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2、再看例题。
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示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再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于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
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3、教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内组织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倾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10课时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PPT

472 ≈ 480
480÷8=60(箱)
答:这些牛奶大约能装60箱。
2.光明小学有156名男生参加漂流,每个皮划艇 可以坐8名男生,一共需要多少个皮划艇?
解决生活中的租船、住宿、装载等问题时, 如果计算后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把商 加1作为最后的结果。
156÷8=19(个)……4(人) 19+1=20(个)
每箱装6个,一共有18个 纸箱,装得下吗?
?
分析与解答
128≈120 120÷6=20 128÷6>20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回顾与反思
1
18≈20 20×6=120(个)
120<128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2
128≈120 120÷6=20 128÷6>20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估算的策略有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 问题的合理解决。
242≈240
240÷6=40(个) 40>39
答:准备39个盒子不够。
4.喜迎门超市准备在“五一”期间对肥皂进行捆 绑式促销,一共有242块肥皂,如果每6块装一盒, 准备39个盒子够吗?
240块肥皂需要40个盒 子,242块肥皂需要的 盒子数一定超过40,所 以准备39个盒子不够。
242≈240 240÷6=40(个)
180 182÷6 ≈ 30
420 422÷7 ≈ 60
398÷8 ≈ 50 400
463÷5 ≈ 90 450
638÷9 ≈ 70 630
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 或几百几十数进行估算。
2.工厂生产了473个节能灯泡,每6个装一盒,81 个盒子够装吗?
473≈480
可以利用除法
估算来解决。 480÷6=80(个) 80<81
三年级数学下册 2.1《口算除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节估算教材分析:本节课知识属于四大领域中数与代数领域的范畴,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掌握后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续的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继续采取引入现实情境,在现实情境中,植入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教学,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性。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经验,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探求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基本会估算,但是孩子的归纳、整理运算的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这种有序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也是孩子这本节数学学习上的一个瓶颈。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我将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养成估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
数学思考: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解决: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情境中的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感知解决生活中估算问题的快乐,尝试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有序思考,准确表达估算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说出下面各题的答案。
30÷5 200÷2 1200÷2 49÷7150÷3 500÷5 320÷4 6400÷82.三年级学生去春游,4个班共需要饮料165瓶,平均每班大约需要饮料多少瓶?二、展开探究,发现估算方法(一)探究活动一学习要求:1.先独立思考,在你的练习本上尝试解决。
2.将你的思考成果,在小组内交流。
(二)再次练习,总结方法1.估算。
152÷5 420÷82.从刚才这几道题的估算中,你们发现了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除法的方法是什么?3.小结方法: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或者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被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下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解读

三下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解读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例题、习题的编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吃力。
如,例3和例2跨度太大,学生较难适应。
1.教材为什么改变了原来的编排,减少了例题?《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可见《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与熟练程度。
我们在整套教材“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本册教材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里,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原通用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加强估算。
2.例3和例2跨度较大,如何进行教学?例3从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这个例题里面难点比较集中,估算与笔算同时出现,要进行比较;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除不尽,有余数。
在教学例3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困难,教师可增加“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能整除)”的题目,在学生突破了“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这个笔算难点之后,再呈现例3。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使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口算卡片: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3、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各小组代表叙述估算的过程。
预设:方法一把124看成120,120÷3=40(箱)方法二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讲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知识点整理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练习题(一)口算。
250÷5= 600÷3= 77÷7= 630÷7= 400×2=240÷8= 2800÷7= 4000÷5= 800÷6= 36÷3= 63÷3= 84÷4= 100÷2= 420÷6= 48÷2=(二)估算78÷4≈ 361÷5≈ 178÷6≈ 98÷9≈ 470÷8≈500÷7≈ 876÷3≈ 242÷4≈ 417÷6≈ 896÷8≈(三)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教学片段及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教学片段及反思一、教学设计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前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学习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现在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新大纲、新数学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有许多变动,其中一条就是加强估算的教学,不像过去对于估算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更加注重灵活性、应用性。
但是这种灵活性不能是随意性,还必须有优劣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学到即方便又准确,而且还实用的估算方法。
我的这节课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设计教学的。
本课以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为背景,对教材进行了修改,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
先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3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4334≈?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
在达到共识之后进行巩固练习,而后借用“幸运52”上的“看商品猜价格”游戏放松课堂气氛(猜商品价格应该从整数猜起,逐步缩小范围,实际上也和估算有关),游戏结束,把估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应用中(结合运动会上本班运动员成绩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最后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际生活中,被除数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实用性。
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4384≈?师:我想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生1:4384≈4004=100生2:4384≈4204=105生3:4384≈4404=110生4:4384≈4324=108……师:刚才上来的同学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结果,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同学的估算方法谁最好。
生:我认为生1的最好,因为估算时应该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最高位生:我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生:我也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简单生:不是最简单的,生1的最简单生:生1的简单是简单,但是结果相差太远了……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很热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最好?齐声:生3的最好!师:为什么?生:因为他的方法又简单又接近答案师:对了,我们在估算的时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还能准备一点,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估算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 (1)
124÷3≈41(箱)
(三)应用
出示课件:三年级有男生89个,女生62个,老师打算让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组成一组,请问大约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