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书治要》浅谈西方民主的弊端

合集下载

浅谈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弊端论文

浅谈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弊端论文

浅谈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弊端论文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人民概念由民主和民众组合而成的社会政治秩序和规则,但是民主制度也有一些缺陷。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相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美国的民主制度缺陷论文篇1《浅谈美国的民主制度缺陷》谈及美国,必然会谈到它的民主制度,它包括三权分立,两党制和公民的自由权等方面。

的确,美国让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政治哲学层面的理念第一次转变为为现实,并且在此基础上带领美国人民成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国梦。

不过,即便如此,美国的制度也远非完美。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从世纪之交的美国大选,后患无穷的伊拉克战争,举步为艰的医疗改革,到不断暴光的官员腐败等等这些事例,都真实反映了美国政体中存在的弊病。

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似乎历来以稳定标榜自身的美国政治体制对时代发展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政治体制在某些方面的变革计划也被放到了国会的提案之中。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试图从三权分立,新闻媒体的监督,利益集团的参政等几个侧面为例来论证美国式民主的一些问题。

1.三权分立:效率与稳定的抗衡?为了防止权力失控膨胀,制度设计者们将洛克和孟德斯鸠等政治哲学家的分权思想引入美国,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彼此联系分立并彼此制约。

但是三权分立原则在具体施行过程中的制度设计要远比理论层面上复杂得多。

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权力滥用的可能性,设计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一方面要保证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相互牵制,哪一方都不能将自身的权力无限扩张,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它们之间能够合作,不至于因过分制衡而阻碍政策的顺畅运行。

美国的制度设计将这两方面都考虑在内,力图最大限度的调和制约与合作之间的矛盾。

例如,美国宪法赋予国会以立法权,其他两部门不得干涉,但与此同时,总统拥有对法案的否决权,联邦法院拥有违宪审查权,这样的安排使得行政和司法部门在不妨碍立法独立的前提下事实上参与了立法过程并起到对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进行监督的作用。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民主既是一个政治话题,也是一个学术话题。

世界上很多国家政界和学界都在使用“民主”这个概念,但是对民主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思维推理上说,一旦人们共用了一个含义差别很大的概念以后,在关于这个概念及其衍生含义的认识问题上是最容易产生混乱的。

近年来,西式民主出现很大的问题,从一度的攻势转为颓势。

为此,很有必要从思维、逻辑、实践上把民主问题说清楚,回到中国立场来谈民主,形成中国学术在民主话题上的自信。

民主问题上思维误区笃信西式民主的人认为民主没有东西南北之别,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当A≠A≠A≠A的时候,我们说这是同名异义现象,当A=B=C=D时,我们说这是同义异名现象。

人的认识系统最忌讳使用同名异义的词汇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歧义,不知所云。

我国很多地名,在古今名称并没有变化,但是其辖属的范围却有大小,因而不可同日而语,由此机械地、不变地用来定位和导航,必然出现很大的问题。

在思维上,如果我们用同名异义的词来进行思维导航,同样也会出现认知混乱。

这就是社会科学中广泛存在的“共名”困惑。

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学习和研究的人员,必须要有这个学术心理准备,如果不认识到这个问题,往往身陷茫茫大海而不知何往。

为了便于认识民主问题,中国的学术解决方案是在民主前面加个限定词,从而便于讨论,因此就有美国式民主、美国特色民主、西式民主、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民主这样的说法。

这种学术表达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表明美国和西方讲的民主不具有普遍的含义,二是有了限定词以后便于人们识别实践中的民主形态,三是中国尊重别国基于国情和历史选择的民主制度。

然而,这种学术表达会让笃信西式民主的人感觉不舒服,因为一些人可能认为民主没有东西南北之别,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

这种认识实际上又从共名的困惑掉到二元对立思维陷阱中,在学术探索中,先验地把一个东西或符号作为唯一真,同时把所有与其不同的东西或符号假设为所有假,这既是唯灵论、唯心主义的,也是违背独立自由探索的学术精神的,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步。

儒家:理性分析欧美民主的优缺点

儒家:理性分析欧美民主的优缺点

儒家:理性分析欧美民主的优缺点最近,网上关于民主的讨论非常热烈,支持者认为欧美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坏的制度,反对者认为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

然而,即便最反对民主的人,也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21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民主缺陷在哪里。

他们的例子总是集中在20世纪希特勒通过选举上台,当前的印度,菲律宾,东欧国家一片乱象。

但是,只要无法找到21世纪欧美发达国家民主的缺陷,就永远都无法全面的认识民主。

在所有的讨论当中,无论正反还是反方似乎并没有人能够清晰的认识民主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我们知道,欧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是市场交换规则普遍化的经济形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交换。

“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

”可见,交换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交换具有哪些特点?1,交换自由。

在市场上,一个买家可以自由选择买谁的产品。

一个卖家可以自由选择将自己的产品卖给谁。

2,交换双方主体平等。

交换的双方主体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特权。

3,交换双方的心态都是自私利己的。

卖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不管这个价格是不是不利于买家,反之买家也是如此。

4,每一次交换都是短期行为。

每一次交易并不能直接影响到下一次交换。

交换仅仅发生在付钱的那一瞬间,在这一瞬间,商品实现了所有权的转换。

在此之前,商品是的所有权属于卖家,货币属于买家。

在此之后,商品的所有权属于买家,货币属于卖家。

交换的这些特点在政治上的反映就是民主选举制。

也就是自由,平等,利己,短期,不确定。

西式民主制度有许多严重且致命的弊端!!

西式民主制度有许多严重且致命的弊端!!

西式民主制度有许多严重且致命的弊端!!这里举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设某个企业有1000人,现在该企业通过投票来决定其企业的投资发展决策,一个方法是,在这1000人的中选出50个该企业的行家、专家及对企业运行情况熟悉的来投票,由于这50个人都是非常熟悉该企业的行业专家、行家,或熟悉企业的运行状况的人,所以,他们的投票表决所得出的结果,所做出的决策可靠性、准确性将会非常高。

另一个方法,是整个企业的1000人一起投票表决,(当然也包括前面所说的行家、专家在内),由于这一千人的知识水平、对行业、企业的情况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不知、不懂,又因为该企业的行家、专家人数较少,投票表决所得出的决策,肯定其可靠性、准确性远远低于前者。

再如,西式民主国家所谓的议会制度,这里就以美国国会为例吧,假设发展某项重大军事装备的经费,需要经过美国国会的投票表决来做出决定,因为这些议会的议员绝大部分都不是军人出身,所以,议会投票表决的所得出的决策可靠性、准确性都很有限。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50个军事装备和军事战略专家来对该项目的发展进行投票表决决策,由于这些都是专家、行家,因此,它们投票表决的结果,准确性、可靠性远远高于前者那些垃圾议员的投票表决结果。

其它事项的表决也是如此。

这两个例子都可以看出,全民投票看似民主,实则所得出的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常大,远不及少数该行业的行家、专家投票表决结果正确,因为少数行家、专家的精英式民主,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先知先觉者必然是少数,因此,不管是什么制度、什么社会、什么体制,有钱人、富豪都只能是少数人,绝大部分肯定是后知后觉的平民百姓,绝对不会出现有钱的富豪多数,少数是平民百姓的情况。

科学发明创造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发现发明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才会被大部分后知后觉者所发现和接受。

比如刚发现地球是圆,世界上有几个人相信这是真的呢?!正确的只是极少数人相信地球是圆的人,而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错的再说一个现实的例子。

浅谈民主的局限性、根源及出路

浅谈民主的局限性、根源及出路

浅谈民主的局限性、根源及出路2013-08-08 18:34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陈泳民主,顾名思义,乃“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之意,通常是指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在普通民众看来,民主就等同于“全民民主”。

社会上一些人据此认为:国内的很多决策没有让民众投票,因而缺乏民主。

在很多普通民众看来:全民民主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毫无局限性的概念。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民主也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攻击其它国家的主要舆论武器之一。

但是,民主真的是完美的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卢梭也不认为全民民主是一个好的模式。

他很早就预言(全民)民主容易造成民众暴乱和社会动荡,这在法国大革命后期、当今的埃及都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西方国家目前实行的也大多是议会民主,而非全民民主。

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笔者认为:全民民主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即民主很可能难以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从而会社会引入歧途!对于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会反对。

但是,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案例可以说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在远古时代,由于各种原因(如饥饿),人类需要捕杀大型动物。

一般来说,处于极度民主状态的几个原始人同时去捕杀一头大型动物(如野牛)很难成功。

原因在于: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人愿意从动物的正面进攻。

因此,如果大家都从动物的背后或侧面进攻,那么结果只能是动物逃跑了。

因此,这种极度的民主并不能使原始人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和原始群落生存所必需的合力,因而也不能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

在现代,很多经典的成功案例也常常不是全民民主决策的结果。

伟大领袖毛主席正是敏锐的看到了中国与日本的差异,提出了“论持久战”的观点,才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坚持到抗战胜利,并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正是看到了市场经济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才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

在国外,比尔·盖茨正是敏锐地看到了软件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才能创立并带领微软公司取得巨大的成功;乔布斯正是凭着对创新的敏感,才能带领苹果公司走出困境,迈向新的辉煌。

从西方的民主选举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

从西方的民主选举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

从西方的民主选举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戴菁菁2010202108 2012,公认的全球大选年,西方诸国纷纷进行政治洗牌,开始轰轰烈烈地民主选举,赚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

无论是普京的再次回归、默克尔的连选连任,还是萨科齐的挥泪告别,都成为了人们街头巷尾讨论的谈资。

为什么西方的每次选举都会这么引人关注,我想与它全民参与高度开放的政治制度是有关的。

但是看着西方这些热热闹闹的选举,我又不禁在想,何为民主,在这种候选人互相扯皮为自己拉票全民参与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弊端。

“民主”一词,从遥远的古希腊流传至今,意义从未改变,即为人民。

从权力和权利结构来看,民主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制度上的一种理性设计与安排。

它与专制不同,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掌握权力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

从民主的内容上来看,就是人民享有国家主权。

从民主的本质上来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自己选举出来心满意足的政府。

从民主的形式来看,现代的民主是一种代议制的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由于执政理念和国情的差别,民主在各个国家的实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英国的立宪制,德国的内阁制,美国的两党制,都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践行民主制度。

随着西方民主大选的进行,选举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集中体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有人抱怨中国的选举制度不像西方全民参与,民众的声音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言论氛围也不如西方那样自由,西方的民主大选,候选人是多么的有人格魅力,多么的亲民,多么的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

但是,西方的那种民主选举制度就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完美吗?现在我们立足于西方的民主选举来谈谈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

首先,以西方的选举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就引发了多种问题。

第一就是参选主体的限定问题。

西方各国普遍奉行选举保证金制度,即候选人必须缴纳一定的保证金。

如法国的国民议会候选人需要上交1000法郎,总统候选人则是10000法郎,如果他们的选票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会被没收。

论托克维尔眼中美国民主的主要缺陷及对策

论托克维尔眼中美国民主的主要缺陷及对策

论托克维尔眼中美国民主的主要缺陷及对策[摘要]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使其名声雀起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中充满了对美国民主的赞扬,激情洋溢地向世人描述了美国的民主社会,表达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追求和向往。

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激动和热情地论述美国民主的优点的同时,也理智地看到了美国民主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潜在的危险,并以尊重事实的客观态度向读者直言不讳地进行零星的阐述。

本文试图对托克维尔在论及美国民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解决的对策进行简单的总结,以及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

[关键词]缺陷对策美国民主托克维尔托克维尔始终认为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民主理论进行的探讨中总是抱着“民主必胜”的信念。

在民主的实现上,他相信民主并不会自己从天而降,而是需要类似于革命的方式获得。

而当他认为美国的“这场革命是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事实”[1]之后,便对美国投以热情的关注。

在对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考察之后,他在为美国民主的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欣慰和激动,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余,还较为敏感地从自由主义者的立场清醒地认识到民主本身具有着威胁自由存在的内在弊端或缺陷,认识到民主本身所包含的一些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专制的出现,从而威胁到自由的存在。

他认为失去制约的民主存在导致多数权威的无限扩大和滥用的可能,以及民主制度使人们的嫉妒心理发展到极点从而影响到人们的选择行为,另外,民主制度的一些原则也会影响到立法和行政的稳定性等等,这些弊端无一例外地对自由的存在产生着巨大的威胁。

他认为对于对民主固有的缺陷的认识并不是为了否定民主制度本身,恰恰相反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所以,一些相应的限制和对策是必要的。

一、美国民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美国的民主实践所取得和正在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没有成为托克维尔研究美国民主的障碍,在热情洋溢的赞赏之余,他仍清醒地认识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潜在的威胁,并以此告戒人们不应对民主采取盲目乐观的态度。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着缺陷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着缺陷
财政幻觉帮助了官僚机构的增长。投票人 总是低估税收带给自己的负担,高估官僚机构生产增加带来 的好处。税收结构越隐蔽、越间接,税源与支出项目越多, 就越易于产生财政幻觉。 第五,投票过程存有缺陷,方便了无效议案的通过。在 投票中,一般选民投票积极性较低,而有强烈扩张动机的政 治家与官僚投票率很高,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也大。 官僚机构的扩张首先应区分必要的扩张与过度的扩张两 种情况,前者有效率,后者无效率。过度的扩张又要区分相 对于产出而言的扩张过快与相对于需求而言的扩张过快,前 者意味着X低效率,后者意昧着配置无效率。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着缺陷,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着缺陷,方便了扩大官僚机构的动 机的实现: 机的实现: 第一,在进行财政决策时,支出决策与税收决策是分开进 行的,在议会中,它们分属不同的委员会讨论表决,预算资金 与支出就容易有扩大的倾向。 第二,预算决策是分散的,各项预算提案单独讨论表决, 这就注意不到总预算的适度。 第三,过半数的决策规则总可以使得即使收益小于成本、 但只要成本分散而收益集中的无效率提案得以顺利通过,使官 僚机构预算的扩大不管合适与否都可借这一机会获得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群书治要》浅谈西方民主的弊端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很多人视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

一人一票,人人都能参与竞选,更是追求平等自由的青年人向往的理想目标。

然而,研读《群书治要》可以发现,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民主制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弊端。

学习《群书治要》,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立和完善一套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五十《抱朴子》。

意思是:朝廷对国家大事的谋划不当,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

这就好像割掉禾苗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和老鼠一样。

一个国家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缓解或转嫁国内的危机。

看到这句话,我们就立刻联想到当代的美国。

美国由于采取了高福利、高待遇、高保障的政策,造成了财政透支,直接导致了高消费、高浪费的快速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泛滥的地步。

为了保持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就必须靠借债维持。

二0一一年,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了十四点二九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触及到国会所允许的上限。

为什么屡次敲响警钟,而国债问题却屡屡解决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

因为如果一个政党候选人选择的施政方针影响到选民的利益,选民就不投他的票了。

为了争取选民、获得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意采取增加税收、降低福利的措施,而这种措施才是解决国债危机的出路。

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制度,被许多人认为是至今历史上最合理的政治制度。

但是如果我们研读了《群书治要》之后,就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现代社会的民主选举,至少有以下几个弊端是难以避免的:第一,以言取人。

民主制是通过什么来了解参选人、选举领导人?主要是通过参选人的演讲。

这就会导致我们古人所说的「以言取人」的倾向。

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言语的经典论述,譬如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个人花言巧语,伪装出和善的面目,善于逢迎取悦别人,这样的人就缺乏仁德之心。

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语上应该谨慎、迟缓,但是在行为上要敏捷、雷厉风行。

正是因为一个人巧言令色,鲜有仁德之心,所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因为他说得很好听,就对他委以重任。

因为虽然他能做出很多承诺,但是一旦被选举上来,诺言却很难兑现。

所以孔老夫子也说,「有言者不必有德」,这个人言语很好听,但是他不一定有真正的德行。

所以我们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在《群书治要.中论》上也有一段关于言语和德行的论述,说得非常有道理。

它说:「夫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然而好说不倦,谍谍如也。

」能言善辩的人,他的心智足以洞察到微细之处,言辞也非常巧妙、很有修饰,伶牙俐齿足以应对急切的追问,对人反驳也足以让世俗之人信服,但是他喜欢言谈,不知疲倦,喋喋不休。

「夫类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闇不达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然而在世间,那些可以按类归纳推理、明辨事物的人是很少的,而愚钝的、容易被蒙蔽的人是多数,那谁知道他说得正不正确?因为他的口才很好,甚至还有很高的学历,讲出话来头头是道,普通世俗之人就很容易听信他的话。

但是他所说的可能是有违大道的。

「此其所以无用而不见废也,至贱而不见遗也」,这就是为什么他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却不被废黜、遗弃的原因所在。

「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者杀之,为其疑众惑民而浇乱至道也。

」古圣先王的法律规定,巧说诡辩而曲解法令、混乱礼法名分使其失去原意、行为邪僻却坚持不改,言语虚伪、强词夺理的人,要处以死刑。

就像孔老夫子,他当了大司寇没有几天,就把「行僻而坚,言伪而辩」的少正卯诛杀了。

因为正是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致使孔老夫子的很多弟子都被吸引去听讲。

这些弟子跟着孔老夫子学习很长时间了,但是少正卯一发表异论,他们都被吸引迷惑,分不清楚哪一个是符合道的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少正卯的口才好,能言善辩,把不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歪理邪说讲得头头是道。

即使孔子的弟子也都被迷惑了,更何况是没有听闻大道的百姓呢。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只有把他处决掉。

为什么?因为他会使民众对大道产生怀疑,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使伦理道德的标准动摇,这样就会造成社会人心的混乱。

所以,古人绝不以言取人。

在《汉书》中记载,时任廷尉的张释之,和汉文帝一起出行到虎圈(饲养虎的地方),汉文帝向上林苑的主管询问禽兽簿上的事项。

结果他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吞吞吐吐,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而在旁边有一个官职很低的啬夫,就代替上林尉来回答这些问题。

皇上所问这些问题他是有问必答,而且滔滔不绝,看得出他对禽兽簿很熟悉,而且口才也很好。

文帝听了之后,忘记了孔老夫子「君子不以言举人」的教诲,于是就说:「当官吏的难道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因此他就准备下诏,拜这个啬夫为上林令(上林令是管理上林苑的最高长官,比上林尉的职位还要高)。

张释之看了之后,立即上前劝谏。

他问文帝:「您觉得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周勃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西汉的功臣,绛侯是他的封号。

文帝说:「他当然是长者了。

」长者就是年高德劭的人。

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张相如也是因为有战功才被封侯的,他在西汉的一百四十三位功臣中列居一百一十八位。

文帝回答说:「他当然也是长者。

」张释之就说:「绛侯、东阳侯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但是他们两个人在朝廷上书言事的时候,竟然说不出话来。

哪像这个啬夫喋喋不休?秦国任用了只会舞文弄墨的刀笔之吏,这些人行事急迫严苛,却没有恻隐之心。

秦始皇由此积累了深重的祸患,到秦二世时,天下就土崩瓦解了。

现在陛下因为这个啬夫能言善辩,就越级提拔他,我恐怕天下会随风响应,争相去炫耀口才,而不求实德。

况且下级顺从上级的速度就像响之应声、影之随形一样的迅速。

因此,皇帝的一个政策、一个举动都不能够不谨慎小心。

」文帝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提拔啬夫的打算。

所以古人评判一个人才,不会仅仅从言语就下定论。

在《群书治要.傅子》上也说:「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

」如果君王喜欢的是德行,那么属下都会纷纷的去修养自己的品行;如果上面的人喜欢言辞,下边的人都会争相的培养自己的口才。

「修行则仁义兴焉,饰辩则大伪起焉」,如果人人都重视修养,重视道德和品行,天下的仁义之风就兴起来了;人人都去学能言善辩,虚伪的风气就会兴起,这是必然的征兆。

「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但是真实德行的成就是很难的,即使成就了也很难被发现;而言语却很容易出口,也容易取悦于人。

「先王知言之易,而悦之者众,故不尚焉」,古圣先王都知道口才、文辞容易练就,而且爱听好话的人很多,所以并不崇尚言谈。

「不尊贤尚德、举善以教,而以一言之悦取人,则天下之弃德饰辩以要其上者不尠矣」,如果不尊崇贤德之人,也就是通过尊师重道、举荐和褒奖善人教导百姓向善,却只以言辞说得好、能够取悦于人的标准来选用人才,结果天下背弃道德,只追求言辞修饰、能言善辩,并以此来向君主邀功请赏的人就不会少了。

「德难为而言易饰也」,德行很难修养、很难成就,但是言语却很容易修饰。

例如,一个人克服一个过恶,比如说嫉妒心强、容易傲慢、动怒,都得十年、二十年的工夫。

但是我们只要学一学演讲术,很容易就可以上台去演讲。

所以古人看到了这些问题,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言语好听,就对他委以重任。

但是西方的民主选举,确实主要是根据一个人的演说来选举一个人。

第二,结党营私。

民主选举就是服从多数人的意愿。

一人一票的结果是很难避免结党营私,而且选举出来的人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德才兼备之人。

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如果大家都厌恶他,你也一定要去观察,为什么他被人厌恶,不能够轻易相信众人的意思。

也有人被众人所推崇,同样也不要轻易的相信,要考察一下,他为什么被人赞叹?子贡曾经向孔老夫子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乡人皆好之,何如?」全乡的人都赞叹他好,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判断他就是个善人?孔老夫子说:「未可也。

」还不一定。

子贡又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如果全乡的人都厌恶他,可不可以判定这个人就是个恶人?孔老夫子说:「未可也。

」也不一定。

孔老夫子接着说:「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不如全乡里善良的人都喜欢他,不善良的人都厌恶他,这样才能够判断出这个人的善恶。

《史记》中记载,齐威王刚即位的时候,九年之间,诸侯都来讨伐他,致使国家得不到治理。

于是,齐威王就把即墨的大夫(地方官)召来了。

齐威王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去了之后,毁谤你的言语我每天都能够听到。

但是我派人去视察即墨,发现田野都得以开辟,人民都丰衣足食,官府也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东部地区因此得以安宁,这是因为你不会讨好我的左右以求得赞誉的缘故。

」于是,他封了一万户的食邑给即墨大夫。

接着,他又把阿地的大夫召来了,对他说:「自从派你去驻守阿城,每天都能够听到赞誉你的声音。

但是我派人到阿地去视察,田野没有开辟,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

赵国攻打甄地的时候,你不能出兵去救援;卫国取得薛陵的时候,你居然连这件事都不知道。

这是因为你善于以重金巴结我的左右以求取声誉。

」所以当天他就烹杀了阿地的大夫,而且把自己身边曾经赞誉阿大夫的人也一起给烹杀了。

对此,齐国上下都感到很震惊,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而是做事务实,尽自己的本分,最终齐国也得到了治理。

诸侯听到这件事,再也不敢轻易的侵犯齐国了。

《六韬》中讲得更好:「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

」如果君主以世俗大众所称赞的人为贤德的、有智慧的人,以世俗大众所毁谤的人称为是不肖之徒,结果喜欢结党营私的人,往往被举荐出来担任了领导;而不愿意结党营私的人、党羽少的人就会被罢退。

结果,这些邪曲不正的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真正贤德的人给蒙蔽了、埋没了。

忠臣还可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奸邪小人以虚有的声誉取得了领导的位置。

这个世间的乱象就会愈来愈严重,这个国家也就免不了要危亡。

所以,依靠一人一票的选举,往往可能把那些喜欢结党营私的人选举出来。

特别是候选人为了提高自己在全国的知名度,让更多的选民了解和支持自己,必须依赖于大的财团进行宣传。

一旦当选之后,也必须回报他们,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基本上是被大的财团所掌控。

而财团的性质基本是唯利是图。

所以,在民主制度之下,结党营私是个很重要的弊端,这也是导致西方国家的政策虽然出现了病态,但是却不能够改变的原因。

由此可见,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想要达到治理,都要以民众的道德、认知水平做为基础,尤其是民主制。

所以,普遍提高国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