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文化史
课程简介:该课程从广义的文化角度主要讲授古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就,从构成文化要素的哲学、宗教、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文化,并贯穿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史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自身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通过介绍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并能将中外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运用于专业领域,从而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

学期(春秋)安排:秋季学期周开设次数:开设1次。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世界文明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 古代文明: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等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中古文明:阿拉伯、欧洲中世纪、东亚(中国、日本、朝鲜)等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3. 近现代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以及各大文明在近现代的发展。

4.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全球化、科技革命、文化多样性与融合等趋势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主讲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现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文明史。

3.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世界文明史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探讨。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考核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发言、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 0%。

2. 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占总成绩的70%。

3. 平时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参考书1. 《世界文明史》(主编:王斯德),人民出版社。

2. 《全球通史》(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 《西方文明史》(作者:约翰·赫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4.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

5. 《世界文明史简编》(作者:马克垚),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仅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世界文化史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本科课程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世界文化史》是历史学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述世界文化的起源、发展、转型、变迁的历程,使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史基本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他们能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以期形成较强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分析能力,并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对世界和未来有更好的把握。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世界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深入研究和比较各民族或地区在不同时代文化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以之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变迁过程作出总体的考察,并努力探求人类文化变迁的本质与原因。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世界文化史》与《中国文化史》同时开设,相辅相成,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世界近代史》、《世界当代史》、《西方史学史》、《世界三大宗教与贵州民族宗教》、《日本近现代史》等后续课程的开始,使学生的世界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细化,深化他们对世界文化各领域的系统认识。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绪论 ( 2学时)一、文化的涵义二、什么是西方文化三、中西文化的特点及交流四、研究西方文化的目的和方法1.基本要求(1)了解世界文化史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特点。

(2)掌握和认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发展有何启示2.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史基本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全面掌握世界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评价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世界文化史专题十五讲》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专题十五讲》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专题十五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师范生基础平台课程,40学时二.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文化交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同学的人文综合素质。

三.课程大纲绪论(2学时)第一讲罗塞塔石碑——世界文字的起源与发展(2学时)1.商博良与象形文字2.贝希斯顿铭文的发现与解读3.从楔形文字到希腊字母法老的世界(选)——从金字塔到神庙1.帝王陵寝2.众神之所3.死亡与复活第二讲恒河边的冥想(2学时)——古代印度文化概说1.从《摩诃婆罗多》说起2.源远流长的种姓制度3.菩提树下的“觉悟”第三讲“智慧的故乡”——希腊奥林波斯山下的神与人(2学时)1.木马计2.哲学王3.帕台农神庙4.伯利克里的演说第四讲“条条大道通罗马”(2学时)——古罗马的社会与生活1.从台伯河到地中海2.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3.奢靡之风炎热大地上的珍珠(选)——黑非洲古文明选粹1.“非洲的伯明翰”2.方尖碑与岩石教堂3.贝宁的艺术世界4.石头之城印第安的辉煌(选)——美洲文化之源1.日月金字塔2.仙人掌上的雄鹰3.“新世界的罗马”第五讲教堂的钟声——中世纪西欧的僧俗世界(2学时)1.“旧约”与“新约”2.教堂与修道院3.城堡与骑士第六讲沟通东西的金桥——千年帝国拜占庭(2学时)1.“拜占庭之火”2.华丽的十字架3.镶嵌画艺术第七讲高耸的宣礼塔——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2学时)1.《古兰经》2.清真寺3.《天方夜谭》第八讲从神到人——欧洲文化“复兴”旗帜下的创新(4学时)1.“佛罗伦萨三杰”2.《蒙娜丽莎的微笑》3.形体之美的《大卫》第九讲大地是圆的——地理大发现的文化意义(2学时)1.欧洲文化的外扩2.自然科学的进步3.饮食革命的发生第十讲“一场壮丽的日出”(2学时)——理性时代的光芒1.一流的思想家2.“三权”与“分立”理念3.“人生而自由”第十一讲“洪水滔天”(2学时)——西方政治文化的初奠1.“清教”旗帜下的革新2.断头台下的呐喊3.“无代表不纳税”第十二讲“悄无声息的文化革命”(2学时)——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多元1.激荡的社会思潮2.巴洛克与洛可可3.文艺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第十三讲格尔尼卡(4学时)——20世纪的战争文化及其反思1.“总体战”理念2.《西线无战事》3.在纸片与橄榄枝之间第十四讲“上帝死了!”(4学时)——后现代文化的兴起1.“相对的”世界2.先锋试验3.环保理念的兴起与实践第十五讲构建地球村(4学时)——多元文化的并存与融合1.麦当劳与好莱坞2.“金迪沃勒巴克”3.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世界古代史课程类别】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历史学 编写日期】 2012年12月 21日一、教学目标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讲述的是自人类形 成以来至 16 世纪的世界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着重阐述这三个阶段各自形成、发展和解体的过程。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 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并顺利进入世界近现代史学习阶段的起点。

通过学习,不 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世界古典文明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并理解世界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面,而且能够提高 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及其相关专业 的教学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历史 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探索其发展规律。

2.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今后不仅能够胜任中学世界古代 史的教学工作,成为中学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而且能够成为未来适应社会并 从事各项工作的预备性人才。

3. 情感目标:在贯彻史论结合、突出重点的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 用多媒体以及音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加学生的历史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历 史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导言 2 学时主要内容: 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意义与方法, 古代世界史的发展历程、史料与史学研究状况。

课程编号】学 分 数】 学时 数】 72教学要求: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及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

重点、难点: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史学界对分期问题的讨论。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2 学时主要内容:1. 人类的形成2. 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3. 氏族公社的解体4. 原始精神文化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形成,原始社会的发展、解体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对人类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文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文明史是文化研究的基础。

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人才,必须打好这方面的基础,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对人类文明和文化有新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文化的走向。

文明史还是其他人文和社会学科专业的基础,现今的政治、法律、管理、哲学、艺术、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只有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历史,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通过历史知识的触发,引出新的创见。

文明史也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探寻人类发展的规律,学习人类文明史,有利于加强对当代世界的了解,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

本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基础课,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以简要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作为背景,而将重点放在文化史上,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管理、哲学、艺术、文学、史学等方面。

本课程注意介绍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强调思想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结论。

本课程将尽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本课以课堂授课为主。

学期中,布置写一篇小论文,组织一次讨论会。

并安排一次教学电影观摩。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每周3学时,共15周主要内容:(具体讲授内容及学时)(一)、导言………………………………………………………3学时1、“文化”与“文明”的含义(1学时)2、文明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难点(1学时)3、历史的意义(1学时)(二)、文明之前的人类…………………………………………3学时1、探求人类的起源(1学时)2、关于“劳动创造人”命题的讨论(1学时)3、文明前人类的文化成就(1学时)(三)、古埃及文明………………………………………………3学时1、寻找古埃及的踪迹(1学时)2、埃及文明的时空背景(1学时)3、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1学时)(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波斯文明…………………………6学时1、简要比较与埃及文明的异同(1学时)2、苏美尔文明的贡献(1学时)3、古巴比伦文明(1学时)4、亚述帝国(1学时)5、新巴比伦的复兴(1学时)6、波斯文明(古代伊朗)(1学时)(五)、希伯来文明…………………………………………………3学时1、希伯来人的传说和历史(1学时)2、希伯来宗教思想(1学时)3、希伯来的法律、文学和哲学(1学时)(六)、古代印度文明…………………………………………… 6学时1、印度的历史风貌(1.5学时)2、印度河文明(1.5学时)3、古代印度政治和社会的演进(1.5学时)4、古代印度的文化(1.5学时)(七)、古希腊文明…………………………………………………6学时1、希腊文明的曙光――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1学时)2、古代希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特点(1学时)3、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1学时)4、古希腊的哲学和政治学(1学时)5、古希腊的文学和艺术(2学时)(八)、希腊化时代的文明……………………………………………3学时1、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1学时)2、希腊化时期的哲学(1学时)3、希腊化时期的文学和艺术(1学时)(九)、古罗马文明……………………………………………………6学时1、古罗马文明的时空背景(1学时)2、古罗马的文字、文学与史学(1学时)3、古罗马的哲学、政治思想与法学(1学时)4、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学时)5、古罗马的建筑与艺术(2学时)(十)、中世纪欧洲文明………………………………………………6学时1、对“中世纪”一词的认识(1学时)2、拜占庭文化的突出成就(1学时)3、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封建制度和教会制度(1学时)4、中世纪的鼎盛时期(1学时)5、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2学时)讨论会……………………………………………………………………3学时教学电影…………………………………………………………………3学时(十一)、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基本教义2、中世纪阿拉拍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演变3、阿拉伯文化成就(十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2、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3、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文学三杰4、光彩夺目的造型艺术5、马基雅弗利——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者6、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运动7、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十三)、地理大发现和西欧的扩张1、地理大发现之前的美洲大陆2、地理大发现的背景的讨论3、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扩张4、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的影响(十四)、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与思考2、宗教改革的背景3、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4、德国宗教改革中的农民战争5、新教的扩展6、三十年战争:由宗教之争而引发的国际争端(十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1、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社会2、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理性主义思潮3、启蒙运动4、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5、巴罗克、洛可可风格的视觉艺术6、十七、十八世纪的音乐(十六)、十九世纪的工业文明1、工业化及其后果2、法国大革命3、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4、十九世纪的艺术: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5、十九世纪的文学流派(十七)、人类文明的新世纪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02(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性质: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三、氏族文明的兴衰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三、文化艺术的萌芽考核要求: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第二章西方文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教学大纲之世界文明史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教学大纲之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课程编号】BX5336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分数】2【先修课程】无【学时数】40【编写日期】2014.10.23【适用专业】应用语言类专业一、教学目的、任务《世界文明史》是国际教育学院应用语言类专业学科基础课。

本门课的教学着重对东西方文明的源头的探索和解读,重点讲述东西方各个文明中心的发展、演进的概况及特点。

以及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法律、对外关系、战争等方面的交流、融合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世界文明的总体情况和学术界的基本观点有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突出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本课程结合教育教学要求,不断深化明确本门课的目标定位,即以讲述东西方文明古国、东西方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沿革和特点以及文明相互之间的影响、交流和融合为主,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材和挖掘,侧重东方文明基本精神的探讨和阐释,并从文明史的角度,在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思想、哲学思维、绘画雕刻艺术、对外关系、经典战争等方面看待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世界文明史》这门课主要是从全球角度审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东西方文明基本的知识点。

并对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进过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通过教学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利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查阅世界地图的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化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1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学时3主要内容:1.苏美尔文明2.古巴比伦文明3.亚述文明4.新巴比伦文明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理顺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空间和脉络。

掌握地理环境对两河文明的影响并比较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异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
(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
(四)课程性质: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
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
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
三、氏族文明的兴衰
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
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
三、文化艺术的萌芽
考核要求:
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
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
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
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
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
第二章西方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西方古典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

3、使学生准确掌握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4、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5、使学生理解近代欧洲文明。

6、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教学时数:1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典文明
一、希腊古典文明
二、罗马古典文明
第二节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
一、中古西欧文明
二、拜占庭文明
第三节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一、“过渡时期”的西欧社会
二、文艺复兴
三、宗教改革启蒙学说
第四节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一、科技革命
二、商业革命
三、消费选择和消费革命
第五节近代欧洲文明
一、近代欧洲工业文明
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的社会、家庭和文化
三、新的意识形态
四、近代欧洲和美国的革命与改革
五、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
第六节现代西方文明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进步
二、西方的妇女与文化
三、经济干预、大众政治与西方文明的扩张考核要求:
1、希腊古典文明(掌握)
2、罗马古典文明(掌握)
3、中古西欧文明(理解)
4、拜占庭文明(理解)
5、“过渡时期”的西欧社会(理解)
6、文艺复兴(掌握)
7、宗教改革启蒙学说(掌握)
8、科技革命(理解)
9、商业革命(理解)
10、消费选择和消费革命(理解)
11、近代欧洲工业文明(掌握)
12、工业革命时期西方的社会、家庭和文化(掌握)
13、新的意识形态(理解)
14、近代欧洲和美国的革命与改革(理解)
15、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理解)
16、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进步(了解)
17、西方的妇女与文化(了解)
18、经济干预、大众政治与西方文明的扩张(了解)
第三章东方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古代东方文明、中古亚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了解近现代亚洲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古代东方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古亚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3、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亚洲文明。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东方文明
一、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埃及文明
三、古代西亚文明
四、古代印度-佛教文明
第二节中古亚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一、阿拉伯的建国与扩张
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三、阿拉伯人与东西方文明交流
第三节近现代亚洲文明
一、伊斯兰文明与伊斯兰现代化运动
二、石油与伊斯兰革命
三、近现代中国文明与亚洲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
考核要求:
1、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掌握)
2、古代埃及文明(掌握)
3、古代西亚文明(理解)
4、古代印度-佛教文明(理解)
5、阿拉伯的建国与扩张(理解)
6、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掌握)
7、阿拉伯人与东西方文明交流(掌握)
8、伊斯兰文明与伊斯兰现代化运动(理解)
9、石油与伊斯兰革命(理解)
10、近现代中国文明与亚洲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了解)
第四章其他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近现代拉丁美洲的文明、近现代非洲的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现代拉丁美洲的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近现代非洲的文明。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现代拉丁美洲的文明
一、拉丁美洲独立后的社会与经济
二、人民主义与革命
第二节近现代非洲文明
一、多难的大陆
二、近现代非洲文明
考核要求:
1、拉丁美洲独立后的社会与经济(理解)
2、人民主义与革命(掌握)
3、多难的大陆(了解)
4、近现代非洲文明(掌握)
第五章当代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当代世界文明的冲突、当代世界文明的融合。

1、使学生充分理解当代世界文明的冲突。

2、使学生准确掌握当代世界文明的融合。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当代世界文明的冲突
一、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冲突
二、多元文明的冲突
第二节当代世界文明的融合
一、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扩张
二、当代世界文明的融合
考核要求:
1、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冲突(理解)
2、多元文明的冲突(掌握)
3、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扩张(了解)
4、当代世界文明的融合(掌握)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李世安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中心,1978年
3、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