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摇篮曲》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摇 篮 曲》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摇篮曲》教案人音版教学内容:1、歌曲:勃拉姆斯《摇篮曲》2、音乐知识:“摇篮曲”体裁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2、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3、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来欣赏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教材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祥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这首歌曲为3/4 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一、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剧片段。
(本片段内容:两个顽皮的孩子迟迟不愿入睡,家庭教师不露声色坐在一旁轻声哼唱着,奇迹出现了:两个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梦乡。
以上音乐剧很快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兴趣。
)2、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
3、师问:家庭教师有什么办法让两个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地入睡了?生:因为家庭教师为孩子们哼唱着催眠曲。
师问:那么,你们至今还记得小时侯,妈妈为你哼唱的催眠曲么?(激起学生对儿时美好的回忆。
)4、请个别同学边哼唱并表演。
5、师:老师至今难以忘记小时侯妈妈陪我入睡时常唱的小曲儿。
你们想听听吗?6、教师有感情的歌唱。
师:听了这些催眠曲,你有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讨论:(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歌唱熟悉的旋律-舒伯特《摇篮曲》。
师总:催眠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这些催眠曲在民间广泛流传。
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曾写过摇篮曲。
并在世界各国流传。
你们听。
7、聆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学生安静的用心倾听。
)①教师轻声问:你们注意到老师用怎样的感情来唱摇篮曲吗?②学生们概括:抒情的、温柔的等等。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感受摇篮曲的柔和、宁静的氛围。
2. 学会演唱《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3. 通过学习《摇篮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教学难点:摇篮曲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合唱架、凳子。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安静、舒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4. 合唱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声。
5.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摇篮曲》,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演唱和合唱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摇篮曲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音乐欣赏: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摇篮曲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七、教学作业:1. 回家后,学生需要练习《摇篮曲》的演唱,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2. 学生需要了解和研究一首自己喜欢的摇篮曲,下次上课时分享给大家。
八、安全与纪律:1. 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演唱和合唱过程中保持安全,避免受伤。
2. 教师要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和讲解:20分钟2. 学唱和合唱练习:30分钟3. 展示和评价:15分钟4. 教学延伸和作业布置:10分钟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摇篮曲(克劳蒂乌斯词舒伯特曲)(教案)-人音版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以“摇篮曲(克劳蒂乌斯词舒伯特曲)”为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1.了解舒伯特及其作品背景;
2.学会演唱《摇篮曲》,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
3.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理解ABA形式的曲式特点;
4.体验摇篮曲的温馨氛围,培养音乐审美情感;
-和声理解:学生需了解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能够识别并唱出基本的和声进行;
-曲式结构:学生应理解ABA曲式结构的特点,并能分析《摇篮曲》中的曲式布局;
-音乐情感表达:学生需通过演唱传达出摇篮曲温馨、舒缓的情感。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准确把握旋律中的音准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对音高的细微变化;
-情感传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背景、创作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并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情感表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摇篮曲(克劳蒂乌斯词舒伯特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体验过摇篮曲的温馨和抚慰?”(如宝宝入睡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摇篮曲的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律演唱、节奏感知、和声理解等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控制、和声听觉辨识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摇篮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演唱时更好地传递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摇篮曲的基本原理,如和谐共融。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21篇)《摇篮曲》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1.课件:摇篮曲2.课件:哭声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摇篮曲》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摇篮曲课型:唱歌教学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第14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和亲切温柔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2.喜爱“摇篮曲”这一音乐形式,并且愿意用这种形式进行情感交流,理解和回报母爱。
3.能用手语来表现“摇篮曲”这首歌。
教学重点:重点是欣赏和学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喜欢“摇篮曲”。
教法、学法:视情况采取听唱法、视听法等方式,在教唱歌曲时,要启发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想像歌曲的意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这首歌曲。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手语来表达此曲,从实践与活动中,使他们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共性。
教具准备: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首《让爱住我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音乐教室充满着温馨祥和的气氛,也为今天的教唱做好铺垫,体现了亲情之美。
】(一)组织学生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 2/4 1 2 3 4│5 ─│i 5. ︳i 5. │ 5 4 32│1─‖(师)同学们好!(生) 你好!你好!张老师你好!【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又组织了课堂,表现出了音乐课的特点,一举两得。
】(二)导入新课可让学生欣赏摄影作品而后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用经典摄影作品创设情境,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欣赏,学生就会直接体验感受母爱情感。
在背景音乐的感召下学生对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旋律产生初步印象的同时, 会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去。
】(三)新课学习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初中音乐《摇篮曲》教案教案

初中音乐《摇篮曲》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展、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歌曲《摇篮曲》,感受歌曲中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2、运用音乐肢体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情感,使之深入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创作作品.3、了解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和贡献;了解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教学重点、难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全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照片、钢琴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伴着甜美的音乐走进教室.(设计意图:运用熟悉的旋律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师生交流,酝酿情感1,教师: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什么2,小组交流:向同伴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三,共诵古诗,深化情感1、教师: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唐代诗人孟郊,历经坎坷,穷困愁苦,而母亲的笑容却时刻令他梦萦魂牵。
在他得知母亲将来的消息时,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携妻将雏,到溧阳城外迎接母亲.母子相见热泪盈眶,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仅怆然饮泣感慨万千,提笔赋诗。
于是熔铸了这首饱含母爱的《游子吟》.诚挚深切,传诵千年!2、学生:饱含深情地共诵古诗,表达自己对母亲真挚的爱。
(多媒体展示孟郊的《游子吟》)四,聆听歌曲,体验情感过渡语: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就把自己的心分成两半,一半变成摇篮,一半变成摇篮曲,没有比睡在母亲心瓣里更幸福的了,没有比伴着母亲的摇篮曲入睡更甜美的了!1、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
2、教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时唱的歌曲,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
)教师:歌曲具有哪些情绪特点(舒缓的、亲切的、宁静的、甜美的)3、教师范唱,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人音版初中音乐 摇篮曲 教学设计

妈妈的歌——《摇篮曲》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引导学生体会摇篮曲这种世界性音乐体裁的特点及魅力,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伟大的母爱,对母亲怀有感恩之心。
并能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及文化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感情。
2、通过聆听、模唱,画旋律线,学会用适当的歌唱方法,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及充满感情地演唱《摇篮曲》,并能在演唱中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在熟唱主旋律的基础上能够听辨并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并能积极地参与合唱的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聆听、模唱等学会用适当的歌唱方法,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及充满感情地演唱《摇篮曲》。
2、在熟唱主旋律的基础上听辨、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并能积极地参与体验合唱的练习。
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稳定学生的情创设意境,播放音频,提闭上眼睛,安静地聆绪,学会安静的聆一、导入二、新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发生了听。
什么事情?1、简介《摇篮曲》,再次聆听,提问:听一听作曲家通听,感受。
直接快速的导入新课。
引导学会从音乐自由发言要素的角度来分析课教学过怎样的勾画,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怀?2、出示乐句,11|1444|3-11|177|1-讲解带有弱起小节的三歌曲。
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熟悉旋律。
本首摇篮曲是带弱起的三拍子歌曲,出示本乐句练习,意打节拍,找弱起在帮助学生用优美拍子,练声,画旋律线解决音画旋律线,找音高高,统一学生的音色,要求同练声,找音色学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的音色,准确的唱好主旋律。
本句既合唱部分第二声部最后一个乐句,也为后来让学生参与体验合唱做铺垫。
3、请同学们用“lu”哼唱主旋律。
端正坐姿,深呼吸,画拍子轻声地哼唱主旋完整的,准确的提问:同学们在哼唱的时律。
哼唱,熟悉旋律,学候有没有觉得哪里音高或节奏比较难把握?找出哼唱过程中的会运用适当的歌唱难点。
人音版初中音乐 摇篮曲 教学设计

摇篮曲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并能在演唱歌曲中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和摇篮曲的体裁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们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学生已经掌握基本额发声方式,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引导学生演唱这首歌曲,不仅能使他们真切的体验到这种伟大的感情也可以引导他们认识这种世界性的音乐体裁,尤其是作为世界著名的摇篮曲之一,它具有很重要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3重点难点1.装饰音(倚音)的唱法2.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3.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摇篮曲1.组织教学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 2/4│1 2 3 4│5 ─│ 5 4 32│ 1─ ‖(师)同学们好!(生) 老师你好!接下来进行练声,同学们站起来,先吸气,感受肚子吸气时膨胀,气沉丹田,在此基础上发“呜”音,体验就像树叶被风轻吹走的状态。
从C音循序往上升高音调,直到降B音。
2.导入师生共同讨论这图片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你们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你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睡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3.新课学习(展示歌曲)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及德国三B3.师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轻声哼唱《摇篮曲》1.聆听摇篮曲带给你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我们怎样唱才能更好的表达这首歌的情感?答:1.让人联想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边,用手轻轻晃着摇篮,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着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温馨、甜蜜、平和、美好的情绪2.速度缓慢,力度较弱4.介绍作者以及摇篮曲的含义,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5.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6.学唱歌谱与歌词随琴模唱歌曲旋律(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
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
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
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本课在音乐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