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复习导学案
历史第五课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授课:曹六平,杨帆时间:一、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目标:二、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三、自学指导:1.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①年月,为镇压,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死伤惨重。
②年月,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
根本:。
3.《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年,清政府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①经济上:;②政治上:;③军事上:;④外交上:。
危害:。
四、课堂达标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当时:()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B.各国使馆林立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外国军队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8.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A.青浦大捷B.慈溪战斗C.黄海战役D.廊坊战役9、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D、列强联合发动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导学案]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选必二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导学案]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选必二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237867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f.png)
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选必二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课标要求】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本课知识体系】【典型例题精炼】情境1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父母以后要“依法带娃”了。
孩子的成长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培养,更要重视家教、家风的建设,发挥法律的引导及规制作用,由家长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这是国家制定本法的重要目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必要时公检法可责令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因此本法的实施对父母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1 有人认为,家庭教育立法,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给了家长更多的约束。
请你对此观点提出两点看法予以批驳。
家庭教育立法既是约束,更是助力,家庭教育立法约束了养而不教的教育问题,保障了未成年人被抚养和受教育的权利。
家庭教育立法助力解决教而不当的教育问题,明确了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育有法可循,让关爱有法可依。
相信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情境2 北京的苏爷爷与李奶奶育有四个子女:在西城区有一套四居室住房。
小儿子夫妇没有住房,一直与老人共同居住,并照顾其日常起居。
其他三个子女经济条件较好,每月只给老人赡养费,但较少探望。
苏爷爷与李奶奶在无其他人见证的情况下立下口头遗嘱,将房子赠送给小儿子。
李奶奶去世后,苏爷爷和小儿子签订了一纸房屋买卖合同,象征性地约定房款为100元,并迅速办完了产权过户手续。
其他三个子女得知房子被父亲“送”给了小弟后,把父亲和弟弟告上法院。
苏爷爷不明白,和睦的一家怎么就对薄公堂了?探究2 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假如你是审理此案的法官,请断一断这起房产纠纷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màn jì huìfēi pōu jīyǎo piē wǎnxùn nì jié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托辞:找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恶,厌恶。
疾,憎恨。
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
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
(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复习重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要克服的错误倾向。
【知识梳理】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①文化创新可以适应和回答社会实践中出现动力的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创新与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资源和条件。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新可以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意义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②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要求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基本途径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途径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3)人民群众与文化创新③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④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4)坚持正确方向【课堂探究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议一议:文化创新有的来源于社会实践,有的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提示:(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2)创作者的灵感是属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文化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归根结底来源只能是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3)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强化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导学案

中华文化根 延续文化血脉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风俗习惯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知识导图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神追求 作用 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动力 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文化自信的来源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 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美的的力量在于践行序言: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第一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美德万年传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P59熟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59背诵)考题:1.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五千年文明涵养了泱泱中华,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直古不变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内涵丰富D.历久弥新3.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包括(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异彩纷星的文学艺术④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判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才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优秀的文化。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凸显了中华文化的特色,是正确的。
(2)中华文化才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优秀的文化是错误的。
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为世界文明的宝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既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复习导学案(师)

④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原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3.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有个打工的学生为了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准,责问这个学生,她振振有辞:“洗五遍不也挺干净吗?”老板辞退了这个学生。这个故事中的女孩之所以被辞退的根本原因是(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财富,是做人的首要之德。一个人一旦失信,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守信的人具有良好声誉,会为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能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
(6)为什么企业要讲诚信?P65
就企业而言,诚信是资本,是财富,是竞争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只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公平交易,才会赢得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P65
诚实与守信也是有区别的: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认真负责地实际自己的诺言。
(3)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P63
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P64
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64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P65
B.在小事上没有兑现承诺,无关大局
C.轻易承诺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
D.朋友希望自己又无能为力的事,为了不伤朋友,许下诺言是可以的
6.2010年春节前,湖北省工程承包人孙水林为履行除夕前把工资发给已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手中的承诺,带着26万元现金连夜赶往老家,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其弟孙东林忍住悲痛按时完成哥哥的承诺,把工资如数发给乡亲们。这两位被称为“信义兄弟”的湖北农民,用行动告诉我们()
(二)知识贯通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4.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背景链接: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962年,在他的领导下,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
1963年出版《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合著),系统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事的方法等。
本文即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3、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导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揭示意识的本质。
2、结合实例认识意识的作用。
3、结合实例,明确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 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_____ 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________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_____ ,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_______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还必须有被反映的_____ _。
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_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_________,意识就不能产生。
2、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_________而存在的,是本原的,是派生的,_________决定_________。
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
2、意识活动具有和。
(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的、的。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和。
(2)意识活动的和,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合作竞争求发展(导学案)
课型:复习
一、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感受合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会合作的乐趣;树立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学会在竞争中欣赏对手,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二)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合作关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竞争,在竞争中不忘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了解合作有许多表现形式,认识合作的必要性;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了解竞争的积极作用。
二、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活需要合作;正确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难点:竞争合作求“双赢”
复习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
复习过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导学(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画出知识树)
学生展示后,教师点拨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小组检查(小组互助学习)5分钟
第二环节:巩固训练——导学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
1、下列属于正当竞争的有:()
A.某食品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降低价格占领市场
B.某冰箱厂通过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C.某洗衣机厂通过诋毁同行业其他品牌的洗衣机占领市场
D.“藏秘排油”进行虚假宣传占领市场
2、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为了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通过长期竞争,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宣传力度,使得这两个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软饮料公司。
上述材料说明()
①经济的发展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②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③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但竞争是最主要的④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⑤生活中的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3、希尔顿集团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200多幢巍峨壮观的希尔顿大厦遍布世界各大都市。
对于希尔顿的成功,创始人唐拉德·希尔顿曾这样说:“我可能是得克萨斯州最幸运的人,这种幸运来自友谊,来自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远与同僚相处愉快、合作无间。
”希尔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A.善于与人合作是取得成功的秘诀
B.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D.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1、2007年10月6日,美国女子短跑巨星琼斯公开承认,自己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服用了兴奋剂。
她主动交出了她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5枚奖牌,并就此宣布退役。
国际田联宣布收回琼斯近3年获得的所有奖牌,并禁赛2年。
另外,琼斯还要面临高达5年的牢狱之灾和25万美元的罚款。
对此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际田联的做法保证了选手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B.琼斯的做法符合竞争的原则
D.竞争太激烈,应对琼斯理解和宽容
D.追求公平、平等、诚信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2、下列能正确反映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是()
A.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有合作就没有竞争
B.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竞争就是合作,合作就是竞争
C.竞争与合作相伴相随,但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D.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良好的班风学风需要全班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但我们常常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竞赛。
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
A.不应该帮助同学,要保证自己在竞争中夺第一
B.要学会在竞争中取长补短、相互合作
C.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D.既要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
三、材料分析
东城双语学校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
这个班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豪气。
在与兄弟班的竞争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
单个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争,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
(1)八年级5班的同学在合作中竞争的成功经验,对你有什么启发。
(2)我们在创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3)由此有人说:竞争就是“你死我活”,合作就是“一团和气”,两者是水火不相容关系。
请问: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环节:活学——导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填表:分析问题——想想做法——说说理由()
课堂收获:
通过学习认识……
困惑是……
教师寄语:
让我们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为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校”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