赏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人们总是把出产于此的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
这些烈士们就像这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伟大,默默地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雨花石》。
二、学唱歌曲:1、教师深情范唱歌曲,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请听老师演唱一遍。
在聆听感受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师:谁来说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抒情的、优美的、深情的 ??师: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生:中速师:对,歌曲的情绪是深情的,速度为中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花石》教学结构图
歌曲 《雨花石》,知识:历史知识;情感:革命传统的教育;
乐理: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
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歌曲: 《》,知识:音程八度大跳;情感:朴实的旋律中透露出艺术气质
的典雅,乐段之间,模仿跃进,回环往复,似内心涌动的情感,逐层铺展,情深致远。
音乐欣赏:《烈士日记》,欣赏音乐的澎湃气势和深邃的幽怨,同时也是情感的寄托 音乐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体会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中饱含的深情和跌宕的情节
雨花石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2 能深情而流畅地被厂歌曲《雨花石》,演唱《共和国之恋》。
乐意尝试在表演活动中运用课堂乐器演奏。
3 能身心投入地聆听《烈士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等欣赏作品,体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尝试结合音乐要素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出适当的评价。
4 积极 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用多种艺术形式创编节目,在班内演出。
雨花石 1、雨花石 2、共和国
之恋
4、辛德勒
的名单 3、烈士
日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吗?你们可知道在新中国成立背后有多少英雄儿女甘洒热血,牺牲自我的故事吗?
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2 展示有关“渣滓洞”、“白公馆”的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萝卜头的故事。
二欣赏《蝴蝶飞呀飞》
1 播放音乐,感受情绪。
2板书:你觉得这守曲子中最能感动你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3学生进行讨论评价。
(说地有理就行)
4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三新授《雨花石》
1 展示雨花石实物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图片。
2 师:在我们江苏南京,有一座烈士陵园雨花台。
在那有一种非常漂亮的石头-----雨花石。
雨花石色彩斑斓,非常好看。
但它是因为它的颜色而美丽,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回答。
3 感受歌曲
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了解歌曲的意义。
4学唱歌曲。
可以采用跟唱的方式。
重点指出学生把握的不好的地方。
如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
5 拓展歌曲
根据歌曲的意义,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和情绪演唱。
6 个别表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1 背唱歌曲
2 收集有关二战时期的历史资料或图片。
3 带上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