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住宅建设的土地。
这类土地的规划目的是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包括市区居住用地和郊区居住用地。
市区居住用地通常规划为高密度居住用地,注重利用空间效率,提供便利的市区生活资源。
郊区居住用地一般规划为低密度居住用地,追求舒适环境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活动开展的土地,包括商场、百货公司、酒店、餐饮等商业设施,以及商业办公用地。
商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便利的购物、娱乐、商务活动场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
这类用地一般规划为工业园区、工业开发区等,用于安置各类工厂、生产设施等。
工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交通用地是指用于交通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港口、停车场等。
交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保障交通运输顺畅,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便利人们出行。
教育用地是指用于学校建设的土地。
这类土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教育设施。
医疗用地是指用于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医疗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文化用地是指用于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体育馆等。
文化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文化交流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公共设施用地是指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公园、广场、消防站、邮局、政府机关等。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这类土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
林业用地是指用于林木种植和森林保护的土地。
林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土地利用分类颜色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颜色标准土地利用分类是指根据土地的功能和利用方式,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为其标注相应的颜色。
这种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对应的颜色标准。
1.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乡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工矿企业、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
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一般用红色表示。
2. 农用地: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
农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一般用黄色表示。
3. 林地:林地主要用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保护。
林地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一般用绿色表示。
4. 水域: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水塘等,用于灌溉、发电、供水等。
水域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一般用蓝色表示。
5. 特殊用地:特殊用地主要包括矿区、机场、港口、铁路、公路、市政设施等。
特殊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一般用紫色表示。
6. 保护用地:保护用地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保护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一般用灰色表示。
土地利用分类的颜色标准可以在地图或规划图上清晰地展示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决策者和规划者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同时,对于公众来说,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土地利用规划中。
在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分类的颜色标准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土地利用分类的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土地利用分类的颜色标准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土地,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可以使土地利用情况一目了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土地分类标准

上海市土地分类标准
一、土地用途分类
1. 居住用地:指用于居住用途的用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等。
2. 商业用地:指用于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途的用地,如商场、饭店、写字楼等。
3. 工业用地:指用于工业生产、研发等用途的用地,如工厂、仓库、研发中心等。
4. 农业用地:指用于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活动的用地,如耕地、林地、牧场等。
5. 公共设施用地:指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和使用的用地,如公园、道路、学校等。
6. 特殊用地:指用于特殊用途的用地,如军事设施、宗教场所等。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 建设用地:指已开发建设并供人们生产、生活使用的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2. 农用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3. 未利用地:指尚未开发利用的用地,如荒山、荒地、盐碱地等。
三、土地权属性质分类
1. 国有土地:指由国家拥有所有权的土地。
2. 集体土地:指由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所有权的土地。
四、土地等级分类
1. 一级土地:指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土地,如市中心区、商业繁华区等。
2. 二级土地:指对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土地,如市区中心区、一般商业区等。
3. 三级土地:指对城市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土地,如郊区一般地区等。
五、土地规划分类
1. 城市建设用地: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用地,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 乡村建设用地: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用地,如农村居民点、乡村道路等。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城市用地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 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城乡建 设用地
建制镇用地 农村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 事业单位用地; 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
居民点用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 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 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的村间、田 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 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 围成的水面;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 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
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
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
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
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 的沟、渠、路和田埂;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的地坎;
表续 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 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农用地地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152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153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154农田水利用地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55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2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21城乡建设用地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211城市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212建制镇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213农村居民点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214采矿用地指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不含盐田)。
215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指采矿地以外,对气候、环境、建设有特殊要求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各类建筑用地。
22交通水利用地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其中,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包括公路、铁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是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221铁路用地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
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222公路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
包括设计用地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223民用机场用地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地表及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在不同区域和用途下的功能和价值来划分不同类别,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分类。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草地等。
农业用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水源条件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可将农业用地分为良田、中等田和劣田等不同等级,以便科学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居住的土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城市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的功能和发展需求,可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公共设施区等不同区域,以便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建设的品质和效益。
工矿用地工矿用地是指用于工业和矿业生产的土地,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矿产开发区等。
工矿用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根据工矿资源的类型和利用要求,可将工矿用地分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矿产区等不同区域,以便科学合理地配置工矿资源,提高产业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是指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土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
生态保护用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可将生态保护用地分为自然风景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等不同区域,以便科学合理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各类用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空间,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加强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定义、分类方法、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展开,详细介绍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关系。
一、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指导土地利用管理和监测的重要工具,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保护农田、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所划分的用地类型,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有相应的对应类别。
例如,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中的农业用地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类别,建设用地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建设用地类别,交通运输用地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交通运输用地类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类别等。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帮助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监测与评估,为土地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更强调土地用途的功能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则更注重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和功能类型的划分,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两者的分类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总之,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相互补充,提供全面的土地利用信息。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取合适的分类方法,结合两者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颜色标准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颜色标准一、植被覆盖绿色:植被丰富,包括森林、草地、灌木等。
黄色:植被较为稀疏,可能是草原、疏林等。
深绿色:茂密的森林或深层的植被覆盖。
浅绿色:植被覆盖度较低,可能是新生长的植被或草地。
二、水域蓝色: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深蓝色:深水区域,如深海或深湖。
淡蓝色:浅水区域,如浅滩或浅湖。
灰色:冰面或冻土带。
三、建设用地棕色:城市及居民区。
紫棕色:道路和街道。
白色:建筑物和构筑物。
黑色:矿区、采石场等工业用地。
四、农业用地紫色:葡萄园、果园等。
橙色:柑橘园、柠檬园等。
红色:烟草、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区。
深黄色:麦田、稻田等粮食作物种植区。
浅黄色:空闲的农业用地或新开垦的土地。
五、裸地灰色:岩石裸露的地带。
黑色:荒漠、戈壁等极端地形。
黄色:干燥的沙地或沙丘。
深红色:地质活动频繁,如火山喷发后的地表。
六、特殊用地品红色:军事设施。
深紫色: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
青色: 水源保护区或其他生态保护用地。
灰色: 无人居住的荒野或未利用的土地。
浅绿色: 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如重金属污染地区)。
深绿色: 对人类活动敏感,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湿地、耕地保护地区)。
天蓝色: 需要特殊环境治理的地区(如废弃矿坑、垃圾填埋场等)。
紫色: 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如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
金色: 高海拔地区或高山冰川等(如雪峰、高山草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建
设
用
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城乡建设用地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城市用地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与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指城乡居民点之外的交通运输用地与水利设施用地。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就是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包括公路、铁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就是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与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民用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管道运输
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与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与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她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特殊用地
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盐田
指以经营盐田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其
她
土
地
指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水域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水工
建筑用地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闸、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
其她建设用地
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盐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集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洪水位间滩地;生长芦苇的土地。
自然
保留地
指水域以外,规划期内不利用、保留原有性状的土地,包括冰川及永久积雪、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高原荒漠、苔原等。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牧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其她
农用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设施
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农
用
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她农用地。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她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与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与田埂。
建制镇用地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农村
居民点用地
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采矿用地
指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不含盐田)。
其她独立建设用地
指采矿地以外,对气候、环境、建设有特殊要求及其她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各类建筑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