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OyuTolgoi斑岩铜金矿的勘查

合集下载

2002年全球矿产勘查动向

2002年全球矿产勘查动向

2002年全球矿产勘查动向一、2002年全球矿产勘查重大发现与进展1.蒙古奥尤陶勒盖(Oyu Tolgoi)斑岩铜金矿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在蒙古南戈壁省奥尤陶勒盖矿区勘查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该矿区距中蒙边界仅80公里。

矿区开动15台钻机。

以0.3%的边界品位圈定,现已控制推测资源量铜矿石16亿吨,平均含铜0.63%,含金0.17g/t,相当于含铜金属量1008万吨,金272吨,是一个超大型的世界级的铜矿床。

共有5个矿体,其中远北区矿体控制推测资源量铜矿石4.89亿吨,平均含铜1.08%,铜金属量528万吨。

远北矿体高品位地段,铜矿石2930万吨,平均含铜2.69%。

该矿床已受到中国有关部门和大型矿业公司高度关注。

2.伊朗安格朗(Augouran)锌矿这是2002年全球矿产勘查开发有重大进展的矿区。

由伊朗锌矿开发公司(IZMDC)勘查开发。

该矿位于德黑兰北-西460公里的赞詹省,海拔3000米。

这是一座老矿山,从1922年就开始开采,在1987-2002年又打了80个钻孔,进尺13500米,有了重要发现与进展。

矿体围岩为前寒武系结晶灰岩和绿泥石石英云母片岩,矿体产于强烈泥化的白云岩和结晶灰岩中。

矿化带厚20--220米,长700米。

有69个孔平均矿化厚42米。

共有七种矿石类型。

以Pb+Zn5%作边界圈定矿体,储量为1823万吨,平均含Zn28.1%,含Pb4.4%,含Ag110g/t。

铅锌金属量为593万吨。

3.秘鲁阿尔多o希卡马(Alto Chicama)金矿该矿由巴厘克金矿公司(Barrick)勘查,位于利马北的拉尔利塔省。

巴厘克公司从秘鲁国家矿业公司中标,从2001年3月起,开始在阿尔多o希卡马矿区开始勘查。

探获推测资源量574万盎司(164吨),平均品位1.91g/t。

该区主要为中生代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第三纪的安山质和英安质的火山岩。

矿化类型是高硫化物微细浸型,矿体产于火山岩和沉积的角砾岩及凝灰岩中。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铜金多金属矿地质普查报告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铜金多金属矿地质普查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铜金多金属矿地质普查报告XXXXXXXXXXXXXXXXXXXXX2006年12月Xxxxxxxxxxxxx铜金多金属矿地质普查报告院长:xxxxxxxxxxxxx总工程师:xxxxxxxxxxxxx项目负责:xxxxxxxxxxxxx报告编写:xxxxxxxxxxxxx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007年11月目录一、绪言 (1)(一)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4)(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5)(三)本次工作目的及任务 (6)二、区域地层特征 (7)(一)区地层特征 (7)(二)岩浆岩特征 (8)(三)构造特征 (8)(四)区域矿产 (8)三、矿区地质特征 (8)(一)地层特征 (8)(二)构造特征 (9)(三)岩浆岩特征 (10)(四)含铜金矿(化)脉特征 (11)(五)蚀变特征 (12)(六)化探异常特征 (12)四、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3)(一)地形地质图 (13)(二)槽探(坑道)工程 (14)(三)采样、加工、化验工作 (14)(四)原始资料 (14)(五)化探 (14)五、结论 (15)(一)取得地质认识 (15)(二)今后工作意见 (15)一、绪言根据xxxxxxx2006年度地质勘查工作部署,开展xxxxxxxxx金铜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目的是通过工作,大致查明该区铜金多金属矿体数量、规模、产状及矿化地质特征,力争工作工作,提交一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铜金多金属矿产地。

(一)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本区位于xxxxxxxxxxxxx一带,其东西分别与xxxxxxxxxxxxx接壤,行政隶属于xxxxxxxxxxxxx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工作区北东距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从设计区西部通过,xxxxxxxxxxxxx位于工作区的北侧,交通便利(见插图1)。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一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矿,其地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矿床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找矿标志的研究也对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描述。

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部,地处大兴安岭北段与辽河平原交界的地带。

矿区地势平坦,地貌为河流冲洪积场。

矿区地层主要由中生代沉积层组成,包括石炭纪至侏罗纪的砂岩、泥岩、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等。

在矿区内可见明显的中生代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英安岩、流纹岩、玄武岩等。

这些火山岩以斑状结构和构造结构为主,显示出岩石的多期次改造,富含金、银等矿物。

矿区还伴有大规模的地表脱溶痕迹和沉积物的沉积,这是金矿形成的重要迹象。

据考古及地质勘探资料分析,古硐井金矿的形成与区内构造应力环境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矿床主要发育在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的接触带和岩石裂隙中,构成成矿的主要条件是岩浆和水热流体的活动。

矿石主要以黄铁矿、方解石和石英为主,其中含有优质的金矿石。

在找矿标志方面,古硐井金矿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特点。

含矿石中的黄铁矿常常伴随有碱金属元素(如钠、钾)、碱土金属元素(如钙、镁)的富集,这是金矿成矿过程中常见的特征。

矿体周围的矿化蚀变区常常含有绿泥石、方解石和硅酸盐等矿物,这些矿物的存在往往与金矿的分布有密切关系。

在地质构造方面,矿区表现出明显的多期次构造活动迹象,具有较大的断裂和裂缝发育。

这些构造破碎带是金矿形成和富集的重要通道,其中一些断裂带的断层附近存在充注矿化岩浆和水热液的迹象,往往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矿区地表的热点异常、地磁异常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异等也可以作为找矿的线索。

热点异常往往与矿体下方的热液活动有关,地磁异常则可能与磁性矿物的分布存在关系。

变异的地形地貌常常代表着地下构造的复杂性,这也有助于找矿工作的开展。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具有明显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 资料来源: WWW5Q?;=O37PQ=7:5V3P
第 !! 卷 第 " 期
张义等: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 : 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AC"
图#
中蒙边境及邻区铜、 金和银矿产地分布略图
$%&’ # (%)*+%,-*%./ .0 1.223+, &.45 6/5 )%473+ 532.)%*) %/ *83 98%/3)3:;./&.4%6/ ,.+53+ +3&%./ 6/5 %*) 65<613/* 6+36
走向为北西西向, 一般含有薄层状和团块状硫化物, 其基质含有浸染状硫化物,这是这种角砾岩筒较为 常见的特征。 成矿期后的岩墙有长石斑岩岩墙、 正长 岩墙和辉绿岩墙。 多数岩墙沿走向一般延伸几百米。 长石斑岩墙的形态不规则,其走向主要是北西向 (!"CGE=#CG ) , 往往在几米范围内收缩、 膨胀或突然 尖灭。辉绿岩墙的产状更加不规则,从穿插关系上 看, 正长岩墙和辉绿岩墙是晚期侵入相。 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陆块过渡带内, 铜、 金、 钼、 铅锌矿床 (点) 分布非常广泛, 矿床类型众多。西 从甘肃的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 、 白山堂斑 岩 型 铜 金矿床, 经过内蒙古霍各乞沉积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炭窑口沉积型铜矿床,到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铜 金矿床、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 再延伸到小坝
C
成矿背景,重新审视中蒙边境中国一侧存在的成矿 条件, 对扩大中国矿产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
A
欧玉陶勒盖矿床成矿地质环境
从大地构造上讲,欧玉陶勒盖铜 9 金矿床位于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之间古生代造山带东蒙古 地幔异常区 (构造隆起带) 南缘, 属南蒙古后贝加尔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04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3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4)02-0176-15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Ξ聂凤军 江思宏 张 义 刘 妍 胡 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 要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分布的斑岩铜矿床(点)划分为3种类型:①加里东期经典型斑岩铜矿床(点);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

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9个矿化集中区,并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内的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海西期板块构造活动的高峰期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时空分布 中蒙边境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中蒙边境及邻区指中国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与蒙古国及俄罗斯国接壤地带,东西长2000km,南北宽200~350km,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

从大地构造位置上看,该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古生代褶皱带内。

区内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岩十分发育,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芮宗瑶, 2000;芮宗瑶等,2002;徐志刚,1997;唐克东,1992)。

该区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迄今为止,大部分中小比例尺(1∶100万和1∶5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工作已经完成。

关键地段的1∶20万和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评价亦获得重要进展。

通过上述工作,中、蒙、俄3国地质工作者先后在研究区发现铜矿床(点)和矿化点数百处,代表性的铜和铜多金属矿床有延东-土屋、公婆泉、白山堂、欧玉陶勒盖(Oyu Tolgoi),查干苏布尔加(Tsagaan Suvarga)、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白乃庙、奥尤特、小坝梁和乌努格吐,其中蒙古国欧玉陶勒盖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和杂质少而著称于世(Perello et al.,2001)。

蒙古国巴彦查干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初探

蒙古国巴彦查干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初探
割 的大型复式 同斜褶 皱 。如巴彦查 干地区总体 表现 为

复式 背斜 。
本 区地 处戈 壁 阿尔 泰构造 岩浆 带 的东段 , 广 泛 发
育不同时代的各种侵人岩和喷发岩。区域上的岩浆活
动 从前寒 武 纪 的里菲 期持 续至 白垩 纪 , 但 自侏罗 纪开
始岩浆 活动表 现 为喷发岩 系为主 。侵 人岩 以花 岗岩类
( 1 ) 都直接或间接与绿泥石片岩有关; ( 2 ) 都产于具
质板岩 ( s t  ̄ 1 ) 、 泥质粉砂质凝灰质板岩( s l f s 1 ) 、 含辗滚 硅化 的挤压构造带上 。 按照区内矿化和蚀变特征, 共划分出4 个带, 即: I 、 支 、 Ⅱ号 矿化 带 和 Ⅲ号 蚀变 带 。在 4 个带 中划 分 出 造 角砾 岩 ( 专 s b ) 、 石英 绿 泥石 片岩 ( q l s c h ) 、 绿泥 石 片岩 1 ( c h l s c h ) 、 玄武安山质绿片岩(  ̄ a l s c h ) 和磁铁石英岩( Mt q ) 3 个 矿体 , 即: I 一 1 、 I 一 2 、 Ⅱ一 1 号矿体 , 各矿体特征分述
关 键 词
彦食十 赋矿层 系 沉 积建造 地质特
控矿
1 区域地 质特征
蒙古 同巴彦 查干铜矿 区域大 地构造位 置为戈 壁阿
带状沿深 大断裂构 造分布 ; 基性岩类有辉 长岩 、 辉 绿玢
岩等 , 区内分布较少。
尔 泰岩 浆构 造带 东 段 , 伊 赫努 尔 一戈 壁 阿尔泰 一努 鲁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区内地 层主要 包括 第 四系 ( Q) 和泥 盆 系 ( D) 。
第 四系 ( Q) : 主要 为粘土 、 砂、 碎石 等 冲( 洪) 积物 、 残坡 积物 。泥盆 系下统格 其格 尼组 ( D ) 为一套 海相

内蒙古额济纳旗格日勒图铜多金属矿成因及找矿潜力

内蒙古额济纳旗格日勒图铜多金属矿成因及找矿潜力

第60卷 第2期2024年3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60 No. 2March ,2024内蒙古额济纳旗格日勒图铜多金属矿成因及找矿潜力贾润幸1,尹艳广1,方维萱1,李述国1,胡龙华1,张 凯2,李蒲刚3(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2.阿拉善盟融拓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阿拉善盟 735400;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太原 030002)[摘 要]内蒙古珠斯楞地区为我国北山成矿带的东延区,格日勒图铜多金属矿是近些年在该区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矿床,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白山组上段(C 2b 2)火山岩中。

为研究该矿床的成因类型,本文开展了矿石矿物组构、矿石地球化学、石英包裹体和矿物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石英中包裹体气液比15%~40%,均一温度156℃~395℃,平均温度为308.7℃。

盐度(wt %NaCl )2.41~6.64,平均为4.34,属于低盐度中高温流体。

石英中的气体包裹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N 2+ CH 4,另一类为N 2。

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铜多金属矿体在垂向具有明显的分带,上部发育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金属硫化物主要为蓝辉铜矿、辉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和少量的砷黝铜矿、黄铜矿等;下部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和砷黝铜矿等。

矿床的形成可初步划分为火山沉积成岩期、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

研究认为在该矿床深部及外围地区依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矿石矿物组构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找矿预测 格日勒图铜多金属矿 额济纳旗 内蒙古[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24)02-0207-15Jia Runxing, Yin Yanguang, Fang Weixuan, Li Shuguo, Hu Longhua, Zhang Kai, Li Pugang.Genesi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the Geriletu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Ejina Banner, Inner Mongolia[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4, 60(2): 0207-0221.0 引言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交界处,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一批重要的金、铜、铁、铀等多金属矿产地(江思宏等,2001;姜寒冰等,2012;张振亮等,2022)。

毛景文:斑岩铜矿床研究勘查新进展

毛景文:斑岩铜矿床研究勘查新进展

毛景文:斑岩铜矿床研究勘查新进展俯冲环境斑岩铜矿Sillitoe,1972首先注意到斑岩铜矿与板块俯冲的关系,并提出俯冲板片环境中的构造成矿模式,认为与斑岩铜矿成矿有关的岩体是洋壳在俯冲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

Sillitoe(1998)进一步研究认为斑岩铜矿形成于挤压环境,并注意到挤压导致地壳加厚与智利中北部、亚利桑那西南部,伊朗Jaya等超大型矿床形成上具有同步性,表明了挤压环境有利于形成斑岩铜矿。

同时,注意到南美古新世—始新世弧于挤压走滑环境导致形成Cujaone超大型和 T oquepala巨型矿床,而一些小型矿床出现在相邻的智利北部的引张环境(Sillitoe,1998)。

Sillitoe(1998)总结提出挤压环境可有效地阻止岩浆直接穿过上地壳形成火山岩,因此形成比伸展环境更大的浅部岩浆房;挤压环境的浅部岩浆房很难喷发,从而促进了岩浆房的结晶分异,进而导致了挥发分的饱和以及大规模岩浆热液的形成;挤压环境下很难发育陡立的张性断裂,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在岩浆房顶部形成岩株(枝)的数量,有利于岩浆热液的聚集。

大陆环境斑岩铜矿斑岩铜矿除了形成于活动岛弧和大陆边缘外,也出现在大陆内部,空间上可以有两种形式,即:一种是沿古缝合带分布,另一种远离现代或古代缝合带分布,分别可能是碰撞后和板内环境的产物。

Hollister等(1974)最早注意和研究美国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内的斑岩铜矿,发现随着地质历史演化先后形成一组古生代斑岩型矿床,早期为斑岩铜钼矿,晚期为斑岩钼钨矿。

与斑岩铜钼矿成矿有关的岩石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型和石英闪长斑岩,Hollister等(1974)提出了与石英二长斑岩为核心的矿化蚀变模型,该模型略不同于以美国西南部斑岩铜矿为例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蚀变模型。

在澳大利亚西南威尔士州的Lachlan褶皱带发育有 Cadia等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

Jones(1985)研究认为这组南北向沿火山链分布的斑岩铜金矿位于 Bogangate海槽东部大陆边缘,是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在大陆开裂过程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 第1期2003年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39 No.1January ,2003[收稿日期]2002-11-26;[修订日期]2002-12-05;[责任编辑]曲丽莉。

[第一作者简介]刘益康(1942年-),男,196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班,教授级高工,现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专家论坛蒙古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的勘查刘益康,徐叶兵(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北京 100028)[摘 要]Oyu Tolgoi 斑岩型铜金矿床达世界级规模,正在大规模勘探中。

矿床位于蒙古南戈壁沙漠中,离中蒙边界80km 。

矿床由西南部、南部、中部和远北部4个矿化区组成。

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勘查历史、地质概况和4个矿化区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勘查该矿的方法可供在戈壁地区寻找隐伏半隐伏斑岩铜矿借鉴。

[关键词]斑岩铜金矿 勘查历史 中亚成矿带 蒙古 Oyu Tolgoi[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3)01-0001-04 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常以矿床规模大,埋藏浅,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及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为特征[1]。

从全球范围来看,斑岩铜矿床常发育次生富集带,形成品位富的矿石,是开采的主要对象[2]。

近两年来,加拿大Ivanhoe Mines 公司在蒙古T urquoise Hill (Oyu T olgoi )斑岩铜金矿勘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引起矿产勘查界的高度关注。

该矿床离中蒙边界仅80km ,正在进一步勘探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勘探营地。

笔者最近考察了该矿勘查现场,现将该矿床介绍如下。

1 勘查历史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勘查区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06°51′,北纬43°附近,在蒙古乌兰巴托近正南方向,中蒙边界北约80km 处。

Oyu Tolgoi 项目确定了4个主要矿化区,即西南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和远北部区,总计约6km 2,其中西南部区被作为首选勘查区,已施工的钻孔最多。

截止到2002年9月18日,Ivanhoe Mines 公司在Oyu Tolgoi 项目区已施工275个钻孔。

已施工的钻孔结果表明,Oyu Tol 2goi 为一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

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床是由蒙古高级地质学家G aramjav 首先发现的。

澳大利亚BHP 公司亚洲勘探部Sergei Diakov 领导的一个踏勘组于1996年检查了该地区,1997年BHP 公司取得了勘查权,并且在该区开展了地质填图、水系和土壤沉积物测量、磁法和激发极化测量等工作。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BHP 公司打了23个钻孔,钻孔分布较零散,累计进尺3000多米,孔深最大的为270m ,见到了矿化。

其中有两个孔结果较好,一个见矿长度26m ,平均Cu 品位0.86%,另一个见矿长度38m ,平均Cu 品位1.63%。

由于BHP 公司战略调整的原因,2000年5月,BHP 公司将包括Oyu Tolgoi 项目工作区在内的238km 2的勘查权区转让给了Ivanhoe Mines 公司。

2000年6月,Ivanhoe Mines 公司开始开展反循环钻进,至9月底,完成了109个孔,总计8828m 。

反循环钻进最初的目标是验证BHP 公司已施工钻孔揭露的次生富集辉铜矿矿层。

但通过大量的反循环钻进,却有意外的发现,许多孔的底部已打到了可工业利用的深部铜金矿化体。

2001年,Ivanhoe Mines 公司开始施工金刚石岩心钻探,以查明项目区深部矿化潜力。

位于Oyu Tolgoi 项目西南部区最东北部的O TD150孔-I 2vanhoe Mines 公司的发现孔,揭示了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深部矿化的情况。

O TD150孔孔深590m ,从70至578m ,揭穿了508m 的矿体,金平均品位1.17×10-6,铜平均品位0.81%,其中从188m 至466m ,总计278m 为富矿段,金平均品位1.60×10-6,铜平均品位1.02%,从而启动了Oyu Tolgoi斑岩铜金矿大规模勘探的序幕。

2 地质概况南戈壁地区邻近蒙古南部和南戈壁构造区的交界部位。

该区下伏古生代火山岩、沉积岩和侵入岩以及中生代沉积盖层。

在古生代时,蒙古南部经历了岛弧增生和安底斯型俯冲,火山弧和大陆地块的生成与此相关。

在晚古生代,盆地和山脉抬升,伴随着双模式火山作用。

临近中生代时,陆块进一步抬升,构造带遭受剥蚀,并伴随陆源沉积物进入前陆盆地沉积。

在晚白垩世末期,该地区持续干燥,与现在的中亚盆地类似。

在Oyu Tolgoi 矿权区,以志留纪、泥盆纪的层状安山质和玄武质流纹岩为主,并有细至粗粒陆源火山碎屑沉积夹层。

侵入岩主要为长石斑岩、长石角闪石斑岩和石英长石斑岩株和岩脉(图1)。

该地区还发现了正长花岗岩及流纹岩和安山岩的复合岩脉。

图1 Oyu Tolgoi斑岩铜金矿地质与矿化略图(据Ivanhoe Mines 公司提供的图修编)1—砂岩,粉砂岩;2—火山灰流凝灰岩和未分异火山碎屑岩;3—石英二长闪长岩;4—玄武质火山岩;5—辉铜矿席状层;6—铜品位为0.3%确定的铜金斑岩系统;7—黄铜矿—金矿化斑岩体;8—黄铜矿、斑铜矿化(含金低)斑岩体;9—含铜硫化物发育:铜蓝(少量硫砷铜矿、斑铜矿、辉铜矿);10—含铜硫化物发育:黄铜矿、斑铜矿、硫砷铜矿、少量铜蓝、辉铜矿;11—钻孔位置及编号3 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床主要特征3.1 Oyu Tolgoi 西南部区主要特征矿体呈筒状,含高品位铜金矿化,近地表直径约250m ,垂深超过700m 。

中心部位分布小规模(几米至十几米)石英二长闪长岩岩脉,走向大致为N E70°。

高品位区(金品位>1×10-6)主要产于块状、斑状含辉石玄武岩中。

强烈硅化(>20%的量)和黑云母蚀变发育,确定了斑岩系统中心。

向外缺失绢云母化带,代之的是弱绿帘石化,铜品位在0.3%左右。

斑岩系统含硫低(<5%),铜、金矿化主要与黄铜矿发育有关,含少量斑铜矿(<20%)。

以存在中强热液磁铁矿和石膏—硬石膏为特征。

西南部区富含黑云母钾硅酸盐蚀变岩(取自BHP 公司施工的O T -9孔岩心)中的黑云母的年龄值为(411±3)Ma (K -Ar 法)[4],这一年龄值指示西南部区钾硅酸盐蚀变和铜矿化发生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截止2002年1月21日,Ivanhoe Mines 公司在西南部区已施工24个岩心钻孔。

钻孔结果指示随深度增加,金铜比值增大,矿体金和铜品位变富,高品位的金铜矿体规模变大。

西南部区部分岩心钻探结果见表1。

表1 西南部区部分岩心钻探结果表孔号见矿位置m 见矿长度/mAu 平均品位/10-6Cu 平均品位/%备 注O TD18060~8628020.920.56618~826208 2.37 1.05富矿段706~826120 3.44 1.28富矿段O TD183104~666562 1.440.82154~490336 1.93 1.04富矿段O TD172332~40068 1.020.65400~516116 2.350.88O TD16660~538478 1.380.74172~538366 1.690.86172~280108 2.590.99O TD16046~334288 1.680.8O TD16156~416358 1.700.71O TD162110~2401302.250.85Ivanhoe Mines 公司于2002年3月发布了由加拿大AM EC E &C Services 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西南部区的初步资源评价报告。

评价结果主要为:①西南部区经评估的推测资源量(相当于用Cu 边界品位0.3%)总计为:矿石量58800万t ,平均品位Au 0.53×10-6、Cu 0.41%,金属量金311t ,铜240万t ;② 地质与勘探 2003年用较高的相当于Cu边界品位为0.4%,则推测资源量为:矿石量45800万t,平均品位Au0.62×10-6、Cu0.46%,金属量金283.01t,铜208.84万t。

3.2 Oyu Tolgoi南部区主要特征南部区地表存在氧化带,范围为1100m×400 m,最深延伸60m。

在氧化带之下的原生铜矿化是斑岩型黄铜矿和斑铜矿,但与Oyu Tolgoi西南部不一样,含金低。

铜矿化发育于玄武质火山岩中。

玄武质火山岩中发育绢云母化石英二长闪长岩脉。

与西南部相比,矿化区内相同类型的石英脉、黑云母蚀变、热液成因磁铁矿少,而存在后期的绿泥石—绢云母化大范围分布。

含硫化物低(<5%)。

目前正在进一步勘探,大致估计,南部区矿石量3000万t,铜品位0.7%。

3.3 Oyu Tolgoi中部区主要特征存在前进式泥质蚀变(advanced argillic alter2 ation)带,以石英、明矾石、迪开石、叶蜡石、绢云母和氯黄晶及少量萤石等的不同组合为特征[4]。

分布范围为600m×230m,最厚处达325m,主岩为石英二长闪长岩。

前进式泥质蚀变带蚀变矿物组合与我国福建上杭县紫金铜金矿床十分相似[3]。

前进式泥质蚀变带覆盖在早期的铜金斑岩系统上。

矿化主要为铜蓝,还含少量斑铜矿、硫砷铜矿和原生辉铜矿。

在中部区的东部,铜蓝带内原生辉铜矿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局部以辉铜矿为主。

晚期石英二长闪长岩岩脉大范围稀疏分布于铜蓝带,并发育黄铜矿、金矿化。

目前估计铜蓝带资源量为:矿石量2500万t,铜品位0.7%。

在中部区的铜蓝带之上发育一次生富集席状辉铜矿层,范围大概为1000m×300m,分布在近地表至地表以下近100m处,平均20~35m厚,最厚处达40m。

取自中部区的两个次生明矾石样品的K-Ar 年龄值为(117±1)Ma和(93±1)Ma。

这两个年龄值可以代表黄铁矿和铜硫化物次生氧化和席状次生辉铜矿层的形成时间,指示次生富集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4]。

在席状辉铜矿层之上覆盖了大约40~60m厚的无矿粘土层(发育有褐铁矿),席状辉铜矿层底部转变为发育铜蓝。

最高品位的辉铜矿与较高品位的铜蓝明显相关,后者与石英二长闪长岩中的强斑岩型石英脉相关。

目前估计次生富集席状辉铜矿层的资源量为:矿石量3800万t,Cu平均品位0.75%。

中部区深部被认为是斑岩型矿,分布在前进式泥质蚀变—铜蓝带边部和下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