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变化过程,包括认知、语言、情绪情感、人格和社会化适应等多个方面。
一、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
1.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动作)②前运算阶段(3-7岁,表象思维,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③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可以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活动,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抽象的、系统的,稳定的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二)感知觉发育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
①6个月以前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在环境的刺激下,视力和立体视觉都逐渐发育。
②出生时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基本成熟。
③味觉在儿童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④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
⑤出生时嗅觉发育已比较成熟,能表现出对不同气味的反应。
2.知觉是人体对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赖多种感觉器官。
①知觉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1.注意力的发展①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记忆力的发展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需经历感知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②婴幼儿时期是记忆迅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③动作记忆出现最早,6个月左右出现情绪记忆。
④有意识记的出现和发展是儿童记忆发展的重要标志。
3.儿童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识忆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②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③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的速度。
儿童少年卫生学大题总结

第二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1. 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发育任务连续性:生长轨迹现象追赶性生长(2)生长发育程序性与时间性的协调程序性:运动能力发育程序性——头尾发展律、近侧发展律线性生长规律——青春期前身体的线性生长也遵循头尾发展律,2月龄胎儿头:躯干为1:1,出生时1:4,成人时1:8;2个生长突增高峰个体差异性(3)生长发育不同步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步性——斯卡蒙生长模式+子宫型生长模式多样性(4)生长发育的高度可塑性2. 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1)斯卡蒙生长模式: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一般型、淋巴系统型、神经系统型和生殖系统型,称之为斯卡蒙生长模式(Scammon's growth pattern)①一般型:各种体格发育指标,呼吸、消化、排泄、骨骼肌肉等系统,主动脉、肺动脉、脾、血量等的发育特征,都表现为婴幼儿期增长快,学龄前、学龄期增长平稳,青春期增长又加快,青春后期生长逐步停止的发育模式。
②淋巴系统型: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淋巴器官儿童期生长很快,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衰退,成年时仅相当于高峰时的一半。
③神经系统型:中枢神经系统,视、听觉器官、颅骨等仅有一个生长突增期:从出生前直至学龄前期生长迅速,6岁左右成熟度达90%左右。
④生殖系统型:除子宫外的生殖器官,青春期前几乎呈停滞状态,青春期一开始迅速加快。
(2)子宫型生长模式:斯卡蒙生长模式为从宏观上认识生长特征提供了简洁的模型。
随后,人们还发现子宫、肾上腺等器官不同于上述生长模式,其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
3. 简述追赶性生长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1)积极意义:因疾病、宫内生长迟缓、早产、出生后营养不良或其他因素可引起儿童生长迟缓,还可能导致脑发育的受损,增加童年期疾病如肺炎、腹泻的风险,并且随着体重的Z 值减少死亡率会上升。
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PPT课件

➢ 在五种基本感觉中,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 ➢ 触觉在胎儿期已开始发育,到新生儿阶段触觉发育已经高度敏感,尤其在嘴
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特别敏感。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 手段之一; ➢ 对婴儿的抚触就是通过对触觉的刺激,增强婴儿触觉的敏感性,加强对外界 的反应,促进其发育; ➢ 2~3岁的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各种物体的不同属性,如软的、硬的、冷的、热 的、粗糙、光滑等; ➢ 5~6岁时皮肤觉分辨的精细度逐渐提高,在学龄前期已逐步趋于完善。
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行为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主要通过感觉动作来认识外部世界,个体认知离不开动作,这是人类智慧的
萌芽阶段。按照发育顺序,此阶段包括了反射练习、动作习惯、有目的的动
作、图式的协调、感觉动作和智慧综合等六个时期。
前运算阶段
3~7岁 由于语言的掌握,儿童可以利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进行表象思维。虽
第一节 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
1. 注意力的发展
➢ 新生儿期就有注意,大的声音或者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 种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注意;
➢ 学龄前儿童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的稳定水平还很低,注意时间短、 容易分散,注意的范围小,带有情绪色彩;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四)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
1. 思维能力的发展
➢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
➢ 青春期少年思维能力有很大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能运用抽 象思维来突破心理运算的界限,能够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并获得更多增 长新知识的机会。
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 ppt课件

2018/11/19
11
(三)性激素的分泌
在青春发育期有多种激素发挥着促进身体发 育、影响本能行为、调节内部机能的作用,其 中最为主要的是睾丸素、雌激素和黄体酮三种 性激素,它们促进了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能 的出现,决定着性机能的周期性。
2018/11/19
12
四、不合时宜的成熟
男孩和女孩首次遗精或初潮对于他们的影响是 巨大的。女生对于初潮有68.4%的人感到害羞 和恐慌,有52.7%的男生对于首次遗精有同样 的感受。关于青春期起始时间的新近研究指出, 无论早熟还是晚熟,只要是不合时宜的都可能带 来一些消极的后果。
4
(二)体重的变化
体重不仅反映了内脏的增 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 迅速发育,也反映出营养与 健康状况。平均每年增长 5.5公斤。
5
二、内部机能的变化
(1)心脏日趋成熟 从形态上来看,青春期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出现了第二次 生长加速,在10岁时,儿童的心脏重量是出生时的6倍, 从青春期开始则增长到12至14倍。同时,心脏密度也在青 春期成倍增加,心室壁的肌肉增厚,心肌纤维更富有弹性 ,这促进了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 从机能上来看,青春期心脏的增大与血管发育之间存在 着不平衡,致使其血压增高,在14至15岁,血压接近成人 ,这使其运动能力增强,同时也使其易于发生身体异常。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发育存在性别差异,一般情况下,女生 的发育比男生要早1~2年,但女生在心脏的体积、重量、 每搏输出量、血压等方面均比男生低,而心率则比男生快 。
16
(二)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初中 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初中生的元认 知能力还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学 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持久。 (三)学习策略和自学能力提高 初中阶段是学习策略训练和掌握的关键时期,多数 初中生能较独立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一方面受益于小 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也和教师指导以及 他们自己善于总结,不断改进也是分不开的。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

4、8、10、11、12、14、15、16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语言、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4.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5.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6.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
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
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10、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不同的阶段?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多词句时期(1.5~3岁)11、内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有哪些?自言自语逐渐减少,转化为积极的独立思考12、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13、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一是出声思维期;二是过渡期;三是无声思维期14、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15、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识字、阅读和写作16、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的关系。
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在情绪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4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 3岁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 4~4岁半辨认几何图形的正确率增长最快。 5岁幼儿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大小知觉:幼儿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
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
方位知觉: 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
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出现思维活动的内 化。
图 婴儿运动的发育
皮亚杰“三座山实验”反映儿童自我中心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
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是思维发展过程
中质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处于优势地位, 逻辑推理能力加强,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
的种种可能,形成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外形特征类(30%),颜色类(20%)是幼
儿使用最频繁的。
4、积极词汇的增长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汇。消积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 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
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
例如:把“粗”说成“胖”,把“解放军”一词与
1、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发音错误多为翘舌音和齿音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4岁语音扩展 4岁以后言语发音机制稳定,趋向方言化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
声母 4、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社会环境有关 5、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语爆炸现象:1.5~2岁。 3岁幼儿词汇约为800至1,100个,4岁为1,
600至2,000个,5岁则增至2,200至3, 000个,6岁时词汇数量可达3,000至4, 000个。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课件

• 辭彙數量的增加:3—7歲是一生中增加辭彙量最快的時期,到7歲時 增加到3歲時的四倍。
• 詞類範圍的擴大:先掌握實詞,再掌握虛詞。在實詞中掌握順序依次 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
• 詞義逐漸確切和加深
21
幼兒言語的發展
➢ 基本語法結構的掌握—句子的發展
• 從簡單句發展到複合句 • 從陳述句發展到多種形式的句子 • 從無修飾句發展到修飾句 • 從不完整句發展到完整句
• 6歲幼兒喜歡進行各種智力遊戲。
30
個性的發展
➢ 個性(personality)也稱人格,個體獨有的並與其他個體 區別開來的整體特性,是指個體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個體 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 理特徵的總和。
• 包括一個人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和興趣)、個性心理 特徵(能力、氣質和性格)以及自我意識三方面的內容。
9
感知覺發育
➢ 皮膚覺
• 最發達的是觸覺,痛覺、冷覺、溫度覺逐漸產生併發展。 觸覺以嘴唇、手掌、腳掌、前額和眼瞼等部位特別敏感。
• 2~3歲的幼兒能很好地辨別各種物體的不同屬性,如軟的 、硬的、冷的、熱的、粗糙、光滑等。
10
感知覺發育
➢ 知覺
• 嬰兒在3個月時具有了分辨簡單形狀的能力; • 6個月以前的嬰兒能夠辨別大小;2~3歲的幼兒能辨別上
兒童少年心理行為發育
兒童少年心理行為發育
➢ 從受精卵開始到成熟,心理過程在不斷地變化 , 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即表現出連 續性 又表現出年齡的階段性。
➢ 腦發育是各種心理行為發育的基礎; ➢ 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的總趨勢是從簡單到複雜、從
低級到高級的上升過程,各種心理過程和行為特 征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规律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规律(一)感知觉发育1. 视觉-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有对光反射。
但视觉不敏锐,只能短暂注视较近处(15 - 20cm)的物体,如母亲的脸。
- 1个月时可凝视光源,头可跟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转动。
- 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开始有头眼协调。
- 3 - 4个月时喜欢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
- 6 - 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能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简单属性。
- 8 - 9个月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 12个月时视觉发育基本完善,能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
2. 听觉- 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但对强声有瞬目、震颤等反应。
- 3 - 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声音可引起呼吸节律改变。
- 1个月时能分辨“吧”和“啪”的声音。
- 3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
- 4个月时能区别成人的声音,如听见母亲声音会表现高兴。
- 6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
- 8个月时能确定声音来自何处,能区别语言的意义。
- 12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简单的命令有反应。
3.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已很敏感,尤其在口唇、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
- 3个月时婴儿可感受不同的物体,如软、硬、冷、热等,并且喜欢抓握物品。
- 5 - 6个月时能伸手抓物,通过触觉探索物体。
4. 嗅觉和味觉- 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出生时已发育良好。
- 3 - 4个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
- 4 - 5个月时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如能分辨母乳和奶粉的味道差异。
(二)运动发育1. 大运动- 抬头- 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 - 2秒。
- 2个月时可抬头45°。
- 3个月时抬头较稳,可达到90°。
- 翻身- 3 - 4个月时开始有意识地翻身。
- 5 - 6个月时能熟练地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再从俯卧位翻回仰卧位。
- 坐- 4个月时扶坐时腰仍呈弧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认知(cognition)一般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 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 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 认知发育过程是一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一)认知发展理论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6. 知觉
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6个月以前的婴儿能够辨别大 小,9~12个月的婴儿能够知觉形状; 随着感觉功能的完善促使幼儿的感知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在空间 知觉上辨别形状的能力逐渐增强; 有了初步的时间观点。4~5岁儿童开始使用标志时间的词语,如“早上” “晚上” “今天” “昨天” “明天”。6岁儿童掌握了“周” “月” “年”等时间概念; 学龄期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和听觉感受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学 龄期儿童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时间知觉都有很大进步。
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任何改变都会表现出非常敏锐的反应,喜欢甜味,
拒绝吃不喜欢的食物; 6个月~1岁,幼儿在这一阶段味觉发展最灵敏。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5. 触觉
在五种基本感觉中,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 触觉在胎儿期已开始发育,到新生儿阶段触觉发育已经高度敏感,尤其在嘴 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特别敏感。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 手段之一; 对婴儿的抚触就是通过对触觉的刺激,增强婴儿触觉的敏感性,加强对外界 的反应,促进其发育; 2~3岁的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各种物体的不同属性,如软的、硬的、冷的、热 的、粗糙、光滑等; 5~6岁时皮肤觉分辨的精细度逐渐提高,在学龄前期已逐步趋于完善。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分为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自然发生,不要付出努力,而有意注 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 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 (回忆和再认),需经历感知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3. 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与成人一样敏感,出生时嗅觉发育已比较成熟,能表现出对 不同气味的反应; 7~8个月婴儿嗅觉逐渐灵敏,能分辨出芳香的气味; 到了2岁左右,已经能很好地辨别各种气味。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4. 味觉
味觉在儿童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出生仅2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够分 辨出甜、酸、苦、咸等多种味道;
想象(imagine)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是想象的基础。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四)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
1. 思维能力的发展
婴儿期阶段的思维是依靠感知觉和动作来完成的; 婴幼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是指婴幼儿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婴幼儿在进行这种思维时,只能反映自身动作所触及的具体事物,而不能 离开动作,在感知和动作外思考; 学龄前阶段,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 展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具体思维;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五)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
4. 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出现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自言自语,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 的必经阶段,一般有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两种形式。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特 点,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随着年龄增长连贯言语比重上 升,连贯言语使儿童能够独立、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入学以后,儿童的语用能力有很大提高,在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内部 语言逐渐发展起来。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
1. 注意力的发展
新生儿期就有注意,大的声音或者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
种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注意; 学龄前儿童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的稳定水平还很低,注意时间短、
容易分散,注意的范围小,带有情绪色彩;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
1. 注意力的发展 学龄期儿童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注意集中的时间也随之提高。他们的注意范围较成人更狭窄。而且,注意 的转移也因人而异,易受客体的兴趣性和强度制约; 青少年期有意注意有了更大发展,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也不断增长,稳 定性大概能维持40分钟,能根据预先提出的目的和任务随意地、较长时间 地将注意力转向特定的活动和对象,且注意的范围、分配和转移能力也不 断提高。
会性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而 重大的影响。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五)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
1. 前言语阶段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
段”,一般是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
2. 语音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发音的正确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韵母的发音比较容易掌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感知觉(sensory 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sense)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 的活动,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 知觉(perception)是人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在感觉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知觉可分为时间知动阶段 年龄 0~2岁 行为特征 主要通过感觉动作来认识外部世界,个体认知离不开动作,这是人类智慧的 萌芽阶段。按照发育顺序,此阶段包括了反射练习、动作习惯、有目的的动 作、图式的协调、感觉动作和智慧综合等六个时期。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逻辑运算阶段) 3~7岁 8~11岁 由于语言的掌握,儿童可以利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进行表象思维。虽 然此阶段儿童在形式上有明确的逻辑过程,但因为他们无法摆脱自我中心, 因此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 可以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活动,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仅限于比较具体的问题, 12岁至成人 还不能对假设进行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能作出假设,已经能对事物进行非常抽象的、系统的、稳定的逻辑思维。思 维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引自:李晓捷. 人体发育学.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6. 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诺·吉布森(Eleanor Gibson)和理查·沃克(Richard Walk) 1960年的“视崖”实验(visual cliff experiment)让婴儿的母亲想办法哄 婴儿爬过视崖深浅两个部分,从而测查 他们的深度知觉,结果多数婴儿只能爬 过浅的部分,没有越过“悬崖”,说明 婴儿早期就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
握,发音错误多出现于辅音中的翘舌音和齿音。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五)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
3. 词汇和语法的掌握
婴儿在11~13个月之间讲出的第一个能被理解的“真正的词”,标志着言 语的发生。10~15个月间一般每月平均增加1~3个新词,18个月以后的 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提高到每月25个,这种掌握新词的速度猛然加快的现 象,被称为“词汇激增”或“词语爆炸”现象; 学龄前儿童的词汇数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词类范围扩大、积极词汇增 加。这一时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词 汇量迅速增长; 学龄儿童可以说出更长的句子和更复杂的语法结构,而且能够自由地选择 性地运用同义词等。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四)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
1. 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思维能力有很大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能运用抽 象思维来突破心理运算的界限,能够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并获得更多增 长新知识的机会。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五)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
语言(language)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
定俗称的符号系统,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照一定的语法所
构成的。 言语是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不仅因为言
语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且因为言语在婴儿认知和社
出生后3年内,视觉系统基本发育成熟。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2. 听觉
出生时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基本成熟,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
还能区分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儿童的听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能够辨别声音来源和逐渐区分语 音,幼儿到2岁以后,听力已经很灵敏,几乎达到成人水平; 学龄初期儿童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听觉能力在音调 辨别、言语听觉、语音听觉和听觉敏感等方面明显提高; 青少年时期,听觉能力已基本达到稳定水平。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四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武丽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
王 佳
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录
01 第一节: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02
第二节: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育
03
第三节:儿童少年个性及社会化发展
重点难点
※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相关概念 ※ 儿童认知发育的阶段性理论 ※ 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及社会化的年龄别发育特征 ※ 儿童个性、自我意识和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及其相互关联
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
(二)感知觉发育
1. 视觉
儿童的视觉发育与体格、智力、情感发展密切相关,婴儿通过将视觉信息 传入大脑,理解周围世界,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2个月左右的婴儿视觉集中明显形成,视线首先集中在活动或色彩鲜明发亮 的物体上,尤其对人脸容易产生视觉集中,并能追视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 也能通过目光接触与家长交流; 4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出现辨色视觉; 6个月以前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视觉和立体视觉都逐渐发育; 2~3岁已能正确辨别红、黄、绿、蓝四种基本颜色并出现双眼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