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五课导学案
思想品德第五课学案

第五课导学案(第一课时)灿烂的中华文化编制人:使用日期:年月日第号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热爱中华文化和认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难点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影响。
内容与过程一.学习准备1.课前展示:2.激趣导入:3.认定目标:二自主学习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形成:各个民族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的组成:独具特色的、浩如烟海的、名扬世界的、异彩纷呈的、充满智慧的、完备而深刻的等。
中华文明虽历久弥新原因:总的特点:、。
地位:影响:2、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传统美德的内容: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2)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俱进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和发展。
三、活动探究1、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应该追求时尚、新潮的东西,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四。
学习总结1.知识梳理及质疑:2.我的收获及应改进的地方五.达标测评1、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羊”为主体形象设计,表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D、中华文化保守落后2、下列成语典故不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A、苏武牧羊B、负荆请罪C、徙木为信 D 守株待兔3、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多选)A、长城B、京剧C、金字塔D、故宫E、儒家思想F、天下兴亡,匹夫有责G、中国瓷器H、丝绸4、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奥运福娃”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奥运福娃体现了:A、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B、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C、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D、最好的亚洲文化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能反映这一美德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答题1、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延绵不绝,历久弥新?3、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感悟家乡的美好,认识家乡的人,认知家乡的文化;2.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环境、特色及自己在家的所见所闻;3.能够体验乡村的美好, 对乡村家庭的生活有自己的感悟;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们所居住的地方。
紧接着介绍、播放宣传片、画册、照片等展现学生们的家乡,帮助他们了解家乡的美丽以及文化特色。
2. 主体活动1.阅读课文《我的家在这里》。
教师可以做一些预读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一些抽象的和陌生的词语,如土楼、茶叶、宣传画册、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民居等。
然后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阅读策略表格,并在读完后注重对课文中的陌生单词和词语进行解释,鼓励学生尝试记忆和使用这些陌生单词和词语。
2.听录音。
学习过后,播放录音并让学生们跟读,认真听第五遍的录音,帮助学生们吸收和理解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加强记忆课文。
3.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整理课文。
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并归纳答案,每组确定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后教师把所有内容归纳成一张课堂要点,对于其中重要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4.写作活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情况、文化特色、环境和自己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3. 总结教师再次对所有的课堂要点进行概括,让学生全面理解本节课讲的内容。
最后进行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本课的目标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反思为使本课的教学过程更有效,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本科目内容。
首先,通过导入,使学生更好地将课文和现实联系起来,其次,在阅读时鼓励学生记忆生词和短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接下来,通过小组、同桌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深入交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课文。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与小伙伴》教学设计2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与小伙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与小伙伴》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围绕与小伙伴的相处之道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于如何与小伙伴和谐相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小伙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同伴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帮助他人等良好的同伴交往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规则,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与小伙伴和谐相处。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问题。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案例、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PPT,辅助教学。
2.教学案例: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分析与小伙伴和谐相处的方法。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课堂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小伙伴和谐相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相处?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个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与小伙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五课《做学习的小主人》教学设计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五课《做学习的小主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五课《做学习的小主人》围绕着如何做一个好的学习者进行讲解。
教材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习惯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主动、有效地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2.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3.学习习惯不好,自律性较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自律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好教学PPT,以便进行课件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为学生们在各种场合学习的情景。
三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五做学习的小主人教案冀教版

五、做学习的小主人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直面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之中感受快乐;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学习,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都在学习。
这个过程中往往是充满乐趣的,但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说说你在学习的上碰到过哪些困难呢?二、新知讲解——学习困难我不怕师:回想一下,在你们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哪些困难呢?生1:摔了很多次,还没有学会骑自行车。
生2:练书法手臂又酸又痛。
生3:怎么也记不住英语单词。
生4: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作文。
……说说你遇到的困难吧。
观察课本26页的两幅情景画,说说这些同学解决困难的方法正确吗?(不正确)师:那么,面对这些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1:写作难,随声带一个本子,记录好词佳句。
2:做题难,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
3:背诵难,遇到背诵不过的古诗词或者记不住的英语单词时,可以与学习好的同学交流经验,并将这些优良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师: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学习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想办法克服困难,获得学习的快乐。
】小结:通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认识到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轻言放弃,要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二、新知讲解——我和时间交朋友要想学得好,还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才能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的休息。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本27页的两个小朋友在相同的时间各自都在做什么?思考:你认为他们谁抓紧了时间?说说你的理由。
实践活动:请你真实地记录下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从不同的记录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零星、片断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叫做零散时间。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五课:浦江的诉说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五课:浦江的诉说5 浦江的诉说教学目标1.知道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
2.了解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上海前进的步伐。
教学重点从浦江看上海前进的步伐。
教材说明学习评价1.能在地图上指认黄浦江的流经区域、黄浦江流人长江的位置。
2.知道黄浦江有饮用、灌溉、通航、提供工业用水等作用,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
3.能举例说明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
4.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注意事项教学资源文字资料资料名: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如果说长江、黄河是我们国家的母亲河的话,那么,黄浦江则该是上海的母亲河。
黄浦江全长113.4千米,它源于浙江龙王山,经过开阔的淀山湖。
黄浦江带着淀山湖的水缓缓东去,穿过整个上海地区,在吴淞口汇人长江。
黄浦江具有通航、锚泊、供水、引灌、排涝等多种功能。
上海人都说“我们是喝浦江水长大的”,一点也不假。
黄浦江与长江口连接形成宽阔的航道。
长江口极为开阔,南北宽90千米。
崇明、长兴、横沙将长江口分割成分叉型航道。
崇明以北称北航道,崇明以南称为南航道,两三万吨的巨轮可从长江口直接人港。
黄浦江是中国最大的不冻港。
浦江两岸是绮丽的江南水乡。
浦江水渗入两岸大地,、形成众多的河流、湖荡、坑塘。
据说,在黄浦江两边,陆地中水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1%以上。
河网密度很大,平均每隔100—300米就有一条河道,可谓是“十里一横塘,五里一纵浦”了。
如果乘飞机从上海上空俯瞰,可以看到:黄浦江和苏州河像两条玉带,从高楼林立的市区蜿蜒穿过;淀山湖如同一面明镜,镶嵌在两岸的原野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大小河渠,如同根根银线把片片水田编织成绿色的锦缎;大大小小的湖荡,犹如撒落在大地上的粒粒珍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闪亮。
北面,长江浩浩荡荡;南面,杭州湾烟云茫茫;东面,大海碧波万顷……江水、河水、海水、湖水,给上海这一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浦江两岸是平坦的千里原野。
上海地势坦荡低平。
在上海郊区极目四望,真是一马平川。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与小伙伴》教学设计4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与小伙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与小伙伴》是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与小伙伴的相处之道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以故事、漫画、讨论等多种形式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他们对友谊有着强烈的渴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但在与小伙伴相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沟通不畅、矛盾冲突等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例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与小伙伴和谐相处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案例材料、讨论卡片3.教学课件、板书设计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小伙伴在一起快乐玩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操练(10分钟)分发讨论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小伙伴发生的矛盾。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是一篇以家庭关系为主题的文章。
本课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尚不明确,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相支持缺乏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促进亲子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2.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准备家庭故事视频,用于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3.准备作业素材,便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庭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互相启发。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庭责任、亲情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体会。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能够爱惜自己的名誉。
重点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难点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找一些和自尊心、羞耻有关的故事或笑话等等
请学生谈一谈日常学习生活中是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的
二、课堂交流
汤河学校导学案(品德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金岩
课题
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达成目标
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过程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能够爱惜自己的名誉。
重点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
难点
能够爱惜自己的名誉
引导学生以故事等形式交流研讨,实行每演一个就讨论一次的方法
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馈
1、引导小组内交流,可参考书中的图片说一说
2、引导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可自由发表言论
三、交流反馈
1、引领学生做摘苹果游戏
布置编创:四个当
板书设计
5、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教学反思
学
生
课堂达标率
100%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无
教
师
本课亮点
游戏过程设计比较好。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一、课前准备
布置调查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事例,要求以多种形式汇报
二、课堂交流
1、准备复习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调查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用作文、歌曲创编、小品、话剧、口头演讲等形式向全班汇报
三、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观看书中插图,并联系生活谈一谈
看图,找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并说一说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5、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教学反思
学
生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个别小组组员间配合不默契。
教
师
本课亮点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需改进措施
小组合作需要不断完善。
附课件:
汤河学校导学案(品德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金岩
课题
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第2课时
课型
综合课
达成目标
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需改进措施
无
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