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教案

《唐诗宋词》教案

《唐诗宋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掌握唐诗宋词的特点。

2.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唐诗宋词,并能运用其中的诗句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2. 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3. 选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4. 诗歌创作方法的指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 示例法:选取经典唐诗宋词作品进行示范性解读。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和创作活动。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唐诗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讲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 选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活动。

5. 讲解诗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选取的唐诗宋词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学生的诗歌背诵数量及准确性。

4.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新性。

教学资源:唐诗宋词选集、诗歌创作指导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 欣赏和分析代表性唐诗宋词作品。

难点:1. 理解唐诗宋词的深层含义及其时代背景。

2. 诗歌创作方法的运用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导入新课,讲解唐诗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第2周:讲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第3-4周:选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

第5-6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活动。

第7-8周:讲解诗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八、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的发言、讨论、朗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创作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诗与宋词》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诗与宋词》优秀教学案例
2.宋词部分:讲解宋词的词牌、词谱、韵律等,通过分析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宋词的抒情特点。例如,选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佳作,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艺术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唐诗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唐诗的格律、意象等特点,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每组选取一首唐诗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诗词作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以此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唐诗与宋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其次,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此外,我还将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诗词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作业小结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比较法: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唐诗宋词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举例说明唐诗的语言、意象、韵律等特点。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举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鉴赏经典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让学生欣赏、品味。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分析其文学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二章:唐诗的语言与意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理解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感受唐诗的美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语言的特点:韵律、对仗、用词等。

2. 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语言的特点及意象的创造与表达。

2. 鉴赏法:分析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

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

2. 分析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举例说明唐诗中的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鉴赏经典唐诗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语言与意象特点。

4.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唐诗语言的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2. 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意象的创造与表达,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三章:唐诗的韵律与对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韵律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韵律、意象、情感等。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通过具体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思考深度。

第二章: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如意境、情感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意境、情感、声律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以具体诗词为例进行讲解。

3. 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与宋词的审美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通过具体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与宋词的审美魅力:欣赏名篇佳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名篇佳作,体验审美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与宋词审美特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唐诗与宋词》教案

《唐诗与宋词》教案

《唐诗与宋词》教案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价值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背景2. 唐诗与宋词的繁荣原因3. 唐诗与宋词的艺术特色4. 唐诗与宋词的价值和影响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定义、背景、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与宋词作品。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唐诗与宋词的艺术魅力。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背景:阐述唐诗与宋词产生的历史背景。

3. 分析特点: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艺术特点。

4. 欣赏作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与宋词作品。

5. 总结价值:概括唐诗与宋词的价值和影响。

第二章:唐诗的发展历程2.1 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2. 掌握主要唐诗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分析唐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唐诗的发展历程2. 主要唐诗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唐诗的艺术成就4.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发展历程、流派及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唐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唐诗的发展历程。

2. 讲解流派:阐述主要唐诗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分析作品: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

4. 总结成就:概括唐诗的艺术成就。

5. 探讨影响:讨论唐诗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宋词的发展历程3.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2. 掌握主要宋词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分析宋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 宋词的发展历程2. 主要宋词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宋词的艺术成就4. 宋词对后世的影响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宋词的发展历程、流派及代表人物。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2)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4)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

3)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3)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及回忆熟悉的唐诗宋词2、教师准备:①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②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二、导入新课师: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去过诗城广场,那么你们在诗城广场看到了些什么,除了很多人以外还有什么呢?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塑像,还有很多这些诗人和词的诗词。

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主题:唐诗宋词。

师:说到唐诗宋词大家已经学过很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在你们心目中唐诗宋词是怎么样的。

生:句子优美、抒发内心的感情、对国家的热爱。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唐诗宋词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魅力,用大家的激情,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来吟诗诵词。

第18课《唐诗与宋词》历史课案

第18课《唐诗与宋词》历史课案

时间:地点:东兴学校主备人:王鹏军第18课《唐诗与宋词》课案一、教学目标: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

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难点:(1)诗与词的区别(2)诗词各流派特点三、教学过程:【设情激趣】大家从小就学习了很多诗词,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大家都会背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有名的诗人,领略他们的风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1:唐诗的分类有哪些?点拨1: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

探究2:分别介绍课本上的三位大诗人。

点拨2: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

被称为“诗仙”。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是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琵琶行》《长恨歌》。

探究3:宋词的分为几个流派,分别介绍每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点拨3:婉约派代表:北宋柳永和南宋李清照。

柳永: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风息,风行一时,当时称“凡有井水饮用即能歌柳词”。

李清照: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探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这主要是因为金灭北宋,宋室南迁,再加上其丈夫去世的打击,自感国破家亡的原因而造成的。

豪放派代表: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苏轼:他突破了过去那种恋情、相思、惜春赏花的狭窄题材,把山川景物、田野风光、记游咏物和感旧怀古等题材大量写进词里,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被称为一代词宗。

辛弃疾:辛弃疾的词充满了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同时又反映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形成了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

【成果展示】【拓展延伸】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社会经济繁荣是基本原因。

唐代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而且延续的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2)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4)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

3)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3)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及回忆熟悉的唐诗宋词2、教师准备:①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②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二、导入新课师: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去过诗城广场,那么你们在诗城广场看到了些什么,除了很多人以外还有什么呢?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塑像,还有很多这些诗人和词的诗词。

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主题:唐诗宋词。

师:说到唐诗宋词大家已经学过很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在你们心目中唐诗宋词是怎么样的。

生:句子优美、抒发内心的感情、对国家的热爱。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唐诗宋词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魅力,用大家的激情,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来吟诗诵词。

生:《鹅》、《春晓》、《静夜诗》。

师:下面我们两个小组来比赛,好,先这边的同学《草》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节选)另外一组《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望》杜甫。

师:好了,其实唐诗宋词还有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宋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文学,说起唐诗宋词我们就要说到与之相关的诗人和词人,比如你们了解到的有哪些?生: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柳宗元、韩愈、李商隐、高适、王勃、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师:诗人和词人非常非常多,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子的,用简单的语言。

生:李白的诗很豪迈飘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的诗很真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好了,大家都非常勇敢,我们一起来看下其实在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非常重要影响的有哪些诗人及词人呢?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和词人,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他们的诗各自有什么特点。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生:教材107页小字特点:夸张、豪放,感情激荡,场面壮观。

师:所以我们把李白称为哪一流派的诗人。

生:浪漫主义。

师:我们把这种比较夸张,用了很多想象、气势非常激荡的创作风格,称为浪漫主义。

李白的诗比较夸张,所以我们赋予李白一个很好听的称呼为诗仙。

那么再来看一下杜甫的诗有什么特点。

生:教材107页小字。

师:与李白相比有什么特点呢?生:爱国情怀。

师:其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杜甫比较爱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说明杜甫比较爱国,还可以看出杜甫的诗有什么特点呢?对,和李白相比杜甫的诗比较真实,所以诗称“诗史”人称“诗圣”,那他是属于哪一流派的诗人。

生:现实主义诗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白居易的诗,白居易诗的风格与李白、杜甫相比比较接近哪一个?请大家一起朗诵《卖炭翁》白居易(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与杜甫比较接近,通俗易懂。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两位词人,一位是李清照,一位是苏轼。

下面请这边的同学来朗诵一下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酸苦、不高兴、忧伤。

师:李清照是哪一个流派的词人,特点是什么?生:婉约派比较的细腻、含蓄、婉约师:而苏轼和李清照相比怎么样呢?生:豪放飘逸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豪放词的创始人)。

师:好,下面请这边的同学朗诵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辛弃疾的词,与苏轼李清照相比更接近哪一个。

(听名人朗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可以小声的跟着读。

师:辛弃疾的词更接近哪个人?生:苏轼豪放派。

师:刚才我们已经对诗人和词人作了一系列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对此进行归纳人名流派特点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诗仙)杜甫现实主义真实(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真实通俗易懂苏轼豪放派豪迈飘逸(苏辛)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婉约含蓄师:其实当时的诗词除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之外,还有一些流派,如边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田园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深”。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宋时候诗词流派相当多,每位诗人和词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是流派纷呈,各具特色。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两个活动,第一个就是:通过“吟诗诵词”、“走进诗人词人”,唐诗宋词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生:博大精深、陶冶人的情操,受到教育、很美、情感丰富。

师:很多都成为千古绝句,表明它的文学创作水平高超,大家吟都吟不完,(比如唐诗近5万首,宋词9万多首)说明唐诗宋词很多,诗人和词人也很多,我们还了解到不同的诗人和词人有不同的特点。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流派纷呈、艺术创作水平高超)师:这就是唐诗宋词的文学价值,教材上有请大家勾画下来。

接下来,请大家看到屏幕上,既然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了文学魅力,第二个活动:从诗词中感知历史。

那么究竟从诗词中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多媒体上展示杜甫的诗)。

《忆昔》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大家一起读读第一首,看你们能感受到唐朝的一种什么情况?(开元盛世,和平繁荣)那么另一首《春望》你能感受到唐朝的什么情况?(衰落,落破)我们真正的能感受到杜甫的诗是属于哪一流派的?(现实主义)师:所以我们把杜甫人称为诗圣,诗称为诗史,因为他的诗主要在反映当时的历史,所以我们从诗中可不可以感知历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宋朝的词,(屏幕上显示)《示儿》诗人:陆游朝代:南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è gū)。

师:这两首诗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情况?(动荡不安、分裂)我们可以从诗词中感知历史,那么诗词和历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诗词是对现实社会的写照)诗词是一种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感知历史,这就是诗词的史学价值。

那么文学作品是对历史的反映,文学作品是不是就是历史呢?(不是,带有文学色彩,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师:我们通过两个活动,了解了诗词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这些都是唐诗宋词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它魅力背后的一些东西,是什么赋予了它这么大的魅力即唐诗宋词为什么这么繁荣?师:大家想想现在这么多的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诗词是有什么人写的(诗人词人),那么就需要他们具备什么(能力,才华横溢,爱国情怀)对,当祖国面临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用诗词表达他们的悲哀,当祖国繁荣的时候,他们又会用诗词来歌颂祖国。

师:这是一方面,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诗词不是在唐代和宋代才有的,在以前的朝代也有,为什么以前的诗词没有这么多和繁荣呢?大家想想唐朝盛行的一种考试制度是什么?(P15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举常科又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时务策)所以很多人为了考功名就去作诗。

师:另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想想在安史之乱前,唐朝基本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富强,这就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师:为什么当时的流派这么多呢?比如唐朝,唐朝繁荣是一个特点,那另外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大家看下第一学习主题的标题是什么)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开放。

唐朝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加强与日本印度等国的联系,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这些有利于文人视野的扩大和诗歌内容的丰富。

师:总结:正是由于在这样开放和繁荣的时代,有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再加上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所以共同铸就了今天我们所讲的两座巍峨的丰碑:唐诗宋词。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做的是什么呢?(理解朗诵)我们今天做的不仅是领略作者的风采,吟诵他们的千古绝唱,更应该做得是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文化,让他们更加的璀璨。

比如,我们学校倡导的“书香校园”,书画展览,唱红歌读经典等等这些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收获了很多。

通过两个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唐诗宋词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正因为这些唐诗宋词才有不可逾越的巅峰地位,而我们现在该做的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邓丽君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结束本节课。

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